建筑工程安全工程大检查实施细则安全技术篇精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22058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23KB
建筑工程安全工程大检查实施细则安全技术篇精编文档格式.docx
《建筑工程安全工程大检查实施细则安全技术篇精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安全工程大检查实施细则安全技术篇精编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脚手板探头应用直径3.2mm的镀锌钢丝固定于支承杆件上,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于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俩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俩端和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符合下图要求。
12、脚手架外侧未设置密目式安全网的或网间不严密。
13、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于外立杆的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14、立杆顶端宜高出女儿墙上皮1m,高出檐口上皮1.5m。
15、脚手架搭设前是否有交底;
脚手架搭设完毕是否办理验收手续;
是否有可量化的验收内容。
16、是否不按立杆和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
小横杆是否只固定壹端;
单排架子小横杆插入墙内是否小于24cm。
17、杆件搭接是否符合要求,要求:
(1)纵向水平杆。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2)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剪刀撑宜采用搭接。
18、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19、施工层脚手架内立杆和建筑物之间是否进行封闭;
施工层以下是否每隔10m用平网或其他措施封闭;
20、木杆直径材质不合要求;
钢管弯曲锈蚀严重
21、架体是否设上下通道;
通道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要求:
(1)斜道:
高小于6m,宜采用壹字型;
大于6m,宜采用之字型。
(2)运料斜道宜宽于1.5m,坡度宜1:
6;
人行斜道宜宽于1.0m,坡度宜1:
3。
22、平台是否经设计计算;
卸料台搭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卸料平台支撑系统是否和脚手架连结的;
卸料平台是否有限定荷载标牌。
23、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针对横向水平杆作支座的情况)。
24、于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斜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靠墙壹端的外伸长度不应大于0.4l,且不应大于500mm。
25、对接接头要符合要求,要求:
26、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1.2mm的镀锌钢丝固定于纵向水平杆上。
27、双管立杆中副立杆的高度不应低于3步,钢管长度不应小于6m。
28、剪刀撑、抛撑、门洞斜腹杆角度45~60;
抛撑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29、脚手架门洞是否符合要求,要求:
(1)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
(2)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h=1.8m时纵距不应大于1.5m;
2)h=2.0m时纵距不应大于1.2m。
30、横向斜撑设置符合要求,要求:
(1)壹字型双排脚手架、开口型双排脚手架、24m之上封闭双排脚手架,俩端(拐角)+中间每隔6跨设横向斜撑;
(2)24m以下封闭脚手架,不设。
31、斜道脚手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板横铺时应于横向水平杆下增设纵向支托杆,纵向支托杆间距不应大于500mm。
(2)脚手板顺铺时接头宜采用搭接;
下面的板头应压住上面的板头,板头的凸棱处宜采用三角木填顺。
(3)人行斜道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壹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32、严禁将外径48mm和51mm的钢管混合使用。
33、抛撑设置是否符合要求,要求:
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每6跨设壹根。
34、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壹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m。
35、横向水平杆搭设是否符合要求,要求:
(1)双排脚手架横向水平杆的靠墙壹端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m;
(2)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不应设置于下列部位:
1)设计上不允许留脚手眼的部位。
2)过梁上和过梁俩端成60。
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
4)梁或梁垫下及其俩侧各500mm的范围内。
5)砖砌体的门窗洞口俩侧200mm和转角处450mm的范围内,其它砌体的门窗洞口俩侧300mm和转角处600mm的范围内。
6)独立或附墙砖柱。
36、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37、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于下列阶段是否进行检查和验收: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
4)达到设计高度后。
5)遇有六级大风和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
6)停用超过壹个月。
38、架子工持证上岗。
39、当有六级及六级之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且应扫除积雪。
40、高度超过50m的脚手架可采用双管立杆分段悬挑或分段卸荷等有效措施必须另行专门设计。
第二章模板工程
1、模板工程是否有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否审批,现浇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系统是否有设计计算;
是否根据混凝土输送方法制定有针对性安全措施。
2、搭设高度8m及之上;
搭设跨度18m及之上,梁截面0.5m2(不带分项系数为0.7)之上,楼板厚度0.32m(不带分项系数为0.48)之上的,是否组织专家论证。
(1.35*25.1*h+1.4*3≤15;
1.35*S*25.5+1.4*(2+1)*b≤20)
3、立柱底部是否有垫板,是否用砖垫高(不允许)。
4、立柱间距、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方案、规范要求。
5、模板上施工荷载是否超过2.5kN/m2,模板上堆料是否不均匀。
6、大模板存放是否防倾倒措施,
7、模板堆放高度是否超过1.6m;
钢模板部件拆除后,临时堆放处离楼层边沿是否小于1m,堆放高度是否超过1m;
楼层边口、通道口、脚手架边缘等处是否堆放任何拆除物件;
是否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
8、模板拆除前是否经拆模申请批准;
模板工程是否有验收手续;
验收单是否有量化验收内容;
支拆模板是否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模板拆除前是否有混凝土强度方案;
混凝土强度是否于达规定提前拆模。
构件
类型
构件跨
度(m)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
2,≤8
≥75
8
≥100
梁、拱、壳
≤8
悬臂构件
-
9、于模板上运输混凝土是否有走道垫板;
走道垫板是否不稳不牢。
10、作业面孔洞及临边是否有防护措施;
垂直作业上下是否有隔离防护措施。
11、设于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当其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是否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12、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应设于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是否大于25mm。
13、满堂模板支架的设置是否符合下列规定:
(1)满堂模板支架四边和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应设置壹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2)高于4m的模板支架其俩端和中间每隔4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壹道水平剪刀撑。
(3)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应于立柱周围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6~9m、竖向间距2~3m和建筑结构设置壹个固结点。
14、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宜于施加预应力前拆除,底模应于施加预应力后拆除,当设计有规定时,就按规定执行。
15、拆模的顺序和方法应按模板的设计规定进行,当设计无规定时,可采取先支的后拆,后支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从上而下进行拆除。
16、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俩端拆除。
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壹片拉倒的拆除方法。
17、当钢模板高度超过15m时,应安设避雷设施,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
高度小于8m高度8~20m
高度大于20m
18、于模板上运输混凝土要有稳定、牢固的走道垫板,确保运输安全。
如用泵送混凝土其布料管的支撑点是否影响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时,不得过于集中或堆放过高。
19、支设高度于3m之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且应设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使用马凳操作。
20、绑扎3m之上的柱钢筋,必须搭设操作平台。
21、移动式操作平台的面积不应超过10m2,高度不应超过5m。
仍应进行稳定验算,且采取措施减少立柱的长细比。
22、层高8~20m,于最顶步距加壹道水平拉杆;
层高大于20m,最顶俩步,各增设壹道水平拉杆。
水平拉杆端部和建筑顶牢,或者中间、端部设置竖向连续剪刀撑。
23、混凝土梁的施工应采用从跨中向俩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40cm。
24、模板结构构件的长细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受压构件长细比:
支架立柱及桁架,不应大于150;
拉条、缀条、斜撑等连系构件,不应大于200。
(2)受拉构件长细比:
钢杆件,不应大于350;
木杆件,不应大于250。
25、当露天(门架)支架立柱为群柱架时,高宽比不应大于5;
当高宽比大于5时,必须加设抛撑或缆风绳,保证宽度方向的稳定。
26、扣件钢管立柱最大步距1.8m。
27、当层间高度小于或等于5m时,方可采用木立柱支模。
28、U形支托和楞梁俩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和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得大于3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
29、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且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于离杆端不小于100处进行固定。
30、吊运大块或整体模板时,竖向吊运不应少于2个吊点,水平吊运不应少于4个吊点;
严重起重机于架空输电线路下面工作。
31、木堆应堆放于下风向,离火源不得小于30m,且料场四周应设置灭火器材。
32、立柱严禁搭接,接头间距同脚手架。
第三章悬挑脚手架
1、脚手架是否有施工方案设计计算书,是否经上级审。
2、施工方案中搭设方法是否具体。
3、外挑杆件和建筑结构连接是否牢固。
4、立杆底部固定是否牢固。
5、架体是否按规定和建筑结构拉结(参见脚手架)。
6、脚手板铺设是否严密、牢靠。
7、脚手板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8、脚手架荷载超过3kN/m2(结构脚手架),2kN/m2(装修脚手架)。
9、施工荷载堆放不均匀。
10、脚手架搭设不符合方案(立杆间距、大横杆间距、有无钢丝绳等)。
11、转角处是否有吊脚立杆。
12、每段脚手架搭设后无验收资料;
无交底记录。
13、施工层外侧是否设置1.2m高防护栏杆、是否设置180mm高的踏脚板。
14、脚手架外侧不挂密目式安全网或网间不严密。
15、作业层下无平网或其他措施防护。
16、杆件直径型钢规格及材质不符合。
第四章门型脚手架
(壹)脚手架
1、脚手架是否有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脚手架高度超过规范规定是否有设计计算书,是否经上级审批。
3、脚手架基础是否不平、不实、无垫木,是否设排水设施,脚手架底部是否加扫地杆、封口杆。
4、门架立杆垂直偏差超过规定的。
5、是否按说明书规定组装,是否有漏装杆件和锁件。
6、脚手架组装是否不牢。
7、于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应连续满铺和门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且扣紧挡板,防止脚手板脱落和松动;
脚手板不牢不稳材质不合要求。
8、脚手架搭设是否有交底;
是否办理分段验收手续;
是否有交底记录。
9、脚手架外侧是否设置1.5m高防护栏杆和180mm高的挡脚板。
10、架体外侧是否挂密目式安全网,网间是否严密。
11、杆件变形是否严重;
局部是否开焊;
杆件锈蚀是否刷防锈漆。
12、施工荷载超过3kN/m2(结构脚手架),2kN/m2(装修脚手架)。
13、脚手架荷载堆放是否均匀。
14、是否设置上下通道;
斜梯应采用挂扣式钢梯,且宜采用“之”字形式,壹个梯段宜跨越俩步或三步;
钢梯应设栏杆扶手;
钢梯规格应和门架规格配套且应和门架挂扣牢固;
底层钢梯的底部应加设钢管且用扣件扣紧于门架的立杆上。
15、门架立杆离墙面净距不宜大于150mm,大于150mm时应采取内挑架板或其他离口防护的安全措施。
16、20m以下,同时四层作业;
20~35m,同时三层作业;
35~45,同时俩层作业。
17、门架的内外俩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且应和门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
18、水平架设置是否符合下列规定:
(1)于脚手架的顶层门架上部、连墙件设置层、防护棚设置处必须设置。
(2)当脚手架搭设高度H≤45时,沿脚手架高度,水平架应至少俩步壹设;
当脚手架搭设高度H≥45时,水平架应每步壹设;
不论脚手架多高均应于脚手架的转角处端部及间断处的壹个跨距范围内每步壹设。
(3)水平架于其设置层面内应连续设置。
(4)当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除脚手架内侧交叉支撑时,应于拆除交叉支撑的门架上方及下方设置水平架;
(5)水平架可由挂扣式脚手板或门架俩侧设置的水平加固杆代替。
(6)底步门架的立杆下端应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
19、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搭设高度:
施工荷载标准值3~5kN/m2,搭设高度不大于45m;
施工荷载标准值≤3kN/m2,搭设高度不大于60m。
落地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之上规定时,宜采用分段卸荷或分段搭设等方法分段搭设时每段脚手架高度宜控制于30m以下。
20、剪刀撑设置是否符合下列规定:
(1)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应于脚手架外侧连续设置;
(2)剪刀撑斜杆和地面的倾角宜为45~60,剪刀撑宽度宜为4~8m;
(3)剪刀撑应采用扣件和门架立杆扣紧;
(4)剪刀撑斜杆若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600mm;
(5)搭接处应采用俩个扣件扣紧。
21、水平加固杆设置是否符合以下规定:
(1)当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应于脚手架外侧每隔4步设置壹道,且宜于有连墙件的水平层设置;
(2)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应连续且形成水平闭合圈;
(3)于脚手架的底步门架下端,应加封口;
(4)杆门架的内外俩侧应设通长扫地杆;
水平加固杆应采用扣件和门架立杆扣牢。
(5)加固杆剪刀撑必须和脚手架同步搭设;
(6)水平加固杆应设于门架立杆内侧剪刀撑应设于门架立杆外侧且连牢。
22、转角处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1)于建筑物转角处的脚手架内外俩侧应按步设置水平连接杆将转角处的俩门架连成壹体;
(2)水平连接杆应采用钢管,其规格应和水平加固杆相同。
(3)水平连接杆应采用扣件和门架立杆及水平加固杆扣紧。
23、连墙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于脚手架的转角处、不闭合(壹字型、槽型)脚手架的俩端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m。
(2)脚手架外侧因设置防护棚或安全网而承受偏心荷载的部位,应增设连墙件,其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m。
(3)其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10kN。
(4)连墙件的搭设必须随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严禁滞后设置或搭设完毕后补做;
(5)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之上俩步时,应采用确保脚手架稳定的临时拉结措施直到连墙件搭设完毕后方可拆除;
(6)连墙件宜垂直于墙面,不得向上倾斜,连墙件埋入墙身的部分必须锚固可靠;
(7)连墙件应连于上下俩榀门架的接头附近。
24、脚手架洞口是否符合以下要求:
(1)通道洞口高不宜大于2个门架,宽不宜大于1个门架跨距;
(2)通道洞口应按以下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当洞口宽度为1个跨距时,应于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于洞口俩个上角加斜撑杆,当洞口宽为俩个及俩个之上跨距时,应于洞口上方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且加强洞口俩侧的门架立杆。
25、门架安装应自壹端向另壹端延伸且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
26、栏板杆(挡脚板)应设置于脚手架操作层外侧,门架立杆的内侧。
27、加固件、连墙件等和门架采用扣件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扣件规格应和所连钢管外径相匹配;
(2)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宜为50~60N.m,且不得小于40N.m;
(3)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长度不应小于100mm。
28、高度于20m及以下的脚手架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高度大于20m的脚手架应由上壹级技术负责人随工程进行分阶段组织单位工程负责人及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
29、验收时是否具备下列文件:
(1)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2)脚手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
(3)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
(4)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
(5)脚手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方案。
30、脚手架的拆除应于统壹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1)脚手架的拆除应从壹端走向另壹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壹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最后拆除连墙件;
(3)于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俩步;
当必须超过俩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
(4)连墙杆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于脚手架拆卸到关联的门架时方可拆除;
31、六级及六级之上大风和雨、雪、雾天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
(二)模板支撑
1、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当超过200mm时,壹榀门架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可调底座调节螺杆伸出长度进行修正,伸出长度为300mm时,应乘以修正系数0.9,超过300mm时,应乘以修正系数0.8,模板支撑架的高度调整宜以采用可调顶托为主。
2、当荷载作用于门架横杆上时,门架的承载能力应乘以折减系数:
当荷载对称作用于立杆和加强杆范围内时,应取0.9;
当荷载对称作用于加强杆顶部时,应取0.7;
当荷载集中作用于横杆中间时,应取0.3。
(三)满堂脚手架
1、门架的跨距和间距应根据实际荷载经设计确定,间距不1.2m。
(注:
跨距——相邻俩门架立杆于门架平面外的轴线距离;
间距——相邻俩门架立杆于门架平面内的轴线距离。
)
2、水平架或脚手板应每步设置,顶步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且应采用可靠连接方式和门架横梁固定,大于200mm的缝隙应挂安全平网。
3、水平加固杆应于满堂脚手架的周边顶层、底层及中间每5列、5排通长连续设置,且应采用扣件和门架立杆扣牢。
4、剪刀撑应于满堂脚手架外侧周边和内部每隔15m间距设置,剪刀撑宽度不应大于4个跨距或间距,斜杆和地面倾角宜为45~60。
5、满堂脚手架距墙或其他结构物边缘距离应小于0.5m,周围应设置栏杆。
6、满堂脚手架中间设置通道时,通道处底层门架可不设纵横方向水平加固杆,但通道上部应每步设置水平加固杆,通道俩侧门架应设置斜撑杆。
7、满堂脚手架高度超过10m时,上下层门架间应设置锁臂,外侧应设置抛撑或缆风绳和地面拉结牢固。
8、模板支撑及满堂脚手架于安装前,应于楼面或地面弹出门架的纵横方向位置线且进行抄平。
第五章挂脚手架
1、脚手架是否有施工方案、设计计算书,施工方案是否经审批。
2、施工方案措施是否具有具体指导性。
3、架体制作和组装是否符合设计施工方案、要求。
4、悬挂点是否有设计,设计是否合理。
5、悬挂点部件制作及埋设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悬挂点间距是否超过2m。
7、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杆件是否严重变形,局部是否开焊。
8、杆件部件锈蚀是否刷防锈漆。
9、脚手板是否铺设不满;
脚手板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是否有探头板。
脚手板必须用5cm厚木板,不得使用竹脚手板,板必须长出支点20cm之上。
10、脚手架进场是否有验收手续。
11、第壹次使用前是否经荷载试验:
投入使用前应按2kN/m2均布荷载试压不少于4小时,对悬挂点及挂架的焊接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12、每次使用前是否经检查验收;
资料是否齐全;
13、施工荷载是否超过1kN;
每跨(不大于2m)是否超过2人作业。
14、施工层外侧是否设置1.2m高防护栏杆和是否作180mm高的踏脚板。
15、脚手架外侧是否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封闭是否严密。
16、脚手架底部封闭是否严密,底部是否设置防护层。
17、安装脚手架人员是否经专业培训;
安装人员是否系安全带。
第六章吊篮
3、挑梁锚固或配重等抗倾覆装置是否合格。
4、吊篮组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电动手扳葫芦是否使用非合格产品。
6、吊篮使用前是否经荷载试验;
7、升降葫芦是否有保险卡,保险卡是否失效。
8、升降吊篮是否有保险绳,保险绳是否失效。
9、有无吊钩保险;
10、作业人员是否系安全带,安全带是否挂于吊篮升降用的钢丝绳上(应挂于保险绳上)。
11、脚手板是否铺设不满不牢。
12、脚手板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13、是否有探头板。
14、操作升降的人员是否固定,是否经培训。
15、升降作业时是否有其他人员于吊篮内停留;
16、俩片吊篮连于壹起同时升降是否有同步装置,是否同步。
17、每次提升后上人作业前是否经验收。
18、提升及作业是否经交底。
19、吊篮外侧防护是否符合要求。
20、外侧立网封闭是否整齐。
21、单片吊篮升降俩端头是否有防护。
22、多层作业是否有防护顶板,防护顶板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23、作业时吊篮是否和建筑结构拉牢。
24、吊篮钢丝绳是否斜拉,吊篮离墙空隙是否过大。
25、施工荷载是否超过设计规定。
26、荷载是否堆放不均匀。
27、吊篮平台的宽度0.8~1m,长度不宜超过6m。
第七章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整体提升架或爬架)
1、产品是否经建设部组织鉴定且发放生产和使用证;
是否具有当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
2、是否有专项施工组织设计;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经上级技术部门审批。
各工种是否有作业指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筑工程 安全工程 大检查 实施细则 安全技术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