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一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321259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2.47KB
部编初一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Word下载.docx
《部编初一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一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
为什么?
答题思路:
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同意调整,但无论是否同意调整,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分析。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
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
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
注意:
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看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分析语句的深层含义:
(方法如下)
A、找到与所要赏析的语言相关的语段,然后反复细读上下文。
B、判定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C、抓住所品析句子的关键词语(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巧妙运用)。
例如:
请赏析“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春》)”这句话的优美之处。
答:
该句运用拟人修辞,把春天鸟儿的欢快,生机勃勃的形象写得细腻,充满活力,同时,也使得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散文试题演练
①我在泉州的清源山和福州的于山里,看到了辉煌的石壁榕,才知道比起我家屋后那棵倔强的小榕树所奏出的青绿色的生命进行曲来,还有更雄壮的进行曲。
②清源山的石壁榕,真是生命的奇迹。
这棵雄伟的榕树,生长在足有三层楼高的一块巨岩上,而本身又有两层楼高,观赏它时,非仰视不可。
③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
它们把整块巨石紧紧拥抱。
假如从云端俯瞰下来,大约会看到这棵榕树像巨人伸出手臂,抱住一块天然宝石,企图把它从大地的母腹中拔出。
④我很幸运,竟在一次大雾天里见到清源石榕别样的风姿。
那时,雾气正像炊烟似地袅袅上升,一阵一阵地掠过岩石,而且一阵比一阵浓烈,最后岩石像沉浸在浩渺的云海中,而榕树,被云岚雾霭所凝聚成的大白盘托住,在迷蒙的烟波中忽隐忽现,好像飘动在云中的神树。
更有意思的是,在榕树背后,又隐约可以见到岩石的母山中的一座寺庙,庙宇在云雾缭绕中浮沉,朦朦胧胧地,像是天上的殿堂。
见到眼前景象,我竟飘飘忽忽起来,仿佛置身于云中仙山,置身于琼楼玉宇与金木玉树之前,似乎还听到苏东坡的南方口音: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⑤在于山,我又一次见到气派雄伟的石壁榕。
也是站在巨石肩膀上的云中大树,也是气吞大地的巨蟒似的根群。
⑥了解清源山和于山石壁榕的友人告诉我:
这种榕树所立足的岩石,不是一般的岩石,而是最坚硬的花岗岩。
如果说,要在世界上寻找一种在最坚硬的基石上生长出来的最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榕树。
⑦他还告诉我,这种生命的奇观,是发端于一种细韧的种子之中。
那是一颗成熟的、像小珍珠的果子,果子里面包藏着许多小颗粒似的种子。
大约是一只顽皮的鸟儿,在它吞食了榕果之后,就选择这个奇伟的地方,排泄出它消化不了的种子,就凭借岩上那一层尘埃结成的薄薄的泥土,悄悄地、雄心勃勃地长成绿光四射的庞然大物。
⑧仔细瞧瞧,岩石上好像没有别的生命,也许在岩缝里有几株细小的野草,但我看不清。
这种岩石真是生命难于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⑨榕树,就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在生命难以发展的地方,把自己发展成其他生命望尘莫及的参天巨木。
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生命进行曲。
1、作者观察和描写清源石榕里风姿的顺序是有哪些?
(3分)
2、第⑥⑦自然段通过友人的话,说明形成清源山于山石壁榕生命奇观的条件。
作者最着力强调的是:
3、这篇散文的开头、结尾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其作用是什么?
4、石壁生命进行曲的寓意是什么?
5、给这篇散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3分)
6、阅读下面句子,展开合理想象,再补写两个比喻句,来形容石壁榕的树根。
(4分)
“沿着石壁,许多粗壮的根从岩顶射向大地,有的像缆索悬荡在空中,有的像巨蟒盘旋而下。
”有的像 。
有的像 。
答题解析:
第1题答案是:
由下而上,由近到远,由现实到想象。
第2题的答案是:
立足于最坚硬的花岗岩。
(而花岗岩是生命很难存活的地方,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旨。
)
第3题的答案是:
互相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突出榕树生命力的顽强。
第4题答案是:
在生命难以生存的地方,让自己生长成伟大的生命,或在艰苦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展示自己的风采。
第5题:
“石壁榕,生命进行曲”
课堂练习,能力提升
(一)感谢贫穷
(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辛,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
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我曾切身体会过贫穷。
那滋味让人难以忍受,无法言表。
但是,经历多了,时间久了,竟也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
(2)我十五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
为治病,家里不仅花掉所有积蓄,还借债万元。
二十年前的万元,和如今相比,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
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
(3)当我考上大学时,家里凑来凑去只有五百元钱,全部给了我。
学校离家千里,父母虽不放心,但也没去送,因为要省下路费作为他们儿子上学的费用。
在父母担忧的目光中,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前往学校。
(4)到校后,交完各种杂费,兜里只剩下二百多元,这就是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只吃食堂里最便宜的饭菜,有两个菜的价格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土豆丝三毛、萝卜粉二毛五,而一些好菜的价格反倒忆不起来了。
说来有些尴尬,老乡到学校来看望我,我却撒谎说自己不在校,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害怕请他们吃饭,一顿饭钱虽然只要几十元,却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
(5)坦白讲,贫穷实在不讨人喜欢,让我那段人生充满艰难与沉重,在无人的夜里,自己也曾抱怨过、痛苦过、自卑过,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嚎啕大哭过。
但如今却深深感谢此番经历,因为贫穷是我另一所大学,教会我很多东西。
(6)贫穷告诉我,要学会珍惜。
由于领教过一无所有的滋味,在自己眼中,得到的一切都是如此来之不易。
一点小小的收获、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让自己满心欢喜。
当遇到挫折和烦恼的时候,回头看看来路,就会觉得,曾经赤贫的我,没有什么输不起,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大不了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没必要患得患失,内心也就坦然起来。
这种状态让自己变得豁达,在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
(7)贫穷教会我,如何去爱。
对于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珍藏着父母省吃俭用给我治病、供我求学的伟大的爱;
记着朋友之间不为金钱设防的坦诚;
感动于妻子可以不要钻戒、不要婚车、不要住房就嫁给我的真挚爱情……贫穷让我剥开事物的表层,看到真实的内核,使我不用去怀疑感情的纯度与爱的温度。
人生中又多了一块试金石,能够去伪存真,感受真情的可贵。
(8)贫穷更教会我,要去努力。
可以说,自己最早的哲学老师就是贫穷,它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明白:
一个人金钱上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志气上的穷,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
在大学读书时,自己同时兼作三份家教,寒暑假经常在外打工,尽量为家里减轻一点儿负担。
参加工作后,从来不敢荒废时间,一直在加倍努力。
如今,自己已在社会的坐标中找到了位置。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微不足道,但对于我,已经足够开心,足够庆幸,足够珍惜。
(9)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
所以觉得,面对贫穷没必要唉声叹气,妄自菲薄,其实贫穷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
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辛,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根据自己对贫穷的理解,再续写两句话。
贫穷,是(2分)
2.简要概括作者遭遇过生活中的哪些贫穷?
3.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面对贫穷的?
4.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贫穷”?
(2分)
5.文章最后一段说“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1.示例:
学习上的一个羁绊,前进路上的一座高山
2.家庭因自己生病而举债度日;
学习上被迫节衣缩食。
3.最初面对贫穷他持抱怨态度,内心痛苦自卑,后来,他感谢贫穷。
4.贫穷教会他学会珍惜;
教他如何去爱;
教会他要去努力。
5.得到和失去都是相对的,没有失去就没有得到。
(二)牵手母爱
1那一次,我应一位朋友之邀,客串为他的学生讲了两堂作文课。
他们即将面临高考,学习生活异常紧张。
课堂上,我给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命运之神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当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能够顺利通过高考,也有部分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像超女,或像比尔·
盖茨一样成为某个领域的偶像。
3然而,有一个男孩的回答却是: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牵一下妈妈的手——”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竟泛着泪花。
然后,他讲了这么一件事情:
4他家是在一个小山村里,距离所在的学校有数十里路。
因此,他升入这所学校之后,一直在学校寄宿。
他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家种着两亩果园。
因为他父亲的腿有残疾,所以果子成熟后,总是由母亲登着三轮车,将摘下的果子驮到离家二十余里路的小镇上卖掉。
每次卖掉果子后,她总是要在市场上买一点好吃的东西,然后再登上十多里路来探望他。
5那是在去年中考前夕,母亲趁早将几筐桃子卖掉,然后买了他最爱吃的葱花饼。
她怕葱花饼凉了,就用干净的布巾包了又包。
6中午的最后一遍铃声响过后,他急匆匆往学校门口跑去。
母亲将三轮车停在远处的树底下,她却站在没有一点遮阴处的校门口。
毒辣辣的日头,将她黧黑的面孔烤出一层细密的汗珠,蓝色的短袖衫泛着亮晶晶的盐粒。
母亲笑着上前抓住他的手,关切地说:
“走,到那边树阴下,妈给你买了葱花饼。
7这时候,离家较近的同学推着自行车出来。
他感到有些难为情,便把手轻轻一甩,将母亲的那只手掌甩开。
母亲的脸上闪过一抹失落,然后他们一前一后地朝树下走去。
树阴下,当母亲将一摞温热的葱花饼放到他手中时,她脸上的失落完全被欣慰的神情替代了。
8他低着头对母亲说:
“这么远的路,以后就不要来了。
9母亲笑着摇了摇头,仍像先前一样不厌其烦地叮嘱他保重身体;
然后,目送着他走进校园,才登上三轮车离去。
当他咬了一口手中香喷喷的葱花饼时,忽然想起忘了问母亲是否吃过午饭。
10一个星期后,噩耗传来,他的母亲在去小镇卖果子的途中遭遇车祸。
当他心急如焚地赶回家时,面对的只有母亲那僵硬而苍白的面孔。
他扑通跪倒在母亲的身下,万般痛悔地哭喊道:
“妈!
——你为什么不牵儿的手啊?
………”
11他流着泪说完这件事情,然后郑重地说:
“现在,我愿意用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来换取跟母亲牵一牵手的机会!
12此时,不光是我,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湿润了。
亲情,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紧紧牵住爱的手吧,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1.文章以“牵手母爱”为题,有什么好处?
2.赏析第6段划线句子。
3.第7段划线句子说说母亲为何闪过一抹失落,又“欣慰”什么?
4.仔细体会“他感到有些难为情,便把手轻轻一甩,将母亲的那只手掌甩开”,揣摩一下此刻“他”心里想些什么?
5.对文章的“男孩”你是什么看法呢?
(六)1.点明了中心,是文章的线索。
2.对母亲的外貌描写,表明母亲大热天已经等我较长时间,说明爱子情深。
3.“失落”是因为母亲好不容易见到我,我却为了面子,有意疏远母亲。
“欣慰”是因为母亲终于卖掉桃子。
买了儿子最爱吃的葱花饼,心理满足,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4.男孩子好面子,难为情。
言之成理即可。
5.略
作业布置
寻石记
迟子建
我们童年所做的游戏,稍微有点新意的,也不外乎让一个小伙伴扮成白军,我们一伙红军四处去抓他。
一抓总能抓得到,他不是藏在柴垛后面,就是躲在狗窝里。
每次白军垂头丧气地被捉住的时候,我都要想:
白军真蠢啊,怪不得胜利的是红军呢!
这些游戏玩得腻了,有一天我们突发奇想,想砸家里的石头玩。
听说石头能砸出火花,火花在白天看时不明显,须等到夜里来砸,才能把那火花看得真切和灿烂。
一般的人家都有一块大石头,是冬季用来腌酸菜的。
夏季时,这石头闲在院子里,人们就把它当成板凳来使了。
老人们坐在上面吸烟锅,女人坐在那里补衣裳。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终于有一个傍晚父母去邻居家串门了。
我便与几个小伙伴砸家中的那块青石。
它方头方脑的,大约有二十斤重吧,我们每砸一下,都要跳起来为迸射出来的银白色火花欢呼一番,直到它被砸碎为止。
次日清晨,我给母亲从被窝中揪出来。
她呵斥我:
“你给我去找个一模一样的石头回来,要不我就剁掉你的贱手!
”那石头我们家年复一年地用着,成了我们的老熟人了,它的破碎自然要让母亲大发雷霆的。
我就不信我找不到一块石头,那样我不就跟白军一样愚蠢了么!
我穿上衣服冲出家门,朝河岸走去,我印象中水里有大石头。
刚到河畔,就见邻村的打渔人在收网,他问我一个小孩子这么早出来干什么,我如实说了。
他就告诉我说,河里的石头动不得,石头底下藏着龙,我要是搬了石头,龙就会伸出尖爪子把我钩住。
我想河里的石头动不得,山上峭壁旁的石头应该能让人动的。
我朝山上走去。
到了那里时,正碰上同村的赤脚医生在采药材。
他问我一个小女孩走这么远的路来这里干什么,我说要搬一块石头回家。
他就笑着对我说,峭壁旁的石头动不得,它们是山神胸脯上的一块块肌肉,你动一块,等于在山神身上割了一块肉。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母亲根本就不相信她清晨时的一句气话竟然使我独自出去寻石头,更不相信我听到的这些传说。
她嗔怪我说:
“我看你不用出去找石头了,你自己就是一块石头!
我真的是石头么?
如果是,我可不想做家中的那块石头。
我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
1.本文开头写“抓白军”游戏,其作用是什么?
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A.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是它下的蛋似的。
B.既然石头都有它们自己的来历和用场,我就空着手理直气壮地回家了。
3.第⑥⑦段中打渔人和赤脚医生对“我”说起石头的传说,其目的是什么?
4.结合全文,谈谈第⑩段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⑦提示:
“以抓白军趣事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6.提示:
A 鸡“叽叽咯咯”地叫着,运用拟声词,使读者如闻其声,语言生动;
石头好像它下的“蛋”,富于想象力。
它们都写出了儿童特有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充满童趣。
(答这道题我用时超过2分钟)
B 天真的人总有奇思妙想,居然相信石头的传说,并且还推理说自己也不蠢,“理直气壮”回家了,充满童真。
17.提示:
大人们看到一个小女孩大老早下河里找石头、大老远上山去找石头,意识到会有危险,巧妙地编造传说让“我”回家。
18.提示:
如果看不出这篇文章的主题,这4分丢定了。
它和第17题是最难的两道题。
无知者无畏。
小女孩在经历了家里砸石头及听到两个石头的传说后,幼稚的心灵里立下壮志,希望做一个不怕风雨、有追求(原文有“听风雨”)的人,让生活更有意义(原文有“亲吻”)。
二、现代文阅读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
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
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
“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
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
“一定是猫,一定是猫!
”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
“猫,猫!
又来吃鸟了!
”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为什么我们一家不喜欢这只小猫?
请简要概括。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3)作者说:
“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
(4)请结合全文,分析“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长得不好看;
不活泼,性格忧郁;
懒惰,不捉老鼠。
(2)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3)“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
(4)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
“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内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结构上,这句话照应文章的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经历的最终影响,首尾呼应。
(5)“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我”为鸟无辜被吃感到义愤填膺,为其“复仇”,更为自己冤枉了猫而感到痛苦自责。
【解析】【分析】
(1)细读文本从“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可概括出:
长得不好看;
从“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以概括出:
不活泼性格忧郁;
从“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可以概括出:
(2)把“我的虐待”比作“针”,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突出我明白真相后,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死,不能挽回,而更加内疚后悔。
(3)作者在弄清真相时,有一段心理描写,“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我”难过的原因有两方面:
一是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二是我想补救,但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4)“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懊悔,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句话又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5)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由结尾“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可以看出“我”充满正义感,同情弱者,勇于反思己过。
故答案为:
⑴长得不好看;
懒惰,不捉老鼠;
⑵比喻,把“我的暴怒、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生动形象地突出“我”明白真相、知道猫因“我”的主观臆断而蒙冤后,心里的内疚后悔、难过痛苦之情;
⑶“我”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语文 初中 散文 阅读 理解 技巧 专项 训练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