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19046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08KB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方面,长辈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或不懂得与周围的人交往。
而那些经济比较困难的家庭,由于家长
整日忙于谋生,四处奔波,放任孩子自由生长,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之染上不良恶习,野蛮霸气,缺泛教养,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
而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文明礼仪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
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活动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我校校情的需要
我校地处省道沿线的乡镇边。
我校生源来自农村子女。
他们家庭经济条件好而文化底蕴不足,又忙于其他的事务无暇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正确引导。
在学校,有的同学任性散漫,唯我独尊,学生在与教师交往时缺乏良好的礼仪规范;
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
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开设文明交际礼仪教育课程是我校校情的需要。
3、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家调查表明:
学生的第一需要是学会交往,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其次才是学会学习,只有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
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极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文明礼仪教育”课程,使他们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4、我校育人目标的需要
我校首要的目标,就是要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
为了更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较连续性、完整性的教育训练,也为了落实我校的育人目标,拓展更加广阔的教育空间,我们拟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以此促进我校良好校风的形成,更好地养成文明的校园风貌。
5、丰富的课程资源
我国早已颁布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修订)》。
再加上我校图书馆的丰富的藏书以及宽带网的建成更方便人们网上资源的利用……这些都是我们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的资料来源,为我校该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第一篇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
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
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王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
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礼、殷礼、周礼。
夏、殷、周三代之礼,因革相沿,到周公时代的周礼,已比较完善。
作为观念形态的礼,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是同“仁”分不开的。
孔子说:
“人而不仁,如礼何”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打破了“礼不下蔗人”的限制。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把仁、义、礼、智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礼为“辞让之心”,成为人的德行之一。
一、礼的本质、作用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
所以古人指出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
二、礼的原则
“尊重”原则:
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
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原则:
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
现代礼仪强调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应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自律”原则:
交流双方在要求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三、礼的含义
礼在《论语》中的含义
(一)礼制,指全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
(二)礼仪,指具体的礼节仪式。
(三)礼貌,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
现在的礼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
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
校园礼仪包括:
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家庭礼仪包括:
做客礼仪、迎宾礼仪、待客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服饰礼仪、上下辈之间的礼仪……
社会礼仪包括:
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
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
敬人、自律、适度、真诚"
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第二篇个人礼仪
第一节:
仪容仪表
每个小学生都有着浑然天成的容貌和身材,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容貌和身材任意改换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但只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依然能使自己焕发出青春的风采。
一、要保持仪容清洁
保持仪容清洁,特别是面部、口腔、颈项、手和头等部位。
脸要洗净,眼角和鼻不要留有分泌物,嘴边也不要沽有饮食的残留物;
洗脸不能不洗脖子和耳后;
应保持口腔卫生,每天早晚都要刷牙,食后要漱口,有龋齿的应及时治疗,不要让口腔发出异味;
手背、手腕要干净,指甲要常修剪,不要留长指甲,指甲缝里不能有黑垢;
要常洗澡、勤换衣,特别是在夏季或运动后;
头发要梳理整齐,也要常洗,洗发要选用适合自己的洗发剂,以保持头发的柔顺。
不注意清洁、整天蓬头垢面、黑手黄牙、浑身汗臭的人,是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因为他没有表现出自尊,也没有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
二、要保持相貌的健美
柔润、富有弹性的皮肤是相貌健美的重要标志。
要保持相貌的健美,就一定要注意皮肤、特别是面部皮肤的健美。
人的皮肤会不断分泌皮脂和汗液,裸露的皮肤还会沾染灰尘,所以人们要定期冼澡,经常洗脸。
洗脸宜用温水,油性皮肤在洗脸时可使用少许香皂或洗面奶,洗完脸后可田手对面部怍简单的按摩,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
在秋季和冬季.特别是在气候较干燥的地区,洗完腔后可适当使用一点适合自己皮肤属性的护肤品。
坚持合理的作息时间、科学的体育锻炼和保证充足的营养,也会对保持皮肤的健美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学生的皮肤还相当娇嫩,一些化妆品容易对皮肤照成伤害。
因此,除舞台演出等特殊需要外,小学生不应化妆。
化妆,是指用粉脂等修饰面容。
成年人是在达不到自然状态下的健美效果时才借助粉脂加以修饰。
小学生化妆不仅会伤害自己的自然美,还会损害自己皮肤的健康。
因为化妆品一般都含有铅和多种化学成分,对青少年细嫩的皮肤刺激性大,长期使用会加速皮肤老化而出现干裂、粗糙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受到“化妆病”之害。
三、应选择适当的发型
发型也是仪容的一个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发型,没有强求一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脸型和头发的疏密选择发型,或理平头、或留分头、或剪短发、或梳长辫,但总的要求是整齐、简便。
整齐是小学生身份的要求,简便是小学生生活节奏的需要。
总之,小学生的发型要符合小学生身份,要能显示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男生不适宜留长发,更不要盲目模仿某一偶像梳理出不适合自己的发型。
男生的头发.两侧和后部的发长都不应超过发界。
头发过长,不仅与小学生身份不符.也会失去青春美感,如果再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常梳理,就更难看了,不如现出青春本色好。
女生不要烫发,这主要因为烫发与小学生身份不符。
烫发是成年人的事.小学生在发型上追求成人化,会让人感到很不协调。
就更谈不上美观了。
再说,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伺候头发。
小学生来说也实在不合算。
四、健康才是美
健全的体格.健壮的体魄,再加上匀称的体态,就是健美的身材,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阶段,要使自己的身材健美。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地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能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每天的课间操要认真做,动作到位才能达到活动筋骨、消除疲劳的理想效果;
认真上好体育课,按体育教材的要求,学习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多种体育锻炼,使身体各个部分都能匀称地发育。
科学地锻炼身体,对中学生尤其重要。
有的同学在身体发育阶段就急于拥有发达的肌肉而过早地进行力量型锻炼,结果还影响了身高发育;
有的同学锻炼不得法、不适度,也给身体发育留下遗憾。
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应在体育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节:
穿戴
一、穿着的衣裤鞋袜,应以合体、整洁、朴素、得体为佳。
合体,即衣着规格要适合各自人体的高矮胖瘦。
衣着不合体,自己不方便、不舒服,别人看起来也会觉得别扭。
小学生的衣着,适当的宽松一点较为适宜。
面料最好选择弹性强一点的。
整洁,即穿着要规整、清洁。
衣领要翻好,衣扣要扣齐,腰带、鞋带要系好。
衣服要常换洗,特别要注意衣领、衣袖处不要出现污迹。
若衣冠不整,满身污垢,不仅自己不体面,与人相处也是对别人不尊重的表现。
朴素,即穿着要俭朴、素雅。
重视穿着的护身、保暖功能,淡化穿着的装饰功能。
不追求时髦,只要求美观大方;
不追求艳丽,只要求色彩协调;
不追求高档华贵,只要求能体现出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得体,不只是指衣着要符合中学生的身份、年龄、身材和性格更重要的是指着装要看场合。
在家穿着可随意些,节假日外出穿着可活泼些,在校则必须着装规整。
现在提倡中学生穿校服,有条件的学校应根据中学生穿着的原则制作统一的校服。
在学校举行典礼、升旗仪式以及大型集会时,最好能着统一校服。
小学生穿鞋.应以球鞋、布鞋、旅游鞋为主,也可以穿皮鞋,但女生的皮鞋后跟不应高过9公分,固为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从学生身份来说,高跟鞋对中学生都是不合适的。
二、佩戴防护用品、标志和饰物,应符合礼仪规范。
佩戴,既包括帽子、头巾、围巾、手套、墨镜等各种防护用品,又包括校徽、红领巾、少先队队长臂章、团徽等各种标志,还包括各种装饰物。
帽子、头巾、围巾、手套等用品的选用,应根据衣着情况而定,主要要求是无论色彩还是样式都要协调,不能给人以不伦不类的感觉。
这些物品的主要作闻是御寒,因此在室内不应再戴帽子、头巾,围巾和手套。
即使是在较强的阳光下,小学生一般也不需戴墨镜,特别是在室内或礼节性场合,就更不应戴墨镜。
标志的佩戴应严肃。
红领巾系法要正确。
少先队队长标志应佩戴在左上臂,校徽应别在左胸前,队徽、团徽别在校徽上方。
荣获过各种奖章、纪念章的,在必要时也可别在胸前适当的位置。
穿着礼仪篇
重仪表,明身份。
穿和戴,有学问。
首整洁,次美观。
要大方,要自然。
按校规,穿校服。
不攀比,宜朴素。
仪容美,贵洁净。
不染发,不烫发。
爱清洁,促健康。
讲卫生,促成长。
第三节言谈举止
一、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礼貌:
态度要诚恳、亲切;
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
尊重他人。
用语:
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
如日常使用的"
请"
、"
谢谢"
对不起"
,第二人称中的"
您"
字等。
初次见面为"
久仰"
;
很久不见为"
久违"
请人批评为"
指教;
麻烦别人称"
打扰"
求给方便为"
借光"
托人办事为"
拜托"
等等。
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
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
"
您好"
再见"
。
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二、谈话姿势:
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
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
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三、站姿: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
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
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
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四、坐姿:
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
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
正确的坐姿应该:
腰背挺直,肩放松。
女性应两膝并拢;
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
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
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
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
坐如钟"
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五、走姿:
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
行如风"
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
正确的走姿是:
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行走礼仪篇
坐立走,要规范。
站如松,坐如钟。
身立正,精神好。
挺起胸,要记牢。
上下楼,靠右行。
若问路,要礼貌。
文明语,记心间。
“老爷爷,阿姨好”。
尊老人,爱幼小。
助残疾,有爱心。
第三篇学校礼仪
第一节升旗礼仪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吗国旗,国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和奏响嘹亮的国歌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骄傲。
因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前人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作为先锋队的少先队员,更应该明白升国旗的重要意义,并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
升旗礼仪
(1)立正站立。
(2)行注目礼。
(3)认真听国旗下讲话。
(4)唱国歌时要严肃,声音要洪亮。
星期一操场上奏国歌升国旗
老师们注目礼队员们行队礼
小朋友要严肃小眼睛看国旗
身站直不乱晃唱国歌要响亮
长大了尽全力使祖国更美丽
第二节上课礼仪
一、上课
学生应提前进入教室,恭候老师到来。
老师走进教室时班长要立即喊“起立”。
全班同学迅速肃立,表示敬礼,老师还礼后,再坐下。
起立、坐下时,动作要快,但要轻,不要让桌椅发出很大的声音。
学生上课,衣着要整洁。
不穿拖鞋、背心,不敞胸露怀,不戴帽子、口罩、围巾、手套。
听课要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
不吃东西、不喝水、不嚼口香糖、不听“随身听”、不扇扇子、不玩东西。
不随意下座位。
不交头接耳、不打哈欠、不睡觉。
全体学生要以饱满的情绪听好每一节课,并按时、认真、独立地完成各种作业,还要认真体会教师在作业上悉心批改之处。
学生如遇到特殊情况,不得已而在老师开始上课后才进入教室,应特别注意举止的文明和礼仪的周到。
1、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首先喊“报告”。
如果教室门关着,那就应先轻轻叩门;
要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才能进入教室。
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
应在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入座。
3、在走向自己的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
走到座位前,在放书包和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响声,更不能有任何滑稽可笑的举止。
4、坐下之后,应立即将注意力集中起来,端坐静听老师讲课。
总之,迟到学生要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二、回答老师提问
教师在上课时向学生提问,是教师检验自己教学效果的最迅捷和最直接的方法。
教师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自己执教的内容是否理解和接受,同时,又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而学生的答话,亦能启发教师的思维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因此,教师提问是一种正当和必要的教学手段。
正因为如此,每个学生都应懂得教师提问的积极意义,并要正确、礼貌地对待教师的提问。
回答老师提问时应注意:
1、学生如要回答问题,首先应该举手,要在教师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方可站起来答题。
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七嘴八舌地发言,在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字时,也不要抢先答话。
2、在起立回答问题时,站姿、表情要大方,不要搔首弄姿或者故意做出滑稽的举止引人发笑。
说话声音要清晰,不要过低,使老师同学听不清楚。
3、有时,对老师的提问自己回答不出来,但又偏偏被点到名。
这时,自己应该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实事求是地表明:
这个问题自己回答不出来。
4、在别人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不应随便插话。
如别人回答错了,或者回答不出时,切不可在旁边讥笑嘲讽。
当老师发问:
“有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自己可以再举手,在得到教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
三、良好的课堂秩序
当教师在上课时,如果课堂纪律很好,这会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于是内心会升起欣慰和亲切之感,思路会越讲越顺,教学水平会发挥到最佳状态。
反之,当教师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不好,会使他感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未得到尊重,于是内心会有一种沮丧、失落之感,思路会被打乱,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这里提醒我们,学生到课堂上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师而解惑。
一个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也就是对教师的不尊重,其为惑也,怎能解呢同时,这又是对其他同学的不尊重,会影响别人的解惑。
正因为课堂是学生从师解惑的主要场所,所以每个学生都应遵守课堂记律,这既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对教师讲述的内容有异议时,最好下课后单独找教师交换意见,共同探讨,但尽量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纠缠,教师精力不济时应主动停止交谈,教师若还有上课任务,应留意给教师一点休息方便的时间。
若在课堂上或公共场合非提不可时也要注意方式,态度要诚恳谦恭,不可无礼冲撞,不可扰乱课堂秩序。
下课铃响,在听到教师说“下课”后,班长喊“起立”,同学们应迅速起立,站好,对教师行注目礼,师生相互道别,待教师离开课堂再收拾学习用具和自由活动。
第三节集会礼仪
集会是一种团体活动,中学生学校集会根据性质可分为庆典集会、纪念集会、动员集会、传播集会、交流集会等,根据规模可分为大型集会、小型集会等。
在这里对大型集会和小型集会里学生应注意的礼仪作些介绍。
一、大型集会礼仪
参加大型集会,要注意以下礼仪:
1.有序地准时到达集会地点、在指定位置就座,静候集会的开始。
集会正式开始前可进行会前“拉歌”,活跃气氛。
切忌在会前三五成群地出入集会场地,或你叫我嚷,前呼后应,更不能滋事生非,扰乱会场。
2.会议厅始则听从大会组织者指挥,按要求起立、唱歌、呼号、落座、听讲;
会议结束则有序退场。
3.会中听讲注意礼貌.讲究礼仪、公德。
在介绍来宾时要目视来宾并适时鼓掌欢迎。
主讲人讲话前要鼓掌欢迎,中间如有精彩处要报以掌声,讲完后要鼓掌致谢。
来宾退场时要鼓掌欢送。
要爱护公物,保持会场清洁,不可随意搬动会场公共设施,不可践踏桌椅,不可乱扔果皮纸屑。
4.保持会场气氛。
不能在会中交头接耳、瞻前顾后、读书看报、来回走动;
要注意和宣讲者保持交流.适时报以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二、小型集会礼仪
小型集会的与会者参与意识要强,不能做旁观者、局外人。
下面根据不同性质的集会谈谈基本礼仪。
1.代表会
与会的学生往往是某类学生的代表,作为代表,应按时到达会议地点,按要求签到、领取有关资料,到指定位置就座;
然后通过有关材料了解会议的程序.大致领会会议精神,准备好记录用具。
在会中要注意听会.作好记录,保持同主持入主讲人的交流,通过眼神和姿态对所讲内容作出一定的反应,让主讲人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话速度、思路、内容。
在主讲人或特邀发言人讲话时,要表示出礼貌,根据场合或点头示意,或鼓掌欢迎。
切忌交头接耳、读书看报、漠然处之。
会中有事外出需打招呼。
散会时整理好材料,收拾好用具,摆好原有物品,同主持人点头示意离去。
2.座谈会
座谈会是就某一话题进行交换意见的会议形式。
与会者会前要明确会议议题,作好发言准备,发言最好能成文,至少要心中有数.由主到次理清头绪。
与会者应按时到指定地点参加会议,选择合适的位置就座,并与主持人点头示意。
会议开始后,要始终保持参与意识和对座谈会话题的兴趣。
注意听取别人的谈话,如果别人的发言与自己有些内容雷同就及时调整,如果别人的发言对自己有启示就马上记下来,作为自己活题的补充。
应注意不要随便插话面打断别人的发言,即使是对别人的发言表示赞同也不行,更不能反驳他人,甚至抬杠、争辩,要表现出对他人意见的重视和人格的尊重。
自己发言时要注意不要过于客套,入题要快。
如果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相悖,不可断然否定他人之言,甚至贬低诋毁,也不可断然否认自己意见的局限性、可商榷性,应以谦逊的态度、委婉的语气与人交换意见,必要时可调侃一下以便缓和气氛。
在座谈会中,要掌握合适的发言时机,一般说.应让长者先讲,或让职务高的人先讲,如果会议开始时比较沉闷.不妨来个“抛砖引玉”,或请他人“抛玉引砖”,始终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
会议结束后要遵循原则,不可会上不说,会后乱说;
不能当面不讲,背后乱讲。
需要宣传的会议精神,按会议要求去办。
3.纪念会
纪念会是—种应时会,有节假日纪念会,有国事纪念会,有人物纪念会。
中学生参加纪念台,首先要了解纪念内容,不能做一个盲目的听众:
应适当作好会议发言的准备,因为这种会议常常采用座谈会的形式。
按时到会.按指定地点就座。
会议开始后.如有同纪念事件或人物有关的入到会并被介绍时要起身致意或鼓掌欢迎。
会中要认真聆听每个与会发言者的发言.并适时鼓掌。
会后如有纪念活动,如参观、合影、领取纪念物品等,应做到长者优先、
师者优先、女土优先、不能东奔西跑、抢镜头、挑三拣四;
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搬桌椅、领什物等。
4.对话会
对话会是座谈会的一种特殊形式,目的是交换意见,交流思想,取得共识,求得问题的解决。
中学生参加的对话会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形:
班级民主管理对话会、教学相长师生对话会、热点问题聚焦对话会等。
无论是哪种对话会,都要遵守一定的礼仪原则。
第一.必须尊重对方人格,遵守对话会纪律。
第二,要注意聆听对方意见,分析其合理的因素,适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明礼仪 教育 校本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