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贵阳十三五都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311042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6.89KB
完整版贵阳十三五都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完整版贵阳十三五都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贵阳十三五都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方面,都市现代农业将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依靠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品向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通过农产品投入要素的“减量”,农业废弃资源“循环和再利用”和农业生产过程“节能减排”,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压力。
另一方面,都市现代农业通过耕地、林地、湿地等,为全社会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水质净化等功能,维护生态平衡,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屏障。
1.2.3有利于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难点和重点在于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改善农村民生。
贵阳市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将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好地把种养、加工、流通融为一体,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能够充分挖掘农业产业各环节中蕴藏的巨大增收潜力、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1.2.4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和唯一特大城市,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标杆和对外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肩负着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和综合配套改革积累经验的重任。
把都市农业纳入全市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有助于形成农村和城市的有机协调发展与相互兼容,加强城乡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利于夯实新型城镇化的经济支撑,有利于着力构建新型城镇体系。
目前,贵阳市正在积极开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产权确权成果利用改革、“三变”(资源变股权、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财政支农制度改革,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释放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动力。
1.3规划范围贵阳市全境,包括观山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6个区,修文、息烽、开阳3个县,清镇1个县级市,共8046.67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
2016-2020年。
1.5规划依据
1.2004-2016年中央1号文件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4.《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国办发〔2015〕59号)
6.《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
7.《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
8.农业部2014、2015年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
9.《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三农新跨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6〕1号)
10.《关于实施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的意见》(黔府发〔2013〕26号)
11.《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筑党发〔2016〕3号)
12.《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筑委厅字〔2016〕13号)
13.《关于全面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行动计划(2015-2020)》
14.《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
15.贵阳市2010-2016年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汇报等
第二章发展成效、问题与需求
2.1发展成效
2.1.1“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获得新提升
“十二五”期间,全市在城镇化步伐加快的情况下,蔬菜基地面积稳定增长,贵遵、贵黄、贵开等公路沿线夏秋喜凉蔬菜优势产区、低热河谷地带冬春次早熟蔬菜优势产区基本形成,全市蔬菜基地达80万亩。
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70万亩,蔬菜总量220万吨,人均蔬菜拥有量达447公斤(含100万左右流动人口),较“十一五”末增长17%。
畜产品供应能力显著提升,打造了全省带动效益最大的肉鸡产业集群,形成了全省产业化程度最深的贵阳乳业,建成了全省发展最快最好的禽蛋产业。
2015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5.5万吨、2.5万吨、4.9万吨,出栏生猪130万头、出栏家禽1700万羽。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693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18个、绿色食品7个、有机食品57个、地理标志产品11个。
2.1.2特色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以29个省级农业园区为平台,菜、果、茶、药、畜、禽、蛋、奶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蔬菜种植面积达170万亩次,建成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1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27万亩、生态茶园28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7万亩;
建成畜产品储备基地(场)26个,期末生猪存栏98万头、肉禽存栏1300万羽、蛋禽存栏350万羽、奶牛存栏1.4万头。
建成了蔬菜保供基地专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45%提高到55%,以乡村休闲农业为主的农村服务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18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1.3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末,全市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77家,总产值达450亿元(不含烟草),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占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43%。
形成了以现代制药、特色食品两类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形成以乌当、修文、清镇为主的药业园区及以花溪、开阳、息烽为主的食品园区的产业集群,乌当、花溪先后分别被国家农业部、省政府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辣椒制品、肉干制品、乳制品加工等行业的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涌现出老干妈,益佰、同济堂、神奇、健兴、贵州龙、黔五福、中意、华兴油脂等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突出、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行业总体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2.1.4农业功能实现新拓展“十二五”期间,绿色有机农业、创意农业、健康养生、休闲观光、精深加工、会展物流等成为都市现代农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2015年,贵阳市成功举办了首届农业嘉年华,乡村旅游收入达到95亿元,游客人数达4745.4万人次,直接受益农户15万人。
“互联网+农业”蓬勃兴起,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为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插上新的“翅膀”。
建立了贵阳市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贵阳农业信息网和贵阳市农业委员会网站,并实施“三电合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金农工程”、“12316”三农服务热线及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1311工程”,进一步强化了农村信息化工程。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活力和积极性,为更多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增收渠道,培育和催生了贵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2.1.5美丽乡村建设创造新成效
全市“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深步推进,采取实施“五大工程”建设“五大家园”模式,以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扎实开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工作,推动全市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十二五”期末,全市已建成“提高型”示范点125个,形成“十里画廊”、“泉城五韵”、“环百花湖沿线”、“红岩葡萄沟”、“青岩古镇沿线”、“蓬莱仙界”、“西山问禅”、“龙马故里”、“环红枫湖沿线”、“桃源八寨”等10条美丽乡村示范带。
2.1.6城乡统筹实现新突破
2015年,农村常住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918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10年的2.78:
1缩小到2.28:
1。
在全省率先消除绝对贫困,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产品政策性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取消户口登记中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的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息烽县作为全市城乡统筹试点,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产业提升、乡风文明“四大工程”,按照“一核两带四连线”的布局,集中联片打造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县和县域城市管理试验田,力争一年出经验、两年见成效,探索全市可参考复制的城乡统筹新机制。
2.2存在问题
近年来,贵阳市都市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成效明显,但组织方式、生产方式、产业融合、高端服务能力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2.2.1组织模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市组织化、规模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普遍不大、管理不够规范、市场竞争力和服务能力不高;
社会化服务组织较弱较散,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合作组织较少;
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带动能力较弱,与农户之间的产销衔接也不够紧密。
2.2.2产业融合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贵阳市已建成33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但“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产业融合平台不够完善。
农业主导产业生产空间布局相对分散,难以形成稳定的专业化、规模化基地,不利于农业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农产品流通综合平台不多,集聚效应不明显。
产业链条尚处于低端层次,附加值更高的种业、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大多在外地,经济效益明显外溢。
2.2.3高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
贵阳优质特色农产品众多,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一般性农产品多,特色优质精品农产品少,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产品分等级农产品深加工环节还较为薄弱,精品高端农产品供给能力还较弱,农产品加工、仓储和物流依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短板之一。
现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中,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型的园区较少,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条。
2.3发展需求
随着当前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向农村的渗透使得城郊边界越来越模糊,城乡对立分割状态已逐渐被城乡间的协调和融合所代替,迫切需要传统农业升级,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
贵阳市作为省内唯一特大城市,有着450万人口对物质、生态、环境、消费的需求,需求引领发展,成为贵阳市都市农业发展突破口和亮点。
首先,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涵盖种业、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生物农业等新业态,具有保供给、稳物价、惠民生的重要功能,也适应城市发展对农业的新需求。
其次,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功能不断强化,发挥“城市之肺”重要作用。
贵阳市仍保持着“青山绿水”,生物物种丰富,环境优美,成为全国少有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再次,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承担着保障全市“菜篮子”供给的功能,更有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物流先行区带动,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者”。
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目标
3.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为统揽,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新理念,紧紧围绕贵阳市“一个目标,三个建成”总目标,按照“五个高一格”(脱贫标准、社会保障、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一条主线,抓住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美丽乡村两大关键,强化供给保障、生态休闲、先行示范、富裕农民等四大功能,打造全国一流的都市现代农业强市
3.2发展思路
以打造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促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构建产业新体系、打造新模式、树立新理念、发展新业态、培育新主体为主要任务,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效、快速发展。
通过构建新型产业生产发展体系,创新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型业态,培育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等方式,打造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并融合重点发展项目,形成“五区多园”的总体布局,推动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与提升,将贵阳市建设成为全省农文旅一体化先行区、全省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智慧农业样板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
3.3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全局引领。
根据贵阳市资源和产业发展特色,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各产业发展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拓宽发展空间。
注重贵阳市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推进发展整体性。
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贵阳市相对薄弱的农产品加工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循环。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走农业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向农业绿色化发展方向努力,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兼顾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构建利益共同体。
积极融入世界农业发展趋势,发展高层次的开放经济,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形成产业在省内、国内甚至世界范围内的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构建全市农业发展新亮点和新起点,打造发展利益共同体,共同提升贵阳市农产品发展话语权,提升贵阳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在全市各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应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引导预期,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农业发展成果共享,实施农民增收发展战略,创造农业创业、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3.4发展定位
按照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的发展要求,将贵阳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市,具体定位为“四区”:
全省农旅一体化先行区。
依托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计划,沿重点交通路线和乡村旅游黄金线,发展景观农业,建设一批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有序、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建设,引领推进全省城乡一体化。
——全省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区。
针对山多地少的实际,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建设规模化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以基地集聚带动产业集聚,逐步形成以布局区域化、生产基地化、产品优质化、产业一体化为主要特征,以技术为支撑的劳动密集型山区特色农业建设模式,示范带动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全国智慧农业样板区。
依托贵阳“农业云”建设,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业”的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的深度融合。
依托贵阳市大数据应用中心和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在国内率先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挖掘大数据潜力,建设全域公共免费WiFi城市,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圈,建设全国领先的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
——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
依托贵阳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以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利用资源循环化为主线,推广清洁生产、农牧结合等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全国种养结合示范基地,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
3.5发展目标
到2020年,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善,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更加合理,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特色优势农产品品质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形成以山地生态为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都市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明显提升,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菜篮子”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显著提高;
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升。
生态休闲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循环农业得到长足发展,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用地膜资源化利用率分别达到95%、90%、85%。
乡村休闲农业年接待能力达到5000万人次,农村服务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
――先行示范带动能力明显提升。
建成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100个,良种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
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每个特色主导产业有1个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
――“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蔬菜、生猪、鲜奶自给率分别达75%、70%、70%以上,禽(蛋)自给率稳定达100%,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促进农民增收能力明显提升。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农民收入增速与全市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同步。
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
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成长,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增强。
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指标体系表
主要指标
单位
2015年
2020年
蔬菜主导品种自给率
%
70
75
城市菜篮子
生猪自给率
50
保供水平
禽蛋自给率
100
肉禽自给率
农产品质量
安全水平
基地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
98
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
品(三品一标)认证数
个
693
1000
科技创新水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57.5
65
平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5
55
农业科技人员数/万名农民
10
12
有机生物肥使用比例递增
20
病虫害绿色防控普及水平
17
30
生态环境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60
80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率
85
90
保护水平
森林覆盖率
45
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率
72.5
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15
农林牧渔业增加产值
亿元
115
142
2000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11918
农民收入的年增长率
11以上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186.5
211.5
农业综合发
农田有效灌溉
万亩
38.5
展和服务水
农业用地年流转数
标准化农田占农田总面积比重
设施农业比例
7
14
农产品加工产值
350
500
农民组织化机构数
800
1300
劳动力转移人数
万人
11.25
17.5
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
休闲观光收入占总收入比重
农业要素市场年交易额
2
5
第四章规划布局
根据贵阳市都市现代农业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贵阳 十三 现代农业 发展 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