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0931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1.92KB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2
二、利率市场化对于商业银行的影响3
(一)积极影响3
1、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对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3
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3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4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金融风险4
(二)消极影响4
1、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利润下降4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难度加大5
3、加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5
4、中小银行面临风险加剧6
5、)金融腐败及黑幕交易出现概率增大7
三、国外经验教训的借鉴7
四、商业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应对策略8
(一)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8
1、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与程序8
2、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风险计量水平9
3、提高风险意识,注重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9
(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盈利模式10
1、资产业务创新10
2、负债产品创新10
3、中间业务及交易业务创新10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监管体系建设11
1、深化改革,健全体制11
2、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完善外部监督11
参考文献12
摘要:
利率市场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分析了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最后,从如何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与程序、完善银行风险控制机制、主动防范利率风险、加大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建立科学定价体系和完善金融监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可操作的措施。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影响;
对策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自2013年7月20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15年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2015年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自主确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决定机制。
中央银行不再通过行政命令来决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但可通过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
利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核心资源—资金的价格指标,对各类资源配置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利率市场化实质就是放开利率管制,使之反映资金资源的稀缺性,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现实选择,有利于突破金融抑制、提升金融运行效率。
放松利率管制是金融自由化的实质,使利率能真正反映资金供求变化、能够起到配置资源作用、能够刺激储蓄、为投资提供资金来源、增加资金收益率的可预测性,最终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渐进式金融自由化改革,有利于降低一次性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有利于金融体系安全平稳。
虽然如此,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不可避免的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这就进一步要求商业银行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做好应对之策。
(二)文献综述
李焰(2000)开篇先阐述了银行类经营机构的利率风险及其资产负债管理,然后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对1996-1999年8家银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这些经营主体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度不够,调控缺口的能力较差,对利率波动反映不敏感,风险管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在利率波动中面临的风险较大,该研究给商业银行应对利率波动所引发的风险起到了警示作用。
黄金老(2001)首创性地提出了利率市场化风险分类的新标准,依据该标准将其划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并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提出了具有建树性的意见,例如,要求商业银行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并加强风险识别,建议监管机构兼用弹性和标准化的利率调控机制等。
叶纯顾(2005)根据我国利率管制不断放松的现状,结合美国的改革经验,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利率风险控制所必须的五个步骤,对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李言江(2006)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分别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影响研究一基于大型和中小型商业银行的比较研究性金融机构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给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
刘湘云、吕杏(2009)对国内14家商业银行七年(2000-2006年)间的数据运用SU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银行特征比率对其利率风险的影响显著。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各方面的影响,并对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
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
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1、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对自身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不断增加的外部压力使得银行必须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出现交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竞争加剧,银行原有的经营领域受到竞争对手的蚕食。
各国银行都在不断开拓新业务领域,如保险业。
证券、信托等行业,已经不再是原来单纯的融资媒介,开展表外业务,通过增加手续费等非利息收入来减缓利润下滑的趋势。
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主权
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配置资源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推动经营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的配置。
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充分地考虑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和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化的价格战略;
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4、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金融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自主敲定利率,这推动商业银行逐步摆脱国家政策性干预的影响,真正开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使得商业银行可以以市场主体的身份通过价格决策筛选项目,控制次级贷款的产生。
同时在金融市场中,商业银行可以对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对利率水平进行控制和调整,通过差别定价获取更多利润,同时使一些效率低的项目知难而退,降低金融风险。
(二)消极影响
1、竞争加剧、利差收窄、利润下降
我国的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存贷款利差,相较之下其在同行业内处于相当高的水平。
利率市场化之前,凭借利率管制,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局限于存贷款的数量,因此各家商业银行在考核机制方面也仅侧重于存贷款量上的考核。
首先,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既包括存贷数量的竞争也包括价格的竞争即存贷款利率的竞争,而这势必会使存款利率上升,同时规模庞大、经营良好的企业在银行信贷中的议价能力较强,而对于中小用户银行又必须控制风险同时考虑其承受能力避免流失客户,这导致贷款利率难以明显提升。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贷款利率下降。
这使得存贷款利差减小,利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商业银行的经营困难。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难度加大
在利率市场化之前,各商业银行只需要按照央行规定的利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利率风险不高。
而在利率商业化之后,商业银行利率如何确定需考虑宏观经济形势、自身资金流动情况、行业利率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判断最合适的利率水平。
存款、贷款如何定价,期限结构如何确定,都依赖于对上述因素的综合考量。
其次,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将是一种常态,并且波动幅度也将加剧,这使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且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用户对于利率变动更加敏感,存贷款行为的数量跟随利率水平变动,加大了银行的管理难度。
同时,在同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商业银行势必要执行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一旦判断错误,资本无法回收甚至产生负债,会对银行资金流动造成风险,加剧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3、加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率发生波动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一致两个方面。
只要这两个条件同时存在,商业银行就存在利率风险。
首先,期限错配风险加大。
从我国目前的现状看,金融机构的存贷款期限是严重失衡的,存款中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占了相当的比重,而贷款中短期贷款则占主要份额。
这表明,我国银行业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利率的下调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收入,加大期限错配风险。
其次,基本点风险加剧。
利差收入目前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利率市场化初期,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会有缩小的趋势,加剧基本点风险。
再者,收益曲线风险提高。
目前我国对于利率的管制主要在控制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方式。
这种限制使金融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金融机构高额的利差。
若管制放开,在金融全面开放的前提下,国内外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必然加剧,利差缩小在所难免,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单一,存贷利差收入是主要利润来源,这无疑给对金融机构带来沉重的打击。
鉴于此,在目前中间业务尚不发达的时候银行将会千方百计的加大存贷业务,由于存贷业务利率的敏感性存在着千差外别,随着利率的上下浮动,将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从而导致收益不确定性的收益性风险被加剧。
4、中小银行面临风险加剧
中小银行面临风险较大。
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一般而言,由于在资金实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大型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处于有利位置,而广大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自有资金不多、吸储能力不强、议价能力不足,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利率市场化,造成大量中小银行破产倒闭,仅1987年至1991年,平均每年就有200多家中小银行倒闭,这给其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剧烈波动。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支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较快,在满足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中小商业银行总体而言业务模式较为单一,综合竞争力较弱,其主要收入来源严重依赖于存贷利差收入;
流动性管理主要依赖银行间拆借市场支撑。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要远远大于大型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使其出现经营成本上升、不良资产增加甚至破产倒闭等问题。
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
利率市场化导致行业中最脆弱的银行破产,带来了利率风险,增加了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和体系的脆弱性,而激烈的价格竞争和存贷利差减小的压力使得银行的利润下降。
5、金融腐败及黑幕交易出现概率增大
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只能选择贷或不贷,贷款利率的制定权属于中央银行。
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拥有了调整利率的权力,这就可能导致个别管理者无视经济状况、项目前景而盲目投放资金,制定优惠利率的状况,即关系利率。
这不仅会损害银行以及其他贷款人的利益,同时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这一现象我国尤为突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法律体系不健全,银行国有、投资主体单一、银行垄断地位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银行风险内控和利率定价经验还远远不足等原因。
三、国外经验教训的借鉴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对许多国家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金融约束理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总结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市场运行基础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以前,实行的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
1929—1933年的大萧条导致了原有金融制度的崩溃。
为了挽救美国的银行业,美国政府颁布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该法的第Q项条款(习惯上称为Q项条例)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行了限制,从而美国进入了利率管制时代。
1960年的“临时利率控制法案”又将Q项条例扩大到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以及没有参加联邦存款保险的银行。
美国通过Q项条例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进行限制,但却没有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相应资金价格进行限制。
在20世纪70年代通货膨胀率迅速攀升和利率飞涨的情况下,资金大量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导致了美国的资金“脱媒”现象。
为了缓解资金过度流失引起的银行经营困难,美国的商业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如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开设可转让提款通知账户、资产证券化等以躲避Q项条例的限制。
这些创新金融工具以非存款的面目出现,从而可以完全按市场利率定价。
这些金融创新为顺利进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放松对存款机构的管理和货币控制法》。
该法一次性取消了对贷款利率的限制,并提出分阶段取消对存款利率的限制。
由于银行创新型存款的利率已经实现了市场化,而创新型存款的比重又不断提高,因此美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非常平稳。
经过6年的渐进改革,美国于1986年完全废除了Q项条例,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各国的情况不同,但仍有规律可循。
所有成功地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家,在改革中基本上都遵循了这样的改革路径:
首先是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市场基础,即建立较为发达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其次是先进行国债等市场交易型金融工具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后进行存贷款的利率改革;
再次是按照先贷款后存款,先浮动后放开的次序进行存贷款利率的改革。
四、商业银行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
1、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与程序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使我国商业银行除了面临一般的利率风险外,不健全的银行体制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与其他国家相比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从防范一般风险的角度,要求银行有健全的风险防范措施,采取相应的金融措施。
从最根本的角度分析,无论是一般风险还是特殊风险,其防范都要依靠加强银行业的改革,完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的自我防范水平和风险内控能力,同时,强化外部监管也是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重要一环。
建立完善的现代银行监管体系,完善利息披露制度,运用高科技加速监管现代化也是利率市场化之后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利率风险已经对我国商业银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由于资金规模与人才规模方面受到限制,没有建立很好的应多利率风险的部门,使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弥补与纠正,将受到巨大的危害。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风险的打击,应该建立起树妖自己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来有效的防范利率风险,从而使其经营正常化。
2、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现代银行的风险计量水平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国际银行业的利率市场化在多年以前即开始实施,目前已经掌握了一套比较科学的市场风险计量技术,而我国由于起步晚相关经验不足,风险计量水平较低,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首先应当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尽快建立自己的市场风险计量系统。
此外,在现有管理框架暂时还无法调整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一些符合我国实际的缺口分析、存续期分析等方法,逐渐提高各业务单位和分支机构对利率风险的认知程度。
3、提高风险意识,注重相关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业务的创新、风险的管理,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商业银行应制定一系列培养、引进人才的制度和激励措施。
对本行的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此来增强风险意识,业务知识,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锻炼,价钱与各家银行之间的学术交流。
同时,应积极从国外金融机构引进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
(二)创新金融产品,优化盈利模式
1、资产业务创新
在贷款业务方面的创新如: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出售、并购贷款以及供应链融资、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
要积极研究和参与试点资产证券化。
这是解决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银行管理流动性、盘活不良资产等方面的现实需求。
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处理也可能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解决,这不仅可以化解银行信贷风险,也能为优质地方融资平台提供可持续的市场资金来源。
2、负债产品创新
利率市场化对负债业务影响最大,我国当前负债产品单一问题十分突出,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必将是银行负债产品创新与监管逐步放松的过程,是商业银行必须抓住的机遇。
比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存款账户附加功能等,附加账户服务功能将成为吸收存款、控制存款成本的重要手段,现在就可以细加研究,如农行最近推出的账户自动理财服务。
其二,继续创新理财业务,理财是和存款利率市场化对接最紧密的产品,尽管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但仍是带动储蓄的有效工具,不排除监管部门通过规范理财资金运用的方式实现理财业务负债化,在合规、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实现客户和银行双赢。
3、中间业务及交易业务创新
其一是围绕结算平台服务的创新。
适应电子支付结算技术的发展,不断跟进和创新相应产品,比如代收付、POS、移动支付、手机银行等,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服务效率;
不断完善现金管理产品,加强同各种交易所平台的对接,锁定公司业务客户资金。
其二是围绕“融智”业务的创新,比如财务顾问、IPO、发债、并购等投行业务创新。
其三是围绕交易环节的金融创新。
密切抓住国际贸易、商圈、产业链等开展贸易金融、交易融资业务创新,加强电子商务开发,实现资金流稳定。
交易业务不仅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增收的重要途径。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管理的需求将促进利率相关衍生产品的创新和交易,比如利率上限、下限、掉期等。
同时,债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也将提高。
商业银行利用这些利率衍生工具、债券工具既可以为企业、个人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用来规避自身的风险,增加收入。
(三)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1、深化改革,健全体制
从最根本的角度分析,无论是一般风险还是特殊风险的防范都要依靠加强银行业的改革,完善内控机制,提高风险的自我防范水平和风险内控能力。
2、加强监管体制建设,完善外部监督
强化外部监管也是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李焰.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0(9)
[2]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金融研究,2001
(1)
[3]叶纯颐.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实务初探[J].新金融,2005
(11)
[4]李言江.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
(6)
[5]刘湘云,吕杏.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暴露-基于中国的银行数据的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利率 市场化 改革 商业银行 影响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