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文化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305887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51
- 大小:73.27KB
珠宝文化文档格式.docx
《珠宝文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宝文化文档格式.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
制度层面——佩带珠宝首饰的各种制度(官阶、祭祀、婚丧等),禁令。
精神意识层面——宗教、哲学、迷信、美学、道德伦理、情感。
其他关系——珠宝与政治、经济、外交、战争等。
四、珠宝首饰文化的研究内容
1、珠宝与宗教
(1)装点宗教天国
(2)向神献祭——《旧约》、《山海经》
(3)装饰神——佛像、菩萨(4)宗教神偶的珠宝化雕塑——十字架、佛、菩萨、寿星。
(5)宗教对佩带珠宝的态度
2、珠宝与美学
(1)珠宝本身之美——形式美、色彩美、意境美。
(2)美学规律对珠宝首饰、艺术品的影响。
(3)珠宝与佩带者的协调美——佩带珠宝首饰的美学——年龄、气质、肤色、民族、性别、职业等。
3、珠宝与道德情操
(1)珠宝作为道德之象征
子贡问玉——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
(2)传递情感——投桃报李——《诗经.木瓜》
4、珠宝与政治
(1)珠宝——维护国家关系——大国间的平等交换;
小国向大国进贡。
(2)政治阴谋——吕不韦以珠宝窃秦国、假虞灭虢(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屈产之乘送虞公而假其道,及灭虢,反而灭虞。
)、离间计。
(3)珠宝业与政局的稳定有关(4)珠宝——政治地位的标志。
5、珠宝与文学
(1)文学作品中的珠宝
《红楼梦》——贾宝玉之通灵宝玉、薛宝钗之金锁、诸小姐丫鬟之首饰
(2)珠宝文学——诗词、小说、传奇——《车渠碗赋》、随侯珠之来历。
6、珠宝与雕刻艺
(1)玉雕——俏色创作——小巧、俏、绝、灵、温润、神
(2)宝石雕
7、珠宝与医学
(1珠宝入药——药理作用——《本草纲目》——珍珠美容、玉灭瘢痕
(2)珠宝作为护身符——心理作用
8、珠宝与音乐
玉制乐器——玉磬、玉笛、玉箫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五、珠宝首饰文化的特点
1、珠宝文化的民族性——藏族、苗族爱银、汉族爱玉2、珠宝文化的地域性——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3、珠宝文化的阶级性——统治阶级对珠宝的垄断4、珠宝文化的世界性——世界上的所有民族都有珠宝首饰之爱好5、珠宝文化的历史性——历史使文化变得厚重
第二章珠宝与宗教
一、宗教的起源及其本质
关于宗教的起源目前还是个谜。
所有的理论、观点都带有推测的性质,要想最终揭开这个谜,还有待于更多的考古资料证据。
(1)认识论根源——试图揭开自然之迷
(2)自然压迫——人类受制于自然的威胁
(3)社会压迫——社会的不平等
“神”观念+宗教信仰的天才人物——宗教
宗教是对于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最简单、朴素的解释,是人类智慧处于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作为宗教的基础,人的依赖感反映了人在能力,获得和实际中是一个有条件的有所依赖的,有所限制的存在;
但另一方面,人又力求在思想和实践中追求无限,为了克服这个矛盾,宗教便被设想为一种实体,为人们提供一条通往无限的道路。
〉
——马克思
二、世界上的几种主要宗教
1、基督教(Christianity)
分支——罗马天主教(RomanCatholic)新教(Protestant)东正教(EasternOrthodox)
经典—〈圣经〉旧约全书(oldtestament)新约全书(newtestament)
〈旧约〉——以色列的先祖因行上帝眼中为义的事而被上帝拣选,与之订立神圣的“约”(covenant,即盟约或契约)。
这个约规定了神人两方面应承担的义务。
以色列人要奉上帝的名,遵守上帝的旨意,上帝便施恩于以色列人,使之成为地上的大国。
〈新约〉——基督教声称,耶酥基督到世为人,宣讲福音,受难复活以至升天,乃是神与人之间的重新立约。
基督教的教义:
(1)三位一体论;
(2)创世论;
(3)原罪论;
(4)救赎论;
(5)天启论。
2、伊斯兰教(Islam)
先知穆罕默德(Muhammad)于公元七世纪所创。
经典——〈古兰经〉(ColanorQuran)——穆圣以安拉的名义从公元610年到632年中陆续启示,并由身边的穆斯林(Muslim)记录和背咏下来的。
伊斯兰教的五功:
念—切赞颂全归真主,全世界的王。
拜—日五拜。
斋—重要节日要斋戒。
课—施舍。
朝——朝觐麦加圣地。
3、佛教(Buddhism)
公元前六世纪由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SiddharthaGautama)所创。
教派:
大乘(Mahayana-thebiggerraft)——普渡众生,自觉觉他。
小乘(Theravada)——追求个人解脱,明哲保身
佛教的基本教义:
(1)四圣谛:
苦谛——人生多苦集谛——集起,人生痛苦怎样来
灭谛——涅槃境界,常住,安居,寂静道谛——如何获得涅槃。
(2)佛与菩萨佛——弗人也,神也。
a.导师,圣人,教主——小乘佛教
b.神灵化了的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如来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无量佛
菩萨:
意义:
趋向完美的候补佛——高士、大士。
菩萨的来源:
A.释迦牟尼成佛之前;
B.佛陀的几位大弟子——迦叶、阿难;
C.一切求佛道修行的人;
D.大乘佛学家;
E.虚构的神灵偶像。
我国所尊奉的四大菩萨:
显灵说法道场
普贤菩萨——峨眉山文殊菩萨——五台山
观世音菩萨——普陀山地藏菩萨——九华山
(3)净土理想佛国净土
极乐世界——“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是故原生彼,阿弥陀佛国。
东方净琉璃世界
兜率天——弥勒佛所居
4、道教(Daoism)
是我国的宗教。
创建于东汉末年,由黄巾军起义领袖张角所创。
道教思想来源:
原始神话道家神仙观念社会动荡
道教经典——道臧〈道德经〉、〈太平经〉、〈南华真经〉等
道教神谱元始天尊—玉清境—清微天
三清灵宝天尊—上清境—禹余天道德天尊—太清境—大赤天
四御——玉皇大帝、北极大帝、上宫天帝、后土皇地祗
其他——门神、灶神、土地神
道家“神仙”观念——个人修炼的最高境界
民间传说中的八仙:
钟离权、吕洞宾、李铁拐、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张果老、曹国舅
三、珠宝与宗教
(一)珠宝——宗教理想王国不可缺少的宝物
1、佛国净土之珠宝
金、银、水晶、琉璃、珊瑚、赤珠、玛瑙金、银、琉璃、车渠、玛瑙、
琥珀、珊瑚——〈般若经〉金、银、琉璃、玻璃、车渠、赤珠、
佛国七宝玛瑙——〈阿弥陀经〉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珍珠、
玫瑰——〈法华经〉
2、伊甸园及圣城耶路撒冷之珠宝
〈新约.启示录〉
墙是碧玉造的,城是精金的,如同明净的玻璃,城墙的根基是各种宝石修饰的。
(1)——碧玉
(2)——蓝宝石(3)——绿玛瑙(4)——绿宝石
(5)——红玛瑙(6)——红宝石(7)——黄碧玺(8)——水苍玉
(9)——红碧玺(10)——翡翠(11)——紫玛瑙(12)——紫晶
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每门一颗珍珠,城内的街道是精金的好象明透的玻璃。
3、道教仙境——玉为饰
西游记〉猴王所见天宫景象:
琉璃门、玻璃妆、玉麒麟、金钉玉户、大金葫芦顶、琉璃盘、玛瑙瓶、珊瑚树
(二)珠宝——献给神的祭礼
古巴比伦人将祖母绿献给维纳斯女神。
〈旧约.出埃及记〉摩西讲:
将金器、胸前针、耳环、鼻环、戒指、手镯献给耶和华。
决断胸牌,上镶宝石四行,镶在金槽中:
第一行:
红宝石、红碧玺、红玉;
第二行:
绿宝石、蓝宝石、金刚石
第三行:
紫玛瑙、白玛瑙、紫晶;
第四行:
水苍玉、红玛瑙、碧玉。
〈山海经〉中也清楚地记载了我国古人向山神献祭的情形。
(三)珠宝——神的饰物
佛教为盛珠宝装饰佛像
珠宝雕琢成佛——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
清代镶珍珠金立佛、玉佛。
现代雕塑——金玉菩萨
(四)宗教经典——造神像的依据
佛陀形象
菩萨形象——慈眉善目、健康端庄、丰满雍容、有贵夫人像。
敦煌莫高窟菩萨雕像。
(五)宗教神偶或神物——主要的佩饰、摆件
佛教——弥勒佛、菩萨道教——财神、寿星
基督教——十字架(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到荣耀。
)
借代、谐音——福禄寿——蝙蝠、鹿、桃
(六)宗教对珠宝业发展的影响
1、神学观念,迷信观念,促使人们佩带珠宝,促进珠宝业的发展
——万物有灵,石亦有灵,宝石具有神奇的力量。
金刚石、象牙、——辟邪、护身符通灵宝玉+金锁——金玉良缘
2、道德观念,戒律反对奢侈豪华,阻碍珠宝业发展。
第三章珠宝与美学
一、什么是美
美的本质(概念、定义)
1、西方美学家对美的界定
(1)柏拉图(Plato)
柏氏认为:
世界上存在一种“美的理式”,或者说,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黑格尔(Hegel):
继承了柏氏的理论,进一步提出: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换句话说,美是美的概念与客观事物的结合。
它包括理念、感性显现及两者的统一三个方面。
(2)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但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倚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至模糊不清;
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万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
狄德罗:
美在于比例,美是关系。
2、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界定
道家美学——儒家美学——佛家美学
老子认为:
美与丑相比较而存在。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美:
“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与善同意。
”
推论
(1)“美,从羊”,说明美的观念是我们祖先通过对羊的观察而得来的。
羊是“美”这一思想最直观的代表与客观实在。
(2)“美,从大”表明,美植根于同类事物之中,是在与同类事物的其他个体相比较,相竞争中产生的。
因为大与小相比较而存在,只有在小中才能显出大。
(3)美最能体现本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4)美是可以品味的。
是在饮食活动中的感觉的上升与类比。
(5)美常常牵涉到道德的判断。
结论:
美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性质,一种最能体现本类事物的本质特征的一种性质。
一般来讲,这一性质具有善的功能,具有怡人的形式,能够引起人这一观照者的生理或精神上的快感,使心灵得到净化或震撼。
方法论:
(1)美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类的特征的完美认识,要讨论一件事物是否美,首先要确定该事物所在的类,并对类的特征有所综合、把握。
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看它是否能够代表该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2)美依赖于人的判断。
美为人类而存在。
人们总是在对事物与人的利害关系上对事物作出美与不美的评价。
二、珠宝为什么是美的
珠宝——装饰材料(A+B+C…….)——评判、比较——自我欣赏、被人欣赏——体现自身价值(情感因素、价值因素、政治因素等)
珠宝集色彩、质地、品性、价值、情感于一身,既具有大自然造物之妙,又具有人类灵思所在。
珠宝美的三大要素:
形式+色彩+意境
三、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1、线条的情感效应
水平线——内在、合理、理智、稳定、博大、容纳。
垂直线——崇高、无限、狂喜、力量、挺拔、壮美。
折线——力量螺旋线——升腾、超然、摆脱尘世俗务。
圆——给人以平衡感、控制力、圆满。
球体——完满、终局、变化、运动。
2、形式美的一般规律
(1)整齐一律——构成事物的要素,外在定性只有一种,没有变化,没有矛盾。
——高绿翡翠、LC级净度。
(2)平衡对称均衡——两部分在形体布局上不相等,但双方在量上却大致相同。
——盆景
(3)符合规律构成事物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隐含的规律。
要素通过隐含规律联系起来,并且要素间有变化。
——紫禁城周围的建筑。
(4)和谐——多样统一
构成事物的要素多样化,并且有对立性,差异性,但统一于整体之中,成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矛盾在整体中消失。
园林中的山水、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桥梁、曲径。
四、珠宝首饰的色彩美
1、色彩的情感效应
冷暖、轻重、软硬、强弱、明快与阴森、兴奋与沉静、华美与质朴
色彩本身的冷暖、明快忧郁、兴奋恬静等情感效应,可以与不同性格的人联系在一起。
外向活泼的人喜欢暖色、华美色调的宝石,如红宝石、黄晶等;
内向沉静的人喜欢冷色、质朴色的宝石,如水晶、钻石、蓝宝石等。
2、色彩联想
具体联想——由色彩到具体事物。
如白色——白雪、白荷花、白梨花、白梅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抽象联想——由色彩到人的品质。
如白色——纯洁、一尘不染。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色彩的象征
色彩的固定联想,主要是抽象的一面。
受民族、国家的影响。
绿色——自然、生长、和平、安全、生命。
“沙漠中的绿洲”
蓝色——深沉、深邃、高贵、高尚。
紫色——高贵。
宝石色彩的象征意义:
红宝石——热情奔放、支配、高贵、权威、自尊、固执黄玉——文静、宽宏
绿宝石——欢乐、希望蓝宝石——智慧、崇高、优美、谨慎
紫宝石——谨慎、有事业心、庄重、虔诚白宝石——友情、宗教信仰、温和、纯洁
黑宝石——庄重、虔诚、容忍
4、色彩的嗜好
受性别、年龄、职业、性格的影响。
女性喜欢的颜色:
红紫色、红色——红宝石、紫晶绿色、蓝色——祖母绿、翡翠、蓝宝石
男性喜欢的颜色:
蓝色、墨绿色、金黄色——沉稳、事业心
五、中国玉雕业中对软玉、翡翠、玛瑙的色彩利用
1、软玉(nephrite)(1优质白玉——羊脂白玉(mutton-fatjade)(2红皮玉——俏、对比、和谐、统一
孔子曰:
“白玉不雕,丹漆不文。
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韩非子曰: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
随侯之珠,不饰以金黄。
2、翡翠(jadeite)
(1)翡翠名称之来历
《博物志》轶文:
早期——鸟明代之后——确指玉。
汉代——鸟“哀牢出孔雀、翡翠。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干龙疏,翡翠珠玑。
莫落连饰,百姓疲极。
”——刘向《新序.杂事》
唐代——可能指翡翠玉
“张至仙境,王出骇鸡犀,翡翠碗,丽玉明瑰而赠无颇。
”——唐代传奇裴硎《张无颇》
宋代——欧阳修见翡翠玉。
“欧阳修家有一玉缶,形制甚古且精巧。
始得之,梅圣俞以为碧玉。
在颖州时,常以示僚属。
座有兵马钤辖邓保吉者,真宗朝老内臣也。
识之曰:
‘此宝玉也,谓之翡翠。
宝物皆藏宜圣库,库有翡翠盏一只,所以识也。
”——欧阳修《归田录》
明代——徐霞客见翡翠玉。
“其一石白多而间有黑点,而翠色鲜艳,逾于常石。
人皆以翠少弃之。
……余反善其翠以自白质而显,故取之。
潘谓此石无用,又取一纯翠者送余,以为妙品,余反见其黯然无光也。
令命工以白者为二(印)池,以纯翠者为杯子。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
清代乾隆年间,翡翠盛行,时称“缅石”。
(2)对翡翠的色彩利用
a.高翠——戒面、手镯——整齐一律,绿色生命。
b.白翠——雕件——北海团城白色翡翠玉佛。
C.杂色——俏色创作。
块体大者——雕成雕件,以大为美,体现壮观气势。
我国“翡翠四宝”——四海腾欢、含香聚瑞、岱岳奇观、群芳揽胜
3、玛瑙(agate)
红玛瑙——色艳为上——首饰、盆景、人物、鸟兽、花卉、器皿蓝玛瑙、绿玛瑙——首饰、小件。
缠丝玛瑙;
首饰、图章、器皿、插屏、天然卵石欣赏品。
黑花玛瑙;
雕件,首饰。
藻草玛瑙;
玩物、图章。
俏色——中国玉雕业中,对玉料上能够创造出逼真具体事物的色彩的色块的称呼。
也是一种玉雕方式。
俏色创作——想象力、造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创作原则——依色设形、形色调和、底色衬俏、整体统一。
作品实例——牧鹅图、牛首牛角杯、狗戏、雏鸡脱壳
六、中国玉雕作品的意境之美
1、意境之概念
意境——指艺术中,借助于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所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而进入无比广阔的空间的艺术化境。
体现意境的艺术——诗歌、文章、书法、绘画、园林、音乐、雕塑等
意境与老子哲学之关系——意境是老子哲学在美学领域的体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一章》
艺术之妙,之美,之最高境界,即是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相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道”。
“道”——自然宇宙之起源、规律,人生之真谛,社会之真善。
(2)玉雕的过程
(3)玉雕作品的欣赏
A.题材——人物、山水、器皿、花卉、动物b.造型——具体、抽象。
动作、情景。
C.雕工——细致、粗糙。
D.色彩——单纯、均匀——俏色、生机。
E.质地——细腻、粗糙。
F.意境——题材意想不到,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第四章珠宝与四灵
一、龙的起源二、龙的形成时代三、龙纹的演化四、龙与龙王五、龙与帝王、英雄的关系
六、龙生九子不成龙七、龙在珠宝首饰中的地位八、其他吉祥动物
“四灵”之定义
“何为四灵?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鲶;
凤以为畜,故鸟不獝;
麟以为畜,故兽不狘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
”——《礼记·
礼运》
一、龙的起源
图腾崇拜综合说——原龙纹化合说——自然现象附会说
1、图腾崇拜综合说
图腾(Totemism)——是原始宗教最古老的形态之一。
它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图腾”一词北美印第安人的阿尔昆琴部落,意思是“他的族类”或“他的氏族”。
图腾崇拜的产生,是由于当时的人们相信每一个氏族都来源于某一种动物或植物,因而把这种动物或植物作为这个氏族的图腾而加以崇拜。
它一般作为禁忌,不能杀或吃。
图腾崇拜物的种类与氏族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
氏族——中华民族(各种图腾综合)鱼、鹰、虎、猪、蛇、牛等。
闻一多持此观点龙的形成大约在夏商时期。
2、原龙纹化合说
原来的图腾动物本来就具有龙的意味。
龙由原龙纹化合而成。
原龙纹是人神之间的媒介。
3、自然现象附会说
古人认为任何一种自然现象都有神主宰。
雷神、云神、太阳神、山鬼、风神等。
龙——以某种自然现象为依据,赋予其动物的形态。
苍龙七宿——“龙”字
闪电形态——龙形
许慎解龙
“龙,麟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从肉飞之形。
定义:
龙是中国神话中,能变幻身躯,游于天地之间的神兽,是天地的使者。
龙的形态:
“其形有九:
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东汉·
王符
龙的种类: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广雅》
二、龙的形成时代
1、龙的观念的出现时代——(考古+文献)不晚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有龙虎蚌壳摆塑。
仰韶文化时期,距今6500-7000年。
红山文化玉龙。
2、成熟龙纹的形成时代——秦汉时期
三、龙纹的演化
1、红山文化——猪首形龙
2、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
蛇体龙——似蛇,无爪
三种兽体龙——似走兽
合体龙——兽头蛇身,带角。
3、春秋战国时期
S造型,图案化,写意化,具有昂扬的气度,冲破传统,龙的名称增多。
4、秦汉时期
力量形,有汉代盛世气度。
同时又继承传统,有红山文化龙的遗风。
5、隋唐时期:
图案化,装饰纹样渐趋成熟。
蜿蜒,刚劲,S形造型
6、宋代
龙纹确定,形体变长,严峻,凶猛,凶恶,令人恐惧,完全成了多种动物的集合体。
7、元代
流动灵活,头部较小,气象宽阔而宏大,富有精神。
8、明清时期
龙纹开始衰退,老气横秋,形态臃肿。
——北京北海九龙壁
四、龙与龙王
龙王——佛教之神,居于海,龙首而人身,有兴云布雨之功能。
东海龙王——敖广
南海龙王——敖钦
四海龙王西海龙王——敖润
北海龙王——敖顺
珑——求雨所用的玉龙
《山海经》——“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五、龙与帝王、英雄
1、龙与帝王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上帝的使者。
天子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子就是龙。
黄帝乘龙而升天——〈史记·
封禅书〉
夏禹——鲧死三年,尸体不化,剖开后,黄龙飞出,是为禹。
2、龙与英雄
曹操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
第二十一回〉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则兴云吐物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六、龙生九子不成龙
由于龙纹使用范围广,装饰载体的复杂与局限,使龙纹有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珠宝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