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4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99603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16KB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41Word下载.docx
《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4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最新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641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历史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军事战略错误
B.社会制度腐败
C.经济技术落后
D.思想观念保守
但历史上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宣告结束的。
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腐败,因此B项正确。
经济技术落后是另一重要原因,因此C项排除。
军事战略错误、思想观念保守都不是反侵略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A、D项不选。
本题重点抓住“根本原因”这个关键词,答案迎刃而解。
故选项B正确。
第5题: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许多阶级阶层都在思考中国的出路问题,也开始了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步伐。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李鸿章
B.林则徐
C.魏源
D.孙中山
记忆型题目。
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林则徐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故正确选项为B。
第6题:
鸦片战争以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其主要目的是()
A.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了解西方国家,与之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D.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社会改革
A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重新认识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故正确答案为选项A。
第7题: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A.魏源
B.洪仁歼
C.梁启超
D.林则徐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歼提出了《资政新篇》,梁启超是维新派时期的代表人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知选项B、C、D不合题意。
第8题:
王韬、郑观应等人与林则徐、魏源等人思想的明显不同是()
A.希望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B.反对外国侵略
C.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D.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D
19世纪40年代的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都反对外国的侵略、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不希望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不过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这是林则徐他们不具有的。
故正确答案为选项D。
第9题:
19世纪70年代之后,早期的维新思想家指出,“欲攘外,亟须自强;
欲自强,必先致富,必首在振工商;
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可见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
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C.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D.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1840年随着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主权都受到了严重破坏,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已经有所发展,先进的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出现,其探索中国的道路的兴趣较之从前更为广泛,西方先进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成为了其关注的重点。
选项B、c、D都为当时的客观情况。
故选项A正确。
第10题: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对中国进行一步步的侵略和瓜分。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达到高潮是在
A.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后
B.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C.1894年的甲午战争以后
D.1883年的中法战争爆发以后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中的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爆发以后达到高潮。
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C选项正确。
第11题:
以下对于太平天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B.达到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D.有力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中国农民战争有本质的区别,故B选项的表述不正确;
其余选项都是对于太平天国正确的评价。
B选项正确。
第12题: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标志是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论战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3题: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要求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属于识记性兼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三民主义”的民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民主要求。
作为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整个三民主义都是为满足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而确立的,民生主义提出了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虽然不彻底,但毕竟提出来了,故ABC都不符合。
三民主义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故选项D正确。
第14题:
1915年12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
“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
护法运动发生在1917—1918年;
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
第15题: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共二大的意义,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即最低纲领;
中共三大讨论国共合作问题;
中共四大提出注意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
第16题: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
A.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D.博古、李德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的三次“左”倾错误,属于理解性兼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
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第17题:
三民主义学说,虽然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中,民族主义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A.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B.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C.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D.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C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局限性,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
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是,它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当时的革命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害怕帝国主义干涉,甚至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为条件换取列强对自己的支持。
同时,他们没有明确地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的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虽然提出“平均地权”,但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地主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因为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D选项正确。
AB选项分别是民生主义和民权主义的局限性。
第18题: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因为它
A.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
B.表达了资产阶级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
C.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力的共同愿望
D.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ABC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选项D是共产党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选项ABC正确。
第19题:
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是
A.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AC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选项B恰恰相反,孙中山坚持了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
选项ACD正确。
第20题: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
A.资产阶级没有进步性
B.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不能够救中国
C.自身软弱的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D.帝国主义根本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C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相对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选项BCD正确。
第21题: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著书立说,使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开来。
代表人物主要有
A.康有为
B.章炳麟
C.邹容
D.陈天华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A选项康有为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其余三者都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BCD选项正确。
第22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区别在于
A.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不同
B.改变社会状况想采用的手段不同
C.对待封建政体的观点不同
D.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完全相同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区别,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
在对待帝国主义的态度上,无论革命派还是维新派,都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都没敢直接提出反帝的口号,都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和认可。
A选项错误。
革命派主张以革命的手段和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维新派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推动清政府自上而下进行改良。
B选项是不同点。
革命派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维新派主张在保持皇权的基础上实行君主立宪,即对待封建政体的观点不同。
C选项是不同点。
革命派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但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
而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
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在这一点上,革命派比维新派进步了。
D选项不完全相同。
因而,本题BCD选项正确。
还要注意,二者对是否发展资本主义的态度相同。
同时,二者最终失败的原因具有相近之处,即,在对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
第23题:
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这场论战主要围绕的问题是
A.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D.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属于理解兼识记的试题,难度较小。
选项A是维新派与守旧派论战的内容;
论战的内容围绕着三民主义的三项内容进行。
第24题: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在
A.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B.没有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口号
C.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
D.其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A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以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
选项AD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选项BC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缺点,不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
选项AD正确。
第25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之间的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A.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
B.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
C.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D.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
A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论战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二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三是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没有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作为论战的主题。
同时,革命派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到辛亥革失败以后,孙中山才逐渐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
第26题: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具体表现为
A.不敢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B.具有封建性
C.革命派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
D.对地主阶级持妥协态度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
选项B不是革命派的缺点,而是洋务运动的缺点;
其余三项都是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
ACD选项正确。
第27题: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
其反动性主要体现在
A.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并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
B.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C.在对待南京临时政府上,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迫使革命派让步
D.在文化思想方面,推行尊孔复古思想
AB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属于识记兼理解的试题,难度适中。
ABD选项正确。
C选项,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迫使革命派让步,发生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前所采用的手段,与题干无关,故不选。
第28题:
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A.没能提出明确革命纲领
B.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D.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
A选项的错误在于,辛亥革命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第29题: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D.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ABC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识记兼理解的试题,难度适中。
四个选项均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30题: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主要是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属于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BC选项错误。
第31题: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以此为开端,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旨在改造中国的国民性的思想启蒙运动,后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是
A.辛亥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军阀统治日趋黑暗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北洋军阀的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D.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成长,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艰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中国的许多知识分子出身于民族资产阶级,或者与这个阶级有比较多的联系)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在这一时间(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速度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C选项的错误在于,近代中国,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封建经济,即使在中国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中也不占主体地位。
第32题: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以民主和科学为基本口号的。
对这一口号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
B.科学,除自然科学外,社会研究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C.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D.科学,既指自然科学,也指社会科学,强调用自然科学一样的科学精神和方法研究社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
CD选项正确。
AB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赋予民主和科学这一基本口号的新含义。
考生还须注意的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五四以后,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这是指导思想上的变化。
第33题: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虽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也存在着一些弱点。
具体体现在
A.他们既否定了孔学的历史地位,也否定了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B.许多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看待问题
C.他们脱离了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D.没能从根本上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不能从根本上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离开了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
他们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一般采用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方法,导致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影响了运动的后期发展。
A选项的错误在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他们也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同时,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之所以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
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是当时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而,缺乏群众基础也是其局限性之一。
分析题
第34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世纪,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政治 最新 模拟 试题 答案 解析 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