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92541
- 上传时间:2022-12-0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314.72KB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七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详解】A、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A错误;
B、醋酸菌是一种好氧型微生物,不能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B错误;
C、醋酸菌是一种好氧型微生物,对氧气含量特别敏感,在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C正确;
D、醋酸菌生长的适温度是30~35℃,所以在四川盆地,夏季比春季更适合醋酸菌的生长,D错误。
故选C。
3.果酒果醋的简易制作方法使人们在家庭条件下就可完成。
下列有关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所用到的实验用具均要用温水反复冲洗,并用无水酒精擦拭消毒
B.制作葡萄酒时,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后的葡萄,宜冲洗1﹣2遍,以除去污物
C.在用制好的果酒制备果醋时,人工加入醋酸菌或醋曲,比自然接种的效果要好
D.果醋发酵完成以后,可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来检验发酵的效果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详解】A、发酵所用到的实验用具均要用温水反复冲洗,并用70%的酒精擦拭消毒,A错误;
B、制作葡萄酒时,应该先用清水冲洗掉污物,再去除枝梗和腐烂籽粒后的葡萄,B错误;
C、在用制好的果酒制备果醋时,人工加入醋酸菌或醋曲,菌种纯度高、数量多,比自然接种的效果要好,C正确;
D、重铬酸钾可检验酒精,所以果酒发酵完成以后,可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来检验发酵的效果,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过程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4.在果酒制作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下列操作目的与此不符的是( )
A.榨汁机、发酵瓶都要清洗干净
B.对用到的器具用酒精进行擦拭
C.放气时只将瓶盖拧松,而不完全揭开
D.装入发酵瓶的发酵液不宜超过瓶内体积的2/3
氧气充足时进行繁殖,无氧情况下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A、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消毒,A正确;
B、对用到的器具用70%的酒精擦拭消毒,B正确;
C、放气时只将瓶盖拧松,而不完全揭开,以防止空气中的发菌污染发酵液,C正确;
D、装入发酵瓶的发酵液不宜超过瓶内体积的
,既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氧气,又可防止发酵旺盛时发酵液溢出,但此项操作不是防止发酵液感染的措施,D错误。
5.下列关于腐乳发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豆腐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B.食用的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长在豆腐块表面的霉菌菌丝
C.制作好的腐乳中含有各种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
D.在实验室进行腐乳发酵时,若豆腐块表面出现黄色、油腻状,说明发酵成功了
【分析】腐乳的制作:
1、原理:
(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2、注意的问题:
(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
①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
②消毒:
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
③接种:
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
(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
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
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
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
(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
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
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
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
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
【详解】A、豆腐发酵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A正确;
B、食用的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毛霉长在豆腐块表面的匍匐菌丝,B正确;
C、制作好的腐乳中含有各种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C正确;
D、在实验室进行腐乳发酵时,若豆腐块表面出现黄色、油腻状,说明盐量太少,没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
6.在制作腐乳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中,控制温度在18-25℃,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B.加盐腌制毛豆腐时,应将盐从码好豆腐块的瓶口撒入,以保证接近瓶口处的盐多一些
C.配置含有各种香辛料的卤汤时,酒精含量尽可能高一点,以防止腐败
D.虽然发酵菌种是需氧型,但在装瓶进行后期发酵时,仍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后用胶条密封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
【详解】A、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笼屉中的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在一定的湿度,A错误;
B、在腐乳加盐腌制的过程中,随着层数的增高而增加盐量,并且在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B错误;
C、配制含有各种香辛料的卤汤时,酒精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会导致腐乳成熟的时间延长,C错误;
D、虽然发酵菌种是需氧型,但在装瓶进行后期发酵时,仍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后用胶条密封,防止杂菌污染,D正确。
7.泡菜是许多中国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佐餐佳品。
下列有关泡菜发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泡菜风味形成直接有关的主要微生物乳酸菌为厌氧型,不会分布在植物的体表和空气中
B.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过程,只在其细胞质基质内完成
C.在坛沿水已干涸的泡菜坛内,液体表面出现“生花”、“长膜”,这主要是厌氧的原核微生物形成的
D.在配置泡菜水时,应将清水煮沸冷却后,按照水:
盐=4:
1的比例,将盐与水混匀
【答案】B
【分析】
(1)泡菜的制作原理:
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
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泡菜的制作流程如下图:
【详解】A、在自然界中,乳酸菌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都分布有乳酸菌,A错误;
B、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过程是无氧呼吸过程,只在其细胞质基质内即可完成,B正确;
C、在坛沿水已干涸的泡菜坛内,液体表面出现“生花”、“长膜”,这主要是兼性厌氧的真核生物——酵母菌形成的,C错误;
D、在配置泡菜水时,应先按照水∶盐=4∶1的比例配置盐水,然后再煮沸冷却,D错误。
故选B。
8.下列关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制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牛肉膏和蛋白胨容易吸潮,取用时应动作迅速,完成后及时盖好瓶盖
B.在溶化时应先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内的热水中
C.若要配置100ml培养基,可先向烧杯内加入100ml蒸馏水,再加入其他成分直至完全溶化
D.pH的调节应该在溶化之后、灭菌之前
【分析】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
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
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
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
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
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4)调pH;
(5)灭菌:
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培养皿采用干热灭菌。
(6)倒平板。
2、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
①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②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
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
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③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④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详解】A、牛肉膏和蛋白胨容易吸潮,取用时应动作迅速,完成后及时盖好瓶盖,防止瓶中物质受潮,A正确;
B、溶化牛肉膏时,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内的热水中,B正确;
C、若要配置100mL培养基,可先向烧杯内加入适量蒸馏水,并加入其他成分直至完全溶化,再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C错误;
D、制备培养基的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在溶化之后、灭菌之前需要调节pH,D正确。
9.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
下列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对实验用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B.对锥形瓶、塞上棉塞的试管、吸管等,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灭菌
C.对操作者的双手、衣着以及操作空间等,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
D.对试管口、锥形瓶口等部位,通过火焰灼烧进行灭菌
【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关键就在于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中消毒和灭菌是常用的防止杂菌入侵的方法,微生物的实验室分离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通过不同方式的稀释,最终分离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详解】A、对实验用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A正确;
B、对锥形瓶、塞上棉塞的试管、吸管等,用干热灭菌箱进行灭菌,B正确;
C、对操作者的双手采用酒精进行消毒,C错误;
D、对试管口、锥形瓶口等部位,通过火焰灼烧进行灭菌,D正确。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各种消毒、灭菌处理方法的选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10.下列无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出已经过灭菌的物品时,容器盖勿全开,能方便取出即可
B.取出已经过灭菌的物品,如未使用,应立即放回
C.疑有污染或己被污染时,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D.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只能触及容器边缘
【分析】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无菌技术围绕着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详解】A、周围物品可能会含有杂菌,为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的接触,取出已经过灭菌的物品时,容器盖勿全开,能方便取出即可,A正确;
B、取出已经过灭菌的物品,如未使用,不应立即放回,会污染其他物品,B错误;
C、疑有污染或己被污染时,应更换或重新灭菌,达到无菌的要求,C正确;
D、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底部,手只能触及容器边缘,防止污染无菌容器,D正确。
11.下列对菌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并不是所有培养基上都能形成菌落
B.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作为鉴别不同微生物的依据
C.一般情况下,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看做是一个种群
D.培养基上的每个菌落都是由单个菌体细胞大量繁殖而成
【分析】菌落是指由微生物的一个细胞在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
【详解】A、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因此并不是所有培养基上都能形成菌落,例如液体培养基,A正确;
B、菌落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作为鉴别不同微生物的依据,B正确;
C、一般情况下,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是由单个细胞经过分裂形成的,是同种生物,可看做是一个种群,C正确;
D、培养基上的菌落也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连在一起的菌体细胞大量繁殖而成的,D错误。
12.某同学在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灭菌方法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水,放入装有待灭菌物品的内桶,关闭排气阀,打开电源加热
B.在干热灭菌箱灭菌结束后,立即关掉电源,打开箱门,取出物品
C.采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时,可在物体表面喷洒适量石碳酸等化学抑菌剂,以加强消毒效果
D.在用灼烧法对接种环灭菌时,适当向灼烧后的接种环吹气,以加速其冷却
【分析】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
1、灼烧灭菌:
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2、干热灭菌:
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3、高压蒸汽灭菌:
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
【详解】A、在高压蒸汽灭菌锅外层锅内加适量水,放入装有待灭菌物品的内桶,打开电源加热,把锅内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冷空气彻底排出后,关闭排气阀,将锅密闭,A错误;
B、在干热灭菌箱灭菌结束后,立即关掉电源,等温度下降至室温后再打开箱门,取出物品,B错误;
C、采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时,可在物体表面喷洒适量石碳酸等化学抑菌剂,可以加强消毒效果,C正确;
D、在用灼烧法对接种环灭菌时,可将灼烧后的接种环接触菌种瓶内壁,以加速其冷却,D错误。
13.下列方法中,无法达到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的目的的是( )
A.平板划线法B.稀释涂布平板法
C.选择培养基培养法D.酚红指示剂显色法
【分析】1、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1)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筛选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选择培养基,鉴别目的微生物需要使用鉴别培养基。
【详解】A、平板划线法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A正确;
B、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且可用于计数,B正确;
C、选择培养基培养法能对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C正确;
D、酚红指示剂显色法只能鉴别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分离,D错误。
14.某同学在做“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时,进行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基中以尿素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
B.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同一土壤稀释液作为实验中的对照组
C.同一稀释度下的菌液涂布4个选择培养基平板
D.不同来源的土壤样液采用不同的稀释倍数
【答案】A
【分析】1、选择培养基的概念是: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微生物种类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由于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尿素水解,因此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分解尿素的菌能以尿素为氮源生长,而不能分解尿素的菌因缺乏氮源而无法生长。
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
3、尿素分解菌可以产生脲酶将尿素分解分解为氨,使pH升高,培养基中进入酚红指示剂后,氨可以使指示剂呈红色,据此可以用酚红指示剂鉴别尿素分解菌。
【详解】A、筛选尿素分解菌的实验中,需要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A错误;
B、该实验的对照组实验为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同一土壤稀释液,观察没有选择作用作为实验中的对照组,B正确;
C、为表明实验误差,同一稀释度下的菌液需要涂布4个选择培养基平板,C正确;
D、不同来源的土壤样液中尿素分解菌的数量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倍数,D正确。
故选A。
15.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稀释梯度以10倍为单位,当用移液管取1mL原始菌液进行稀释时,其余试管内的无菌水应为9mL
B.每次用灭菌后的移液管取菌液前,要先将菌液混匀
C.在涂布过程中,每次变换涂布的方向和位置时,应对涂布器进行灼烧灭菌
D.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为涂布均匀,应及时转动培养皿
稀释涂布法:
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
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详解】A、若稀释梯度以10倍为单位时,溶液总量为10mL,需用移液管将1mL原始菌液移入盛9mL无菌水的试管中,如此类推即可得到所需稀释倍数的菌液,A正确;
B、每次用灭菌后的移液管取菌液前,要先将菌液混匀,使其分布均匀,B正确;
C、在涂布过程中,每次变换涂布的方向和位置时,应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燃尽后冷却8-10s后,蘸取少量稀释后的菌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的表面,C错误;
D、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D正确。
16.下列关于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所用的培养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培养基中都含有牛肉膏
B.所有培养基在使用前都要严格灭菌
C.所有培养基在配置时都要加入琼脂
D.所有培养基配置好后都要进行倒平板
【分析】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配成)和合成培养基(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
按照物理性质可以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详解】A、天然培养基中不含有牛肉膏,A错误;
B、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关键就在于防止杂菌污染,故所有培养基在使用前都要严格灭菌,B正确;
C、液体培养基在配制时不需要加入琼脂,C错误;
D、液体培养基配制好后不要进行倒平板,D错误。
17.下列有关“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植物的枝干、叶片能在土壤中完全腐烂,一定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起作用
B.纤维素分解菌往往无法分解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
C.配置培养基分离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时,只能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D.纤维素被微生物最终分解成葡萄糖后加以利用
【分析】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流程为: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详解】A、植物的枝干、叶片能在土壤中完全腐烂是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作用的结果,A正确;
B、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的本质不是纤维素,故纤维素分解菌往往无法分解人工合成的化学纤维,B正确;
C、分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要以纤维素或植物秸秆为唯一的碳源的选择培养基,观察是否有透明圈产生,C错误;
D、纤维素属于多糖,在培养基中需要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为成葡萄糖后加以利用,D正确。
18.下列有关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和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都利用了选择培养基的选择作用
B.两个实验都要通过得到单个菌落以利于筛选
C.两个实验都需要对得到菌种进行鉴定
D.两个实验中最后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都是目的菌形成的
【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成都市 中学 年高 学期 期中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