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7课老舍自传老舍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蚜0423322doc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91917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96KB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7课老舍自传老舍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蚜0423322doc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7课老舍自传老舍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蚜0423322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7课老舍自传老舍传讲义苏教版选修传记蚜0423322doc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某生姓解(xiè
),读书不求甚解(jiě),解(jiè
)元出身,官至上大夫。
⑥单(shà
n)东方教授著述甚丰,著作除单(dān)行本外,还有文集行世。
二、写准字形
①②
③④
三、近义辨析
抚养 扶养 赡养
填一填 ①70岁的奶奶十多年来抚养孙子成长,懂事的孙子在奶奶的病榻旁精心地伺候。
②法院审理后认为,合法夫妻有法定的相互扶养义务。
③2014年7月1日,无锡北塘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赡养案。
原告储某,是一位77岁的老太太,被告马某、朱某则是她的女儿、女婿。
辨一辨 “赡养”侧重于“供养”,“抚养”侧重于“爱护、教养”,“扶养”侧重于“扶助”。
从使用范围来说,三者有明显区别。
“赡养”只用于晚辈人对长辈人;
“抚养”用于长辈人对晚辈人,也用于平辈人之间的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
“扶养”使用范围比较宽,既可用于长辈人对晚辈人,也可用于晚辈人对长辈人,还可用于平辈人之间。
四、成语释义
1.词语理解
(1)一扫而空: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
比喻彻底清除。
(2)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3)不屈不挠:
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2.辨析正误
他不认真琢磨教练的指导,不求甚解教练的战术意图,结果导致了团体比赛的失利。
辨析:
“不求甚解”后面不能跟宾语,一般只能说“对……不求甚解”。
老舍自传
老舍传
一、阅读P79《老舍自传》,回答问题。
1.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参考答案:
以时间为序交代自己的生平,按出生、3岁、志学之年、壮年等四个年龄段介绍自己的经历。
2.从老舍“喜养花”而又“不得其法”,虽然所养花“有叶无花,亦不忍弃”;
从“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可以看出老舍是怎样一个人?
(1)热爱生活而又恬然自得之人;
(2)坚守做人原则的人。
3.从自传来看,老舍是怎样一个人?
质朴谦虚,甘于寒贱,勤勉认真,性格乐观,喜欢读书,喜欢养花。
二、阅读P79~P80《老舍传》,回答问题。
4.从《老舍传》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可以分三个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创作阶段小说代表作思想内容
早期创作:
国外生涯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作品在嬉笑怒骂中,充满了正义感和对祖国的热爱,虽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些流于浮泛和枝蔓,但已显示了作家的讽刺、幽默才能
第二时期:
回国任教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短篇小说《月牙儿》等标志着老舍先生的创作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作品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第三时期:
抗战爆发至逝世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和儿童剧《宝船》等作者把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和对新社会的热情讴歌紧密结合起来
1.试分析《老舍自传》和《老舍传》中的“老舍”形象有什么不同,两篇传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提示:
篇目形象侧重点
《老舍自传》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寥寥不足三百字,却展现出一个认真而又率性、可亲而又可敬、富有情趣而又不乏理趣的形象侧重表现个性:
热爱生活又恬然自得,如读书,教书,买奖券,写小说,闲时养花,教书做事,认真做人,往往吃亏亦不后悔,读书不求甚解,著书不求名利等
《老舍传》文学家的形象侧重表现文学家的特点:
创作勤奋,才能突出,关注现实,作品生活气息浓等。
叙述的侧重点在于他的创作经历、作品以及对作品的评价,重点突出,叙述客观
2.试从表现手法比较《老舍自传》与《老舍传》的区别。
叙述角度材料选择语言风格
《老舍自传》内省回顾,自我剖析个人经历,内心体验,日记信件等反思自嘲,细腻真切
《老舍传》整体把握,评价分析书面资料,实地调查等客观公允,理性冷静
1.《老舍自传》
以极为简洁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相貌和性格特点
作者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加以介绍:
孝爱老母、教书为业,甘于寒贱,儿女可爱,喜读书写作,为人处世认真。
文字简约,内涵丰富。
寥寥几笔,如同大写意图画,将传主情态、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
2.《老舍传》
文字平实,态度冷静
《老舍传》系“他传”,是根据资料编写的一般性传记。
该传以客观全面介绍传主的生平经历为旨归,内容以线性叙事为主,兼顾对传主的作品风格、内容进行评价。
该传不注重传主的个性特点,而是着眼于传主的文学家身份,着重介绍传主的主要作品。
文字平实,态度冷静,力求客观再现传主其人其事。
[素材1]
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在大杂院里度过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这些都是他后来倾向于写作平民生活和长于话剧创作的生活基础。
应用角度:
本则材料可用于与“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与生活”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2]
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
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
他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舍头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
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8月24日,老舍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公园投湖自尽。
本则材料可用于与“士可杀不可辱”“生命的价值”等相关的作文中。
[素材3]
老舍的人生观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文学创作历时40年,堪称文学大家。
但他却这样说:
“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
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
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
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
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
为人要谦虚不自傲。
[素材4]
如何写《四世同堂》
老舍在重庆北碚安家后,许多朋友前去看望,老舍向胡絜青询问北平沦陷后的情景。
胡一次又一次讲述了北平沦陷后人民的苦难,这些真实的细节为老舍酝酿新作提供了详细的背景材料。
1944年元旦,老舍开始写以沦陷了的北京为背景的百万字小说《四世同堂》。
他说:
“必须把它写成,成为从事抗战文艺的一个较大的纪念品。
”老舍的卧室兼客厅兼书房,夏天三面受阳光照射,到夜半热气还不肯散,老舍说:
“墙上还可以烤面包。
我睡不好,睡眠不足,当然头昏。
”头昏和常患疟疾,到年底才写完第一部30万字的《惶惑》。
1945年老舍在《八方风雨》中写道:
三十四年,我的身体特别坏。
这些病痛时常使我放下笔。
本想用两年的工夫把《四世同堂》写完,可是到三十四年底,只写了三分之二。
这简直不是写东西,而是玩命!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1.老舍名言
(1)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2)熟才能生巧。
写过一遍,尽管不像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
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扔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3)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许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4)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
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5)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6)一个作家实在就是个全能的演员,能用一支笔写出王二、张三与李四的语言,而且都写得恰如其人。
(7)最伟大的牺牲是忍辱,最伟大的忍辱是反抗。
(8)生命是不容易得来的,也不能轻易地舍掉。
2.《四世同堂》简介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狠狠地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艺术功力和炉火纯青的小说技艺刻画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至今传读不衰,历久弥新……
3.《骆驼祥子》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敝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
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
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
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
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而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灭后的精神堕落。
“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
”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4.《茶馆》简介
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
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此剧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透过半个世纪的世事变化,由70多个角色演出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局面。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
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想北平
老 舍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
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
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是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
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
我爱我的母亲。
怎样爱?
我说不出。
在我想做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事情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
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语言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
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
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啊!
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这不但辜负了北平,也对不住我自己,因为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
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
可是我说不出来!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
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
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
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
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
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
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
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周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
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
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
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
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
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
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
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
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
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呀!
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
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
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
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
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
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赏析】 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
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
作者笔下的北平具有动中有静、不太旷、布置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等特点。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手法,把北平与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主要是与巴黎)作了多处比较,以突出北平具有的作者喜爱的特征,鲜明地表现了老舍对北平的喜爱与眷恋。
作者结尾写了“真想念北平呀”,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不仅照应了题目,也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一、语基落实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实在是太饿了,几分钟的工夫,光头强就把整桌饭菜一扫而空。
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
C.把问题说清楚就行了,如果不求甚解,两个人互相猜疑,就会大伤感情。
D.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以便我们渡过难关。
解析:
选A A项,“一扫而空”,一下子便扫除干净。
使用正确。
B项,“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C项,“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解”不是“解释”的意思。
“不求甚解”不能理解成“不把问题解释清楚”。
D项,“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过去了。
这里是请求别人的帮助,没有请求饶恕或通融的意思。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者从国际雪车联合会获悉,首次组建的中国雪车队和中国钢架雪车队共获得了4个平昌冬奥会参赛名额,将首登冬奥会赛场。
B.本次禁毒会议重点指出,不仅毒品泛滥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会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C.世卫组织的官员警告说,该国政府需要赶快采取措施,不采取行动,否则今后10年还会有大量人口感染艾滋病。
D.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选A B项,语序不当,“不仅”要放在“毒品泛滥”之后。
C项,成分赘余,可删去“不采取行动”。
D项,句式杂糅,“发挥作用”和“起到作用”杂糅。
3.下列诗句与“倚槛苍茫千古事”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A.天开美景风云静 B.过江多少六朝山
C.爽气西来两袖青D.座揽清辉万川月
选B 对仗讲究字数、词性的相对应,文中的“倚槛”为动宾结构,只有B项的“过江”符合。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书房书写,只需抬眼一望,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________。
这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见云彩在作画的时候是富有探索精神的。
①当然,从窗口还可以尽情地观察飞来飞去的云
②云不仅形态变幻快,色彩也是多变的
③都说青山悦目,其实沉积了冬雪的白山也是悦目的
④如果天空是一张白纸的话,云彩就是泼向这里的墨了
⑤白山看上去有如一只只来自天庭的白象
⑥刚才看着还是铅灰的一团浓云,它飘着,就分裂成几片船形的云了,而且色彩也变得莹白了
A.③⑤①⑥④② B.③⑤①②⑥④
C.①③⑤④⑥②D.①⑤③②④⑥
选B ③句中的“青山”与空前的“山峦就映入眼帘了”衔接紧密,应放在第一空,排除C、D两项;
根据“白山”可知③和⑤在一起;
根据“云”可以确定①和②在一起;
结合后面“墨有时浓重,有时浅淡”可以判断最后一空应填④。
故选B。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
4月1日清晨,醒得太早。
随手翻开一本书,是沈从文的书信集,其中有些是他生前没想到会发表的自呓般的文字。
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沈从文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
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乱圈点,内容大致为:
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
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
许多真挚的朋友巴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
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在呓语里,他说:
“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
我死了也想着我吗?
”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
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
一个女孩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而他将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
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
我终于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
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
美丽、忠诚、纯真、微黑。
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
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
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了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
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
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
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
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沈从文,不论什么文物入了他的眼,所有的来龙去脉都清晰起来。
许多人都震惊于他惊人的记忆力以及渊博深厚的古文及古文物功底。
他只是微微一笑,甚至对于“故宫解说员”的工作,也做得尽心尽责。
在文物面前,讷于言的他,随时可口若悬河。
他埋葬了文学世界里的沈从文,成就了文物专家沈从文。
无法言说、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四 专题 老舍 自传 讲义 苏教版 选修 传记 0423322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729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