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docx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85467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592.34KB
微课助力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docxWord格式.docx
《微课助力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docx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课助力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docx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使用灵活、情境性和趣味性强等特点。
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媒介,有许多不可替代的优势。
一节好的微课它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易学、乐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借助电脑、手机等终端观看,可谓得心应手。
教师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与美术学科有效融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美术课程。
课前引入微课自主学习,能够
满足学生对审美的好奇心,激发对美术的探究和表现欲望,成为美
术学习形式转变的突破口;
课上借助微课辅助教学,能有力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缩短教师讲授时间,充分进行美术实践活动;
课后通过微课学习手段,拓展学习内容,拓宽审美视野,丰富美术表现形式,使学生获得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一、课前使用微课,有效预习,激发美术探究欲望
课前预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美术学科做课前预习的比较少,部分学生想做预习,但缺少资源和途径。
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因此,教师引入微课,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平台传播,实现学生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能力,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
教学三年级《登山游戏》一课时,教师制作了课前微课,利用微课使学生了解多样的游戏棋,并且了解了游戏棋的组成部分、玩法等内容。
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对制作游戏棋有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提前了解了制作游戏棋需要准备的材料:
棋子、橡皮泥、彩笔、瓶盖、剪刀等等,解决了上课材料不齐,影响进度等问题。
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提前在家里制作了各式各样的棋子。
如,球状棋子、瓶盖棋子、橡皮泥棋子……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准备,既节省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又如:
教学一年级《花地毯》一课时,教师录制了课前微课:
展示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美丽花地毯和用橡皮泥制作美丽花地毯的过程。
教师让学生提前观看微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微课帮助下,学生发现并感受身边的美,知道美术与生活紧密关联,之后以饱满的热情动手创造美。
课前借助微课预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调动探究欲望、审美探究欲望,消除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并且在微课的帮助下,学生们能自主尝试制作,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二、课上使用微课,有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美术能力传统的美术课教师过于注重讲授,课堂上教师要用大量时间来
突破重、难点,过程中往往会重技法轻素养,忽视学生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鉴赏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被动学习,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通过微课化繁为简,化静为动,更具有针对性,更直观、形象的突破重、难点。
微课的使用既节省了课堂讲授时间,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欣赏、探究、创造,又满足了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培养美术素养,构建开放、有活力的美术课堂。
(一)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和表现力
《课标》指出: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形式强调自由表现。
美术课上教师通过微课,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
等多元素为一体,运用多种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主动
观察,增进表现能力,体验美术学习带来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持久的兴趣。
教学《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时,教师借助微课,使重点内容的讲授过程简单化、清晰化、直观化,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审美需要。
微课首先呈现的是想要画的瓢虫的样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逐步呈现绘画过程:
身体的基本型——头和腿的位置,结合声音、图像、文字等,按步骤清晰地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获取表现技能技法。
瓢虫身体上的花纹是最能表现学生想象力的地方,所以视频里会凸显多种图案的绘画效果,让学生观察、欣赏,了解瓢虫不同的花衣裳,在感受美得同时,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此微课在视频录制时大部分利用全景录制方法,在涂色时采用特写的镜头,这也是利用画面的节奏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一笔一笔的涂色方法。
合理的使用镜头变化增加了视频的节奏感,强调了重、难点的突破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审美需求。
微课使美术课堂更具吸引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二)微课辅助教学,使学生张扬个性,培养想象力
乐于并善于想象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一双有力翅膀。
在美术课上使用微课,张扬学生个性,培养想象力,使学生由原来的“信息接
收者”转变为“信息发现者”和“信息创造者”。
教学一年级《鱼儿游游》一课时,教师采用情境微课,
“小尼莫找伙伴”导入新课,微课中生动的语言,配上紧张的音乐烘托气氛,“大鲨鱼吓跑了尼莫的小伙伴”的精彩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学生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关注了教师绘画不同小鱼的过程,为后面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微课的启发下,教师鼓励学生们把自己想象成小鱼,学学它们游动的样子,学生们在情境中感知,在观察中理解,在体验中巩固,随后教师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强调,借助录制微课时的快进等功能,在清晰呈现步骤的同时,节省了大量时间,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欣赏。
并且在微课的启发下,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他们的作品不再局限于模仿一条小鱼,甚至有的孩子画出了新的小鱼故事。
(三)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
教学三年级《登山游戏》时,采用微课进行第二课时拓展训练。
学生在第一课时获得了基本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在微课的帮助下,能举一反三,发挥创造力,进行其他主题游戏棋设计和创
作。
如:
“文明出行”、“环保公约”、“饮水思源”、“学生守
则”等主题,学生绘制的棋盘清晰、新颖,图标有创意,色彩丰富,构图饱满。
微课的使用张扬了学生个性发展,“增强了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了美术教学效率,构建了开放、有活力的美术课堂。
(四)微课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豪泽尔曾经说过:
“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经过教育。
”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的再认识和再创造。
在美术课上,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审美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借助微课向学生提供欣赏美术作品的机会,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审美经验,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力,潜移默化的改变审美观念,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获得审美享受。
教学《未来的建筑》时,学生需要欣赏大量范画,拓宽思路,发展创新思维,获得审美能力。
微课以“象形队”和“几何造型队”辩论的形式呈现,学生喜闻乐见。
通过微课学习,了解几何造型派建筑风格,知道是由众多的几何形状堆砌而成,极具个性,是现代派建筑的简约风格。
而象形派是如鞋子、蛋糕、篮子等具体的形象。
学生欣赏这些“未来建筑”的同时,掌握最基本的欣赏方法,提高欣赏能力。
(五)利用微课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
教师采用微课辅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改善了学生个体差异的矛盾,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教学三年级美术《万花筒》一课时,课程采用纸叠染的方式教学,染之前需要将正方形纸叠成五角形、六角形,或者八角形等形状。
因为耗时太大,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示范基本不会重复第二次。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操作时出现差异性会较大。
因此,教师引入微课,借助微课的存储、再现功能,使用时循环或暂停播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重复观看,反复的领悟,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再慢慢增添思维动力,发展创造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借助微课,在较短时间内完全掌握知识的重、难点,然后不断挖掘自身潜能,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产生独特的想法,师生、生生在不断地交互碰撞中创新,又在不断创新中交流,促使创新思维如泉涌一般。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的表现形式,使美术学习各个领域相互交融、紧密相关,形成有活力又开放的美术课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教学《拉花》时,利用微课展示拉花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让学生直观看到一张平面的纸变成形态各异、色彩各异的拉花的过程。
激发学生创造动力。
微课中,教师将几种制作拉花的短小视频连续播放,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大众到独特的特点呈阶梯状播放,这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需求,鼓励学生插上想象与创造的翅膀,完成自己的拉花作品,凸显学生个性,使每位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三、课后使用微课,丰富学习内容,实现课堂延展
《课标》中指出:
美术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美术学习的功能和价值重点体现在生活中,将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丰富美术技能技法,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取更丰富的美术资源,并能用所学美术知识妆点生活,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一)课后使用微课,拓展学习内容,丰富表现手段
美术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用美术,用美术知识妆点生活,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提高生活品质,领悟生活中的美。
”教师在课后借助微课延续美术学习,丰富素材和表现手段,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形成对美术的持久兴趣和美术素养。
在教学《前前后后》时,由于时间所限,教师在课上只演示绘画这一种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和遮挡的基本前后关系。
教师将录制的微课放在课后,供学生课余随时观看,展示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手段。
学生观看后尝试多种手段表现前后关
系的作品:
泥塑、拓印、折纸……等等,作品丰富多彩,千变万化。
教学《天然的纹理》一课,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借助微课了解更多有关叶子纹理的知识,拓宽思维,由单一的叶子向各种纹理明显的事物拓展,并进行印制和创造,这样的创作是没有任何拘束的,思维是发散的,作品表现手段是丰富多样的。
再加上教师网络上及时的鼓励和评价,孩子们的兴趣更加高涨,主动性增强。
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学生会去搜集大量的作品资源进行学习、模仿、再造,远远超过了教师课上的教学演示。
(二)课后使用微课,弥补教材的不足
新版教材注重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凸显视觉性,强调愉悦性。
教学中发现“造型-表现”领域的知识点容易被学生理解,比如:
《前前后后》中理解物体近大远小和遮挡关系;
《黑与白》中把一个物体进行切割,掌握利用黑白的表现方法;
《快乐的回忆》能描述出快乐回忆的事情和画面等等……但是最后的作品往往不如人意,原因就是学生缺少美术基本技能、技法,画不出想要的基本形象,缺少基本功训练。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专门录制一些绘画动物、植物、人物的简笔画和卡通画的微课视频,弥补教材的不足,让学生们课下自主学习,提高造型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将微课作为构建美术课程的重要内容广泛应
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使美无处不在,使学习更加开放、自主,呈现美术学习的最佳效果,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课助力美术教学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docx 助力 美术 教学 提高 学生 素养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