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1728193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01
- 大小:92.43KB
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
《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第1课春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
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重点难点:
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
1.教师谈话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
读题、质疑。
2.简介作者。
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字音
“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
“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
“嘹的声母是边音。
“酿”的声母是鼻音。
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鸟巢(cháo)
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
四、作业:
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
第二课时
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说说:
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
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
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
1.朗读思考:
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
,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
2.赏读交流:
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赏析第一幅图:
春草图。
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
赏析第二幅图:
春花图。
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
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
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花里带着甜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
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
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引读,指导背诵
赏析第三幅图:
春风图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赏析第四幅图:
春雨图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赏析第五幅图:
迎春图。
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
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引导回顾:
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
(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
从而让我们悟到:
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2)体会表达:
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
为什么?
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
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
有人说:
“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
五、作业:
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第2课风筝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歌激情: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简谈感受:
你们喜欢放风筝吗?
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
引入正课:
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
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概括故事。
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
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大致会这样说:
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
(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
)
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
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
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
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
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
三、研读“悲哀”
1.朗读体会
提问:
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
(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
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
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
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
“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四、思维延展
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
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
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
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
谈谈自己的理解。
例如:
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
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
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
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2.联系生活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
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
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
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
老师范例:
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
(敬佩)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
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
二、合作探究
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
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
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
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提示:
①亲情。
②自我解剖。
③封建教育。
④科学思想。
⑤宽恕别人。
⑥儿童教育。
2.教师点拨
点拨: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
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
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
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
3.探究问题。
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
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
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
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
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
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
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有什么含义?
三、归纳总结
《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二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第二 学期 全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