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728164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147.33KB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一般气象站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1.1.2建设性质
异地新建
1.1.3项目建设地点
1.1.4建设单位概况
xx一般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9月,现址占地6亩,地处印江县城中心地段,现有业务用房建筑面积521m2,另有住宿房及其它附属建筑面积360m2,办公设备价值合计约170万万元。
单位法人冉菊华,中央编制7人,在编5人,地方编制5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1人;其它招聘4人。
自2004年以来,印江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陆续对气象站东面和北面区域进行旧城改造,县城扩容步伐加快,原来位于县城郊外的气象站已经处于城市扩容的中心,造成xx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1.1.5项目建设目标
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建成具有现代化装备、先进科学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一流基层台站,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员整体素质有较大幅度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切实得到履行,气象文化氛围逐步形成,社会形象和地位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职工生活质量达到当地中等以上水平,能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
1.1.5建设规模及内容
项目规划建设用地约40亩,建筑面积为235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020平方米,其中:
1、综合业务楼2100平方米;
2、观测报站250平方米;
3、配套建设气象观测站、道路、文体设施、停车、道路、绿化及给排水、供配电、大门等公用工程和设施。
1.1.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总投资
项目总投资906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79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2万元,预备费4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资金主要由印江县财政投入,不足部分由业主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投资补助。
1.2主要编制依据和建设原则
1.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3、《气象发展规划》(2011-2015年)
4、《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5、《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条例》
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8、《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办发(2004)36号)
9、《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
10、《贵州省气象条例》
11、《贵州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12、《贵州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3、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2.2建设原则
1、科学规范:
严格执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充分考虑气象业务需求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编制,确保建设标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2、全面系统:
以满足业务服务功能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注重整体规划和功能配套,基本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部内容,确保未来基层台站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3、统筹兼顾:
以统筹基层台站建设管理为目标,坚持统一要求、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现状及地方经济发展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向艰苦台站适度倾斜。
4、合理可行:
作为安排投资的依据,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实际投资的可行性,以满足台站业务需求和实现基本功能为前提,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加快实施进度。
5、适度超前:
按照2006年国务院3号文件确定的目标和“一流台站”建设要求,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既考虑了当前发展要求,也对“十三五”及以后气象事业发展需求进行展望。
1.3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单位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总用地面积
亩
40
26668m2
二
建筑面积
m2
1350
综合业务楼
m2
2100
占地900m2
测报值班室
m2
250
占地120m2
三
建筑占地面积
m2
1020
四
室外工程设施
1
气象观测站场地
m2
2000
2
入口大门
个
1
3
场地围墙
m
160
4
运动休闲场地
m2
600
5
场地硬化铺装
m2
500
6
车行道
m2
2560
7
景观绿化
m2
1500
8
室外工程管线
m2
20000
9
水土保持工程
m2
1200
四
容积率
0.48
五
绿地率
%
40
六
总投资
万元
906
七
建设周期
月
12
1.4问题与建议
1、本项目是异地新建,场址基础设施薄弱,需做好市政工程的配套衔接工作。
2、气象台站搬迁建设工作应严格以按照县政府有关会议文件执行。
3、建设新气象观测站,在新址气象观测站和旧址气象观测站进行气象业务对比观测一年。
4、省气象局应加强对新址观测站业务运行、业务用房、仪器安装、通讯保障进行指导。
5、待新站运营正常后,进行业务切换,正式启用新址气象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2.1.1印江县概况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总人口43.2万人。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以原有建制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是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
印江东距铜仁-凤凰机场150公里,西距省会贵阳350公里,北距重庆秀山火车站100公里,距渝怀铁路孟溪火车站80公里。
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核心区域,是贵州省重点打造黔中经济区的重要支点和连接成渝经济圈的桥头堡。
303、304省道穿境而过,是铜仁市西五县的交通枢纽中心,国家级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方便快捷的交通格局已逐步形成。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
以水利、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化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取得新突破,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旅游推介和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2.1.2xx一般气象站面临的主要困境
1、现有业务办公条件不能满足气象工作开展的需要
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中央资金建设的气象基层台站基础设施,基本上是小资金、多批次、分年度投资建设,存在规划布局整体性不强、房屋分布零散、单体建筑面积偏小、业务平台面积不足、功能设计不完善等现状,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地区的差距也逐步拉大。
这也是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所面临的现实情况。
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因建站时间较早,目前业务办公用房及相关条件已难以为继,相关条件同当地发展水平已极不协调,更谈不上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国家气象局提出建立“一流台站”的要求。
2、“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造成对气象探测环境影响
根据2012年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和黔党发【2010】9号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第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承办地铜仁地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工业化发展,城镇化带动战略”背景下,印江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新修订了印江县城总体规划,根据《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设计,到2030年县城人口将由2011年的7.4万增加到16万;用地面积相应增加,开发力度加快。
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印江县城通往甲山的城市主干道西园路必须从气象站内通过,气象站的面积几乎被新规划的公路全部占完,2007年,西园路就已经修到印江站的门口,但通过印江站的执法和努力,该公路一直未能通车,等待气象站搬迁才能实现通车。
2011年随着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吹响开发贵州的号角,印江县城开发力度随之加大,观测场东部多维国际项目启动,建造了高层楼房,作为印江县城第一个标性高层建筑。
该项目楼房与观测场最近距离428米,与观测场平面的相对高差为65.8米,距高比为6.5,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印江站现已位于城市中心区域,虽然气象部门依法对这些违法建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干涉和执法,但因政府相关部门未能积极配合而收效甚微,致使气象探测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3、杭瑞高速过境印江对气象探测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国家重点工程杭瑞高速公路过境印江,杭瑞高速公路印江段匝道起点就在离气象站不足30米的东北方向,从东北方向以保持不足30米距离开始至北向西再向南环绕气象站270度上杭瑞高速公路。
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第十四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一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
在观测场周边3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该公路的修建也严重破坏了印江气象探测环境。
2.1.3项目建设的政策背景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先后三次提出气象部门要实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装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台站”。
“四个一流”涵盖了气象现代化的各个重要方面:
气象装备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是气象现代化的象征;气象技术是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气象现代化的核心;气象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气象现代化的关键;气象台站是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是气象现代化的根基。
“四个一流”,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更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具体要求,还是气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006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明确提出,按照“四个一流”的要求,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国务院3号文件的出台,更加明确了建设“四个一流”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要求,贵州省气象部门提出必须抢抓国家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机遇,开展基层气象台站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印江县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面貌的提升,需要对气象观测场周边进行较大规模的城镇化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受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限制,观测场周边的城市建设不能按计划推进,城市发展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印江气象事业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建设造成严重影响。
为妥善解决城市建设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问题,使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印江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xx一般气象站台进行选址新建。
实施印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迁建项目,不仅是改善现有不利气象工作环境的必要手段,也是按照“四个一流”台站建设要求,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等战略部署,以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为主线,以提高气象综合业务服务能力和增强发展活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业务建设需求和功能定位,科学控制建设标准,统筹使用建设资金,严格规范建设程序,有序推进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象站 整体 搬迁 建设 工程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