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 文档编号:1728112
- 上传时间:2022-10-2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3.43KB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题含参考解析
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基础积累(共10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天边的云层缓缓分开,仿佛在为谁让道。
渐渐地有红霞渗透出来,整个芦苇荡(盖上/染上)一层淡红色,屏息凝神看去,芦苇荡的边际似乎开始燥动,不远处冒出几个小点,小点越来越大,定睛一看,①_____!
它们如晨曦中报晓的使者,欢腾着飞向人群,(盘旋/徘徊)在空中,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
这些水鸟一会儿俯身向下,②_____,亲昵地送去晨光的问侯;一会儿拍翅向上,③_____,似乎在等待日出的刹那。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A.渗(shèn)透燥动B.屏(bǐng)息欢腾
C.亲昵(ní)晨曦D.刹(shà)那问侯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染上徘徊B.盖上徘徊C.盖上盘旋D.染上盘旋
(3)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
B.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轻轻掠过水面飞到芦苇荡尖
C.居然是雪白色的水鸟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
D.水鸟居然是雪白色的飞到芦苇荡尖轻轻掠过水面
【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
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第三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
【解答】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燥动”应为“躁动”;
B.正确;
C.“亲昵”应为qīnnì;
D.″刹(shà)那″应为“chà那”
故选:
B。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盖上”是用东西遮蔽;“染上”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
芦苇荡上着了一层淡红色,应用“染上”。
“盘旋”指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旋绕飞行;“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这里写水鸟,应用“盘旋”。
故选:
D。
(3)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解答此题,要通读全句段,理解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
第一空格出要突显出“惊讶”的意思,“居然”一词衔接恰当;②由“俯身向下”这一语境辨析,下一句应是“轻轻掠过水面”;③结合“一会儿拍翅向上”可辨析“飞到芦苇荡尖”符合语境。
故选:
A。
答案:
(1)B
(2)D
(3)A
【点评】第一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随意作答,要重点关注同音字和形近字,要借助工具书来作答。
2.(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
消费投诉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服务类消费关注度高,二是互联网广告投诉增长。
B.是大半夜里起来看球赛?
还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呢?
作为球迷,很多人心里会有些纠结。
C.来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游客都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体验传统文化。
D.在“做一天上海人”的特色活动中,全体师生一起了解了上海的历史、体验了上海的生活。
【分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解答】A.在一个句子里不能同时使用两个冒号,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
B.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C.正确;
D.较长的并列成分用逗号,顿号改为逗号;
故选:
C。
【点评】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张告诉小王,睡前看电视时间太长或玩手机时间太长,都会导致他难以入睡。
B.文明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市民的一举一动往往可以显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
C.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D.5月3日至4日,中美就经贸问题举行了磋商,达成了就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
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
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
【解答】A.表意不明,可把“他”去掉;
B.没有语病;
C.重复啰嗦,可把“目的”或“为了”去掉;
D.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密切沟通”之后加上“的一致意见”。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头脑中必须有常见病句类型的知识储备,并能准确判断出病句,采用排除法,把病句排除,确定正确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4.(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
“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
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
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萑苇生焉。
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①伯鱼:
孔子的儿子,名鯉,字伯鱼。
②汙(wù)池:
水池。
③水潦:
雨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研究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
了解
D.及鲁肃过寻阳
过:
拜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
水潦注焉
A.复到舅家问焉B.且焉置土石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D.可远观面不可亵玩焉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
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分析】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孙权说: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
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吕蒙说:
“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孔子对伯鱼说:
“孔鲤啊!
我听说可以让人整天不觉厌倦的,大概只有学习吧!
那个人容貌不值得看,勇力不值得怕,祖先不值得称道,家族姓氏也不值得一说,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
因此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够不修饰。
不修饰就是不礼貌,不礼貌就会失去别人的亲近,就没有了别人对你的忠诚,没有了忠诚也就没有了礼,失去了礼也就不能自立。
能够使人在远处就发出光彩的,是修饰的结果;走近看起来更加耀眼的,是学习的成效。
譬如污水池,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苇子长在那里,即使有人看到它,谁又知道它的源头呢?
”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A.句意: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推辞。
辞:
推辞。
解释不正确。
B.句意: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治:
研究。
解释正确。
C.句意: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见:
了解。
解释正确。
D.句意: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
过:
到。
解释不正确。
故选:
D。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例句句意为:
小水坑的水流到它那儿。
“焉”,指示代词,那里;
A.句意为:
再去舅舅家问他怎么样。
“焉”,代词,指方仲永的情况;
B.句意为: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焉”,哪里;
C.句意为:
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测,害怕有埋伏在那里。
“焉”,那里;
D.句意为: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
″″焉”,语气助词,无意;
故选:
C。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掌握。
BCD都正确;
A.有误,《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故选:
A。
(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句中重点词有:
即,就应该。
更,重新。
见事,认清事物。
故译为:
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根据句意:
可是他最终能够有好的名声,名播四方,流芳后代的原因,这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吗?
.可划分节奏为: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答案:
(1)D
(2)C
(3)A
(4)和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5)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者之效也?
【点评】翻译句子,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持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罝、状语后罝)、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5.(4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
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
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本诗通过对朋友许衡州生活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朋友生活的清贫困顿,但朋友却志向高洁,诗中借“竹”“梅”“菊”等意象,赞颂了许衡州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向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分析其作用。
“竹径”“瘦似梅”以及“以菊代茶”写出了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同时“竹”“梅”“菊”等意象又代表着高洁的情操。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
尾联写出自己亲自给“学钱无措”的朋友送书来,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答案:
(1)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2)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宁市 中考 语文试题 参考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