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80168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5.07KB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文档格式.docx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
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
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
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教育管理学总论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3、教育政策和法律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
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
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
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学科的分化趋势。
思考题
管理活动的意义和特性是什么?
如何理解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试分析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请说明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的历史轨迹
第一节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稷下学宫:
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1)
办学体制:
官方出资,私家主持。
(2)
教育管理形式:
其教学过程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3)
教师管理制度:
在教师管理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学记》:
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
学制与学年的设想;
教学管理的主张;
教师管理。
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儒家孔子:
以“仁”为核心,通过关心、爱护和重视人来实施有效的管理(要尊重管理对象)。
孟子:
管理是发掘、顺应其内在的自觉地过程。
荀子:
看重制度、法令等对管理的重要影响,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道家:
管理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4)
法家:
以法为教。
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教学制度相当完善,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把受教育的过程分成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德育管理方面主张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书院的教育管理实践:
在教学上,以研习儒家经典为主,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中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在管理上,带有自治色彩,管理自主、经费自筹等。
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思想
新式学堂的创办
近代教育督导制度的创设
蔡元培的教育管理思想
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其教育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法治。
陶行知的教育管理实践
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二节西方国家历史上的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
古希腊:
西方教育的起点
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教育应由国家来管理,有必要设计一套教育制度,重视教材的选择等。
人文主义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
国家应担负起管理教育的责任;
建立全国统一的学校制度;
学年制和学日制;
班级授课制;
考试制度;
学校人事管理;
学校纪律。
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他在使教育心理学华、科学化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其教育理念:
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组和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欧美新教育运动中的学校管理
在学校设置方面,选址在乡村,贴近自然,增加活动空间;
在教学管理方面,不硬性规定课程,不强制灌输知识,不单纯强调智力成绩。
在学生管理方面,认为学校应该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活动场所。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三个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泰罗、法约尔、韦伯;
行为科学,代表人物梅奥;
当代管理理论,代表人物西蒙、巴纳德。
古典管理理论:
提倡制度化的教育管理(被看作“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
基本主张:
一把高效率地完成组织任务视为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标,认为“效率原则是衡量任何组织的基础”。
二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管理活动的最基本手段。
三统一指挥。
四工作标准化。
五注重严密的规章制度。
六看重经济上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七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
八坚信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际关系学说:
改善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代表人物梅奥)
强调员工的动机、工作满意度、非正式组织的意义等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价值。
在人和组织之间,人际关系学说更看重人。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家坚信,只有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才能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其影响:
1大量的著作和论文推动了人际关系理论在教育界的传播;
2学校行政人员对满足教师心理需要、提高教师士气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3有识之士呼吁学校在制定计划时倾听教师的意见,作到民主参与决策;
4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向学生灌输合作意识,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结构主义:
学校组织性质的再认识(韦伯的科层制又叫官僚制)
韦伯的科层制:
注重组织内部的结构设计;
组织具有一些特征:
分工和专业化,权力等级体系,规章制度等。
韦伯的理论应用于学校有局限性,因为学校不属典型的科层制,学校还有教学的专业化。
这导致了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
人们对学校性质的讨论中,科恩提出“松散结合系统”理论,认为科层理论解释教育组织不合适,因为教育组织具有特殊性质:
1教育组织的目标不是具体明确的;
2教育组织所运用的技术也不清楚;
3教育组织有“流动式参与”特点,人员流动性大,决策过程复杂。
所以教育组织是一个观念上松散的结合体,学校系统和学校是以结构松散为特征,学校有很大的自主权和自由,教师也是很一般地受到校长的控制和指导。
(主张)----评价为“现代教育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
教育管理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探讨人的行为问题。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
第一位将行政和行为科学加以关联的人,最早运用行为科学方法研究组织问题的人,代表作《经理人员的职能》。
强调组织是一个内外协作、平衡的社会系统。
西蒙的决策理论。
当代行政学的代表人物,决策理论的创立者。
阐述了决策的意义、类型和过程,并对组织决策的合理性问题作了深刻分析。
主张以行政行为的研究替代行政学的传统研究方式。
在组织决策研究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领导行为的研究。
领导行为描述文卷、“以员工为导向”和“以生产为导向”领导两维层面理论;
“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情景领导理论”等。
激励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我国古、近代教育家在教育管理领域有哪些论述和活动?
答:
(1)稷下学宫:
古代教育管理实践的典范。
稷下学宫的办学体制属官方出资,私家主持性质。
教学管理形式将讲学、著述、育才等因素融合于一体。
教师管理制度上做到学术不干涉、生活提供优厚待遇。
(2)《学记》:
学制与学年的设想;
教学管理的主张;
教师管理。
(3)先秦诸子的管理思想。
荀子:
欣赏管理尊严和管理的权威性。
道家:
要尊重个性,不要对管理对象过于压抑束缚。
法家:
(4)隋唐时期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校管理。
从入学到毕业几乎都有制度化的规定。
(5)宋代教育家朱熹的教育管理思想。
将道德思想灌输与道德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6)蔡元培:
主张根据各地的实际实施教育管理;
提倡用民主的精神管理学校;
主张学生自治。
(7)陶行知:
其教育管理活动为促进现代中国平民教育、乡村教育以及普及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西方国家教育管理实践和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1)古希腊:
西方教育的起点。
(2)古代贤哲的教育管理思想。
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教育应由国家管理,要重视教材的选择;
重视被教育者的身体训练和理智发展。
(3)人文主义教育: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4)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
(5)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6)杜威及其实验学校的管理实践。
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有哪些?
它对教育管理的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影响:
古典管理理论中的许多管理方法在今天学校管理中运用;
被看作是“管理实践的最好的思想基础”。
它给教育管理人员这样一种观念上的启示:
教育管理活动是可以控制的,通过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原则,再辅之以严格的奖惩手段,学校组织也能像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管理目标。
行为科学的研究涉及到哪些领域?
它是如何影响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
领域:
(1)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
(2)西蒙的决策理论。
(3)领导行为的研究。
(4)激励理论。
(5)人际沟通、组织发展和变革、角色冲突、组织文化、参与决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1)理论角度。
它改变了以往抽象的哲学思辨和单纯的经验总结,在教育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化工作。
(2)研究方法方面。
行为科学基本的研究手段是实证研究,包括编制问卷、访谈调查、实地观察、个案分析等,使得教育管理的研究更为严谨和科学。
(3)学科建设方面。
科学的成分大大增强,学科的体系也日趋严密和完善。
第二篇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教育管理体制
教育管理体制概述
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
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因素
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制约;
(2)社会的经济状况的制约;
(3)受本国教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4)受国际改革潮流的影响;
(5)与管理主体有关。
教育管理体制的功能
领导和指挥的功能。
(2)权力分配的功能。
(3)分工协作的功能。
(4)提高效率的功能。
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体制的意义
理论层面:
有助于澄清对教育管理体制的一些模糊认识,加深对教育管理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认识,使我们更深刻理解由教育管理体制所构成的各种教育管理现象。
实践层面:
有助于理清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促使我们认真反思近年来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经验及所应吸取的教训,使今后的体制改革工作目标更明确,措施更可行。
第二节从宏观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一:
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三种类型中最重要)
依据:
中央和地方关于教育管理事权的分配关系。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二:
从属制和独立制
教育行政管理机关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从属制优点:
有利于政府统筹规划,有利于加强教育行政管理的权威性。
从属制不足:
易出现重经济、轻教育的情况;
政府首长任期的限制导致追求短期效果。
独立制(用于地方教育管理)优点:
避免外行领导内行,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独立制不足:
不利于发挥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不利于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事业的协调发展。
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之三:
专家统治制和非专家统治制
教育管理决策权是否由教育专家掌握
优点:
有利于教育行政首长专业化,对教育事业进行科学管理。
不足:
容易将注意力局限于教育内部的各种关系,导致教育行政决策的片面性。
对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
改革重心:
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
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制度,即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管理与地方管理适当结合的制度。
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今后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1)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
(2)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
(3)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
第三节从学校层面看教育管理体制
校长负责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序
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
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校内结构工资组成:
基本工资(基础职务工资),补贴工资(车贴、书报费等),岗位工资(按工作量,含基本岗位工资、超工作量工资、兼职津贴等),奖励工资。
(在教工的收入分配上拉开了差距,调动了积极性)
思考题:
试分析教育管理体制的含义及功能?
含义:
是教育领域中关于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以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
功能:
(1)领导和指挥的功能。
比较教育管理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的异同。
相同点:
(1)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
(2)从优缺点两方面来看,两种体制各有利弊,绝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3)教育管理体制难以解决一切教育问题,它更多影响的是国家政策及管理层面的东西,而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则小得多。
不同点:
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表现为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领导和管理整个国家的教育事业,地方政府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以实施
请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完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要体现中央统一领导的精神;
要体现地方分级负责的精神;
应体现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的精神。
评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校长负责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
(2)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确定教职工的岗位数、岗位职责和任务,根据有关原则实行聘任制,建立合理的聘任程序)。
(3)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改革:
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完善:
有很多新问题值得研究,如:
如何对现有的小学教师进行适当分流,如何看待民办学校的管理体制等,需要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去分析和探索。
第四章
教育组织机构
组织及组织理论概述
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一个复杂、永远处于活动状态、又不断在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的综合系统。
组织的功能
一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
二满足其成员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三确定每个成员的位置;
四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结构。
组织的分类
(1)按照社会功能所作的划分:
生产经营性组织、政府机构组织、法院和政党等利益团体、文化组织。
(2)按照谁是受益者来区分:
公益组织、企业组织、服务组织、互利组织
(3)按照对组织的顺从程度来划分:
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规范性组织
(4)按照能否自由参加所作的区分:
自主的组织、半自主的组织、非自主组织(监狱等)
所以,用过于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或用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学校工作,都与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不符。
组织的管理幅度(讨论如:
一个人最多能管理几个人----7个较为合适,一个组织分几个层次为宜)
指组织结构的层次及管辖范围,研究它可以使组织更合理地设计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就是通过适当的分层来实现其有效的管理的。
在一般的学校,一个校长下面设2-3位副手较合适,学校规模大的,可安排3—5位副手。
中小学的年纪组,教师不宜过多。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
根据组织编制、章程或其他正式制度、规范而建立起来的系统,它是人们长时间置身其中,作用明显而且直接的社会群体,也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载体。
非正式组织:
在正式组织内部,由于部分成员的性格、气质、爱好、兴趣等较为接近,因而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结下比一般成员更密切的朋友关系,并形成特有的小团体,且这样的小团体有自己特有的权威和领袖,甚至有自身不成文的规范或章程。
两者关系:
相互影响和关联,一个正式的组织不可能完全排斥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如果处理和协调地好,有助于正式组织的目标实现。
组织的基本形式
直线式组织。
(2)功能式组织。
(3)直线及功能式组织。
(4)委员会式组织。
(5)扁平的组织形式。
以上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改革,学校组织机构的设计起到参考作用。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教育行政组织的性质
(1)从教育行政组织与国家行政组织的关系方面分析。
教育行政组织具有国家性,代表国家行使对教育的行政管理权。
(2)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功能方面分析。
它是国家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专门职能机构。
(3)从教育行政组织的内部系统方面分析。
它是由职权分明的、纵向和横向诸多教育主管机构组成的网络体系。
(4)从教育行政组织的活动方面分析。
它既是教育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客体。
教育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依法组建和按需设立的原则;
完整统一和合理分权的原则;
精简机构和事权对应原则;
适应变革和自我完善原则(变革是为了完善,完善又离不开变革)。
教育行政机构的管理及其意义
教育行政组织内部的事务管理。
广义:
指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规划、协调和运用组织内部的人员、经费和物材,来实现对教育事业进行有效管理的目的。
狭义:
指各级教育行政组织中行政办公室职能范围的各项业务工作管理,包括文书管理、档案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
意义:
1提高教育行政领导的决策水平;
2提高教育行政活动的效率;
3提高为基层学校教育服务的质量。
教育行政机构的改革策略
(1)必须根据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来转变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精简有关的机构。
(2)教育行政机构要根据学校工作的整体性来设置。
(3)教育行政机构应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对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进行适当调节。
学校组织机构及其建设
学校机构设置的原则
(1)精简机构,讲求效率;
(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实现岗位责任制);
(3)分工协作(既有分工也有合作);
(4)信息联系渠道畅通(注:
我校利用校园网和走廊的公告栏,现代化与传统方式相结合);
(5)因校制宜。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两类:
行政组织机构和非行政组织机构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
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很多学校并存)。
学校非行政组织机构建设
党支部;
工会、教代会;
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
研究性团体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架构模式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架构模式:
校长办公室下设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导处下设图书馆、机房、卫生室、文档室;
总务处下设事务组、财务组和膳食组。
教导处、政教处下设各年级组和教研组。
请分析组织的含义和功能。
评述教育行政机构的设置原则。
评析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模式及机构建设。
机构建设: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包括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教研组。
学校机构的设立形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并非所有中学都设有政教处,二绝大部分的小学不设政教处,三有些民办学校有特殊架构形式,如校董会,四一些学校不设“两处”或“三处”,设有关的委员会,五很多学校设教育科研室,六部分学校成立校办工厂。
补充:
学校机构的设置得从学校实际去考虑机构,学校组织有其特有的超稳定性特性。
新情况:
小班化教学导致包班制老师,直接受教导处或校方领导;
学校间的合并,分部制的机构管理形式就会增多。
第三篇教育政策和法律
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
教育政策概述
什么是教育政策
指政党、政府等各种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协调内外关系所制定的行动准则。
教育政策的特点
指向明确;
相对稳定;
影响广泛;
体现统治阶段意志;
不具强制性。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
关系:
教育政策是制定教育法律的依据;
教育法律一旦确定下来,又会对教育政策产生影响和制约,以后任何新的教育政策出台都不能与教育法律相抵触。
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
法律由特定国家权力机关制定;
政策可以是政党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编 教育 管理学 第一版 笔记 吴志宏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