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常考题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73868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507.69KB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常考题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常考题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常考题练习共7课附参考答案新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绿豆种子只要有水就能发芽。
2.在“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中,两组种子的数量可以不一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子只有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B.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
C.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2.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
A.土壤B.空气C.水分
3.五
(1)班科学小组在做种子发芽实验,他们发现放在湿润纸巾上的种子发芽了,而放在干燥纸巾上的种子没有发芽。
如果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该实验说明种子发芽需要()。
A.水分B.空气C.阳光
4.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发芽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B.种子发芽不需要空气
C.不能说明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空气
5.为了让辣椒、西瓜等提早上市,农民伯伯在冬季会用温水浸泡种子和用塑料薄膜大棚催芽,这些做法主要改变的是()。
A.水分B.温度C.光照
奇妙实验小组正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现象如下图:
有水无水
(1)根据这组实验现象可以发现: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水分。
(2)求知实验小组的同学对这个结论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的做法是:
把绿豆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几天后绿豆只是胀大了一些,没有发芽。
无水的绿豆种子也没有发芽。
所以,他们认为绿豆种子发芽应该与水分()(填“有”或“没有”)关系。
(3)请你帮忙分析一下求知实验小组的水里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绿豆种子本身是坏的
B.水里空气太少了
C.绿豆种子吸水太多撑死了
(4)为了进一步研究求知实验小组新产生的问题,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两个盒子都滴水,A盒加封口袋密封,B盒不做处理。
几天后B盒绿豆种子发芽了,A盒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能得到的结论是()。
(5)综合分析两组实验结论,更为科学的表述应该是()。
3绿豆苗的生长
1.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绿豆苗的根系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3.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所以养花时要尽可能多浇水。
4.只要种子能发芽,就能茁壮生长。
1.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
A.茎粗,叶子深绿且大
B.茎细,叶子浅绿且细小
C.茎粗,叶子浅绿且细小
2.为了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要把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豆苗()。
A.一盆放在阳光下,另一盆放在黑暗处,都浇适量的水
B.都放在阳光下,一盆浇适量的水,另一盆不浇水
C.一盆放在阳光下浇适量的水,另一盆放在黑暗处不浇水
3.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免受阳光照射
4.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
A.高大的水杉树B.崖壁上的苔藓C.低矮的灌木
5.菜市场里的豆芽黄黄的、嫩嫩的、长长的,主要原因是()。
A.水太多B.在黑暗中生长C.空气充足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水
7.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比实验的是()。
A.干燥,湿润B.有空气,无空气C.有光,无空气
【连线题】
将下列植物与其叶片特征及生长环境连线。
小科同学在三个同样的花盆里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分
甲
向阳处
20℃
充足
乙
不充足
丙
背阴处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
A.甲B.乙C.丙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比,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
A.光照B.温度C.水分
4蚯蚓的选择
1.在探究蚯蚓是否适宜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时,我们只需要做一次实验。
2.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冬天会换上白色的毛,这是动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4.青蛙和蛇等动物在冬天就会死去。
1.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
A.黄泥浆里
B.菜地里
C.沙堆里
2.狗在春秋两季换毛是为了()。
A.换新鲜的毛,更干净、更美
B.适应温度的变化
C.没有作用
3.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
这是因为()。
A.生物依赖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4.青蛙的体色与它周围的环境色彩相似,很难被发现,这种体色有利于青蛙捕食和躲避敌害。
这种现象说明()。
A.青蛙影响环境
B.青蛙适应环境
C.青蛙依赖环境
5.蚯蚓喜欢生活在()的土壤中。
A.潮湿、明亮
B.干燥、黑暗
C.潮湿、黑暗
6.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依赖环境
C.生物适应环境
小科在抓鼠妇(俗称西瓜虫)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在花坛边黑暗、潮湿的石块下可以找到鼠妇,而在明亮、干燥的地面上找不到鼠妇。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鼠妇的分布呢,是光亮程度还是潮湿程度?
A
明亮区域
B
中间区域
C
黑暗区域
为此,他进行了探究。
他在一个长方形的铁盘上,布置了A、B、C三个环境区域(如图),鼠妇可在三个区域之间自由移动。
然后在铁盘的中间区域放入15只鼠妇,每隔两分钟统计一次各区域中鼠妇的数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在探究什么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小科用了15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
A.没什么原因,随便拿的
B.为了防止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
(3)小科在第2分钟统计数据时,发现鼠妇在三个区域都有分布,便得出结论:
“该研究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没有影响。
”这个结论()。
A.科学
B.不科学
C.无法判断
(4)经过10分钟后,小希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C区域,说明()。
A.鼠妇会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
B.生活环境对鼠妇没有什么影响
C.生活环境决定鼠妇的外形特征
(5)如果小科想继续探究另一个因素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那么A和C区域应该设置怎样的环境?
5当环境改变了
1.变色龙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身的颜色,既有利于隐藏自己,又有利于捕捉猎物。
2.冬天温太低,青蛙无法适应环境而死亡。
3.冬天,冬青的叶子不会掉落,所以它不能适应季节的变化。
1.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这主要是为了()。
A.抵御寒冷,隐藏自己
B.好看
C.求偶
2.下列属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改变的是()。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鸭子游水C.变色龙变成岩石颜色
3.入秋后,由于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
A.筑巢、配对
B.长出厚厚的羽毛
C.飞到温暖的南方越冬
6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一般是从小型动物开始,到大型动物结束。
2.老鼠被猫吃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3.一种凶猛的肉食动物只能是.条食物链的消费者。
4.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5.在地球上生存了一亿多年的白鲟灭绝,与鱼类等动物的减少有重要关系。
6.人们根据食物链中不同生物的食物来源,把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把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
A.食物链
B.生物链
C.食物网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食物链是()。
A.螳螂→蝉→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树→螳螂→蝉→黄雀
3.在草原上,蛇捕捉田鼠和小鸟,生产者是(),消费者是()。
A.草
B.蛇
C.蛇、田鼠、小鸟
4.如图,下列是稻田里的食物链的是()。
A.小飞蛾→青蛙→蛇
B.青蛙→小飞蛾→水稻
C.水稻→小飞蛾→青蛙
5.母鸡能下蛋给人们吃,它属于()。
A.生产者
B.消费者
C.A和B都属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B.所有的生物都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C.任何生物的灭绝或大量繁殖都会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7.下列三组生物都能作为生产者的是()。
A.水稻、蒲公英
B.蚯蚓、车前草
C.蔷薇、知了
【探究题】
蚯蚓的选择
在研究“蚯蚓的选择”时,小旭采用以下实验装置:
将长方形纸盒里面涂黑,并铺一层湿润的土壤,以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
(1)纸盒的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这样做纸盒里就形成了()和()两种不同的环境。
(2)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蚯蚓喜欢()还是()的环境。
(3)待选择的蚯蚓放在()比较好。
A.盒子明亮的一端
B.盒子黑暗的一端
C.盒子中间
(4)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比较合适。
A.1分钟
B.5分钟或更长
C.只要有蚯蚓爬向哪边就可以停止了
(5)通过小旭的多组、多次实验,可以发现()。
(6)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回到湿润的土壤中。
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
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
C.动物能够改变环境
7设计和制作生态瓶
1.生态瓶里的动物和植物不是放得越多越好。
2.几十只蜘蛛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形成一个蜘蛛生态系统。
3.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4.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而植物不需要动物。
5.瓶子里养几只金鱼,就是一个简易的生态瓶。
6.生态瓶做好后要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1.我们用透明的瓶子来制作生态瓶,这主要是因为()。
A.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B.生态瓶中的小鱼需要阳光
C.水的蒸发需要阳光
2.在生态瓶中放置动物和植物时,应该()。
A.先放动物
B.先放植物
C.一起放动物和植物
3.生态瓶中植物的主要作用是()。
A.美化环境
B.提供氧气和食物
C.固定沙子
4.要让生态瓶里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得好一些,应该注意的是()。
A.生态瓶要放置在室内阴暗处
B.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要合理
C.生态瓶要放置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5.生态瓶里的非生物为动物提供了()。
A.食物
B.栖息地
C.能量
6.增加生态瓶里小鱼的数量,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
A.减少
B.增多
C.不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瓶中植物的数量越多越好
B.生态瓶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C.生态瓶要放在阳光下,但是要避免光线过强
食物链与生态瓶
小科和同伴一起制作生态瓶:
一个5L的透明塑料瓶,加入3L水,少量的沙石,新鲜的水草若干,2~3条鱼、虾等。
(1)像生态瓶中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称为()。
(2)请写出生态瓶中的一条食物链。
(3)在食物链中,鱼虾扮演了()的角色。
(4)若向瓶中投放些肉食性大鱼,则瓶中的小鱼的数量在短时期内会()。
(5)生态瓶中的植物为动物提供()。
A.氧气
B.食物
C.以上两项都是
(6)要想使制作的生态瓶长期维持稳定,小科应该()。
A.选择美观的瓶子
B.将生态瓶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C.放入种类和数量都合理的生物
(7)小科查阅资料后发现,鱼的排泄物能为水草提供肥料,使水草长得更好:
水草能制造酒气,为鱼的生存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上述资料表明鱼和水草属于()。
A.互利关系
B.竞争关系
C.捕食关系
附:
参考答案
(×
)
解析:
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
植物种子发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时,两组绿豆种子保持相同的条件是(C)。
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C)。
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应该同时改变(A)。
绿豆(√)水(√)冰箱()土壤()肥料()
吸水纸(√)盛放绿豆的容器(√)
(2)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B)。
光照(√)水()温度(√)空气(√)
(4)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2.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主要是因为缺少(C)。
如果实验中的其他条件都相同,那么该实验说明种子发芽需要(A)。
4.播种在土壤里的种子发芽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5.为了让辣椒、西瓜等提早上市,农民伯伯在冬季会用温水浸泡种子和用塑料薄膜大棚催芽,这些做法主要改变的是(B)。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水分。
所以,他们认为绿豆种子发芽应该与水分没有(填“有”或“没有”)关系。
(3)请你帮忙分析一下求知实验小组的水里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的原因最可能是(B)。
几天后B盒绿豆种子发芽了,A盒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空气,能得到的结论是:
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足够的空气。
(5)综合分析两组实验结论,更为科学的表述应该是: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分。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水分过多时会使植物根部得不到充足的空气而导致死亡。
1.在黑暗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苗的特点是(B)。
2.为了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要把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豆苗(A)。
3.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C)。
4.海面上常有十级以上的大风,所以海岛上一般不会生长的植物是(A)。
5.菜市场里的豆芽黄黄的、嫩嫩的、长长的,主要原因是(B)。
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
7.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比实验的是(C)。
做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需要探究的条件,C选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条件,无法形成对比。
(1)排除种子本身的原因,如果有一盆种子没发芽,你认为最有可能是(B)。
(2)假如三个花盆中的大豆种子都发芽了,一段时间过后,(A)花盆中的大豆生长得最好。
(3)甲和乙相对比,可以得出影响大豆种子发芽的因素是(C)。
为避免偶然现象的出现,应多做几次实验,以减小误差,从而得到较真实的结论。
1.下列比较容易找到蚯蚓的地方是(B)。
2.狗在春秋两季换毛是为了(B)。
这是因为(A)。
这种现象说明(B)。
5.蚯蚓喜欢生活在(C)的土壤中。
6.蚯蚓的生命活动过程使土壤空隙增多,土壤肥力提高,这说明(A)。
光亮程度。
(2)小科用了15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B)。
”这个结论(B)。
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问题。
(4)经过10分钟后,小希发现鼠妇全部集中在C区域,说明(A)。
分制设置潮湿和干燥的环境,其他条件相同。
(x)
(X)
每种生物应对季节变化的方式不同,不是所有的树木在秋冬季节都会落叶。
冬青的叶子表面有厚厚的蜡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及养料散失,以此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1.北极狐的毛色在冬季变为白色,毛量变多,这主要是为了(A)。
2.下列属于生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做出改变的是(C)。
3.入秋后,由于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C)。
“老鼠→猫”缺少了生产者,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C)。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食物链是(B)。
3.在草原上,蛇捕捉田鼠和小鸟,生产者是(A),消费者是(C)。
4.如图,下列是稻田里的食物链的是(C)。
5.母鸡能下蛋给人们吃,它属于(B)。
生产者通常指植物,母鸡是动物,属于消费者。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7.下列三组生物都能作为生产者的是(A)。
(1)纸盒的一侧盖上玻璃板,另一侧盖上厚纸板,这样做纸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不同的环境。
(2)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蚯蚓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的环境。
(3)待选择的蚯蚓放在(C)比较好。
(4)给蚯蚓选择的时间以(B)比较合适。
(5)通过小旭的多组、多次实验,可以发现:
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蚯蚓一旦离开这样的土壤,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死亡,这是因为(B)。
(√)
(×
)
生态系统必须由生物和非生物构成,而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蜘蛛只是一个群体,蜘蛛与其生活的环境以及其他相互依赖的生物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非生物包括空气、水等,任何一个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与环境 小学 科学 教科版五 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生物 环境 考题 练习 参考答案 新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727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