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简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72651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5.51KB
新公共管理简Word下载.docx
《新公共管理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公共管理简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评价新公共管理?
有学者认为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答:
(含义)新公共管理是当代政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当代行政改革的代名词。
(评价)新公共管理代表着现实世界中人们持续不断改进政府、实现理想政府治理的一个努力方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拓展了政府管理的研究领域,开拓了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未涉及的一些主题,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选择等问题,针对传统的科层体制的弊端,把市场激励机制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改变传统政府官僚体制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体制的目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这些创新,有相当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并且对于当代各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但新公共管理有利有弊,一方面倡导顾客至上,引入竞争之机制等私营部门的管理制度,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但是容易造成权力寻租,形成腐败,有失公平原则,与公共部门的公益性原则相违背,在如何权衡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平衡点不易掌握。
(看法)同意。
首先应明确官僚体制与政治行政二分原则的关系。
一般来说,西方理论界所讨论的理性官僚制的基本原则(即科层化、专业化、非人格化、等级化)的理论基石来自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把它与韦伯的理性官僚体制联合起来,在政治与行政的二分的前提下来思考韦伯的工具理性化的官僚制,韦伯对于官僚制行使的合理性构建给予了高度评价。
只有这样,对于行政进行技术性的设计才成为可能,由此,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极其重要的联系。
新公共管理学派强调了对顾客授予权并把官僚服务变成个人授权,它在主张创新和企业家行为,主张企业型政府,主张效率与效果的公共服务,并且认为理性的官僚制已经瓦解而后工业时代及其影响的后官僚时代已经来临。
可见,新公共管理强调的是工具理性,主张的也是政治与行政的分离,未来的发展方向仍是更大的生产力。
新公共管理是新瓶装旧酒,这是由于其内部核心的部分并没有得到改变。
2.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
你认为私部门的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吗?
为什么?
(异同)相似:
公共管理部门和私部门管理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
都需要设计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
源等;
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等。
同时,许多科学的管理方法、技术都可以加以改进,运用在各自的管理情境之中。
差异:
主要表现在
(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是政治权威的作用,私部门管理是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
(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管理自主权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有相对充分地管理自主权。
(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
公共管理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私部门管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4)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公共管理严格受法的支配,私部门管理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易活动完全可以自己的意思而为之。
(5)政府与市场:
①垄断与市场。
私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
公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往往只有一家,缺乏竞争力。
②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
而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可以衡量的。
③自由与信赖。
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
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④利润与支持。
私部门大都以利益为导向,而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度,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的目标;
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公共部门是多元理性,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
私部门大多为工具的经济理性的考虑,往往不顾及或少顾及其他理性的考虑。
(观点)可以。
原因:
(1)提高政府绩效。
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导致公共服务的效率低下和高额成本,因此,以市场化的方式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就成为优先选择,通过提高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改进政府绩效。
(2)私部门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优于公共部门。
公共部门与私部门管理之间没有实质性差别,移植私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可以使公共部门更加贴近市场。
所以,在新公共管理改革的运动中,借鉴和利用私部门的方法比比皆是。
3.以中国为例,分析中国公共管理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中国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最传统的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政府机构统包和垄断了所有经济事务的管理,其他组织和个人是没有权力去涉及的。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组织越来越多的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介入到公共管理中。
现在,许多相对独立的行业协会相继发展起来,想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论坛,这些实际上和工商组织的推动式有较大关系的。
政府虽然对公共事务的决策仍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是商业企业在中间的角色作用也在逐渐增强,可以说这种增强还是不够的。
尤其对于第三部门(NGO)的管理,既存在着管理的过死的制度剩余现象,有村子啊真该管管的不足的制度匮乏现象,需要尽快转变这种管理模式。
(2)透明化管理。
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是管制型。
“管制型”是所有的管理对象,都是潜在的,有可能违反行政规则的。
它还是审批式的、监控式的。
透明化管理,是说行政化管理的模式应该是服务化的,它只是提供服务的一种模式。
它要求充分的透明化,缩短中间过程中由于官僚体制而造成的资源占有,同时减少由于信息流转过多造成的信息损耗。
如何缩短在管理中间环节,缩短管理者和管理对象接触的距离,已成为现在政府部门改革的方向。
(3)公共管理者的行动研究能力。
作为政府管理的公共管理,其范围会逐渐缩小。
但整个公共管理的范围将会扩大并趋于复杂。
所以简单的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对于现代公共管理显得较为落后。
一个公共管理者,除了有擅长行动的能力,还要培养行动研究能力。
(4)专业化路线。
由于官僚层级,实际上是长官和下级之间的庇护、欣赏,而形成的业务合作模式也是比较盛行的。
不同的部分出于各部门的利益角度,来衡量自己的立场。
现在的一个新的挑战就是对于政府部门、公共部门和将来其他的一些公共管理的组织的专业化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首先要有突出的专业化技能,要有不同于其他人员、其他部门的独特之处。
(5)公共管理和工商管理的互动。
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有不同的着眼点。
公共管理考虑的是全局的视野,考虑的全面些,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追求平衡,强调不同组织、不同机构之间要协调运作。
而工商管理则是认为组织应该具有吉利成员发展的能力,强调高效率,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运作体制。
为了使公共管理有更好的发展,公共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上面,应该多向工商管理组织学习,从而达到提升职员表现的目的。
4.如何理解“公共利益这个观念对官僚体系而言,正如程序正义对司法体系而言,有着相同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的?
这句话体现了公共利益在官僚系中的地位。
具体分析如下:
(1)公共利益是公共部门存在的合法
性基础。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人类社会共同体解决所面临的社会公共问题的共同需要,即是指社会成员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是除政府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和市场不能满足和不能提供的需要,具有社会成员享用的互不排斥性和平等享用,社会公共需要决定了现代政府是责任政府。
政府有责任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决定了政府的责任范围,也决定了政府的职能、活动范围和活动方式。
(2)公共利益决定公共部门活动的基本方向。
随着近代以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公域与私域的分野、,政府只能致力于公共事务、满足公共需要,维护公共利益一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只有这种认识,才能够全面反映政府所有活动领域的内容和特征,才能够反映政府的起源、性质、观念和价值目标,才能成为整个政府制度大厦的基石。
公共利益与通常的所说的“社会利益”内涵更为一致,而政府利益与集体利益相接近,公共利益是凌驾于一切社会利益具体利益之上的最高利益,维护公共利益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和追求的最高目标。
政府利益与其他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处于平行的地位,公共权力的属性决定了政府只能用它来谋求公共利益。
政府作为利益主体的一员,必须和其他利益主体一样合法、合理的追求自身利益。
(3)公共利益的边界是约束政府利益扩张的保障公共利益的无限扩大必然导致权力的无限扩大,要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而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严格的界定。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的主要行使者,与公共利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也最容易对公共利益造成突破性的危害和侵犯,公共权力的的扩张、私化、怠用构成了对公共权威和公共资源的滥用,是政府利益膨胀的结果。
公共利益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由公民的个体利益组成的,是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应该具有直接性、非赢利性和共同福利性。
公共利益是政府在公权限制私权过程中的行为边界,也是公民接受限制的行为边界,法律要以列举和排除的方式对公共利益做出严格的具体界定,实际中应该遵循“法不授权不得行,法有授权必须为”的原则,公共权力实行“凡是法律未明确规定或授权的,都应当禁止,法律有明确规定或授权的,都应当执行”的义务性规定,防止假公共利益之名,僭越法律的违法行为。
第二章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者:
公共管理者乃受国家和人民的委托,行使公权力,负责运用资源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人,公共管理者是一个公经理人。
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指其在公共管理中的活动产出能够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影响的管理者。
有效性是经济、效率、效能、公平等的综合体现。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其基本特质包括:
?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德政治感觉。
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
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导向。
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和思考。
1.你认为在民主政体中,公共管理者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你是否同意《黑堡宣言》的作者对公共管理者角色的描述,为什么?
(角色)公共管理者和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虽有许多吻合之处,公共管理的多元性、政治性以及公共性这些特质,决定了公共管理者要承担与一般管理者不同的角色。
在民主政体中,公共管理者除扮演一般管理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保卫和提倡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的特殊角色。
(看法)赞同。
黑堡宣言认为,公共管理者的应该扮演的角色有:
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
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贤明少数的角色;
扮演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原因)赞同的原因在于,这一描述体现出了公共管理者与一般管理者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公共管理活动与一般管理活动的差异决定的。
公共管理活动与一般管理活动的差异在于: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是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
公共管理不可比米娜的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也存在着非权威的作用)。
公共管理就是对政治权威的管理。
政府虽然是公用服务的提供着,但也是政治权威的执行者,所以许多公共管理活动本身即有强制性,当人民有违反法律的事情发生时,其便可以在职权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理,而其他组织则不具有这种公权力。
一般管理很大程度上也是权威的行使,但这种非政治权威,非公权力的行使,可称之为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
这种权威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而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私
人组织的控制力主要来自市场,因此其管理行为受制于市场力量。
私人组织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这种权威往往不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
一般来讲,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意政治权威的分立与制衡,政府部门虽然较重视层级节制的权威,但大多数情况下,它仍然处在各种政治力量(如立法、司法、政党、利益集团等)相互作用的场之中。
私部门的管理,也在收到各种权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与公共管理是不同的。
公共管理只有有限的自主管理权但却有复杂的政治界面,而私部门管理则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2.在日益复杂的、快速多变的现代社会,公共管理者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
公共管理者应该掌握的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性技能。
技术性职能主要指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所需的技术与方法。
现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日益变为一个专业化的活动,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拥有完成专业性工作所需的技术能力。
(2)人际关系技能。
一个管理者只有拥有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将人员整合到各种协作性的活动中。
(3)概念性技能。
所谓概念化技能,是指公用管理者所具有的宏观视野、整体考虑、系统思考和大局把握的能力。
一位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了解国内外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现状和趋势,从组织中超脱出来,强组织视为大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建构愿景、发展战略,以保证组织的永续生存和发展。
(4)诊断技能。
诊断技能是指针对额定的情境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原因、因应对策的能力。
一个公共管理者应根据组织内部各种现象来分析各种表象,进而探究其本质。
(5)沟通技能。
没有沟通便没有管理和组织,管理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包含者沟通。
沟通是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者的一项基本技能。
3.在你看来,什么样的公共管理者是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和成功的公共管理者?
判断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含义:
有效的管理者是指公共组织拥有优秀和忠实的下属以及高绩效团队的管理者,这样的管理者满足两种标准:
一是使工作在质和量上都达到高的绩效标准;
二是使其下属有满意感和奉献精神。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有七个特质,即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不令人讨厌,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德政治感觉,具有耐心,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以民众导向,善于分析和思考。
成功的公共管理者是指在公共部门中相对快速的获得提升的经营者,对这类管理者的界定只有一个标准:
晋升的速度。
成功的公共能管理者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社交活动上,更多的参与到政治活动及与外界接触的活动中,联络感情,发展关系,相对来说,花费在日常沟通活动上的时间和精力较少,而花费在传统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最少。
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两种类型的公共管理者都能从事同样的活动,即传统管理;
计划、决策和控制;
日常沟通;
交流常规信息和处理案头文件;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奖励、处理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
社交活动;
社会化活动和与外界交往。
(2)判断成功的标准:
根据两者的含义可以看出在公共部门中今生的速度是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志,社交活动是成功的关键,有效的公共管理者主要参与的活动是日常沟通和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相对来说传统的管理活动比例较少,社交活动最少。
社交活动和管理者的成功有着最强的相关,但是却和管理者的有效性有着最弱的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金额有效性有强相关(仅次日常沟通活动),但是却和成功有着很微弱的相关。
成功的管理者表现的行为和有效的管理者表现的行为不仅不吻合,而且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第三章公共部门的角色
1.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无法反映,需要由政府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以满足公众的社会性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不可分割性。
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其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通常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
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是指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其无法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
2.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的状况。
市场失灵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
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包括:
公共产品的提供。
公共产品本身的特性,特别是对公共产品享用上的非排他性,使得不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做出贡献(付出成本)的人也能够获得公共产品,这意味着依靠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
市场经济中的垄断。
在垄断力量存在的情况下,价格及资源配置均偏离自由竞争均衡,从而资源不能达到最优配置,由此产生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存在使资源配置中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不对等。
市场主体在进行决策时只考虑私人成本和收益,而不关心社会成本和收益,这就会导致从整个社会角度看的资源配置失误。
④市场波动与经济的不稳定性。
市场从来就含有不稳定性,其发展始终是以周期性的增长形式进行的。
通过市场经济进行自发的交换过程,始终孕育着经济活动急剧并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
这种变动会危害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往往给资源分配、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
⑤市场经济下的收入不平等。
在市场机制中,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但这也使得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影响到消费水平和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3.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典型的政府失灵主要包括成本与收益的分离;
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
内部性与政府的扩张;
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寻租;
政府执行的无效率和所有制残缺等等。
政府失灵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4.寻租:
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
5.内部性问题:
公共组织为了进行其内部的管理,需要发展它们的标准或规则,这些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用来评估机构的运行和机关人员的行为。
6.政府治理工具:
政府治理工具,又称为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
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当代各国的政府治理工具主要包括:
命令条款、财政补助、管制规定、征税、劝诫、权威和契约等。
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并没有理想的模式,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景因素,政府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多样治理工具达成目标。
二、简答
1.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职能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一般的或基本的角色或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提供经济发展的基础结构
政府为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基本必需的制度、规则以及框架。
包括:
界定和保护产权、契约的执行、公司法、金融制度、专利保护、著作版权、法律和秩序的维持。
现代的经济社会也是一个政治的体系,没有游戏的规则和经济生活的框架,经济体系的运转是不可能的。
实践证明:
市场交易的前提是受保护的财产权,得到维护的交易秩序和对纠纷的有效解决,而政府提供了安全、秩序和公正的、具有规模经济的制度安排。
(2)组织各种各样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
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共享性以及非排他性,即公共物品是任何人不付出代价均可使用,而其使用并不损害他人的效用。
这两种特性使公共产品的享用很难禁止他人不付费而坐享其成,导致“搭便车”或占便宜。
这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诱因去生产公共产品,最终导致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的不足。
因此,必须由政府介入并提供。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
国防、基础研究、道路与桥梁、导航设施、灾害控制、交通管制系统以及其他基础结构,但是政府干预并不意味着全部由政府直接提供,对一些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政府可以组织私部门提供。
(3)共有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
在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共有的资源,如清洁的空气和水、不再生产的自然资源以及许多野生动物等,这些共有资源与人们的生活、甚至与生命息息相关。
共有资源与公共物品一样没有排他性,但有竞争性(一个人使用共有资源就减少了其他人的使用),共有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共有的悲剧,即私人决策者过分使用共有资源,因此也无法依赖市场去保护自然资源,使自然环境免于遭受损害,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利益考虑。
这就需要政府通常通过管制措施保护共有资源和环境,或者实行收费,以减轻
篇二:
新公共管理理论
您当前的位置:
中宏网/形势分析/运行状况
20XX年08月28日
摘要:
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分析了我国政府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与信息化时代不相适应的诸多弊端,如信息传导机制不畅、政府管理边界模糊以及“长官意志”导向严重等,提出要构建具有自生能力的政府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间,我国体制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政府的行政管理改革,即如何建立与现代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
现代经济可以说是一种以信息为导向的经济,对信息的控制程度从某方面来说影响并决定着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同时制约着经济活动主体的决策效果。
因而为经济活动主体提供信息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一项主要职能,政府需要构建一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信息沟通网络。
在这样的信息化网络中,政府起到一种对内和对外的中间传递作用。
在此过程中,政府就应该具有及时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知道如何传递、向哪些方向传递。
这就是一个经济决策的过程。
政府根据手中掌握的信息,及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
由于信息的时效性、多变性,
政府在制定规划时也需要具有一种与此相适应的具有不断改善和适应市场信息变化的能力,本文称其为“自生能力”。
只有时刻与市场及市场主体之间保持信息的相对对称,才会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就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及挑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自生能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