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66896
- 上传时间:2022-11-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3.52KB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评价制度体系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
(8)过程考核、阶段考核、专项技术考核和综合技术能力考核相结合。
(9)项目实习总结和教师点评相结合。
四、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本评价体系包括教师自评、学生评教以及教学质量小组评价三部分,每一部分总分为100分,其权重分别为0.2、0.4、0.4。
教学质量评价总分为l00分。
一级
指标
二级
主要观测点
评估标准
分值
评价等级
需要提供的实物
及佐证材料
A
B
C
D
E
1
0.8
0.6
0.4
0.2
教师队伍
(20分)
1—l
专业负责人学术水平、
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
专业负责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所学专业对口;
高级职称,双师型;
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具有课改思路,
有教科研成果;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4分
专业负责人相关资料
专业
负责人
情况
1—2
专业教师知识结构、
年龄结构、人员配置
与中青年教师培养
专任专业理论课教师学历均达本科;
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
中高级职称
人数达7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人数
达25%;
“双师型”比例达60%以上。
师资现状一览表
师资培养
1—3
科研项目、教材及论文
获省、市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
教
师参编的教材、作品、课件、论文、
指导设计的、作品、竞赛等获市级以
上奖励;
有省、市级以上教学研究项
目,或教育教学研究公开发表的论文
(第一作者)
教学成果目录及证书、
近三年教学研究项目、
发表论文一览表及实物
教学研究
1—4
教研活动、教改成果
和教学成果
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
研活动推动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
成效,有省、市级以上成果;
发表了
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文平均每人0.5
篇以上。
近五年科研项目、出版
学术专著一览表及实物;
近三年公开发表的学术
论文统计表及实物
学术水平
1—5
对课程的态度、理解、
创新、授课质量
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改革,选择切
实可行的实施途径和形式多样的教学
策略,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
式,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
极性;
推进项目教学法、实行理论实
践一体化;
推进研究性学习;
加强信
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
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研究性学习老师的工作
职责;
学生课题研究开题
报告、实物及结题论文。
教学质量
电子课程
2—l
课程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
有根据教改要求修订的先进适用的教
学计划及课程标准,并有记录存档。
3分
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学
计划);
专业的有关课程
标准。
课程计划
及标准
2—2
2—2—A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
理,注意学科交叉;
及时把学科最新
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
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
6分
教师的教案、备课本、
总结及教改成果
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
2—2—B
课程内容的技术性、综合性和探索性
的关系处理得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实训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
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课内课外结合;
教书育人效果明显。
2分
有关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的过程材料或台帐资料
(含教学督导、听课、评
教和评学等原始资料)
组织与安排
安排
2—3
实践教学内容
设计的各类实践技能能很好地满足学
生的培养要求;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实习计划方案;
实习过程
有关管理、考核资料、最
新一届所有毕业生的实
习日志和实习总结。
实训
有关台账;
实训管理制度。
实践教学
2—4
教材建设及选用
选用优秀教材(国家优秀教材或有高
水平的自编教材)。
教材使用情况说明,国家
优秀教材、课改自编教材
一览表及实物
教材及相关
资料
2—5
教学理念
重视研究性、探究性、协作学习等现
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能够根
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对教学方法
和教学评价进行设训。
教师评价记录
教学设计
0,4
教学改革
(30分)
3—l
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及其教学效果
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
法的改革;
能灵活运用多种恰当的教
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开展研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
8分
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案
教学方法
3—2
3—2—A
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促进教学活动开展,并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5分
相关实物;
近三年实训开
出率统计表及实验安排
记录(对照大纲查开出
率;
考察分组);
实践技
能活动说明材料;
近五年
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情况一览表
信息技术的应用
3—2—B
实践教学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能
够进行开放式教学;
效果明显。
实践教学环境的
先进性与开放性
教学手段
3—2—C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并能经
常更新;
运行机制良好;
在教学中确
实发挥了作用。
网络教学环境
3—2—D
实训设备先进齐全,满足实践教学需
要;
学生实训分组合理。
实验室及实训
基地建设
3—3
课后辅导及第二课堂
课后辅导及时,作业、实验报告全改,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且效果显著。
答疑记录;
开课班级作业、
实验报告;
参与、组织第二课
堂活动记录、效果材料及证书
教学辅助环节
同行及督
导组评价
(10分)
4—l
校外专家及校内
督导组评价和声誉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
有良好声誉。
专家、同行及校内督导组评价
材料。
同行及校内
督导组评价
学生学业
评价
5—l
5—1—A
采用科学实用的题库命题(标准化题库);
或采用适合电子专业教学情况的20套
以上的试卷库。
题库或试卷库
试题库或试卷库
命题及考试
5—l—B
考试组织认真,教考分离,阅卷公正
严格,及时认真作考试分析。
近三年学生试卷、标准答案
及考试分析等
考试组织工作
5—2
学生对教学效果
的评价意见
学生评价材料真实可靠,结果优良。
学生课程质量满意率统计表
(由教务处、系部组织)
学生评教
5—3
学生考试成绩分布
合理(呈正态分布)
学生课程成绩基本合理。
考试成绩统计及试卷分析表
抽测成绩
四、评价证明材料
1、校内同事评价
我校电子课程组骨干教师长期坚持在教学、生产第一线,教学、生产经验丰富,大部分具有双师教师素质,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教学梯队结构合理;
课程组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并将其应用于课程建设中,历年来在教学设备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建设、多媒体课件建设、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体系建设等各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体系,特色鲜明,效果良好;
课程组积极跟踪学院教学改革和专业改革的最新成果,及时调整课程教学的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配套的教学资料建设,教学模式先进。
2、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荣誉评价
定期聘请校外教学专家,及有关企业、行业专家对学校课程进行评价,对学校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我市定期组织技能大赛,我校电子专业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可做为社会评价内容。
3、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电子课程教学团队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料准备、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研究、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教材编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根据授课对象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师编写了相应合适的教材,如:
他们对授课方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该课程的主讲教师讲解认真,思路清晰,部分教师能结合实际讲解,能提出问题,促进思考,教学效果较好。
自制的课件图文并茂,质量较好,使用得当。
4、学生评教指标和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评教指标
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此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部分:
(1)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总体印象”分。
(2)对教师教学的“单项指标评价”部分,见表1。
单项指标的权重与评分等级
对每个单项指标都有权重的考虑,每个单项指标的评价划分为五个分数等级,即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极差。
评价总分的计算方法
对于学生评价体系中“总体印象”分,是以百分制记。
单项指标根据权重不同有不同的单项指标分数值。
五个分数等级的系数分别为:
A=1.O,B=0.8,C=0.6,D=0.4,E=0。
单项得分=单项指标分数值×
分数等级系数
每个单项指标评价得分的总和与“总体印象”分相加,取其平均值为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得分。
表1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理论课)
总体印象
对教师教学的总体印象
A:
≥90分
B:
80—89分
C:
70—79分
D:
60—69分
E:
<60分
单项指标评价
序号
评价指标
分数值
分数等级
l
对教学工作有热情,讲课认真、投入
9
2
讲课思路清晰,阐述准确
3
讲课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内容更新
10
4
讲授内容能够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5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提出问题和质疑
12
6
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7
作业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批改认真
8
能够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讲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1
对学生热情关怀,严格要求
课程每学期都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工作,教师的教学效果由我校教学督导室专门负责评价,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组织实施细则。
学生评教指标:
课堂的基本要求40分。
包括教学态度、出勤、作业批改、答疑、专业素质和课堂表达等。
课堂组织30分。
包括:
讲课艺术、板书、授课内容、课堂秩序等
教学方法l0分。
教学风格、学生提问等
其他20分。
对教师、对课程的总体评价等
学生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授课情况打分并作出总的评价,报教学督导处,汇总后得到教师的考评成绩。
电子信息部
2011.8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技术 应用 专业课程 评价 制度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