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真题考点试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63856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76KB
高考化学真题考点试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
《高考化学真题考点试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真题考点试题汇总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D.该电池的总反应:
2H2+O2===2H2O
6.铅蓄电池的两极分别为Pb、PbO2,电解质溶液为H2SO4,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下列对电池放电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Pb为正极被氧化
B.电子从PbO2流向外电路
C.SO4(2-)向PbO2处移动
D.电解质溶液pH不断增大
7.乙醇俗称酒精,具有无毒、易储存、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
以乙醇为原料制作的燃料电池,即乙醇燃料电池,相比于甲醇燃料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乙醇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
C2H5OH+3O2―→2CO2+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B.1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mol电子
C.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D.电池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O2
8.我国首创的海洋电池以铝板为负极,铂网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空气中的氧气与铝反应产生电流。
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铝电极沿导线流向铂电极
C.以网状的铂为正极,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该电池通常只需更换铝板就可继续使用
9.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气体;
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Y2O3)的氧化锆(ZrO2)晶体,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下列对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熔融电解质中,O2-由负极移向正极
B.电池的总反应是2C4H10+13O2===8CO2+10H2O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4e-===2O2-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C4H10+26e-+13O2-===4CO2+5H2O
10.镁燃料电池以镁合金作为电池的一极,另一极充入过氧化氢,电解质溶液是酸化的氯化钠溶液,放电时总反应为Mg+2H++H2O2===Mg2++2H2O。
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合金作为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H2O2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
C.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酸性增强
非选择题
11.铅蓄电池是化学电源,其电极材料分别是Pb和PbO2,电解液为硫酸,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蓄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__。
(2)放电时,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________极。
(5)电流方向从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
12.镍氢电池是新型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镉污染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
1/2H2+NiO(OH)放电充电Ni(OH)2。
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pH不断增大
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还原
C.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
13.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分别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电池总反应式为Ag2O+Zn===2Ag+ZnO。
根据上述反应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使用过程中,电池负极区溶液pH增大
B.在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在使用过程中,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正极的质量理论上减少1.6g
14.如图2-2-10所示是某公司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的甲醇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该电池总反应式为2CH3OH+3O2===2CO2+4H2O。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是空气
B.左边的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是甲醇
C.电池负极的反应式为2CH3OH+2H2O-12e-===2CO2+12H+
D.电池正极的反应式为3O2+12H++12e-===6H2O
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放电充电3Zn(OH)2+2Fe(OH)3+4KOH。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FeO4(2-)+8H2O+6e-===2Fe(OH)3+10OH-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6.银器皿日久表面逐渐变为黑色,这是因为生成了硫化银,有人设计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理方法为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
试回答:
在此原电池反应中,
(1)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产生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则原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分别与Cu用导线连接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
实验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Fe
Fe→Cu
+0.78
Zn
Zn→Cu
+1.10
A
Cu→A
-0.15
B
B→Cu
+0.3
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以下填空:
(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
(2)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Cu与A组成的原电池,__________为负极,此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解析:
每转移8mol电子,有3mol水生成,现生成1.5mol水,转移电子为4mol。
4.A 5.D 6.D
7.B 解析:
由得失电子守恒,1mol乙醇被氧化时,氧气转移12mol电子,乙醇也应转移12mol电子。
8.B 9.BC 10.BC
11.
(1)Pb
(2)PbO2+SO4(2-)+4H++2e-===PbSO4+2H2O
(3)增大 (4)负 (5)正 负
12.A 解析:
由电池总反应可以得到,放电时,H2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
1/2H2-e-+OH-===H2O,此时负极区的pH减小。
也可用排除法,NiO(OH)中Ni的化合价为+3,Ni(OH)2中Ni的化合价为+2,可知放电时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充电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放电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镍氢电池放电时氢气作负极。
13.D
14.A 解析:
由电池示意图可知,左边的电极失电子,应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气体应为甲醇,则右边的电极为电池的正极,b处通入的气体应为空气,所以A项错误。
15.C 解析:
高铁电池放电(原电池)时的负极反应为3Zn+6OH—-6e—===3Zn(OH)2,正极反应为2FeO4(2-)+8H2O+6e-===2Fe(OH)3+10OH-,从而不难分析出答案为C。
16.
(1)2Al-6e-===2Al3+ 3Ag2S+6e-===6Ag+3S2-
(2)3Ag2S+2Al+6H2O===6Ag+2Al(OH)3+3H2S↑
解析:
铝作负极,Ag2S作正极,由“黑色褪去,而银不会损失”可知,Ag2S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Ag,则正极反应式为3Ag2S+6e-==6Ag+3S2-,负极反应式为2Al-6e-==2Al3+。
17.
(1)大
(2)Zn>
B>
(3)Cu Cu-2e-===Cu2+
由铜锌和铜铁两种原电池可知,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
在原电池中,电子流向是负极流向正极,Cu与A组成的原电池,Cu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而Cu与B组成的原电池,B作负极,活泼性:
A。
化学能与热能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发生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
A.浓硫酸和水B.生石灰和水
C.熟石灰和水D.氯化钠和水
3.对放热反应:
A+B===C+D,以下说法一定正确的是(EA、EB、EC、ED分别表示物质A、B、C、D所具有的能量)( )。
A.EA>
EB
B.EA>
EB+EC
C.EA+EB>
EC+ED
D.EA+E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C.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D.生石灰放入水中会显著放热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
6.已知反应:
X+Y===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7.已知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下列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CH4+2O2点燃(=====)CO2+2H2O
B.CaCO3高温(=====)CaO+CO2↑
C.2H2O电解(=====)2H2↑+O2↑
D.Pb+PbO2+2H2SO4放电充电2PbSO4+2H2O
8.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9.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氢气还原氧化铜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D.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反应X+Y===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定不用加热
B.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C.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1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
8H2O粉末,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加入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搅拌。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反应混合物成糊状。
反应混合物呈糊状的原因
(4)通过__________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___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
12.已知H++OH-===H2O生成1molH2O放出热量57.3kJ,下列反应中符合该特点的是( )。
A.1mol稀H2SO4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
B.稀HCl与氨水反应生成1molH2O
C.稀HCl与稀Ba(OH)2生成1mol水
D.稀NaOH与95%浓硫酸生成1mol水
13.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装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已知U形管内预先装有少量水(为使水容易观察,预先染成红色),如图2-1-1所示,结果U形管左边液面升高,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图2-1-1
A.NaOH固体B.浓H2SO4
C.NH4NO3晶体D.Na2O2固体
14.已知反应A2+B2===2AB,破坏1mol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B.若A2和B2的总能量之和小于生成的AB的总能量,则反应放热
C.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1+Q2<
2Q3
D.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Q1+Q2
15.“长征二号”F型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基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1.5g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kJ。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
B.偏二甲基肼在N2O4中的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
C.该反应中偏二甲基肼和N2O4总能量低于CO2、N2和H2O的总能量
D.燃烧时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2H8N2+2N2O4点燃(=====)2CO2↑+3N2↑+4H2O
16.如图2-1-2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固体试剂A,再在试管中用滴管滴入5mL液体试剂B,可见到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2-1-2
(1)试推测试剂A和B各是什么?
(不一定填满,最少2组)
固体试剂A
液体试剂B
①
②
③
④
(2)解释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们常利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为人类服务。
(1)煤是一种重要的燃料,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从点燃至燃烧的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与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最相符。
(2)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部分,使两种晶体隔开,做成“冰袋”。
使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使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这种“冰袋”可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
则碳酸钠与硝酸铵的总能量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反应后生成产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能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
比如,停电时,人们一般点蜡烛来照明,这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
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
1.C 2.B
对于放热反应,有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4.C 解析:
物质总能量与稳定性的关系:
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能量越低,越稳定,这里石墨比金刚石能量低,石墨更稳定。
5.D 解析:
①的过程虽吸热,但是物理变化。
6.D 7.A 8.A 9.AD
10.BC 解析:
A项,如S与O2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点燃;
D项,1mol硫酸与氢氧化钠完全中和生成2mol水,而中和热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
11.
(1)使反应物混合均匀
(2)Ba(OH)2·
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复分解
(3)玻璃片上水结冰而与小烧杯粘在一起;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反应有水生成
(4)结冰 吸 小于
12.C 解析:
本题要明确中和热的概念,中和热是指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
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反应生成1mol水均放出57.3kJ的热量。
A中放出热量应为2×
57.3kJ;
B中放出热量(即中和热)应略小于57.3kJ,因弱酸、弱碱在水中电离要吸收一部分热量,故多数强酸与弱碱,弱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热值小于57.3kJ/mol;
D中浓H2SO4稀释要放热。
13.C 解析:
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则说明U形管内压强降低,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即锥形瓶和U形管内温度下降,所以只有答案C。
这里形成2molAB的化学键,所以应比较Q1+Q2与2Q3的大小来判断反应放热或吸热。
15.C
16.
CaO
H2O
稀硫酸
NaOH
Na2O2
(任选两组,或其他合理答案)
(2)氢氧化钙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7.
(1)A
(2)低于 (3)光能 电能
(1)煤燃烧反应的进行需先吸收一定的能量,即有点燃的过程,故选A。
离子键
1.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O3B.H2O
C.K2SO4D.C2H5OH
2.下列表达方法正确的是( )。
A.Na2O的电子式:
B.硫离子的电子式:
C.Na+的结构示意图:
D.碳13:
6(13)C
3.下列关于电子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可以写出电子式
B.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它的离子符号相同
C.阴离子的电子式要加方括号表示
D.电子式就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式子
4.A和B两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则A和B原子的原子序数可能是( )。
A.6和8B.11和6
C.20和10D.20和17
5.具有以下所述价电子数的原子,最难形成离子的是( )。
A.L层6个B.L层4个
C.M层2个D.M层7个
6.由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两种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 )。
A.COB.SO2C.Na2OD.Na2S
7.某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该物质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可溶于水B.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C.具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导电
8.某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该元素的离子与跟其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形成的化合物是( )。
A.K2SB.MgOC.MgSD.NaF
9.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0.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11.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
(1)HF:
__________;
(2)CO2:
(3)CaBr2:
(4)NaCl:
__________。
12.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 )。
A.可溶于水B.不溶于水
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13.甲、乙、丙为第二、三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同周期,甲和丙同族,甲、乙原子序数之和与丙的原子序数相等,甲、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乙原子的电子总数相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丙的氢化物比甲的氢化物热稳定性弱
C.乙与丙形成的化合物可制作光导纤维
D.甲、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化学 考点 试题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