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6036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56KB
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园区建设起步,配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批区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五是物流环境明显改善。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逐步重视物流工作,把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摆上一定位置。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物流统计和标准化、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已经启动。
同时,我省物流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对现代物流业概念、地位及作用认识不够;
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一体化运作,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制支持;
物流企业自身服务功能不全,管理水平不高,高端业务较少,信息化水平偏低;
物流人才紧缺,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稀缺。
(二)发展环境。
当前乃至“十二五”期间,我省物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科技进步将进一步推动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
随着我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物流业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此外,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和中部崛起战略的逐步实施、泛长三角分工合作的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加快建设,尤其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必将给我省物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物流业还面临着物流需求下降、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为核心,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加快与长三角物流接轨,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转变物流业发展模式,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主体,加强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我省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迈进,形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政府规划,市场主导。
政府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支持,重点是扶持物流工程项目建设,着力为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
——整合存量,优化增量。
充分利用、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优化增量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向规划区域集中。
本着节地、节能、节水的原则,走集约式、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增强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统筹发展,突出重点。
结合全省经济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统筹规划物流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形成科学合理的物流体系,突出重点区域、重点物流枢纽发展和重大带动项目的建设。
——技术先进,安全实用。
大力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物流业发展的中心环节,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
注重物流技术的安全性和实用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和资源浪费。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水平大幅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左右;
物流整体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比率下降1个百分点;
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与长三角对接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若干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品牌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一批物流园区,构筑若干全国和区域性物流枢纽,力争使现代物流业成为我省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三、空间布局
(一)发展三大物流区域。
1、合肥物流圈。
主要依托和服务于合肥经济圈,包括合肥、淮南、巢湖、六安、滁州5市。
建立跨区域的全国性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汽车、家电、化工、机械、电子、能源、农产品等物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形成公路、铁路、航空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
2、皖江外向型现代物流产业带。
主要依托和服务于皖江城市带,包括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7市。
建立与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相连接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钢铁、汽车、建材、家电、化工、有色、食品、纺织服装、旅游商品等物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港口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加强出海物流通道建设,形成公路、铁路、水运联运一体化的物流体系。
3、沿淮物流产业带。
主要依托和服务于沿淮城市群,包括蚌埠、亳州、阜阳、淮北、宿州5市。
建立区域性、面向黄淮海地区的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发展农产品、纺织服装、化工、食品、医药、日用消费品、农资等物流,形成公路、铁路联运为主、兼有水运的物流体系。
(二)构筑五大物流枢纽。
1、合肥物流枢纽。
依托合肥交通区位、技术优势和现有的经济基础,以公铁联运和航空运输为重点,规划建设合肥综合保税区、合肥空港物流园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强与武汉、郑州物流中心的联动发展,共建中部物流城市群,将合肥建成重要的全国性物流枢纽。
2、芜(湖)马(鞍山)物流枢纽。
发挥芜马综合交通和产业基础优势,以江海联运和服务外向型经济为重点,规划建设芜湖保税港区、裕溪口煤炭配送中心、马鞍山钢铁物流园等物流园区,积极发展国际物流,大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成服务皖江城市带、面向长三角的重要物流枢纽。
3、安庆物流枢纽。
发挥安庆的区位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加快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建成服务皖西南、面向皖鄂赣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4、蚌埠物流枢纽。
发挥蚌埠的区位和交通条件,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增强辐射功能,建成服务皖北、面向淮海地区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5、阜阳物流枢纽。
发挥阜阳的区位交通和资源条件,依托京九线和高速公路网,围绕食品加工、特色农业、医药、商贸和农资流通,加快培育物流主体,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服务皖北、面向中原的区域性物流枢纽。
(三)建设五大特色物流中心。
发挥铜陵铜冶炼、铜产品深加工及化工优势,建成以铜及铜制品、化工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依托两淮能源和重化工产业基础,建成以能源和重化工产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依托当地优势产业,将宿州建成以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依托现有的中药材市场,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的功能,支持亳州建成以中药材原料及医药产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发挥旅游城市人流集中的优势,支持黄山建设以文化旅游商品为特色的物流中心。
(四)规划五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等基础条件,规划宣城、池州、滁州、巢湖、六安五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
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产业特点、发展水平和设施状况等实际完善城市物流设施,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主体,加强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建设一个核心物流园区和若干专业物流园区,努力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的物流业发展。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与长三角对接的物流基础设施。
建设通江达海的内河运输体系。
统筹规划长江岸线资源和港口布局,调整优化沿江港口结构,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航运枢纽,建成以芜(湖)马(鞍山)组合港、安庆港为区域性枢纽中心港的多功能现代化港口群,重点建设集装箱、煤炭中转、石油、矿石和建材等专业化运输系统。
到2015年,沿江港口群货物吞吐能力达到4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100万标箱。
完善内畅外通的公路网络。
以东向对接通道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构筑全省高速公路骨架网。
加快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完善高速公路路网结构。
加强跨江通道和疏港道路建设,改造升级国、省干线公路及县乡道路,到2015年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
加快实施一批铁路建设项目,到2015年新增铁路3000公里,提高安徽在全国铁路网的枢纽地位,改扩建合肥、芜湖、蚌埠、阜阳等主要铁路货运站场,提高运输吞吐能力。
完善机场布局和功能,扩大航空运输服务覆盖范围,开辟欧美国际航线,加密东部地区航班。
重点建设合肥新桥机场,形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运输枢纽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
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规划布局,做好各种运输方式在线路、节点上的匹配和衔接,尽快建成一批功能完备、布局合理、集疏运体系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站场。
积极推进铁路、公路、港口等多种方式统筹布局的货运枢纽站场和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站场的集疏运网络。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工商企业分离外包业务,将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物流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
加强对现有运输、仓储、货代、批发、零售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促进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以现有发展基础较好、具有一定规模和先进管理理念的物流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服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引导省内大型企业集团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发挥现代物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
积极推动物流企业进行国家认证,培育一批符合国家物流标准的A级物流企业和若干家3A级以上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我省企业与之合资合作,吸引大型外资跨国物流、货代企业进入我省,建立地区总部和采购中心,带动我省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三)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加强重要矿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煤炭、铁矿石、铜矿砂、水泥熟料等物流体系。
围绕钢铁基地建设,建立钢材及深加工产品物流体系。
大力推动汽车和零配件物流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壮大。
立足粮食、棉花生产优势,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
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
发展城市统一配送,提高食品、食盐、烟草和出版物等物流配送效率。
实行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推动医药物流发展。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规范危险化学品物流的安全管理。
鼓励企业加快发展产品与包装物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促进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鼓励和支持物流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物流。
(四)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继续促进外向型经济物流发展,拓展芜湖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争取设立芜湖保税港区和合肥综合保税区。
加快“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进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
(五)创新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大力开展物流管理体制创新、企业组织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变传统物流为现代物流,变物流自理为物流代理,变企业物流为物流企业,优化物流供给,引导物流需求,培育物流市场。
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
进一步推广现代物流管理,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施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体化运作。
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流通企业的现代化。
(六)推进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
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共信息资源,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建立全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推进各类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与长三角及其他地区物流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
积极推进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物流企业建设好内部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联网。
促进先进物流信息系统和装备设施的广泛应用,鼓励物流企业运用仓储、运输、客户关系等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自动立体化仓库、自动导向车、射频识别技术等装备技术,进一步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
加强工商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应用供应链管理、企业资源管理、电子自动订货、销售时点信息等软件系统,并实现与物流企业信息互联互通。
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以物流信息、服务和管理三个标准为切入点,集中研究制定一批对我省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
(七)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建立应急生产、流通、运输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应对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社会动乱、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保障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正常进行。
规划建设应对不同类别突发事件的物流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储运、调拨预案,优化物流应急作业组织和程序,完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综合应急减灾处理能力。
建立多层次的政府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保证应急调控的需要。
加强应急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选择和培育一批具有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应急物流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物流园区建设工程。
按照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在物流枢纽城市、特色物流中心城市、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一批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
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建设枢纽转运型物流园区;
依托产业优势和基础,建设产业基地型物流园区;
依托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市场流通型物流园区;
结合中心城市传统运输、仓储、批发零售业转型提升,建设都市配送型物流园区。
省级重点支持30个物流园区发展。
(二)城市和农村配送工程。
鼓励企业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
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鼓励专业运输企业提高城市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解决城市快递、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问题,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网络。
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
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大宗商品物流工程。
加快煤炭物流通道建设,以淮南、淮北、宿州、阜阳、亳州煤炭外运为重点,建设芜湖裕溪口、铜陵煤炭储配中心,完善煤炭物流体系。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港口资源,围绕钢铁、有色、建材产业,建设铜铁矿石、水泥熟料、钢材及加工品、铜及深加工品等物流设施。
强化汽车物流服务,扩建奇瑞汽车滚装码头和江汽物流园区。
根据《安徽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建设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节点,推进粮食“四散化”,建立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大力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支持合肥国家棉花交易中心发展,促进棉花现代物流。
加强食盐储运配送设施建设,推动食盐流通现代化。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
加强指导、大力促进制造业物流分离外包,支持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提高核心竞争力。
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五)物流信息化工程。
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建立全省统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形成集物流信息服务、物流电子政务和物流电子商务功能为一体的安徽物流业门户网站。
加快商务、交通、工商、税务、海关、检验检疫、银行、保险等部门和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并与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对接。
完善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基础数据,建立港口、铁路、公路和航空货运综合信息系统。
加快物流和工商企业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与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及相互间的互联互通。
(六)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
积极参与相关物流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宣传推广,争取先试先行。
实施物流标准化服务示范工程,选择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
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
推广实施托盘系列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支持开展托盘租赁回收业务。
鼓励物流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冷链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营管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组织和协调,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协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和政策。
各市要相应建立协调机制,加强对本地现代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协调。
(二)强化政策支持。
省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整体列入省“861”项目投资计划,各市要优先保证项目用地需要。
物流企业在用电、用水、用气、用地等价格上参照工业使用价格执行。
物流企业购置设备符合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所购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重点领域予以扶持,今后新增的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省物流业发展六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定期组织银行与物流企业及物流项目对接,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和物流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担保。
对相关企业开发、研制、使用先进物流技术和设备的,可申请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资金。
积极引进外资、民间资本投资物流产业。
(三)深化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货代等领域的体制改革,规范运输、货代等行业的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改革仓储企业经营体制,打破行业和地区限制,推进仓储设施和业务的社会化。
清理物流业不合理收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加强监管,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强化物流环节质量安全管理。
积极吸引国际著名物流企业参与我省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市场经营,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外包。
加强与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开展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业务。
(四)制订专项规划。
省各有关部门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粮食、食盐、农产品冷链等专项物流规划,省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煤炭物流规划,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同有关部门、相关市制定钢铁、汽车、建材、家电等专项物流规划,省商务厅会同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制订商贸物流专项规划,省卫生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医药集中采购物流规划,省质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省烟草专卖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烟草物流规划。
物流业发展重点地区的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制订本地区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五)加快人才培养。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发展多层次教育体系和在职人员培训体系。
支持我省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物流工程和管理本科教育,设立物流专业硕士和博士点,大力培养物流经营管理与技术开发人才。
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
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的高级人才,为我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六)完善物流统计。
认真贯彻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尽快实现我省物流数据的采集、汇总、核算和分析的制度化,全面掌握我省现代物流业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
及时监测分析现代物流业发展、运行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促进物流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七)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政府、企业间的沟通桥梁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物流协会的整合和建设,引导协会履行服务、自律和协调职能,发挥协会在规划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促进物流行业规范自律,推动物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七、规划实施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明确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和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各市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订具体工作方案,细化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各市要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商务等有关部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现代 物流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