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60091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27KB
《满井游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
《《满井游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井游记》教案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
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感情。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冻风时作:
冻风,冷风。
作,起。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限。
每冒风驰行:
驰行,坐车出行。
未百步辄返:
辄,总是,就。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土膏微润:
土膏,肥沃的土地。
膏,肥沃。
润,滋润,湿润。
于时冰皮始解:
于时,在这时。
冰皮,河床上结冰的表面。
波色乍明:
波色,水波的颜色。
乍,初,始。
柔梢披风:
梢,这里指柳梢。
披风,在风中散开。
披,分开,散开。
麦田浅鬣寸许:
浅鬣寸许,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
鬣,兽颈上的鬃毛,这里形容麦苗。
泉而茗者:
用泉水煮茶喝。
泉,用泉煮。
茗,泡茶喝,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罍而歌者:
端起酒杯唱歌的。
罍,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红装而蹇者:
蹇,本义跛足的,引申为驴子,用作动词,骑驴。
凡曝沙之鸟:
曝,晒太阳。
曝沙,在沙滩上晒太阳。
呷浪之鳞:
呷,吸而饮。
鳞,借代鱼。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未始,未尝。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夫不能以游堕事:
堕,坏,耽误。
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潇然,心中没有牵挂的样子。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恶能无纪:
恶,安、怎么。
无纪,没有记游的文章。
5.提问:
请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1段:
写城中早春“余寒犹厉”、“冻风时作”的景象。
第2段:
写郊游所见满井春色。
第3段:
交代写作本文的用意和写作时间。
四、学生朗读课文,从记叙的六要素的角度整体了解文意。
五、板书设计
时间:
花朝节后廿二日地点:
满井
人物:
我与数友起因: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廿二日天稍和。
经过:
心境“若脱笼之鹄”,尽览初春水光山色,饱览游人怡然之情。
结果:
感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朗读课文,体会写景的特点。
上节课我们已经略知大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会本文写景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
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2.提问:
第1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3.提问:
第2段可以分几层,请归纳段意。
可以分三层。
第1层(“廿二日天稍和”到“至满井”):
交待出游日期、气候、同行者及出游路线。
第2层(“高柳夹堤”到“皆有喜气”):
描写满井盎然的春色。
第3层(“始知……”到“未之知也”):
表现作者欢快的心情。
4.提问:
第2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先写全景: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若脱笼之鹄”,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
在景物的描写中也寄寓了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
写得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第3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表达自己将以这次游览满井为起点,在公事之余继续出游的愿望。
6.提问:
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以清新的笔调,历历如画地描写了北京近郊满井的早春景色,表达作者欢快、恬适的心情和喜爱郊游的愿望。
7.提问:
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
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是以物比物。
试举例说明。
(1)若脱笼之鹄:
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以物比物。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4)麦田浅鬣寸许:
以物比物
四、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动人的写景抒情小品。
描绘了北京近郊满井一带美丽的早春景色,篇幅短小,文辞简洁而又清丽、自然,意趣蕴藉,具有艺术魅力。
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厌弃都市官场生活而寄情山川草木的情怀。
满井游记
自然景:
高柳夹堤、土膏、冰皮、波色、鳞浪、山峦、晴雪、柳条、柔梢、麦田、浅鬣、曝沙之鸟、呷浪之鳞
人文景:
游人
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若脱笼之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抑郁、烦躁→轻松喜悦→感叹赞美
(抑扬)
结构览胜
一、城中余寒景象燕地寒,花朝节后(地点、时间)
余寒犹厉冻风时作
飞沙走石
二、出游地点:
满井所见景物景
春水之美
春山之美
杨柳之美
麦田之美
人泉而茗者
罍而歌者
红装而蹇者
物曝沙之鸟
呷浪之鳞
所感:
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记游原因,作者感受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满井游记》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
2.掌握比喻的运用。
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带。
2.制作知识归类和问题思考的投影。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能阅读较浅易的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贵在积累,“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
第一步,通读全文,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然后疏通文意。
第二步,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由教师作总结、归纳,学生自己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时间:
自读一课时。
一、导入
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
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解题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
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
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
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三、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1.要求:
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
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读出作者喜悦的
感情。
(投影。
(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
廿鹄鬣蘑蹇倩髻鬟浃乍澈面曝呷
(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如/倩女之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归纳下面句子的意义。
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掠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吾欲之南海何如
①呷浪之鳞,悠然自得②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③吴广以为然
2学生先朗读后回答,老师归纳:
“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_.
(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
(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
,也可代物,如③;
(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
“然”的用法主要也有;
_种:
(一)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弹子”,如①;
(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②;
(3)。
“正确,对”的意思,如③。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1.第1自然段。
j‘冻风时作:
冻风.冷风。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局限。
未百步辄返:
2.第2自然段。
廿二日天稍和:
和,暖和。
润;
滋润,润湿。
泼色乍明:
波色:
水波的颜色。
乍;
初:
始。
鳞浪层层:
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晶晶然,亮晶晶的。
然,形容词词尾。
新开,刚打开j
娟然如拭:
娟然,美好的样子。
如倩女之hui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hui面,洗脸。
掠,梳掠。
浅鬣寸许:
浅嫩的麦苗高一寸左右。
泉而茗:
茗,泡茶喝。
泉、茗名词活用为动词。
而歌者:
,酒杯,名词用为动词,端起酒杯。
蹇,本文跛足的,引申为驴,用作动词,骑驴。
瀑,晒太阳。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毛羽鳞鬣,鸟的羽毛,鱼鳞鱼鳍。
3.第3自然段。
惟此官也:
此官,当时作者任顺行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五、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阅读思考: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
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
讨论明确,归纳要点:
1.气候特征是“余寒犹厉”“冻风时作”“飞沙走砾”。
2.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
作用是:
3.先写全景: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及其独特的感受:
“若脱笼之
鹄”;
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冰皮”“山峦”“柳条”“麦田”“游人”“鸟”“鱼”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
4.“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对哲理的追求。
从这次出游他认识到城居时所以不知有春,是因为自己“局促一室之内”,而实际上春已降临人间。
这是思想境界升华的表现。
这就表明: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由于这样那样的限制而看不到它,这是很可惜的。
懂得了这个道理,人们才能自觉地摆脱某种限制,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
5.
(1)若脱笼之鹄:
以人比物(把人比作物)。
(3)如倩女之酿而髻鬟之始掠也:
以物比人(把物比作人)。
六、自读小结
1.本文是写景的小品。
小品是散文的一种,特点是:
在说理上深入浅出,在记叙上简明生动。
明清两代这种体裁最为盛行。
这篇游记短文,在写景状物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白描的笔法。
作者写景,不堆砌词藻,而是用极为简练的笔法勾勒出来。
(2)拟人的写法。
作者写山,用倩女新妆作喻;
写鱼鸟,说它们洋溢着喜气,都是用了拟人的写法。
这种表现方法,可以增加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人作者的主观情感。
把景物拟人化,是袁宏道常用的写景方法。
(3)生动的比喻。
比喻的表现方法虽然很常见,但在这篇游记中,比喻大多是用来写景的,也有的是写人(自身)的,如形容自己出城游玩为“脱笼之鹄”。
这些比喻都很恰当,因为是出自作者深切的体会和感受。
2.袁宏道反对复古,并努力实践,他写文章强调。
‘性情”,强调自然、天真、趣味。
他主张自然地流露个性,语言流利净洁。
这篇游记,就是他这种主张的实践范例。
他的缺点是题材狭窄,往往只是写些风景名胜之类,因而成就受到一定的限制。
3.我国游记的传统写法,在末尾写出作记的原故,同游者姓名,游览的时间。
本文选人课本时,末了几句话删掉了:
删文大意是作学务这种闲官,没有什么心中牵挂的事,游满井仅仅是开始而已。
于此可见袁宏道为人的闲适之致。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三题。
《满井游记》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了解这篇游记描写的北方初春景物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3、体会白描手法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4、学习并归纳文言虚词“之”、“而”的用法。
5、感受北方早春宜人的春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汇,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型:
讲授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美丽的春天。
你们还记得春天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吗?
春天,在诗人笔下是最富有清新、浪漫气息的季节,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句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叶绍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今天,我们将随着明朝文学家袁宏道到北京东直门的满井一带看看又有什么好看的景致。
二、作者作品介绍:
1、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
字中朗,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
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
有《袁中郎集》。
2、游记,散文的一种。
以轻松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3、写作背景
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恼,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
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
《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
三、朗读感知,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重音、节奏。
n) 鹄(hú
) 鬣(liè
) 茗(mí
ng) 罍(lé
i)蹇(jiǎn) 倩(qià
n) 髻(jì
) 鬟(huá
)乍(zhà
) 澈(chè
)靧(huì
)曝(pù
)呷(xiā) 通假字:
堕,通“隳”
断句:
例:
2、自由朗读课文。
2、抽取学生(或个人或小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同学间互评。
3、整体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4、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翻译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章,画出疑难词句。
难句翻译: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
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流连忘返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这个官儿罢了。
一词多义:
5、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第一段写城中“余寒景象”,写了欲游不能的苦。
第二段写郊游的所见所感。
第三段交待出游缘由及作记时间,再次表明作者寄情山水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
气候特征是"
余寒犹厉"
"
冻风时作"
飞沙走砾"
。
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表达作者"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的无奈心情。
3、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
乍暖还寒"
、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及其独特的感受:
若脱笼之鹄"
;
再以独特感受为审美中心,分别描写"
冰皮"
山峦"
柳条"
麦田"
游人"
鸟"
鱼"
等种种景物,抓住了初春的特征,运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幅幅生机勃勃、喜气洋洋的画卷。
突出了初春特点:
乍暖还寒、万物复苏。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二、小结
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布置作业
完成配套练习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满井游记 游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