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物灾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56734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50.24KB
第六章 生物灾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六章 生物灾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生物灾害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自然条件下的各种生物活动或由于雷电、自燃等原因导致的发生于森林或草原,或有害生物对农作物、林木、养殖动物及设施造成损害的自然灾害。
也即是说,生物灾害不仅指由于各种生物活动(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动)引起的对人类健康或生命构成威胁、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危害、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各种灾害,还包括由雷电、自燃导致的,或在一定有利于起火的自然背景条件下由人为原因导致的,发生于森林或草原,对人类生命财产、生态环境等造成损害的火灾。
总之,生物灾害指生物圈异常变化现象和过程带来的灾害。
主要指自然界中有害生物或其毒素的大量繁殖扩散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二、生物灾害特点
生物灾害属于自然灾害,除了具有一般自然灾害的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范围广和区域性等共同特点外,还具有突发性与隐蔽性、区域性与扩散性、生物性与社会性、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特点。
1、突发性与隐蔽性
生物灾害的大暴发具有突发性,但在暴发初期又具有隐蔽性。
引起生物灾害的大多有害生物,从生态学角度看,其生态对策属于r-选择者,即生命周期短,高出生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数量巨大的群体,从而引发危害,暴发灾难;
有害生物通常个体较小,不易察觉,形态又多变,监测困难,从而使得生物灾害在暴发初期很难被人类发现。
2、区域性与扩散性。
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再加上有害生物生活与危害行为与自然因子密切相关,有害生物的生命周期与灾害发生的周期、危害程度就具有强烈的区域性。
绝大多数有害生物可以随气流、水流、动物迁徙、人为活动和本身的迁飞等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在新的地域定居下来后,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有些危险性有害生物侵入到新的地域后,迅速繁殖,排挤本土生物,造成生态灾难。
3、生物性与社会性
生物灾害具有生物性,是因为带来灾害的灾害源,其自身就是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它有自己的生物活动规律、生活史,但同时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受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制约。
生物灾害的社会性是指,大多情况是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运转秩序,造成了灾害的发生;
在带来生态危害的同时,还会危及人类健康,如SARS、禽流感、艾滋病等,对人类健康会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4、可预测性与可控制性
有害生物有特定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有独特的生命活动周期和生活史,通过人类对其长期的监测与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分析,能够建立模型对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表现出生物灾害的发生具有可预测性的一面。
生物灾害的可控性,是指灾害在发生时,或发生的初期、或前期,可通过对有害生物的干预措施,比如引入天敌、改善生态环境等,将生物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范围。
但必须注意的是,在引入天敌时,要能对天敌具有可控性,在生态系统内部平衡各成员之间的关系,避免天敌变成新的灾害源。
5、直接性与间接性
生物灾害造成成千上万人死亡的案例是数不胜数,后果不亚于洪水,地震,战争。
生物灾害的特点,也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
生物灾害可以直接导致人畜伤亡。
据统计,1907年印度的一只老虎在被击毙前共吃掉当地436人。
20世纪最大的动物吃人案发生在1945年,缅甸兰里岛沼泽的鳄鱼,在一天内吞吃900人。
1993年2月5日上午10点,我国内蒙古突泉县某村遭群狼袭击,咬伤17人,咬死牲畜数十只。
生物灾害间接危害人畜。
如鼠疫,自纪元以来共造成了数亿人死亡。
一场大的蝗灾,病虫害或者农作物瘟病,可使几百万公顷庄稼减产绝收,导致几十万人饥饿死亡。
全世界农林作物被瘟病,害虫,老鼠,杂草等毁掉的产量约占1/3。
动物,微生物传播的瘟疫,每年造成成千上万的人死亡,给畜牧业带来惨重的损失!
另外,生物灾害严重危害农牧林业生产。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谷物生产因虫害常年损失14%,因病害损失10%,因草害损失5.8%,病虫草害可夺去农作物产量的30%。
比如在农业生物灾害方面,生物灾害常会造成农作物面积减产绝收;
导致农作物大批量变质;
加剧经济损失及灾害扩大甚至毁灭性灾害。
三、生物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生物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较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以下主要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物入侵、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对生物灾害进行分析。
1、环境污染造成生物灾害
由于环境污染、水灾、火灾、冰冻等自然灾害,造成某地原有生态系统内主要生物衰退,使得少数抗逆性较强的生物抢占生态位,造成生物灾害的发生。
比如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俣病等事件均是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生物灾害。
苏格兰河流因为污染,水体中雌性激素含量增多,半数雄性鱼变成了雌性鱼,全国10多条河流出现较多的“两性鱼”或叫“阴阳鱼”,而且近半数的雄性鱼可以产卵了。
河流污染造成的生物灾害不能不引起人类的重视。
2011年4月5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含低浓度放射性物质的1.15万吨受污染水排入海中,对此,东电公司和日本政府均表示,实施这一措施是“万不得已之举”,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然而,研究海洋生态的许多专家认为,日本此举将给海洋生态带来深远负面影响。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仅在一周时间内,日本东部沿海海水样本中碘-131和铯-137的水平已经明显上升。
海洋生物的卵和幼体对核辐射较为敏感,核物质将改变它们的基因,海洋食物链将受到破坏。
倘若污染时日延长,海洋生态不可避免地会遭到严重甚至致命的侵害。
2、生态破坏带来生物灾害
人类不当的生产生活活动,如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砍伐原始森林后作为耕地或营造纯林、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得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结构简化,功能退化,抗逆性下降,从而该退化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某种细菌、微生物、病毒等滋生与泛滥,从而出现危及生态安全的生物灾害。
历史上的黄土高原有大片森林覆盖,而今是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除了一些自然原因外,主要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原本稳定的地形。
同时由于该区人口过快增长,在干旱的土地上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乱挖中药材、毁林、不合理灌溉方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荒漠化扩展,导致人地关系紧张,矛盾突出而尖锐。
该区域生态系统非常脆弱,生物多样性低,生物灾害频发。
3、生物入侵导致生物灾害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生物入侵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国界的限制,并且随着全球贸易的迅速发展和世界各地人们的频繁交往而迅速传播开来,部分生物入侵到其他区域,在新的领地没有了原有限制因子,从而获得较快的生长和繁殖,对当地土著物种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引种,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种生物入侵方式。
引种不当容易造成生物灾害,后患无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盲目引种。
外来生物入侵容易引发外来生物灾害,外来生物灾害是指对农作物及其产品造成较大危害和较重损失的迁飞性、暴发性虫害和流行性植物病害及其他生物灾害(夏敬源,2008)。
一百多年前,有人将20多只英国的家兔带到澳大利亚饲养。
在一次火灾中兔舍被毁,幸存的家兔流窜到了荒野。
由于澳大利亚的气候适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敌,这些幸存者就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起来,成了野兔。
它们与绵羊争夺食物,破坏草原植被,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
近年来,我国南方某些沿海地区,一种原产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杀手”悄悄地登陆了,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的适宜条件下迅速蔓延开来。
没过多久,荔枝树、香蕉园,以及花木扶疏的美丽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长满了薇甘菊。
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缠绕或覆盖住当地植物,夺走本应属于当地植物的阳光和养料,使当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
80年代初,福建沿海引种大米草,结果,该草繁殖速度惊人,所到之处,滩涂消失,贝类、蟹类死亡,养殖、航运均受到不利影响,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应对良策;
1992年,福建福鼎市引种福寿螺,结果该螺迅速繁殖,生长失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福寿螺已经泛滥成灾。
目前,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害虫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国森林的面积达150万公顷。
豚草、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大米草、水葫芦、空心莲子草等恶性杂草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大肆蔓延,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破坏,其生物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之大难以估量。
2013年10月在青岛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包括多名院士在内的近800名中外专家围绕“生物入侵、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主题展开专题交流。
会上透露,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已经确认有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
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科学家万方浩表示,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种类很多,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有20多种危害性入侵物种暴发成灾。
4、转基因技术的潜在威胁
转基因是指利用现代基因技术,人为地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上,并使其获得新功能的过程。
转基因产品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美国生产和销售的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番茄和番木瓜等植物来源的转基因产品超过3000个种类和品牌。
加上微生物来源的食品,美国国内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经超过5000种。
我国许多品牌的色拉油、面包、饼干、薯片、蛋糕、巧克力、番茄酱、鲜食木瓜、酸奶、奶酪等或多或少的含有转基因成分,我们食用的大豆油以及穿的棉制品也是转基因的。
转基因食品的优势明显,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
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
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
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弊端:
第一,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产更厉害;
第二,食品安全性不确定。
虽然现在没有证明出专基因食品不安全,但是大家仍旧担心它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且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
更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
第三,转基因技术容易引起基因污染,比如抗虫棉的种子里的基因意外的进入杂草体内,那么这种杂草就不受虫子约束了。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害究竟有多大,目前还难以下定论。
四、生物灾害类型划分
依据不同的标准,生物灾害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
(一)按照有害生物类型分类
按照引起生物灾害的主要生物种类,可以分为动物灾害、植物灾害、微生物灾害三类。
1、植物灾害
(1)有害植物自身致灾。
包括有毒植物、植物致火等。
(2)有害植物的漫延。
特别是粗、劣牧草的增加。
(3)天然火灾。
包括森林火灾、灌木火灾、牧场火灾等。
(4)人为致灾。
包括乱伐森林、开垦草原、人为火灾等。
(5)生态危机。
是植物灾害的综合表现,其危害是间接的。
我国已发现有400多种外来植物形成大小不一的灾害。
如脉草、葛藤、假高梁、加拿大一枝黄花、大米草、水葫芦等泛滥成灾,成为祸害农作物及其他林木的恶性草本植物,这些植物生命力强、繁殖迅猛,有的还有毒性,它们抢夺其他农作物的养分,致其死亡。
在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地区,每年由于恶性杂草成灾引起的农作物产量减少达50%之多。
还有些植物虽不泛滥生长,但其毒性极强,让许多人及食草动物误食而命丧黄泉,比如毒蘑菇。
更有一些奇怪的植物,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致瘾性物质被上亿人吸食受毒害而难以解脱,烟草、古柯、大麻、罂粟即是这类植物,不过它们原本是很有益的植物,制成毒品纯粹是人类自己祸害自己。
2、动物灾害
(1)食肉动物造成的人身伤害,如虎、狼、狗、鲨鱼等。
狗是大家熟悉而喜欢的家养动物,但它对人类有很大威胁,其中狂犬病最为常见。
例如,1988年年底,陕西省安康市吉河区有40多个村庄发现了狂犬病疫,对人畜安全造成威胁。
狗对家畜有害,世界上最长的人工建筑物不是中国的万里长城,而是澳大利亚始建于1888年的防狗网,绵延8700公里,比长城几乎长了一倍。
因为澳大利亚牧草肥美,饲养着不计其数的绵羊,而1万只野狗对羊群有极大威胁,故使用防狗网保护羊群。
最初防狗网是铁丝网,现在改成了电网。
(2)食草动物与家畜争食造成灾害,如澳大利亚的野兔泛滥、袋鼠等。
(3)与人类争食造成的灾害,如鼠害、蝗虫、麻雀等。
(4)传染疾病的灾害,如老鼠、苍蝇、蚊子等。
(5)有毒动物。
经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19个国家的科学家评选出10种动物属“世界毒王”:
①澳洲方水母:
生活在澳大利亚沿海,人若触及其触手,30秒钟后便会死亡;
②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它长着一张大嘴,和澳洲方水母栖身于同一水域;
③澳洲蓝环章鱼:
这种软体动物的身长仅15厘米,蜿足上有蓝色环节,常在澳大利亚沿海水域出没;
④毒鱼由:
栖身于澳大利亚沿海水域;
⑤巴勒斯坦毒蝎:
生活在以色列和远东的其他一些地方;
⑥澳大利亚漏斗形蜘蛛:
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
⑦澳洲泰斑蛇;
⑧澳洲褐色网状蛇;
⑨眼镜王蛇;
⑩非洲黑色莽巴蛇。
据说,被海蛇咬伤是特别危险的,因为直到出现死亡迹象以前,人们难以发现是被海蛇咬伤。
幸运的是海蛇并不十分具有攻击性。
毒液保留时间最长的是石鱼的毒液,它很少立即致人死命,而是在好几个月后才致人死命。
同人们所想象的相反,亚洲的眼镜王蛇和非洲毒蛇都不是世界上致人死命最多的蛇,它们都是在受到人们攻击的时候才咬人。
(6)人为活动使动物种类减少的灾害。
特别是珍稀动物的灭绝。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
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
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这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
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
到1600年至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
1850年至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
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物灭绝资料已经够惊人的:
120种兽类和250种鸟类已不复存在。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
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这种远远高于自然“本底灭绝”速率上千倍的局面是有关地球生命生存状况与质量的严峻警告!
3、微生物灾害
微生物灾害,这些最为细小最为原始的病原微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传播疾病,引起人或其他动物死亡。
粗略统计约有1000多种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它们所引发的传染病每一次暴发和流行,都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
14世纪欧亚两洲的鼠疫暴发,18世纪欧洲的天花、结核病肆虐,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超过了任何一场其他自然灾害。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与各种疾病作斗争,人们运用各种药物或其他手段杀灭病原体,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
各种病原体在适应了旧的药物之后,以更加凶恶的面目卷土重来。
几乎每年暴发的流感便是如此。
这种病毒使得人们生产的新疫苗总是落后于它的变异,一些新的病原体又不断给人们带来从未见过的传染病。
还有一些疾病,人们至今还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比如艾滋病、埃博拉病等。
除了对人的直接伤害外,一些病原还会对畜禽及其他动物造成疾病和死亡,间接地给人类造成灾害。
曾令欧洲人恐惧的疯牛病、被恐怖分子当做武器的炭疽菌,以及口蹄疫、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病等流行起来,致死率极高,造成的损失十分巨大。
其中一些畜禽疾病还能感染给人,致人死地。
禽流感病毒中HSNl型及其亚型变种就是目前全世界都紧急防范的最危险的病毒。
一些科学家预测,这种病毒一旦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很有可能造成如同1918年全球西班牙流感的灾难性后果。
(二)按照危害对象来划分
生物灾害可以分为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畜牧业生物灾害和海洋生物灾害。
我国农作物生物灾害主要包括:
①农作物病害:
主要有水稻病害240多种,小麦病害50种,玉米病害40多种,棉花病害40多种及大豆、花生、麻类等多种病害;
②农作物虫害:
主要有水稻虫害252种,小麦虫害100多种,玉米虫害52种,棉花虫害300多种,及其他各种作物的多种虫害;
③农作物草害:
约8000多种;
④鼠害。
森林生物灾害主要包括:
①森林病害:
2918种;
②森林虫害:
5020种;
③森林鼠害:
160余种。
(三)按照致灾因子来划分
根据导致灾害的生物种类,生物灾害可以分为病害、虫害、草害、鼠害。
1、病害
病害包括农作物病害、养殖业病害、森林病害等种类,每项又分为许多细类,是一个数目众多的灾害家族。
农作物的病害是指病原体使农作物组织发病,导致农作物的器官或者对其生理机能造成破坏,影响其产量。
常见的农作物病害有:
稻瘟病、小麦锈病、棉花枯萎病、烟草炭疽病等。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锈和秆锈,是中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在各麦区均有发生。
黄淮海地区是小麦锈病、玉米斑病等最严重的流行区,每年因病虫害约损失数百万吨粮食。
稻瘟病则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
常见的森林病害有:
杨树烂皮病、松疱锈病、溶叶病、泡桐丛枝病等。
2、虫害
虫害包括农作物虫害、养殖业虫害、森林虫害等种类。
虫害亦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农作物的虫害是昆虫直接以农作物的某一个器官为食,导致农作物生理机能或者光合作用物不能够正常积累的危害。
据统计,全世界危害庄稼的害虫有6000多种。
它们每年造成的农业灾害是相当严重的,大灾之时甚至会造成上百万人因饥荒而死。
常见的农作物害虫有:
蝗虫、黏虫、水稻螟、棉铃虫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蝗患区,如1972年的大蝗灾使山东省700万灾民背离家园。
常见的森林虫害有松材线虫、松毛虫、杨树蛀干害虫、泡桐大袋蛾等。
其中松材线虫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虫害,被列为国际、国内重大检疫对象。
危害我国森林的害虫主要有松毛虫,遍布全国,每年松毛虫成灾面积2000万亩,减少松树生产量200万m3。
油松毛虫分布在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处,第二级阶梯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除新疆北部外)没有分布。
落叶松毛虫分布在中温带,赤松毛虫分布在暖温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3、草害
草害包括农作物草害、养殖业草害、森林草害等种类。
如农作物草害约有8000多种。
农作物的杂草害是指杂草与农作物都长在同一块地里,竞争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在地面上跟农作物竞争光线,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抑制作用。
豚草、葛藤、假高梁、加拿大一枝黄花、大米草、水葫芦等生殖力很强,往往泛滥成灾,属于祸害农作物及其他林木的恶性草本植物。
4、鼠害
鼠害包括农作物鼠害与森林鼠害。
如农作物鼠害约有160多种,森林鼠害亦达160多种(两者间有相通的鼠种)。
据了解,我国农区常见的鼠类有100多种,其中对农作物构成危害的有30多种,这30多种鼠类当中,危害频繁的鼠类有10余种。
在各地农田里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的主要害鼠有:
黑线仓鼠、褐家鼠、乌尔黄鼠、长爪沙鼠、中华鼢鼠、黄胸鼠、板齿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大仓鼠、黄毛鼠等,这些鼠类繁殖率高,危害范围广泛,破坏性大,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巨大的损害。
2007年6月下旬,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
它们四处打洞,严重威胁湖南省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据粗略统计,从6月21~24日,灾区共捕杀90多吨老鼠,约225万只。
在草原上,由于人类生活及捕猎活动使得鼠类的天敌(蛇、鹰等)大幅减少,使得草原生物链失衡,鼠类大量繁殖,形成灾害。
例如,2008年5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西南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暴发了自1996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鼠灾,全旗受灾面积高达810多万亩,约占全旗草场面积的40%,受灾牧民达3000余人。
据当地草原工作站监测数据显示,全旗牧场上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吃掉的牧草上千吨。
猖狂的鼠害不仅严重影响了牧民的生产和生活,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本书主要按照生物灾害出现的不同行业,对生物灾害进行分析,重点讨论林业生物灾害、农业生物灾害、草业生物灾害。
第二节林业生物灾害
一、林业生物灾害定义
林业生物灾害(Forestbiohazard)是由于极端的自然、人为因素或者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有序状态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少数生物抢占生态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所造成的灾害。
或者说是由于森林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昆虫、鼠、兔类种群及有害植物流行或泛滥,使得林木减产,造成经济损失或减低森林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现象。
2005年,国家林业局颁发的《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中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定义:
指危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种子正常生长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林业生物灾害是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林业生物灾害依其致灾有害生物可分为林木病害、林木虫害、林木鼠兔害、林业有害植物和野生动物疫病等五大类;
依其有害生物来源可分为外来生物灾害和本土生物灾害两类;
依其发生频率可分为长发性、周期性、偶发性三类;
依其发生范围可分为广布性、区域性、迁移性三类;
按发生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生物灾害四个等级。
我国是世界上林业生物灾害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章 生物灾害资料 第六 生物 灾害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