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4976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0.10KB
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月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常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B.嘉陵江近岸区和江心区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D.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来估算植株上蚜虫的密度,A项正确;
嘉陵江近岸区和江心区由于地形起伏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导致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项正确;
群落演替是自然选择的过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C项正确;
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可能随季节发生周期性变化,D项错误。
4.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并增殖而来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出现上清液放射性偏高一定是保温时间过短导致
【点睛】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并结合题意进行综合分析。
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
5.水稻体细胞有24条染色体,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
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
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必需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
B.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F1再自交获得F2,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3/4
C.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若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3∶1
【解析】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然后取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用显微镜观察到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即可验证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A项错误;
用纯种非糯性水稻(AA)和糯性水稻(aa)杂交获得F1(Aa),F1可产生含A、a基因的两种数量相等的花粉,所以取F1花粉加碘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黑色花粉粒占1/2,B项错误;
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由于单倍体水稻体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不能产生可育配子,表现为高度不育,故C项错误;
由于含有a基因的花粉50%的死亡,所以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是A∶a=1∶1,而雄配子是A∶a=2∶1,自交后代中三种基因型之比为AA∶Aa∶aa=(1/2×
2/3)∶(1/2×
2/3+1/2×
1/3)∶(1/2×
1/3)=2∶3∶1,D项正确。
6.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双缩脲试剂加入到酶溶液中一定能观察到紫色反应
B.为加速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可用适宜浓度的盐酸处理细胞
C.洋葱根尖制成装片后进行低温处理,可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作为对照的常温组也要用卡诺氏液处理
【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中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A项错误;
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剂,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不能用盐酸处理,B项错误;
要诱导染色体加倍,应该是先将洋葱根尖进行低温处理后再制作装片,而不是先制成装片再低温处理,C项错误;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不同,而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因此作为对照的常温组也要用卡诺氏液处理,D项正确。
本题考查了课本上的几个常考的重要实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相关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和积累。
7.油菜树也是植物体内具有调节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为探究油菜素(BR)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一:
外施一定浓度的BR和不同浓度的IAA处理同一批相似绿豆芽幼根,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上图所示。
图中曲线_____________为对照组,在本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单独用IAA处理,对主根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只分析曲线Ⅱ,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BR对竹根的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
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对于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______(填“单向”或“双向”),BR可以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运输,且对_____________(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的作用更显著。
【答案】
(1).Ⅰ
(2).BR的浓度、生长素的浓度(3).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或体现两重性)(4).不能(5).曲线Ⅱ只是一种浓度的BR溶液,没有设置一系列的BR溶液对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无法得出具有两重性的结论(6).双向(7).促进(8).极性运输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等,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
考生可根据从题图中获取的有用信息,结合题意梳理所学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图中曲线Ⅰ表示BR浓度为0时对绿豆芽主根伸长的影响,为对照组;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BR的浓度、生长素的浓度;
曲线Ⅰ未加BR,代表IAA
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根据起点和变化趋势,可得出单独用IAA处理,对主根生长的影响是“低浓度促进伸长,高浓度抑制伸长”;
由于曲线Ⅱ只是一种浓度的BR溶液,没有设置一系列的BR溶液对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所以不能得出BR具有两重性的结论。
(2)从图中看出,两种实验情况下,都检测到了放射性碳标记的IAA,故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双向”;
加了BR
的实验组检测到的IAA(放射性)都多于空白对照组,说明BR可以促进生长素的运输;
图中右侧的实验情况是实验组高出空白对照组更多,说明BR对生长素由尖端到中部的运输过程促进作用更强,即BR对极性运输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8.玉米和花生是最常见的两种农作物,二者光合作用的途径有所不同。
下图甲为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通过系列反应将C02“泵”人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0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02泵”,而花生缺乏类似的“C02泵”;
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过程②的进行还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参与。
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0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呈_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趋势。
(2)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____________mL的C02。
(3)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11:
00时,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原料C02供应减少,通
过影响暗反应的____________过程,最终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
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H]、ATP
(2).上升(3).200(4).CO2的固定(5).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图解的能力,考生需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解决相关问题。
分析图解:
图甲中可以看出,玉米的叶肉细胞可以在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泵固定二氧化碳,然后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利用。
图乙表示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图中读取的数据为净光合速率。
考生可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图甲中,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3的还原,该过程的进行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ATP等物质的参与;
当注入抑制剂后,“C02泵”的活性降低,维管束鞘细胞中CO2含量降低,导致CO2的固定受阻,消耗的C5减少,而C3的还原生成C5仍正常进行,所以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
(2)据图乙可知,当光照强度为15klx时,玉米净光合速率为150mLCO2/h,而呼吸速率为50mLCO2/h,则玉米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50+50=200mLCO2/h,所以玉米每小时能固定200mL的C02。
(3)C02直接参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
当叶片气孔开度下降,原料C02供应减少时,可通过影响暗反应的CO2的固定过程,最终导致花生光合作用速率明显下降;
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原因是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仍可以维持细胞内较高的CO2浓度,此时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增加。
9.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
下图表示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别通过释放__________和__________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
(2)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
在此过程中,__________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__________细胞产生的激素作用相反。
(3)病毒感染能刺激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从而增强_________免疫功能。
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
(1).神经递质
(2).激素(3).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或下丘脑)(4).抑制(5).胰岛B(6).细胞(7).使机体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间范围内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涉及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图解的能力,由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类推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
图示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分泌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免疫系统分泌淋巴因子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
图中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使得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细胞免疫由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以清除异物的作用,T细胞还能分泌淋巴因子,加强相关免疫细胞的作用来发挥免疫效应。
据此答题。
(1)在机体调节过程中,神经系统释放的物质为神经递质,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物质是激素。
在此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下丘脑(或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效应器;
据图可知,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糖皮质激素能限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所以糖皮质激素与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作用相反。
(3)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作战部队,IL-2使效应T细胞的功能增强,所以增强了细胞免疫功能;
IL-2也能促进ACTH的分泌,使糖皮质激素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使机体免疫反应保持在适当的强度和时间范围内。
10.某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在研究果蝇遗传行为时,科研人员在某野生的果蝇种群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确定该突变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性染色体上。
科研人员将该果蝇与纯合野生型雄蝇进行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F2雄蝇全为野生型,雌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
研究人员做了如下两种假设:
假设一:
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纯合致死;
假设二:
相对性状由同源区段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均无致死情况。
(1)若假设一成立,则_________为显性性状,F2雌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
若假设二成立,则F2雌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果蝇数量之比为_________。
(2)现已确定假设二成立,请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加以验证。
实验过程:
选择_________雌果蝇与_________(填“F1”或“F2”)中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观察并比较自在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野生型
(2).3∶1(3).1∶1(4).突变型(5).F1(6).子代雌果蝇全为突变型,雄果蝇全为野生型,且雌雄果蝇的比例为1∶1
本题结合遗传实验,考查判断某突变基因的显隐性以及该突变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为:
依据F1的表现型准确定位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纯合子,然后自设基因符号,依据假设,借助数学方面解讨论题的思维方法,将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显隐性可能的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依据假设将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写出,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将其与题目所给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做出判断。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和遗传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1)该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与纯合野生型雄蝇进行杂交,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为纯合子,但不能确定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显隐性。
①若假设一成立,即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突变型雄性纯合致死,假设该对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则F1的基因型为Aa,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aa=1∶2∶1。
如果突变型为显性性状,且突变型雄性纯合(AA)致死,则F2雄蝇既有野生型(aa)也有突变型(Aa),与题目中“F2雄蝇全为野生型”不符;
如果野生型为显性性状,且突变型雄性纯合(aa)致死,则F2雄蝇只有野生型(AA和Aa),与题目中“F2雄蝇全为野生型”相符。
综上分析可知,若假设一成立,则野生型为显性性状。
F2雌蝇中野生型(AA和Aa)与突变型(aa)果蝇数量之比为3∶1。
②若假设二成立,即相对性状由XY同源区段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雌雄均无致死情况,则结合对“假设一”的分析可确定,突变型的雌性个体与纯合野生型雄蝇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二者交配所的F1的基因型为XAXa、XaYA,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AXa∶XaXa∶XAYA∶XaYA=1∶1∶1∶1,所以F2雌蝇中野生型(XAXa)与突变型(XaXa)果蝇数量之比为1∶1。
(2)依题意可知,用上述实验中出现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验证假设二成立,则应选择突变型(XaXa)雌果蝇与F1中的野生型雄果蝇(XaYA)杂交,观察并比较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实验结果为:
子代雌果蝇全为突变型(XaXa),雄果蝇全为野生型(XaYA),且雌雄果蝇的比例为1∶1。
11.我国是生姜的主产国之一,生姜精油在食品香料、制药及化妆品工业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以下是提取生姜精油的两种工艺流程:
工艺Ⅰ:
鲜姜、茎、叶→粉碎→水气蒸馏→①→②→生姜精油
工艺Ⅱ:
干姜→粉碎→乙醇萃取→③→④→生姜精油
请分折回答:
(1)请写出上述工艺流裎中的步骤:
②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2)工艺Ⅰ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的效率主要受___________影响。
(3)工艺Ⅱ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
(4)两种工艺都经历粉碎操作,目的是___________(至少答一点)。
(5)提取到得到生姜精油需要低温保存,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除水
(2).浓缩(3).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生姜精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分离出油层和水层(4).蒸馏温度和时间(5).萃取剂是易燃物,防止燃烧、爆炸(6).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7).增大接触面积,使提取物质能充分溶解(破坏细胞结构,提高出油率)(8).防止温度过高精油因挥发而损失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芳香油提取的两种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方法。
(1)工艺流程I的步骤:
鲜姜、茎、叶→粉碎→水气蒸馏→分离油层→除水→生姜精油;
工艺流程II的步骤:
干姜→粉碎→乙醇萃取→干燥→浓缩→生姜精油;
(2)工艺Ⅰ利用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生姜精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蒸馏时如果温度太高,时间太短,产品品质就比较差;
(3)工艺Ⅱ萃取过程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萃取剂乙醇是易燃物,为防止燃烧、爆炸,故不能直接加热;
提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同时也受到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的影响;
(4)两种工艺都经历粉碎操作,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提取物质能充分溶解,提高出油率;
(5)提取到得到生姜精油需要低温保存,温度过高生姜精油会挥发而损失。
【点睛】本题关键要理解水蒸气蒸馏法和萃取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和流程。
12.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下图是利用比目鱼培育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
(1)本实验获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是:
以目的基因的mRNA为模板,在__________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__________的催化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所需基因。
过程②中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常见的有E·
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与E·
coliDNA连接酶相比,T4DNA连接酶特点是__________。
(2)为使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在番茄细胞中能够表达,在构建表达载体时,需在目的基因的两端加入__________。
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可以将目的基因导入番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确认抗冻基因是否在转基因番茄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转基因番茄植株中的基因的________是否呈阳性。
【答案】
(1).逆转录酶
(2).DNA聚合酶(3).既能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4).启动子、终止子(5).目的基因随农杆菌中Ti质粒上的T-DNA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6).表达产物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
主要有以下几个知识点:
两种DNA连接酶的特点;
基因表达载体主要包括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农杆菌转化法是利用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的原理导入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进行分子的检测分为三步:
DNA-DNA杂交、DNA-RNA杂交和抗原-抗体杂交,在个体水平上进行接种或抗性程度的实验,以鉴定植物的抗性。
(1)据图显示,是以比目鱼的抗冻基因的m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合成互补的单链DNA,然后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合成双链DNA,从而获得抗冻基因;
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E·
coliDNA连接酶只能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
(2)为使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在番茄细胞中能够表达,在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在目的基因两侧插入启动子和终止子,还需要有标记基因;
将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根据这个特点,将重组质粒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将抗冻基因导入番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
(3)要确认抗冻基因是否在转基因番茄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转基因番茄植株中的抗冻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检测的方法是抗原—抗体杂交法,若有杂交带出现,即表达产物呈阳性,表明抗冻基因在转基因番茄植株中成功表达;
或者在个体水平上检测,将转基因植株放在低温条件下培养,看其能否成活。
【点睛】本题较简单,第3小题要注意,是要确认抗冻基因是否正确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中学 三月 考理综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