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4732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97.45KB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往今来,挣脱爱情隐喻的桃花,一样美得__________。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李白笔下,桃花是他与朋友的友情。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刘禹锡笔下,桃花是一生的沉浮。
朗州十年之后,他率召回家。
不料又因诗句而开罪权责,再贬连州。
那一年,他四十六岁。
待他__________地重回京城,时间又过去了十四年。
玄都观的桃花不见,但他倔强的风骨依然如春日芳芬。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桃花的美,不但契合了妙龄女子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热烈,更呼应着那一份内心隐秘的羞涩与缤纷。
B.桃花的美,契合了妙龄女子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热烈,又昭示着那一份内心隐秘的羞涩与缤纷。
C.桃花的美,既契合了不期而遇的妙龄女子的浪漫与热烈,又呼应着那一份隐秘的羞涩与缤纷。
D.桃花的美,契合了妙龄女子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热烈,又呼应着那一份内心隐秘的羞涩与缤纷。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物是人非明日黄花海阔天空满面风霜
B.时过境迁红颜薄命惊心动魄风尘仆仆
C.物是人非红颜薄命海阔天空满面风霜
D.时过境迁明日黄花惊心动魄风尘仆仆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然而,诗人们并不会都陷入类似于林黛玉《葬花吟》的凄美之中。
B.所以,诗人们往往都会陷入类似于林黛玉《葬花吟》的凄苦之中。
C.然而,诗人们并不会都陷入类似于林黛玉《葬花吟》的凄苦之中。
D.所以,类似于林黛玉《葬花吟》的凄美往往会让诗人们深陷其中。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
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
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5.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贾府的“四春”分别是:
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B.《论语》是孔子的著作,以记言为主,“论”是一串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C.《大卫·
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
D.《哈姆雷特》中,克劳狄斯挑拨奧菲莉娅的哥哥同哈姆莱特决斗并暗备毒剑。
决斗中,哈姆莱特获知真相,夺过奥菲莉娅哥哥手中的毒剑击中克劳狄斯,自己也中剑而亡。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具有超生物性、超自然性、超现实性的文化生命机能,是人类社会实践在个体生命内部建构的高级文化结构,也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和文化创造性的具体表现。
从大的方面看,中国学人最关注的一直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客观环境,并由此形成了“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客观语境。
但在某种意义上,“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思维定势在当下不仅相当流行,而且已成为影响当代文化研究的一个深层病症,很多虚假的学术问题与错误判断正是由此而生。
就中国文化发展的现状而言,在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外部环境解决以后,主体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正在变得更加重要。
而对文化发展主体因素与语境的忽视与无知,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当代文化思考和建设出现过多混乱与闹剧的根源。
要想深入探讨中国文化发展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进行“从客观到主体”的语境调整。
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同时也需要主体必须具有一定的特殊结构或达到相当的发展水平。
对于文化自信这种文化生命机能也是如此。
自近现代以来,人们普遍将中国文化自信的衰落归结为物质条件或社会制度等“硬件”方面的问题,这是形成文化发展客观语境或经济决定论的重要原因。
而从主体语境开始则意味着,需要一种什么样的主体条件,才能理解或完成中华文化自信的当代建构。
由此可知,主体语境构成了文化自信的研究、阐释与现实重建的深层理论框架。
在主体语境中,文化自信的消长取决于其作为文化生命机能的性质与存在方式。
在逻辑分析上,主体可细分出知识、伦理与审美三种文化生命机能。
但正如康德说审美机能在人类身上“总是很薄弱的”,真正影响主体文化生命的建构与实践的是知识与伦理机能。
知识与伦理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内在条件,也是文化自信发生和消长最重要的主体基础。
在考察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流变时,不难发现一种相当普遍的矛盾现象。
一方面,在面临国家、种族与文化兴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很容易通过文化认同和召唤生发出排山倒海般巨大的精神力量,这在历史上是屡试不爽的。
但另一方面,这种巨大的主体力量与激情又不够坚实或不能长久持有,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很容易被腐蚀或自我糜烂掉。
由此可知,尽管影响文化自信的原因很多,但缺乏一个坚实可靠的理性主体基础,无疑是中华文化自信不能长久或容易腐烂变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信与个体生命或主观能动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其建构的主体语境很重要。
B.中国学人过重关注物质条件,以致出现了文化研究的诸多虚假问题与错误判断。
C.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与环境等物质条件,但更依赖主体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水平。
D.由于中华文化自信缺乏知识与伦理的坚实基础,因此其巨大精神力量容易消褪。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从概念界定出发,为下文的论述提供了坚实的共识基础。
B.文章针对“客观语境”而提出“主体语境”并作出了有关阐述。
C.文章能够结合中华文化的矛盾现象来论证主体语境的建构价值。
D.文章在批判问题的基础之上,具体论证了主体语境的建构路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质在前,精神在后”的客观语境容易导致文化研究中的“经济决定论”。
B.要进行“从客观到主体”的语境调整,必然要求深入地研究主体建构的问题。
C.在文化自信的主体语境实践中,重点应该抓住知识和伦理两种文化生命机能。
D.文化自信受多种因素影响,要在物质条件成熟后,更加重视主体语境的建构。
解药
孟庆玲
一个夏日的午后,通往广州石门的林荫道上,即将上任的刺史解宝喉咙干渴得要冒烟。
他频频抬头,前面除了升腾的烟尘和水波一样荡漾的热浪,就是那鸣蝉歇斯底里一声盖过一声的聒噪。
半晌,侍从解二终于出现在土路的尽头,他的手上,是一个青灰色的瓦罐,解宝下意识地舔了下嘴唇。
忽然,解宝发现,在解二的身后,远远跟着几个精短打扮的蛮人,这几个人解宝昨天就见过,一路不远不近地跟着,不知何意。
解二气喘吁吁地站定,解宝抱住了瓦罐一一“解大人,这水不能喝。
”一个看似头头儿的蛮人想去夺那瓦罐,解二急得要拦,解宝用眼光止住了他。
“得知大人近日要来,我们这几天一直跟着大人,怕的是大人喝错水,这是贪泉水啊!
”头人解释道。
贪泉?
解宝的心一惊,看来,真到了石门了……
解宝是陕南人,一直在北方为官,以清廉闻名。
广州本来和他八竿子打不着,但此地地邪,看似清廉的官员一到广州,就前赴后继地贪腐。
朝廷对此很伤脑筋。
听说石门有泉名贪,广州乃瘴疠之地,难道真是水土惹的祸一一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积?
朝廷一口气法办了好几个人,然后把解宝调往此地驱邪。
解宝放下瓦罐,向几个蛮人道:
“正好,本官倒要会会贪泉。
”
石门城郊,一眼清冽的泉,圆周砌以青石,绿苔暗生,竹叶拂水,竟是一个避暑的清幽所在。
唯一显得突兀的是,泉左立一石碑,赫然写着“贪泉”二字。
“贪泉”原无此名,因其位于要冲,赴任广州的官员附庸风雅,都要先喝一杯清泉以示清廉,但不喝还好,喝后大多都贪了。
百姓以为此泉惹祸,便勒石立碑为警。
之后,广州官吏避讳,宁愿忍下焦渴,也不愿喝贪泉一口;
百姓更是千方百计阻止官员误饮贪泉,因此才有解宝被跟踪一事。
此时,泉边早已围着一群百姓,他们敛神屏息,注视着解宝。
解宝不做声,只微笑着扫视众人,然后舀起一瓢泉水,观看良久,蓦地一掩袍一仰脸,“咕咚咚”饮将下去!
人群一阵骚动。
解宝缓缓道:
“水性无贪,贪的是人性啊!
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喝了这贪泉水,倒要让父老乡亲看看,这水能否污了本官?
本官能否负了朝廷?
!
”说罢,一抱拳,转身离去。
众人默然,看解宝渐行渐远,听其吟诵如丝如缕: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明礼教、敦风俗,惩贪官、禁贿赂,以身作则、节俭务实,衣粗衫、餐豆蔬;
又廉政爱民,一颗红心,两袖清风。
不久,辖地官风大变,民风愈淳,一时间广州大治……
几年后,解宝离任。
他身无长物,走到石门,百姓前来送行。
解宝走到贪泉边,却见泉水依旧,石碑刻字已由“贪泉”变成了“廉泉”。
看得出,“廉泉”刻得很新,解宝愣了一下,眼眶有些湿润。
还是那个头人把瓢递给了解宝。
解宝接过,舀起了一瓢清水,没喝一口,而是倒回了泉池中,缓缓地。
这是广州的“廉泉”啊,他要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哪怕是一滴水。
回京,朝廷接见,大有深意地说,解大人你功劳不小啊,来来,大大有赏——随即赏给一锦盒。
解宝山呼“万岁”,叩头谢恩。
回家打开锦盒,里面是中草药,解宝认得几样:
鱼腥草、黄连、连翘……都是些解毒的良药。
下面,却是信纸几页——广州百姓要求朝廷表彰解宝的联名上书。
解宝一看,一阵冷汗下来了!
他广州止腐,是剂良药,解了朝廷的围,无疑是好事;
但百姓只知解宝而不知朝廷,这是为人臣之大忌啊!
或许在朝廷看来,他解宝和前任贪官们并无区别——他们贪的是利,而他贪的是名。
看着这些中草药,他高高地举起锦盒,向着皇宫的方向“扑通”跪了下去……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一段看似环境描写,实乃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开篇就让情节具有了张力,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B.“贪泉”与“廉泉”名称之变,反映了当地老百姓对为政一方的地方官的评价,侧面衬托并歌颂了主人公的廉政政绩。
C.小说语言洗练,富于传奇色彩,虽篇幅短小而时空跨度很大,情节一波三折,结尾出人意料。
D.小说借古讽今来影射现实,通过描述解宝去广州治腐、止腐的经历,揭示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10.解宝为何敢喝“贪泉”水却不愿意喝“廉泉”水?
从中可以看出他有哪些品格?
11.请简要分析小说以“解药”为题有何妙处。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
未冠,谒顾况。
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
“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
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
宪宗颇采纳。
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
“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
师道人臣,不宜掠美。
”帝从之。
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
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
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
诸节度私计曰:
‘谁不如锷?
’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
“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
“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
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
”帝悟,待之如初。
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
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宰相嫌其出位,不悦。
俄有言:
“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
”出为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
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
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
其自叙言:
“关美刺者,谓之讽谕;
咏性情者,谓之闲适;
触事而发,谓之感伤;
其它为杂律。
”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
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视其文,信然。
而杜牧谓:
“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
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入人肌骨不可去。
”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
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
白居易传》)
1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谓斯文遂绝绝:
极,最。
B.是箝其口:
箝:
同“钳”,夹住,束缚。
C.出为州刺史出:
指官员从京城调往外地。
D.居易其贤哉其:
表示语气的助词,可不译。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
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居,亦作浮图、休屠。
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
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
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
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
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
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
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
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闻采石战胜
(南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①。
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
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吴钩:
指刀,②剩喜:
甚喜,非常喜。
③然犀处:
指采石矶。
17.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18.下阕中“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璧怀古》中描写故垒西边赤譬古战场景象之后的赞叹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
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一句以博大的胸怀哀叹人民生活的多灾多难:
“________”一句表明自己至死也要保持清白。
六、语言表达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在高一学过的课文里再选取两个人物,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披肝沥胆进忠言,虽遭放逐不改初心,屈原以他的《离骚》诠释了中国文人的刚直。
21.下图是某小区维修志愿服务队的徽标,请根据徽标内容为他们拟一份面向小区业主的推荐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90个字。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家超市里,一家三口完成了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要求儿子把手推车放回原处。
儿子说:
“爸爸,你看手推车放得到处都是,没有人送还,这也是超市雇人收手推车的原因。
”母亲说:
“这不是什么大事,别苛求儿子了,回家。
”正当父亲放弃自己的坚持时,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送回原处。
目睹此情景,父亲说:
“儿子,这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一扔了,另一种人则将它送回原处。
第二种是可贵的,更可贵的是他们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会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不是他们想改变世界,而是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感想?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D
2.C
3.A
【解析】
1.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中,“桃花的美,虽然契合了妙龄女子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热烈,但又昭示着那一份内心隐秘的羞涩与缤纷”,“虽然……但又……”结构混乱且不合逻辑,“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而“又”表并列关系,该句把二者杂糅到一起,且“契合了妙龄女子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热烈”“昭示着那一份内心隐秘的羞涩与缤纷”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所以应删除“虽然”“但是”;
“昭示……内心隐秘的……”矛盾,可以改为“呼应……”。
A项,“不但…更”关联词用错,“不但……更”是递进关系,而原句不是递进关系,是并列关系。
B项,“昭示”和“内心隐秘”矛盾。
C项,语序不当,“不期而遇”应放在“妙龄女子”之后。
故选D。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结合成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
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时过境迁”,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第一处,是说人们从崔护的诗中读到沧桑,结合诗歌的内容来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景还是那景,但人已经不在,应使用“物是人非”。
“红颜薄命”,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幸。
“明日黄花”,指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第二处,此处是说“桃花的美感里”总藏着些悲情,结合后面括号中填写的内容来看,此处应使用“红颜薄命”,这才能和后面填写的“林黛玉”相呼应。
“海阔天空”,指像大海一样辽闹,像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强调美的多和广。
“惊心动魄”指使人神魂震惊。
第三处,此处是形容“挣脱爱情隐喻的桃花”,从后文所列举的情感的多样性来看,应是强调多和广,故应使用“海阔天空”。
“满面风霜”,形容他饱经风霜。
“风尘仆仆”,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第四处,此处是说刘禹锡经过一贬再贬回到京城的状态,应是饱经风霜的,故使用“满面风霜”。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从上下文看,这里应该是承上启下句,上文说桃花的美里藏着悲情,而下文说桃花“挣脱爱情隐喻”,前后内容之间存在转折关系,所以这里应该以转折词“然而”连接,这就排除B、D两项;
C项中“凄苦”一词和上文意思相较,少了桃花的美。
故选A。
【点睛】
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辨析感情。
第三,辨析用法。
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
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4.A
试题分析:
选项中,A项,是一个疑问句式,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
该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也可联系到语言运用中的“准确”。
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人们常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的就是这种效果。
该题难度不大,干扰较大的项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
5.B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对大纲规定的名著名篇有熟悉程度,特别注意情节、人物、主题的把握,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做题时要仔细。
本题B项,“《论语》是孔子的著作”错,《论语》不是孔子的著作,是孔子的弟子门人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B。
6.C
7.D
8.D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C项,“但更依赖主体素质与能力的发展水平”错误。
综合原文“在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与外部环境解决以后,主体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正在变得更加重要”“中国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同时也需要主体必须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合肥市 一六八 中学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