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46405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95.51K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郡县制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短命的王朝,隋炀帝开通的大运河,加强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东都洛阳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
郡县制是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的制度,不属于隋朝留下的遗产,C符合题意;
ABD三项是隋朝留下的遗产,不符合题意。
4.以下没有为“贞观之治”做出贡献的是
5.
A.宇文护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最著名的谏臣是宰相魏征,他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唐太宗把他比作自己“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唐太宗时期的贤臣,他们都为“贞观之治”做出了贡献。
宇文护是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没有为“贞观之治”做出贡献,C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为“贞观之治”做出了贡献,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唐太宗时期的名臣,唐太宗时期,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唐太宗时期的贤臣,他们都为“贞观之治”做出了贡献。
宇文护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权臣,没有为“贞观之治”做出贡献。
5.一代女皇武则天,生前做出了丰功伟绩,去世后树立了一座无字碑,任凭后人评说,她在选拔人才方面创立
A.察举制
B.殿试制度
C.军功制度
D.征辟制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为了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是在西汉时期推行的选官制度;
C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推行的制度;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6.他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有一年他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结果有45个县令因不合格而被撤职,正是如此使得国力达到鼎盛,他是
A.唐太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宗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使得国力达到鼎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整顿吏治,非常注重对官吏的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官吏立即罢免。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和题干无关。
7.贞观时期,在政治上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了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三省六部制
D.刺史制度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时期,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在政治上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且相互制约,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有利于皇权的加强,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符合史实。
8.“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的是
A.隋朝暴政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安史之乱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垂老别》反映的是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
A项和题干无关;
BC两项是盛世局面,不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唐朝后期,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的是
A.黄巢
B.朱温
C.杨国忠
D.广平王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后,曾发布檄文,指斥宦官当政,纲纪紊乱,贿赂公行,并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犯赃的地方官吏处斩。
黄巢深受民众拥护,起义队伍发展到65万人,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无关。
故选A。
10.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都城定在
A.北京
B.东京
C.上京
D.中京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东京(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11.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强力的措施,其中不包括
A.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B.设置节度使
C.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D.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设置节度使是唐朝采取的措施,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而设置节度使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题意。
12.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提高了武将的地位和权力
B.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C.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D.造就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所以,提高了武将的地位和权力对重文轻武政策,不能起到作用,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对重文轻武政策能起到作用,不符合题意。
13.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好几个,其中位于北边的是
A.大理
B.吐蕃
C.辽
D.西夏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位于北方与北宋并立的民族政权是契丹族建立的辽,C项符合题意;
A项位于北宋的南方;
B项位于北宋的西南;
D项位于北宋的西北;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4.这次和平是买来的和平,但这次盟约保持了辽宋很长时间的和平,为这次和平作出最大贡献的是
A.姚崇
B.宋璟
C.石守信
D.寇准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宋真宗时,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这次和平是买来的和平,但这次盟约保持了辽宋很长时间的和平,为这次和平作出最大贡献的是寇准,D项符合题意;
AB两项是唐朝的宰相;
C项宋太祖手下的武将;
1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这首词是辛弃疾描绘南宋
A.抗辽情景
B.抗金情景
C.抗夏情景
D.抗突厥情景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可知,辛弃疾在这首诗里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弃疾生活在南宋,一生力主抗金,渴望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这首词是辛弃疾描绘南宋抗金的情景,B项符合题意;
解题的关键需理解“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沙场秋点兵”这首诗的涵义,它描写了军中生活的情景。
再根据辛弃疾生活的朝代是南宋,金是南宋并立的朝代,金占据南宋的大量领土,辛弃疾渴望从金军手中收复失地。
所以,辛弃疾描绘的是抗金情景。
16.在书法、绘画方面成就非凡,在治国方面无能亡国的皇帝是
A.后周世宗
B.宋太宗
C.宋徽宗
D.宋高宗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徽宗善长书画,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廋金体”,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
是古代少有的艺术天才与全才,被后世评为“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在位时信任蔡京、童贯等奸臣,败坏朝纲,使得北宋滑向灭亡的深渊,C项符合题意;
1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南宋时,“精忠报国”的英雄有
A.蔡京
B.赵构
C.秦桧
D.岳飞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
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
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都是著名的奸臣;
B项是偏安江南的皇帝;
由此分析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8.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说明
A.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B.苏湖地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
C.苏湖地区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D.宋代长江太湖地区开始开发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湖熟,天下足”中苏湖是指苏州,湖州两地,而这两地都位于太湖流域,属于江南地区,这说明,表明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表述错误。
19.两宋时,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成就不太突出的行业是
A.纺织业
B.造纸业
C.制瓷业
D.造船业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南方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和造船业尤为突出。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超过北方;
南宋时,棉纺织业兴起,种类较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宋朝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
成就不太突出的行业是造纸业,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都是成就突出的行业,不符合题意。
20.北宋时期一位在四川做大生意的商人有可能
A.将货物通过陆路直接运往欧洲
B.将货物通过海路直接运往欧洲
C.大宗交易时使用“交子”结算
D.不允许到广州与外国人做生意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四川的成都为繁华的商业性城市,货币的需求量因商业的发展而增加,当时的金、银等货币过于沉重,为便于携带,在四川地区出现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
所以,北宋时期一位在四川做大生意的商人在大宗交易时有可能使用“交子”结算,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表述错误。
21.将草原上各部落统一起来的铁木真是
A.匈奴人
B.鲜卑人
C.突厥人
D.蒙古人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他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和题干无关。
22.接受汉族儒臣“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建议,施行“治国安民”方略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忽必烈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60年,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忽必烈热心于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他即位后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C项符合题意;
23.唐朝以来,不少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到了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A.契丹
B.回族
C.女真
D.党项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以来,不少波斯、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通婚。
元朝建立后,国家的统一为中外交流和各民族的联系、交往提供条件。
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合;
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汉、蒙融合,形成回族,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在宋朝时期就形成了,不符合题意。
24.元朝建立后,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
A.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B.设置丞相掌管全国的军事
C.在宰相之下设置副宰相若干人
D.由太尉负责监察事物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
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是秦朝采取的措施;
C项是宋朝采取的措施;
由此分析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5.中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元帅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C项符合题意;
A项是管理新疆的机构;
B项是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
D项是设于藏区的地方行政机构,受宣政院管辖;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元朝对边疆的管辖机构,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
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为了管理西藏,设立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的各项事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唐朝对世界造成的影响很大,直到今天很多地方仍以“唐”来代表中国。
请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步辇图》描绘吐蕃使者奉命求婚,唐太宗乘坐步辇接见的史实。
画面下面,唐太宗坐于辇上,十分威严,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
画面左侧,留有长须,穿红袍持笏的人是朝中引见的礼官,他的后面穿花色锦袍拱手站着的人是吐蕃使者,最后一人是朝中的翻译官
——陈卫平《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吐蕃使者奉谁的命令到大唐求婚?
唐太宗同意将哪位公主远嫁吐蕃?
(2)你知道这幅《步辇图》是谁画的吗?
除了他还有哪位被称为“画圣”的著名画家?
材料二:
富裕的唐朝人,不想让自己只是个粗鄙无文的有钱人,他们愿意花上许多时间来装扮自己,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些。
于是像写诗、画画这类的活动,就成为流行的风尚
(3)材料二中,写诗的人中,诗风飘逸洒脱,充满浓郁浪漫情怀的是?
他享有什么样的美誉?
(4)写诗的人中,诗风淳朴厚重,反映历史真情实况的是?
(5)写诗的人中,诗风直面社会,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是?
材料三:
(6)材料三中,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是哪一幅?
这幅书法的作者是?
另外一幅是谁的作品?
(7)同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方折俊丽,笔力劲健,他是?
材料四唐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帝国了。
如果这个大帝国只是会打仗,令人听到它的赫赫威名,就感到害怕,那么它一定得不到别人的好感。
不过唐朝不是那样的霸主,它虽然也很威风,但别人却忍不住想对它友善和亲近
(8)材料四说唐帝国“忍不住想对它友善和亲近”,是因为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9)在忍不住亲近唐帝国的队伍中,哪一国家专门派遣“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的制度、文化?
朝鲜半岛上也有一个国家,也与隋唐往来频繁,它是?
(10)来到唐帝国后,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手工业就是独领风骚的一面,其中,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的丝织品是?
如冰如玉的瓷器是?
产地在哪里?
类雪似银的瓷器是?
材料五唐朝人建了一座大城,作为自己的国都。
这座城不但令唐人感到骄傲,就连外国人也都引以为荣。
他们来到这地方以后,多半都不想再回去了。
(11)材料五中让唐人骄傲,外国人不想回去的大都市是?
材料六(唐时去印度)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要爬过高山,渡过河流,横越沙漠,只有傻子才会去
(12)材料六中说的“傻子”是谁?
到达印度后,在哪座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归国后,由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是?
【答案】
(1)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2)阎立本
吴道子
(3)李白诗仙
(4)杜甫诗圣
(5)白居易
(6)图一颜真卿欧阳询
(7)柳公权
(8)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9)日本新罗
(10)蜀锦青瓷越窑白瓷邢窑
(11)长安
(12)玄奘那烂陀寺《大唐西域记》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步辇图》描绘吐蕃使者奉命求婚,唐太宗乘坐步辇接见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
唐太宗同意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唐蕃和亲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吴道子是唐代最杰出的画家,对山水画和人物画都有很高的造诣,有“画圣”之称。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作品特点:
诗风飘逸洒脱,充满浓郁浪漫情怀,豪迈奔放;
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被称为“诗仙”。
它的代表作: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坎坷。
他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唱,深受大众欢迎。
(6)依据材料三图一和图二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是图二。
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图一是欧阳询,他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7)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同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书法家是柳公权,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他的字方折俊丽,笔力劲健。
(8)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9)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遺唐使”。
朝鲜半岛上也有一个国家,也与隋唐往来频繁,它是新罗,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以新罗人为最多。
(10)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11)依据材料五所给信息“这座城不但令唐人感到骄傲,就连外国人也都引以为荣。
他们来到这地方以后,多半都不想再回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所以,外国人来到长安以后,多半都不想再回去了。
(12)依据材料六所给信息“唐时去印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所经历和周游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唐朝的民族政策、对外政策、手工业和唐朝的文化成就。
唐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的少数民族和唐王朝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唐朝对外实行了开放政策,长安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的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创作成就斐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七 年级 历史 下册 学年度 第二 学期 期中考试 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