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卷届高三生物大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45838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82.16KB
金卷届高三生物大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
《金卷届高三生物大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卷届高三生物大联考试题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在M、N两种溶液中,各放入某植物的同一类成熟细胞,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的是
A.N溶液中的细胞在m点后仍在失水
B.N溶液中的溶质分子从m点开始进人细胞液
C.8min时两溶液中的细胞都发生了质壁分离
D.实验过程中,两溶液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不同
7.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DNA的基因突变可通过本遗传给后代
B.生态系统固定的太阳能全部来自叶绿体的光合作用
C.DNA聚合酶、RNA聚合酶分别参与线粒体中的DNA复制、转录
D.作为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磷脂分子,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8.乳糖酶可催化乳糖水解。
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实验中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一(质量分数
为10%的乳糖)
酶的质量分数
1%
2%
3%
4%
相对反应速率
25
50
100
200
实验二(质量分数
为2%的乳糖酶)
乳糖的质量分数
5%
10%
15%
20%
65
A.实验一若继续增加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B.实验一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将降低
C.实验二若继续增加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不再增大
D.实验二若将反应温度提高5℃,相对反应速率将增大
9.下列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各个阶段均产生ATP
B.有氧呼吸产生的H20中的氢来自葡萄糖和H20
C.有氧呼吸时C02浓度与02浓度的比值,细胞质基质比线粒体基质高
D.污染物M抑制浮游植物有氧呼吸的各个阶段,但对无氧呼吸无影响
10.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
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ATP
B.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②③④
C.②⑤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02的固定
D.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02会释放到细胞外
11.研究人员在相同且适宜温度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两个作物品种S1、S2的光饱和点(光饱和点是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
当增加环境中C02浓度后,测得S1的光饱和点没有显著改变,S2的光饱和点显著提高。
下列叙述的是
A.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不足
B.S1的光饱和点不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未达到饱和
C.S2的光饱和点提髙,可能是原条件下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未达到饱和
D.S2的光饱和点提高,可能是原条件下C02浓度不足
12.如图是某动物神经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B.神经细胞凋亡时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衰老神经细胞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
D.某个神经细胞衰老并不意味着动物个体衰老
1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B.细胞核中的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C.通过显微镜对杂交后代花粉的形态或显色反应的观察,可验证遗传定律
D.选取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亲本杂交,不一定能判断显隐性
14.如图为某果蝇体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直刚毛基因(Z)对焦刚毛基因(z)为显性;
棒眼基因(E)对圆眼基因(e)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的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焦刚毛基因与棒眼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Z、z和E、e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可通过焦刚毛♀×
直刚毛♂的子代表现证明这对同源染色体是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D.E、e基因在减数分裂中有时会随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发生重组
15.下列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者DNA数目相同,染色体数目和行为不同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正常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均为A、a、B、b
D.人体细胞中能找到两个X染色体的有初级卵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16.图甲、乙、丙为某一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示意图。
A.通过题图不能判定该动物是雌性还是雄性
B.图乙细胞通过分裂最终形成4个生殖细胞
C.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丙细胞
D.图丙细胞变异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17.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变异不能发生在噬菌体中
B.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沉淀物中留下大肠杆菌
C.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高、而沉淀物放射性低,则亲代噬菌体应是用35S标记的
D.噬菌体蛋白质是否进人大肠杆菌,可用32P标记的实验组确定
18.下列有关细胞中蛋白质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B.核糖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但不含氢键
C.叶肉细胞中DNA转录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
19.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与复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DNA复制时,需解旋酶将部分DNA双链解开,但不需要消耗ATP
B.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可引发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C.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DNA链上的脱氧核苷酸相连接
D.把中链DNA(15N/14N)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占25%
20.图1、图2表示两种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图3表示中心法则及补充。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2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
B.图1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由右向左
C.图3中①过程可发生基因结构的改变
D.图3各过程可在试管中模拟进行,除需要一定的物质和能量条件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21.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无差异
B.翻译时核糖体与mRNA结合,结合部位有1个tRNA的结合位点
C.分裂的细胞需DNA复制,其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DNA聚合酶
D.某基因中替换了几个碱基对,该基因遗传信息和表达的蛋白质一定改变
22.下列与基因突变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可能导致D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或滞后
B.若某雌雄异株植物的突变基因位于雄株X染色体上,子代雌株不一定出现突变性状
C.基因突变导致DNA复制和基因表达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
D.基因发生突变,种群基因频率一定改变,新物种一定形成
23.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C.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有一“与性别决定有关,另一部分与性别决定无关
B.—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男孩,若男孩父亲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C.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色盲女儿,推测色盲女儿的父亲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常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高度近视
25.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
A.图中①指基因频率,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B.图中②指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
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不能科学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
D.图中④指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6.细胞膜对离子进行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有两种,通过离子通道运输的为被动运输,通过离子泵运输的为主动运输。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B.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过离子通道进人细胞内
C.根毛细胞通过离子泵吸收K+速率不受环境温度影响
D.离子通道与离子泵都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27.在没有损伤的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膜上及神经元之间放置相应的电极和电流计,如图所示。
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图a中电流计两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内外,在静息状态下指针不发生偏转
B.图b中如果电流计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外,则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图b中如果电流计两电极都在细胞膜内,则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图c中电流
D.计两电极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如图所示刺激神经纤维后,指针会发生1次偏转
28.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小体上的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也能产生动作电位
B.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时,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K+浓度
C.信号分子发挥作用后被迅速灭活的有抗体、神经递质、激素
D.血糖调节中,胰岛B细胞上存在有接受神经递质和葡萄糖的受体
29.如图为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间的关系,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A.每种激素都能对其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起作用
B.含有GC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
C.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D.若GC可升高血糖,那么胰高血糖素与GC在血糖平衡调节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30.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B.若抑制性递质开启了突触后膜的阴离子通道,动作电位较小
C.体温调节中,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的调节机制相同
D.缺氧引起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是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
31.机体内外环境变动时,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寒战等生理反应,调节体热的放散和产生,使体温保持相对恒定。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产热装置依靠的产热器官,安静时主要是肝脏,运动时主要是骨骼肌
B.温度感受装置实质上是由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传出神经两部分构成
C.从此装置起的作用看,体温调节过程中,存在着负反馈调节
D.机体消灭病原体并恢复正常体温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记忆细胞能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B.侵人靶细胞内的病毒可被效应T细胞直接杀死
C.抗生素杀死人体内环境中的细菌属于体液免疫
D.DNA疫苗(化学本质为DNA)不能直接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
33.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外源脱落酸可以诱导乙烯的生成
B.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C.使用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延长番茄的储存时间
D.采摘后番茄果实内乙烯的生成需要外源脱落酸的诱导
3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
B.调查森林植被的丰富度可用样方法,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鼠妇时,应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丰富度
D.对于土壤小动物而言,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的密度
35.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Q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
为0
B.Q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
C.在L〜M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D.增长速率大于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3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利用寄生细菌杀死草原兔,可提升能量的利用效率和传递效率
B.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可自我循环,能量需系统外提供
C.动物尿液中所含能量不属于该动物的同化量
D.若一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则其营养结构相对较复杂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7〜40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1、4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
37.(10分)
将某植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测量其CO2的吸收量与光照强度、温度等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点时该植物产生ATP的细胞器是,且与17℃相比,22℃条件下呼吸速率更(填“大”或“小”)。
(2)B点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当植物缺镁时,B点向移,E点向移。
(3)C、D两点C02吸收量相同,两点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填“不同”或“相同”),限制C、E两点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4)由上述实验得到启示:
阴雨天为了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适当或。
38.(11分)
请分析回答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在人体血糖平衡调节中,随着血糖浓度的升高,(激素)浓度随之升高。
人体大量运动后,血糖浓度下降,胰岛A细胞通过方式分泌,能调节这一过程的信息分子有。
(2)去甲肾上腺素是由肾交感神经元分泌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Na+内流,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
若肾交感神经元内环境中Na+浓度偏高,则肾交感神经动作电位峰值会(填“增大”或“减小”)。
(3)去甲肾上腺素若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即为激素。
与肾交感神经元相比,其调节作用时间,范围。
39.(9分)
下列是关于种群、群落的相关叙述。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的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其来影响种群密度,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的K/2点对应的年龄组成为。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被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将比正常值(填“偏高”或“偏低”)。
若这种草原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其K值将会(填“变大”或“变小”)。
(3)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缓慢,直至顶级群落。
群落演替到森林阶段,其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最。
40.(9分)
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腹部羽毛的白色(A)对灰色(a)为显性。
某兴趣小组饲养了纯合雄性灰羽鸽与纯合雌性白羽鸽各一只,在半年内共收集鸽卵120枚,其中有100枚在适宜条件下完成孵化得到F1,发现F1雄性全为白羽、雌性全为灰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兴趣小组对该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后,对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提出下列两种假设:
假设一:
。
假设二:
控制腹羽颜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有关。
无论雌雄,AA个体均为白羽,aa个体均为灰羽;
但Aa雌性个体为,Aa雄性个体为。
(2)请利用上述材料,设计最简实验方案,证明哪种假设成立:
杂交实验方案:
实验预期和结论: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科研人员发现,工业污水中有一种极难降解的含氮有机物NS(无色的NS与碘作用可形成蓝色反应),但可被NS分解菌高效降解。
(1)在筛选NS分解菌的过程中,以NS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属于培养基,NS可为NS分解菌提供生长所需的等营养物质。
若要对NS分解菌加以纯化并计数,可采用法接种。
(2)NS分解菌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为排除杂菌污染,应设置的对照实验是。
(3)欲鉴定筛选得到的NS分解菌是否具有实用价值,在培养NS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用于颜色反应鉴别NS分解菌。
若用上述培养基比较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设计思路:
42.[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水稻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但只有早期的分蘖才是有效分蘖,才能够成穗。
某农科所科技人员欲通过对水稻某种蛋白质的改造,提升水稻早期分蘖,促进水稻高产。
(1)科技人员先从“促早蘖”这一功能出发,预期构建出“促早蘖”的结构,再推测出目的基因对应的序列,从而出“促早蘖”基因。
(2)科技人员为获得大量的“促早蘖”基因,在体外通过对该基因进行了大量扩增。
(3)“促早蘖”基因只有导人水稻细胞的中,才能确保“促早蘖”基因在水稻细胞中得以稳定遗传,科技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促早蘖”基因插入中,实现了上述目标。
(4)在通过基因工程获得“促早蘖”植株后,为了确保育种成功,科研人员不仅要采取技术检测“促早蘖”基因是否导入,还要通过从个体水平加以鉴定。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BDA6—10BBCBB11—15BCBDD16—20DDDAB
21—25CBSBA26—30CACDA31—35BDDDD36D
二、非选择题
37.(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线粒体大
(2)等于右左下
(3)不同光照强度、温度(2分)
(4)降低温度提高光照强度
38.(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胰岛素胞吐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葡萄糖(不全不得分,多答“胰岛素”不扣分,2分)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间信息交流(缺一不可,2分)增大(2分)
(3)长广泛
39.(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出生率(2分)增长型
(2)偏高(2分)变小(2分)
(3)增加强
40.(9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控制腹羽颜色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1分)灰羽白羽
(2)让F1中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子代白羽雄性:
灰羽雄性:
白羽雌性:
灰羽雌性=1:
1:
1,则假设一成立;
灰羽雄性=3:
1,而白羽雌性:
灰羽雌性=1:
3,则假设二成立。
41.(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选择碳源和氮源稀释涂布平板
(2)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或“无菌技术”)不接种的空白培养基
(3)碘用含相同NS浓度的上述培养基培养不同菌株,一定时间后,通过测定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或直径)来确定不同菌株降解NS能力的大小(3分)
42.(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蛋白质脱氧核苷酸(1分)人工合成
(2)PCR技术
(3)染色体DNATi质粒的T一DNA
(4)DNA分子杂交观察“促早蘖”植株早期的分蘖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卷届高三 生物 联考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