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结课历史试题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23854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7.59KB
人教版七年级结课历史试题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七年级结课历史试题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结课历史试题I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打制石器技术在不断缓慢进步
4.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
关于“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5.下图所示讲学者传授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6.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
·
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
他是
A.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7.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的光武帝是
A.王莽
B.刘恒
C.刘秀
D.刘彻
8.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不包括
()
A.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州郡割据的局面形成
D.王莽施政加剧动荡
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10.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得人心
11.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2.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①秦二世更加残暴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严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①金字塔
②佛教
③帕特农神庙
④长城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14.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请问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15.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
16.南宋时“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的现象,是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
下列事件对民族融合的加强有促进作用的是()
A.孝文帝改革
B.靖康之变
C.王安石变法
D.商鞅变法
17.汉初统治者采取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经济,使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国库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
A.康乾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百家争鸣
18.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西周分封制,诸侯权利很大,可以拥有平民和土地,不用听从周天子调遣
B.图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需要加强监察工作,秦朝分管监察的是太尉
C.图三是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D.图四是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其中出现错误的是③明朝
19.春秋后期,农业上精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主要得益于
A.刀耕火种
B.磨制石器的使用
C.铁犁、牛耕的使用
D.肥料的使用
20.一位同学以我国历史上的盛世局面为主题整理课堂笔记,做了如下表格,表中③应填写
朝代
在位皇帝
盛世名称
西汉
文帝、景帝
①
东汉
光武帝
②
唐朝
唐太宗
③
唐玄宗前期
④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1.史书记载:
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用筹集不出来。
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
此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B.周天子可以继续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继续存在纳贡义务
22.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可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查找到的是
A.武王伐纣
B.商鞅变法
D.三国鼎立局面
2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本意是指司马昭觊觎曹魏的政权,司马昭没有实现的野心,由他儿子司马炎实现了,那么司马炎建立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前秦
24.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4000年,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子,家天下
C.商汤灭夏
D.汉武帝大一统
25.三国两晋南北朝介于秦汉和隋唐两个时期之间,既是秦汉时期社会矛盾集结、激化的产物,又是隋唐强盛的渊源,承上启下,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此时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二、综合题
26.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历朝历代均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利建设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命脉。
请举例说明我国古代重要水利建设成就。
(一例即可)
(2)技术的改进是推动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方面有哪些进步?
产生了什么影响。
(3)西汉时期,我国开始种植很多新的农作物,如葡萄、胡桃等。
它们是经哪条道路传入内地的?
(4)古人还非常善于总结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一部农书?
该书具有什么重要的历史地位?
27.春秋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
(1)图一人物是谁?
他创立了什么学派?
(2)小明同学考试考砸了,爸爸说要家法伺候。
爷爷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
爸爸的主张与哪幅图中人物的观点接近,“家法伺候”体现了这个人物的什么主张?
爷爷的言论与哪幅图中人物的主张最为接近?
说明理由。
(3)材料中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
28.大一统是统治者巩固统治、维护安定的重要前题、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材料四: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料二中的“上”指哪一位皇帝?
根材料据该皇帝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
(3)材料三中的诗句抒发了曹操的远大胞负和雄心壮志,请问,曹操当年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4)材料四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
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维护国的统一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维护祖国统一做些什么呢?
29.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变革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列举春秋时期的另外两个霸主。
(3)根据材料二说出,这是什么时期发生的什么变法?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