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应急预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3720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6.24KB
核应急预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
《核应急预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应急预案doc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工作组:
1、应急工作组办公室:
是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
其职责:
组织、
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分工和职责;
建立定期应对突发核污染的工作
磋商机制;
做好污染事件紧急处置的人员、车辆、监测仪器、通讯
联络、后勤保障等相关准备工作;
组织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和实际
操作演练、提高紧急处置能力;
传达指挥部的各项命令,组织应急
处置预案的实施;
负责与上级和其它部门的报告、联络和协调工作;
统一对外发布环境污染事件的相关信息。
2、事故调查处置组:
开展现场监察、处置工作;
调查事故
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对事故造成的环
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放射性物质的处置和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
施。
3、医疗救护组:
及时联系医院、卫生院,并配合做好抢救
转运和医治受伤、中毒人员工作,力求将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4、后勤保障组:
组织应急处理相关物资的调度,保证应急
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5、治安保卫组:
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
通疏导,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
根据现场勘验情况,配合
划定警戒线范围并进行现场警戒,必要时通报或疏散周围单位和群
众;
组织营救受害人员,阻止无关人员随意靠近现场;
协助有关部
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进行丢失和失窃放射源的侦查。
6、善后处理组:
其职责是:
根据实际情况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事
故伤亡人员善后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安置受害家属的生活;
做好
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的理赔工作。
五、紧急处置工作程序
(一)、迅速报告(报警):
在接到事故报警后,值班人员必须在
第一时间向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
挥部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将立即向总指挥、检验检疫部门和地方政
府报告。
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
放射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电话
号码)并向全公司公布。
(二)事故评估和预案启动:
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
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到
现场调查核实,对事故的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进行科
学评估和确认。
经评估确认,凡符合本预案适用范围之一的,由指
挥部办公室提出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
指挥部接到办公室启动
应急处理预案的建议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视事故情况研究决
定启动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或
部分启动预案。
(三)处置救援应急预案启动后,公司应对核辐射、核泄漏、放射
源丢失事件紧急处置指挥部办公室、事故调查处置组、医疗救护组、
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善后处理组即进入工作状态,根据预案
规定的职责要求,紧急调集应急处理队伍、物资、交通工具等,组
织实施各项应急处理的具体措施,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进展情况
上报指挥部。
六、其他事项
(一)本应急预案为指导性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相
应进行处理。
(二)各专业救援工作组要根据其职责,制定相应的实施救援预案。
(三)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是核辐射、核泄漏、放射源丢失事件应
急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预案,
适时组织业务培训和综合演练,使工作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掌握处
置方法,并根据演练情况和实际需要进一步完善预案。
【篇二:
核医学科应急预案】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事件的应急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应对核医学放射事故,提高医学应急响应能力,避免
或减少因放射性核素造成的放射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
经济损失,将放射事故造成的损失和污染后果降低到最小程度,最
大限度地保障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的安全,维护正常和谐的放射诊
疗秩序,做到对放射事故早发现,速报告,快处理,建立快速反应
机制,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
污染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放射性同位素
与射线装置防护和安全条例》、《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国家核
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卫
生部核事故与放射事故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
急预案》、《江苏省核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
订本预案。
1.3核医学突发事件
开展核医学诊疗的医疗机构,应当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规程,防
止放射性同位素污染人体、设备、工作场所和环境;
按照有关标准
的规定对接受体内放射性药物诊治的患者进行控制,避免其他患者
和公众受到超过允许水平的照射。
医疗机构发生下列放射事件情形
之一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如实记录,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
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①诊断放射性药物实际用量偏离处方剂量50%以上的;
②放射治疗实际照射剂量偏离处方剂量25%以上的;
③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
④放射性同位素丢失、被盗和污染的等。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放射事故的医学应急工
作。
1.5工作原则
核医学应急工作坚持“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
保护公众,保护环境”的国家核应急工作方针。
第二部分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医院成立放射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本单位法人代表,
副组长为分管领导及核医学科负责人,成员各有关人员组成,领导
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
监督检查放
射安全工作,防止放射事故的发生;
针对防范措施失效和未落实防
范措施的单位提出整改意见;
对已发生放射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
调,安排救助,并向放射工作人员与公众通报;
负责向上级行政主
管部门报告放射事故发生和应急救援情况,负责恢复正常秩序,稳
定受照人员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2.2日常管理组织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主要由医务科、预防保健科、急诊科和核医
学科负责人组成,主要成员为相关的科室工作人员。
指挥小组:
(1)负责组织应急准备工作,调度人员,设备,
物资等,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2)对放射
事故的现场进行组织协调,安排救助,指挥放射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3)负责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放射污染事件应急救援情况;
(4)负
责恢复本单位正常秩序。
2.3专家委员会
主要由本院核医学专家组成。
专家组职责是:
提供放射事故医学应
急技术建议;
参与放射事故医学应急预案的制定及修订;
参与对核
与放射防护、救治等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参与核与放
射事故后的卫生学评价;
参与核与放射事故现场医学应急处置指挥
部工作或参与现场处置的指导工作。
2.4应急处理机构
在应急指挥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相应的应急处理小组,主要包括现
场处理小组、现场救护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现场处置组:
(1)接到放射事故发生的报告后,立即赶赴
现场,首先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
受污染,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
(2)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
区,不让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
(3)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
将事故情况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4)配合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环
保,公安)进行检测和现场处理等各项工作。
现场救护组:
主要职责:
(1)接到指挥小组命令后,迅速赶赴现场;
(2)现场进行伤员救助,并根据现场情况向指挥小组报告人员损伤情
况;
(3)联系相关临床科室,跟随救治;
(4)将受伤人员恢复情况随时报指挥小组。
后勤保障组:
(1)接到指挥小组命令后,立即启动应急
人员和设施;
(2)保证水,电供应,交通运输;
(3)保证食物用餐。
2.5应急处置程序
本单位一旦发生放射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继续发生和
蔓延扩大危害范围,并在第一时间向本单位领导小组报告,同时启
动应急指挥系统。
第三部分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与报告
突发事件的监测:
主要由核医学技术人员负责。
放射性核素必须存
贮在指定的位置,并具有放射防护设备及防盗措施;
放射源必须有
专人保管,做到收货及使用有登记,严防放射源丢失;
科室内需具
备有放射监测仪器,防止和监测放射性泄露或污染;
放射性工作场
所禁止非本室工作人员停留。
突发事件的预警:
根据发生事件的类型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判
断。
放射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
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
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辐
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
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含
3人)急性死亡。
2.重大辐射事故,是指Ⅰ类,Ⅱ类放射源丢失,被
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2人以下(含2人)急性死亡或者10人(含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3.较大辐射事故,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
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人以下(含9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4.一般辐射事故,是指Ⅳ类,Ⅴ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
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
制的照射。
就核医学而言,可能发生的事件仅为一般的放射性事故。
突发事件的报告:
突发事件的报告,主要包括如下。
①迅速报告。
发生事故的单位必须立即将发生事故的性质,时间,
地点上报科主任;
科主任立即报告给放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电话:
),办公室立即将情况向放射事故应急领导指挥小组汇报,并
做好准备。
②现场控制。
现场处置小组接到事故发生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
首先采取措施保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护环境不受污染,
最大限度控制事态发展;
负责现场警戒,划定紧急隔离区,不让无
关人员进入,保护好现场;
迅速,正确判断事件性质,将事故情况
报告应急指挥中心。
③启动应急系统。
放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接到现场报告后,立即启
动应急指挥系统,指挥其他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开展工作;
后勤保障组同时进行物资准备。
④现场报告。
根据现场情况,由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将事故发生时
间,地点,造成事故的核素,核素现有活度,危害程度和范围及射
线装置的名称等主要情况报告卫生局,环保局,公安局等相关部门
以及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⑥现场处置。
在等待相关部门到达现场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使
危害,损失降到最小。
第四部分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和终止
4.1应急响应原则
按照《江苏省核应急预案》的规定,各应急小组包括指挥小组、现
场处理组、救助组和后勤组立即进入相应的应急响应状态,根据响
应级别,按照医学应急工作流程进行处置,并实时组织专家组对事
件的健康与环境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4.2应急响应急程序
一般的程序如下:
(1)人员救护:
对伤病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普通伤病员和轻度放射
损伤伤病员送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治疗,中、重度放
射损伤伤病员送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治疗;
(2)现场辐射监测:
开展与人有关的事故现场辐射监测,确定放射
性核素种类或射线种类,剂量率大小,为救治放射损伤病人和病情
的判定提供剂量依据。
(3)受照剂量估算:
对有可能受到超剂量照射的受照人员进行受照
剂量估算;
(4)污染处理:
对放射性污染事故,在事故现场设立人员放射性污
染洗消站。
洗消站配备放射性污染监测仪、放射性物质洗消液等去
除污染的设备和用品,受污染人员经初步去污处理后送相关科室救
治。
按照突发事件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应急程度。
①放射源被盗事故应急程序:
保护现场→报告当地环保→配合当地环保、公安部门进行调查、侦
破→事故处理完及时写出事故总结报告。
②放射源泄漏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
撤离人员→封锁现场→报告当地环保→切断污染环节→迅速开展检
测→确定污染范围及程度→事故处理完及时写出事故总结报告。
③人员误照或误用放射性药物的应急程序
紧急救助→上报科主任、医院领导→事故处理完及时写出事故总结
报告。
第五部分善后处理
放射性事故处理结束后,参与处置的各小组根据自身工作内容,在
10个工作日内将事故应急处理及评估报告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
务处,同时抄报省卫生厅。
重大或特别重大核与放射事故的处理及
评估报告上报卫生部,抄送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
核医学科主任主持总结、评审会。
会议需有事故当事人、院辐射安
全小组、辐射监测人员参加。
要分析事故原因,总结教训,理清责
任。
表彰应急过程中的先进个人,对肇事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事
件过程的受害人员提出可行的补偿方案。
第六部分应急保障
成立技术专家小组:
主要由核医学专家和急诊科专家组成;
后勤保障:
由医院总务科、医务科和保卫科负责;
经费保障:
先由医院支付,事件结束后再定责任。
通讯保障:
核医学与急诊科、临床相应科室、保卫科、预防保健科、
后勤和院长办公室保持联络。
核医学科经常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
进行学习,依法行医,提高预防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
第七部分附则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本科室的放射事故的发生,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预案中需要补充的内容和必要的更新,向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
处报告。
【篇三:
核心应急预案】
血液透析首次使用(不良反应)综合症
应急预案
首次使用综合症:
是由于使用新透析器产生的一组症候群,分为a
型和b型。
一.发生原因
透析膜材料激活补体系统、透析器残留的环氧乙烷(eto)消毒剂、
透析膜两端黏合剂、透析膜材料制作工艺、透析器复用、肝素过敏、
高敏人群、acei等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二.临床表现
a型:
在透析开始发20-30min内(多在5min内)出现呼吸困难、
全身烧灼感、发热、荨麻疹、流鼻涕、流泪、腹部痉挛、休克、甚
至心跳骤停。
b型:
在透析开始1h内出现胸痛、背痛。
三.处理原则:
a型:
立即停止透析,弃去体外血,吸氧,给予肾上腺素、抗组胺
药或激素等药物。
b型:
不用中止透析,给予氧气吸入,抗组织胺药物,防止心肌缺血。
四.预防措施
1、避免应用环氧乙烷(eto)消毒透析器和管道。
2.充分预冲,用生理盐水1000ml循环冲洗透析器,消除过敏原。
3、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
4、透析前使用抗组织胺药物。
5、停用acei药物。
6.采用无肝素透析。
7.透析器复用可以取预防作用。
血液透析失衡综合症应急预案
失衡综合症:
是指在透析开始1h或数小时后出现的以神经、精神系
统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
血压升高,严重者可有精神失常、昏迷),常持续数小时到24h后
逐渐消失。
一.原因
1.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清除过快:
透析后血液中的毒素迅速下降,血
浆渗透压下降,而血脑屏障使脑脊液中的尿素等溶质下降较慢,以
致脑脊液的渗透压大于血液渗透压,水分由血液进入脑脊液形成脑
水肿。
2.脑组织反常性酸中毒:
透析后脑脊液与血液之间ph值梯度增大
即脑脊液中ph值相对较低有关。
轻者头痛、恶心、呕吐、倦睡、烦燥不安、肌肉痉挛、视力模糊、
血压升高。
重者表现为癫痫样发作、惊厥、木僵,甚至昏迷。
轻者不必处理,给予氧气吸入,重者可予(高渗溶液:
50%葡萄糖
或3%氯化钠40ml),也可输白蛋白、甘露醇必要时予镇静剂及其他对症治疗。
1.不宜选用大面积的高效透析器。
2.透析前用地塞米松5mg+5%gs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
推注。
3.首次透析时间控制在2-3h内,使血尿素氮下降30%-40%左右。
4.维持性透析患者采用钠浓度曲线透析液透析,规律和充分透析,
增加透析频率、缩短每次透析时间。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应急预案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
指
(1)平均动脉压较透析前降低10mmhg,
(2)
收缩压较透析前下降大于20mmhg;
(3)有低血压症状。
1.容量相关性因素:
单位时间内超滤量过多过快,设定的干体重过
低,透析超滤故障或透析液钠浓度低。
2.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透析液温度较高、透前应用降压药、透析中
进食、中度贫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及采用
醋酸盐透析者。
3.心脏因素:
如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心律失常(房颤)、心脏缺血、
心脏压塞、心肌梗死。
4.其他原因:
出血、溶血、空气栓塞、透析器反应、脓毒血症。
病人面色苍白或紫绀、出冷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bp80/50mmhg甚至是0、心率增快hr120次/分、反应迟钝、意识
模糊甚至丧失。
三.处理原则
1.紧急处理:
采用患者头低位、停超滤、降低血流量、吸氧、立即回输生理盐水100ml、25%葡萄糖100-250ml(糖尿病人遵医嘱)、
20%甘露醇或白蛋白溶液等。
2.以上处理后,如血压好转,则逐步恢复超滤。
回升不理想,应行
心电监护,输入5%碳酸氢钠溶液,如血压快速降低,则应使用升压药物治疗,并停止血透,需要时可以转换治疗模试,如单纯超滤、血液滤过等。
3.危重病人当sao290%,hr减慢或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室早、二
联律、三联律时,根据休克的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请相关科室会诊,停止透析、开放静脉、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
1.根据血容量的监测确定干体重,超滤总量体重的5%。
2.做好宣传工作,透析间期控制体重增长1kg个/日。
3.透析前根据个体差异停用降压药物,透析后期限制进食量。
4.加强营养,改善贫血,必要时输血、白蛋白或血浆。
5.危重病人进行心电sao2监测,备除颤器、抢救药等。
6.严格掌握透析适应症。
血液透析相关性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1.患者原有心脏病变,如冠心病、心衰、心包炎等。
2.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紊乱,如高血钾、低钾血症、高钙血症、
低钙血症等。
3.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容量改变引起低氧血症、低血压,诱发心律失
常。
4.体外循环的建立可导致暂时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耗氧量增
加,由于动静脉内瘘的建立使心脏的负担增加
5.严重的贫血或洋地黄中毒。
6.老年人、儿童、初次血液透析的患者,在透析中的血流量过快也
可诱发心律失常。
血液透析中或结束后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绞痛、头晕、低血压,
听诊可发现心率加快或减慢、心律不规则,心电图示各种心律失常,
严重的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甚至死亡。
1.轻症患者,可以减慢血流量、给与吸氧,伴有低血压的患者可适
当补充生理盐水,重症患者可根据医嘱终止治疗或给予抗心律失常
药物,但应考虑肾衰竭导致的药物蓄积。
1.加强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
一旦发现患者脉律不齐、脉搏无力、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应减慢
血流量,降低超滤率或暂停超滤,给予吸氧,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密切观察胸闷、气促等症状有无好转,观察其神志变化、生命体
征、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如果症状加重应立即终止治疗。
4.对老年人、儿童、初次血液透析患者及心功能不佳者,应控制血
流量,减轻心脏负担。
5.对原有心脏疾病者应加强心电监护,控制血流量和超滤量,给予
吸氧,纠正贫血。
6.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对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患者应告知患者注
意电解质的补充,血液透析充分性及对水、钠及含钾食物控制的要
求。
血液透析中空气栓塞应急预案
空气栓塞:
指血透过程中空气经透析管道进入体内血液,伴有或不
伴有临床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低氧血症、脑栓塞、低血压等症候
群,严重者因心血管系统衰竭而猝死。
与任何可能导致空气进入管腔部位的连接松开、脱落有关,如动脉
穿刺针脱落、管路接口松开或脱落,另有部分与管路或透析器破损
开裂等有关。
患者突然惊叫伴有呼吸困难、咳嗽、胸部发紧、气喘、紫绀严重者
昏迷和死亡。
1、立刻夹住静脉血路管,停止血泵。
给患者吸纯氧,采用面罩或气
管插管。
2、患者采取左侧、头胸部低脚高卧位,使空气积存在右心房的顶端,
切忌按摩心脏。
3、当进入右心室空气量较多时,在心前区能听到气泡形成的冲刷声,
应行右心房或右心室穿刺抽气。
4、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减少脑水肿,注入肝素和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
微循环。
1.严格遵守血液透析操作规程,预充管道及透析器必须彻底,不能
留有空气。
2.上机前应仔细检查管路是否完好、安装是否正确、连接是否紧密、
各侧管是否夹紧。
机器是否设置空气报警、空气探测器的敏感性,
空气探测器处于工作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急 预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