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35676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5.05KB
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Word文件下载.docx
《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游戏歌曲排行榜辛苦收集啊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把祭品摆在祭台上,皇上行三跪九叩,跟地神对话:
“尊敬的地神,蒙您的恩泽,我神州百姓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今天特些来行祭拜,感谢您的博远恩德,祈求您保佑今年人间五谷丰登。
” 对完话,就地控坑,把祭品埋进去。
祭典就此完毕。
同样,皇上率领大队伍起驾回宫,等着地神送来丰收的年景。
跟古人相比,我们对地球可真是大不敬了。
因为地球现在被人类破坏的已经在**了,无止境地开拓、无休止地挖掘矿藏、无所顾忌地污染海洋、无穷尽地砍伐森林,地球已经千疮百孔。
天为父,地为母,请不要再伤害我们的母亲啦!
大圣人拜七岁小孩为师/祭孔 大圣人孔子曾经被七岁小孩问住,并谦虚地拜那个小孩为师。
那是发生在他周游列国时候的事。
公元前489年,楚国和吴国两军对峙,眼看着随时都会打起来,而负函(现在的河南信阳)就成了两国交锋的第一战场。
这时候,孔子正在被楚大夫叶公请到那里讲学,只好因战势中止了,去往楚国都城郢都,应楚昭王邀请前去讲学。
孔了及他的弟子子路、子贡、颜回等人经过大别山时,正值金秋十月。
他们一路欣赏秋日景色,一边探讨仁义之道,时尔在风景优美的地方采风,写些文章。
这天,看看天色要晚了,孔子吩咐车夫:
“赶快一些,赶在天黑前找到村子住宿。
” 车夫答应着甩着响鞭,车就飞一样向前跑。
突然,嗄蹬!
车停了,孔子险些被怂出去。
“为什么突然停车?
”孔的心扑扑跳着,问。
“前面有一群小孩挡着道,过不去。
”车夫回答。
“请他们让一下。
” 子贡跳下车,走到那群小孩身边,问:
“小孩,看见马车来了怎么不让道,被碰到了怎么办?
” 只见领头的小孩一挺胸:
“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绕道走吗?
”说着,几个孩子把垒的“城堡”守卫起来。
子贡有些生气了,怒目圆睁:
“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
这是孔夫子的车!
” “哼,孔夫子又怎么样?
”小孩不屑地把胳膊在胸前一抱。
孔子见争吵不下,就亲自走下车看个究竟。
小孩对于这个行为优雅的长者根本当透明人一样,继续垒自己的“城堡”。
“孔子和蔼地摸了摸小孩的头,说:
“小朋友,请你们把石块搬开,让我们过去好吗?
” 小孩抬起头答:
“我们正在忙着筑城呢,不能搬开,请你们绕道吧。
” 孔子到处讲学,什么调皮的学生没遇到过呀。
他笑了笑:
“我出一个问题,如果你答不出来就得给我们让道。
” “好啊。
”小孩豪不犹豫地答应了。
“你说是父母亲还夫妻亲啊?
”孔子问。
“夫妻亲。
”小孩想也没想,冲口而答。
孔子摇摇头:
“不对,没有父母哪有夫妻啊?
” “夫妻亲,没有夫妻哪有父母啊?
”小孩理直气壮地辩解。
孔子说:
“父母把儿女从小抚养大,教育成人,当然是父母亲了。
” “夫妻在一起要生活一辈子,共同劳动,一起睡一起吃,白头偕老,永不分离,儿女长大就要离开父母,把以夫妻亲。
” 孔子没有话说了,因为他也觉得小孩的话很有道理啊,于是,躬身施礼:
“你说得很有道理,真是神童,老夫这里有礼了,只是我们要要事急着过去,请借道给我们用一用。
” 小孩晃晃脑袋:
“请问先生,自古以来,是城让车,还是车让城呢?
” 子路早就快气疯了,见老师竟然向一个小孩施礼,就气哼哼地说:
“你们这是什么城堡啊,只是小孩的游戏!
” 小孩想了想,觉得理亏,就问:
“那你们告诉我,有什么重要的事?
” “周游列国,传道授业。
”孔了回答。
“既然您能到处传道授业,那肯定很有知识了?
”小孩问。
“是啊,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我无所不知。
” “是吗?
那我问你,您知道自己有多少根眉毛吗?
”小孩一脸坏笑地问。
“本人又看不见眉毛,怎么能知道多少根?
”孔子怔怔地回答。
小孩又问:
“你上知天文,那你说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
” “天上的星星多如牛毛,怎么数得过来?
太阳少,只有一个,那你知道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
”小孩又问。
“这个,这个,还真没研究过啊。
”孔子羞愧得脸上火辣辣的,对着小孩深施一礼:
“楚地多人才啊,老师,请您多指教!
” 小孩:
“指教不敢,我正忙着,后会有期吧。
” 孔子即刻命人绕道而行。
这个把孔子问倒的小孩叫项橐。
因为这个典故,项橐被写进了《战国策》,孔子与项橐对问的故事成了千古美谈。
这个故事也更全现了大圣人孔子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高尚情操。
孔子一生故事数不胜数,对后人都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论语》一书记灵了他一生的从政、治学、教育及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考和经验总结。
像我们平时熟悉的因材施教,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哲理都是从孔子语录中整理出来的。
他孔子是教育家、思想家。
他最早创办了私立学校,弟子在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在当时,都是各国重要的人才。
他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为教材,开设了礼仪、音乐、射箭、书法、数学六门课程。
他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五千年,还对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下令在孔子旧宅曲阜立庙,把他生前的衣服、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每到孔子生日这天,即9月28日,都要进行祭祀活动。
从隋朝开始,“先师”成了对孔子的专有尊称。
现在祭孔大典已经成了世界性的追思活动。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师 诸葛亮死后,他的兵法谋略被世人争抢,他的用兵笔记称作《诸葛亮兵法》。
一时之间成了天下勇士梦寐以求的秘集。
诸葛亮死前把军事大权交给了文武双全的姜维,可是年轻的姜维虽然知道小主公刘禅对于行军作战什么也不懂,但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大展拳脚地布阵出兵。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芦请来的,又被小主公尊称为相父,我姜维算得上什么呢?
当时,新近兴起的司马父子诡计多端,其他诸侯已经无力敌抗了。
姜维愁得在军营中坐卧不安。
没事就翻看《诸葛亮兵法》,厚厚的一本诸葛亮亲笔书快让他翻烂了。
这天,姜维翻到这么一页,这页记载的不是行军布阵方法,也不是战势总结。
而是一篇文章,叫《出师》,姜维立刻舒展了眉头。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呢?
让姜维愁云尽释?
在国家危险时,群主选择贤能的将领担任主帅。
出师前要进行授权仪式。
仪式的过程为:
先斋戒三天,然后入太庙拜见君主。
君主面向北站立,将帅面向北站立,由太师把钺(古代的一种兵器,青铜做的,形状像斧子;
用作礼仪的钺多是玉做的)奉给君主,君主手持钺交给将帅,说:
“这件兵器代替我从此进入军队中,将军可以随意掌控它。
”接着命令,“将军带兵,见敌人势弱则进攻,待敌人强势则后退,不要认为自己是将帅而看不起兵士,也不要坚持一个人的意见想法,而不听取大家的意见,更不要仗着自己有攻就失去忠信。
兵士们不坐,自己也不要坐;
兵士们不吃,自己也不独吃。
跟兵士们共甘苦,同患难。
如果真能做到这样身先士卒,一定会消灭敌人的。
” 将帅接受任拿后,就开凿出一条出征的路来,率领军队由此出发。
行军前,君主会去送行,半跪在地上,推着军车的轮子说:
“是进是退,将在外,可以不怕请示君主的命令,都由将军自己定夺即可。
看完这段话,姜维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丞相说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吗?
于是,他下定决心,上朝向刘禅请求赐给自己钺,以完成丞相未完的大业。
《诸葛亮兵法》里所记载的这段话正是古代军队出师的礼仪。
坚决不理发/留发 细心的你常看古装戏,肯定发现了一件事:
古人不论男女都留长发。
甩着一头长发,英勇跳江就义的屈原,还有被流放到塞外牧羊的孙武,还有豪放的李白也写过“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呢。
留长发很酷吗?
不是。
这又要提大思想家孔子了。
他说过一句话,影响得中国人几千年都不肯把头发剪短。
他说: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
”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和头发都是父母给的,做儿女的不应该随随便便剪断或者使它们受到伤害,这是孝道的最基本最开始的要求。
这就是说,理个发就是对父母的大不孝了。
孔子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人,他的话就是至理圣言,谁也不能违背,尤其是到了清代,有“断发断头”的说法。
理发这个词是从汉代开始有的,理发,即整理头发。
那里的理发就是指盘发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把头发剪掉。
到了南北朝时期,为了造型好看,就稍稍剪掉一部分头发了,不像以前那样,男人也梳得这一个小辫,那一个抓揪的。
从唐代开始,帽子业发展起来,为了戴上向征学问和地位的帽子,人们也不得不把多余的头发剪掉。
等到了清朝,依照满人的习惯,把头发前额部分都要剃光,这时候,理发师父就多起来了,理发业也立刻兴旺起来。
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不但男人几天就得去理发,女孩也根据心情不断地变换发型,理发师不仅要会剪发,还要会局染烫、拉直,理发的名词越来越多啦。
“你说古人不理发,那和尚可是一根头发也没有哦!
” 知道你就会这么问。
古人在哪种情况下必须断发呢?
一是出家。
佛家认为头发是“三千烦恼丝”,这么多头发会跟大脑争夺营养,扰乱人的心神,使人不能全心全意地修行,所以出家前要把头发全剃掉,不论是和尚还是尼姑。
哈,近来上课总睡觉,可能大脑营养不够用,是不是要把头发剃掉呢?
二是代命,好代替生命。
古代人犯了死罪都要砍头,而有些人犯了死罪,有各种“保护伞”就不必被砍头,而是把头发割下一缕,表示砍了头了。
曹操就曾这样蒙混过关,保住了一条命。
有一次他的马受到惊吓跑到田里,把身苗踩得乱七八糟,按照他自己制定的法律要被砍头,可是,谁能杀他呀?
就只好割掉他一缕头发了事。
三是陪葬。
自己最亲近的人死了,人们往往会割下一缕头发放在死尸体旁一起入葬。
哎,那时候没有照片这样的东西,也只好放下比生命还珍贵的头发陪伴最亲的人了。
四是陪伴。
看古装剧时,常看到女子割断头发憎给要分别的男朋友,代表自己永远陪在对方身边。
再就是当做药引子时。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也有提到,有些药在煎时需要头发做药引,为了把亲人的病治好,献出一缕头发又算得了什么呢?
怎么样?
你的剪发理由是上述的哪种?
幸运的胡子和倒霉的胡子/古人留胡须 关羽和张飞死后,他们的儿子关兴和张苞争着抢着做先锋,这可把刘备难住了。
刘备让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并让他们历数各自父亲战功,谁父亲的战功多就由谁做。
张苞仍然是他父亲的性格,一步抢上前,说:
“我父亲喝断长板坡,夜战马超,智取瓦口,义释颜严,有勇有谋!
”说完,他退到一边翘着扫帚状胡子看关兴。
关兴不但长得像关羽,性格也很像,稳重而有条理,只是口才一般,他想了半天说:
“我父亲胡须长数尺,献帝曾当面称他作美髯公,先锋当然归我做了!
” 刘备张着大嘴,心想:
凭着美髯就能做先锋啊?
云端里的关化更是气坏了,大骂:
“这不肖子,我当年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官斩六将,水淹七军的壮举你不说,专讲一口胡子有什么用?
难道两军交锋甩一甩胡子就可以了吗?
看来你这先锋是泡汤了。
” 这是后人编的一个笑话了。
在古代,男人是很注重胡须的,胡须的美还是恒量美男子的一个标准呢。
传说宋朝有个叫蔡襄的人因为胡子长得好而有名。
后来竟然惊动了仁宗,仁宗专门设宴招待他,看着他那漂亮有型的胡子问:
“先生这胡子晚上睡觉时是放在被子里面还是放在外面啊?
”这么一问可要命了,其实他本来并没这么在意胡子,只是白天常对着镜子修剪而已。
这回可好,蔡襄睡不着了,一到晚上,精力全集中在胡子上,怕压到、怕折断、怕弄乱,折腾来折腾去,彻夜难眠了。
后来,他妻子想了一个办法,缝了个纱袋,每天睡觉前都把胡子小心翼翼地装进纱袋里,他才安心睡觉。
胡子长在他的脸上可真是幸运了,受到这么好的待遇。
可是,有位美髯公的胡子可倒大霉了。
这位叫谢灵运,是南朝时的诗人,因为有一嘴好胡子被称为美髯公。
他这嘴胡子不知道迷倒多少人,比他的诗还要迷人。
后来,他的才华遭嫉妒被诬陷入狱。
在他被斩首时,监斩官觉得这么一个才子死了很可惜,就问他:
“死之前有什么要交待的事吗?
” 谢灵运感激地望一眼监斩官,捋捋胡子:
“我死无所谓,只是我这把好胡子,拜托大人您在我死后,把胡子割下来,给维摩诘菩萨像做胡子吧!
” 南海只洹寺立刻塑了一尊维摩诘像,把他的胡子沾了上去。
这样,人虽死了,美须还存于世上。
没想到,两百年后,唐朝的安乐公主来寺里进香,玩兴大发,跟公女们玩起斗百草,竟然一把就把菩萨上的美须拔下来,对着伙伴们说:
“你们拿的只是地上草,地上的草怎么比我这人身上的草呢?
瞧我这,谢灵运的胡子,你们有吗?
” 美须变杂草,真是倒霉啊!
在古代,汉族男子必须留胡子,并不由喜不喜欢决定。
胡须是男子汉的象征,没有胡须的是太监,再就是艺人为了演出需要,才时时注意剃掉刚刚冒出头的胡须。
后来,胡须的打理成了一门艺术,胡须长得好不好,是恒量美男子的标志之一,而且捋胡须也是很流行的潇洒的动作呢。
历史上被称为美髯公的人有不少,像汉高祖刘邦、关羽、谢灵运。
近代的名画家张大千那飘飘洒洒的胡须是不是很有仙风道骨啊?
再区分几个词,“胡”是指长在嘴边的毛,上唇的叫“髭”,两颊上的叫“髯”,卷曲的髯叫虬髯;
上唇的根据形状有“八字胡”、“一字胡”,下巴上的叫“山羊胡”,两鬓和下巴相连的叫“络腮胡”。
送什么礼物好呢?
/折柳告别 毕业了,同桌转学了,你想送他一件礼物作为纪念。
跑到礼品店一看,最不起眼的水晶座也要15块钱。
你倒空储钱罐,又想方设法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小舅大姨那儿连撒娇带哄骗弄到了一笔钱,忽然又觉得买便宜的送不出手了。
这一分别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呢?
即使见到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块嚼木糖醇,一块去街心公园写作业,一块上课偷偷晾脚丫子,一块去过街天桥揭穿假乞丐了。
哎,送礼物可真是劳神伤财的事啊。
还是古人好。
怎么好呢?
古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地走到柳树下。
送的人顺手折下一枝柳枝,双手捧给要走的人。
对方也郑重地双手接过,离别的泪水就哗哗流下来了。
折柳送别是古代非常珍重的送别仪式。
一枝柳条,只是随手折的,却比奇珍异宝的意义还大。
送别的时候也不像现在这样,买张站台票,陪好友在车站等着,然后大包小包帮他拎上去,赶在开车之前尽快下车,不然就得跟着坐到一站再想办法回来,送别人把自己也送出去了。
这倒是不可多得的礼物)。
古人送别都有固定的地点,多是在长亭、桥头或河堤,因为这些地方大多有柳树。
除了折柳枝相送,还要饮酒(酒水自带)、唱曲、临场做诗。
在我们知道的诗人中,有好多都做过送别的诗,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里写道: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最有名的要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了:
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两首诗里,一个听笛声,一个喝酒,但都没忘了折柳,可见柳是送别时必不可少的道具了。
而且这折柳仪式,在当时,跟现在约会选择环境幽雅的咖啡馆差不多,是很时尚的事。
哎,古人真小气,对吧?
你肯定是这么想的。
折树柳枝就把朋友打发走了,至少也亲手做个沙漏让朋友珍惜时间啊!
何况,折柳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哦!
没错,所以现在人们不再行这种送别仪式了,不能因为送朋友落下个破坏树木的罪名吧!
那么送什么好呢?
意义非凡,又不用“倾家荡产”?
送张碟怎么样呢?
花儿乐队的,里面一定要有那首《鹊桥汇》哦!
十四五岁,该结婚了/冠礼、笄礼 当我们长到18周岁就算是成年人,拥有身份---证了。
身份证上写明你的住址、出生年月、国籍。
在古代,没有身份证这东西,但是有隆重的成年仪式,男子成年礼叫做冠礼,女子成年礼叫做笄礼。
我们在电视中常常看到,古时候的儿童无论男女都扎两个抓髻,穿的衣服也差不多,如果这个孩子长得中性一些,就很难分辩出男女了。
当长到一定的年龄都要行成人仪式。
男孩不再梳抓髻,而是束发,戴帽子,冠,是帽子的意思,再正式取名、字、号,比如小名叫狗剩的这时候要改了,叫王富贵、李斗财这样正式的名字;
女孩行笄礼,笄是簪子,女孩变换发型,把头发挽起,用布包住,插上发簪,起初叫丫丫的也不能叫了,要起淑贤、凤仪这类的名字。
无论男孩女孩,成年后仍被叫到小名就会视为羞辱。
古代的冠礼在什么时候呢?
冠礼这一成年仪式在原始社会就有了。
周制规定男子在二十岁,女子在十六岁,但因地方不同、情况不同往往会有所变化。
有时候王子们为了早一点天执掌朝政,会刻意提前,周文王在十二岁时就行了冠礼,周武王十五岁。
而普通百姓家也常常在孩子十四五岁就为他们举行成人仪式,为的是早一点结婚生子。
男孩子行完冠礼,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挑起养家立事的重任,一方面行为举止要彬彬有礼,去别人家串门不能嘭地一声推门而进,而是先轻轻扣门,问:
“有人在家吗?
小生某某前来拜会,请赐一见。
”当主人开门出来时,要深深施礼,对方还礼,请他进去(一行一请之间大概半小时过去了)。
女孩行完笄礼,规矩就更多了。
平时连家门都不能出,不能随便约上小伙伴去扑蝴蝶,也不能跑到街上围着捏糖人的看热闹,每天窝在家里做针线。
做针线干什么?
除了为家人缝补衣服,主要是为自己做嫁妆。
因为对于女孩来说,行笄礼就是郑重告诉人们,我已到了出嫁年龄,想求亲的尽管来吧。
古人认为家族人丁兴旺是福气。
有好多人家在孩子没出生时就订下娃娃亲,生怕他们长大娶不上媳妇,嫁不出去。
大多数人在十四五岁就成家了。
想一想十四五岁的你,还吭吭叽叽地跟爸爸妈妈要什么宇宙战车、耐克鞋呢吧?
请你快离开/端茶送客 你要发疯了,不停地做着翻眼睛、甩鼻涕、踢皮球的动作。
沙发上那女孩为什么那么讨厌呢?
从坐在那就滔滔不绝地说她又考了双百,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她参加钢琴比赛了,甚至连她有个留学的叔叔也拿来炫耀。
正好你这次又考糊了,你在班里什么“官”也不是,你什么特长也没学,你连叔叔都没有。
“对待客人不可以那么没礼貌,即使是不欢迎对方,也不能表现出来!
”妈妈爸爸肯定这样教训你了吧?
!
其实,你的小动作,在大人眼里只不过是不友好、调皮、不懂事,可是你知道吗?
在古代,可是没教养、非常非常失礼的事呢。
那么,在古代,当你不欢迎一个客人,想他快点走,要怎么表示呢?
在古代,家里来客人串门、谈事,当事情谈完后,不能直接说:
“好了,该就的都说完了,请回吧!
”或者说:
“没别的事了吧?
没事我还忙着呢。
”这些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客人一进屋,主人就会给客人倒茶,放在几案上,我们现在家里来人也是这个礼节。
当事情谈完后,如果客人还不起身告辞,主人就会把茶碗端起来。
客人呢?
不管口渴不渴,都要端起茶抿一口。
这时候,家人就会喊:
“送客!
”客人便告辞了。
这是送客和告辞的礼节。
如果不懂这些,人家主人端起茶,说:
“请用茶。
”你毫不客气地咕嘟咕嘟喝几口,抹抹嘴,伸着空碗:
“茶不错,再来一碗。
”那可是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但这礼节现在用得不多了。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你劝人家喝茶,人家肯定会端起来喝掉的。
遇到不客气的人可能还会要求:
“我喝冰茶!
” 所以呀,如果是你不反感的客人,告辞时,你要挥手说:
“再见,希望常来!
”的话;
遇到讨厌的客人呢,也不能像轰鸭子一样轰人家,或者在一边吹胡子瞪眼睛,你可以委婉地说自己有事离开一下,这样,人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吃了吗?
/见面有礼 见面礼并不是一见面就要送礼物,而是一种打招呼的礼节。
漫长的假期结束了,同学们都背着书包冲到学校。
在校门口,你遇到了死党,迅速扑上去,胳膊一横,跟他勾肩搭背,顺势捅了他一拳:
“嘿,来了?
”然后,愤愤不平地拿下胳膊,“你怎么又长高了?
” “因为我要超过你,所以长高了。
”他得意地伸伸舌头。
这是你们的见面礼吧?
让时钟倒退,刷刷刷,嗖嗖嗖,哧哧哧,退到二百年前。
你正向学堂门口走,远远看见同桌也走过来。
你立刻正正衣襟,两手抬起在脸前抱拳,注意,左手握住右手,拱到眉毛水平高,上下摇着:
“食昧。
” 他也同样拱手:
“好久不见。
” 什么意思呢?
虽然你们是连对方吃饭爱叭嘴都知道的朋友,长时间不见,也要规规矩矩地行见面礼,而且左手握右手,叫吉礼;
只有在对敌人行礼时才右手握左手呢,那叫凶礼。
拱着手问:
“吃了吗?
”他呢,不能答:
“刚吃完。
”或者“没吃呢,你请我吧。
”这就失礼了。
他要避开你的问话,而是说:
“很久不见了”这样的话。
好虚伪哈,明明没有请客的意思,还问人家吃了没。
尽管你对他个子比你高耿耿于怀,可还是立刻跟他站在一边,共同讨厌女生的叽叽喳喳了。
“娇娇,你看,我的新书包。
” “妈妈带我去必胜客了,你去过吗?
” 这是女生们的问侯语。
两名女孩面对面走过来,不约而同把双手手指相扣,放在左腰侧,弯腿屈身,说道:
“王小姐成福”“李小姐万福”,然后,才跑过去牵着手一道说笑而去。
这是同辈之间的见面问候,古人的见面问候讲究可多呢。
到了清代,划分得更细,见长辈时,有:
请安:
是一种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游戏 歌曲排行榜 辛苦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