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题目附范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235665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27.74KB
高考作文模拟题目附范文Word下载.docx
《高考作文模拟题目附范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模拟题目附范文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的本义是变,结合题意也可以理解为对正反两方面调和。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然后成为一个新的整体。
再进一步延伸,化,还可以是“教化”,包含有传授知识、感化他人的意味。
这是一道比较抽象的题目,容易跑空,所以命题者给了同学们提示:
可以从“人生的成长历程”着手,包括“求学、处友、从业”等待人处事方面。
但注意要联系“具体生活实践”,可以是自身的经历,也可以是见闻。
具体行文结构。
“从”“北”“化”可以视作链条中三个点,纵向覆盖,论述如何由“从”到“北”到“化”。
例如:
1.求学:
全盘照搬——发现错误或弊端——完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
2.处友:
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取长补短达到自身的进步。
过分顾忌他人意见和感受——发现自我的特殊——自我与环境的调和。
3.文化继承:
尊重历史、尊重传统——剔除糟粕——与时俱进。
也可以侧重的某一点或两点进行横向的思考拓展和议论深化。
比如:
1.从:
(积极)学习到知识、技能和优秀的品质,指明方向
(消极)容易陷入盲从的陷阱
(辩证看待)有选择性地“从”
2.北:
(积极)发现问题和质疑精神,是创新的基础
(消极)为了彰显个性故作叛逆,一无所得,甚至造成混乱
(辩证看待)冷静思考后提出反对意见,有理有据
3.化:
(第一重)取长补短地吸收转化,为己所用
(第二重)形成自己的体系,并教授给他人
(第三重)参考他人的反馈/被他人质疑和修正,达到螺旋式循环上升的效果
在立意上可以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以就其中一字或两字联系社会生活加以生发。
注意文体要求是“议论文”。
【参考立意】
1.逐鹿于林,与林合一,行走于世,“化”我于世;
2.择其善者而“从”之,去其恶而“北”之,力求为我所用而“化”之;
3.做善“化”的智者。
【佳作赏析】:
欢喜文字学的朋友有个有趣的发现,“从”“北”“化”这三个字均由“人”字而来。
在甲骨文中,两个“人”字相随,便是“从”字;
两个“人”字相背,便是“北”字;
其中一个“人”字转过来,便是“化”字。
由这三个字的形体特点,我想到了我们的人生大致也得经历这样的三种境界,才算是完美,才算是不枉此生。
第一种境界是“从”字的写法——两个“人”字相随。
在这种境界里,我们应该处于不谙世事人情的年纪。
“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新奇的。
我们乐意学习,乐意接受,凡事我们均能以肯定的态度悦纳。
我们相信父母,相信老师,尊重长辈,怀了一颗求知的赤子之心,凡事听从,一切顺从。
第二种境界是“北”字的写法——两个“人”字相背。
臻及这一境界时,我们大致已经长大,有了独立思想。
“看山不再是山,看水不再是水”,我们不再用肯定、悦纳的眼光和胸怀去面对大千世界。
“我思故我在”的“思”常常变成怀疑和否定。
我们开始与父母争吵,与长辈辩论,不相信经典,时常怀疑常识的正确性,凡事悖逆,时时求异。
随着年龄的长大和阅历的丰富,我们逐渐来到了第三种境界,那就是“化”字的写法——那个“人”字转了过来。
我们终于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经典依旧是经典,常识终究是常识。
我们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第一种境界里的懵懂少年,到第二种境界里的踔厉风发的青年,终于成长到干练成熟的沉稳中年——虽然有些油腻,却能处事慎重,一举一动循规蹈矩。
并不是每一个人的一生都能如此完整地经历这三种境界。
有的人终其一生,始终在第一种境界里与世浮沉,随人欢喜。
没有自己的色彩,没有自己的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忙忙碌碌,像个划船的奴隶,终日挥桨不停。
也有人终生走不出第二种境界,时时刻刻愤世嫉俗,与时不合。
他看不惯世人,世人也看不惯他,结果郁郁寡欢,坎坷一辈子。
他们只会写出人生的“从”字和“北”字。
惟有臻及第三种境界的人,才会写出人生的“化”字,才会领略“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况味,才会拥有完美的人生。
“从”“北”“化”三个普通的汉字,蕴含的是人生的大智慧,绝不普通。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竹子的成长历程:
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
于是总有人埋怨它不争气,生长太慢,却忽视它在这四年中,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的事实。
而一旦爆发,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却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
让人可叹的是,有多少人能熬过地面四年短短的三十厘米,而收获这长长的二十米?
从毛竹的生长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感悟,以此写一篇文章。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
题目提供给我们一则材料,这则材料讲述了毛竹的成长历程。
毛竹在生长的前四年,地面部分仅仅长了三十厘米,却在地下盘根错节,拓展几十平方米疆域,一旦爆发,在短短两个月内,地面部分可以疯狂生长成二十米开外的毛竹。
题目问我们从毛竹的生长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毛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要经历前四年的刻苦隐忍。
同时,分析这则材料,要重点把握材料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言外之意是,要想获得最后的成功,必须像毛竹一样,经历之前隐忍的四年,即使别人不理解,也要坚持下去,很多人正是因为熬不过前几年的困难,所以无法获得最后的成功。
这正是毛竹的生长给我们的人生启示,也是材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立意作文时,一定要把握这个中心点,在中心点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内容,可以进行适量的深度阐发,但不能脱离材料中心点,以防作文跑题。
参考立意:
1、茁壮成长必须夯实基础;
2、积蓄力量是成功的前提;
3、扎实积累,打好基础,厚积才能薄发;
4、成长需要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成长。
细品青竹两个月“疯长”二十米,我们方能窥探,所谓成功所必需的品质:
若想一鸣惊人之突破,必先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四年如一日地稳扎根基;
若想直挺天际的笔挺,必须要抵御住外物的诱惑,他人的诋毁。
“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昂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这正是竹子能以粗粝为甘、隐忍蓄势的真实写照。
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这可比作一串珍珠项链,你的每一段旅程就像一颗颗形状各异的珍珠,单独拆开来看并不神奇,彼此间也无甚联系,但等到那最后一颗珍珠穿线成串,你才能感受那熠熠光辉,那时再回过头来品味,或许缺少了哪一颗,项链都无法制成。
所以,人生的低谷与高潮形成犄角之状,二者是迈向成功彼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人生终究是一个充满荆棘,但前程光明的过程。
若去观察燕子飞行,便可发现,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向地处滑翔,在低飞一段时间后,再倏尔向上急攀,掠向天际,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人生亦是如此,如同一场逆旅,你必须要在外力的压迫下不断负重前行,要不断化压力为动力,积攒自己的“势能”,在品尝过磨砺或失败的苦涩后,方能如竹子一般一飞冲天,登上高峰。
“熬过了那漫漫长夜,才会等到充满希望的黎明,可人世间,又有多少人倒在了黎明到来前的黑夜里。
”
这是最好的时代,却也是最坏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为成功累积资源,打下基础似乎已变得便利许多,但却仍有“坏”。
太多人被淹没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洪流中,太多纷扰,太多恶语挑战着黎明之路上奋斗者的心性。
于是在这样的浮躁中,多一份如竹子一般的坚韧便是我们所必需的了。
翻开史册,执着追求嗜欲、声色和名利的人为数不少,若要超脱世俗,独我自清,非坚韧心性之辈望尘莫及,正如《华严经》所著: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于一切群生乐”,甘于忍受生命的磨砺,坚守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始终铭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方才能成就人生之精彩。
能以粗粝为甘,不因纷华而染,终会抵达彼岸,开拓境界,获得真正的成长。
点评:
题目语出《围炉夜话》: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
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加之文中其他几处引用论证,看似随意点染,实则恰如其分。
语言亮度立现,阅读底蕴顿生。
此外,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论证、类比论证,信手拈来,驾轻就熟,将自己的知识储备与题目材料完美结合,灵活运用,于娓娓道来之中,立论说理,生动形象,逻辑通达,水到渠成:
发扬长征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阅读下面漫画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军:
我们的船,奋力划桨能过江。
宇航员:
我们的船,轻按电键能航天。
读了上面的天地之间的对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这是一则漫画材料,漫画由两大部分组成:
下面是三位穿红军军服的战士驾着木筏,下面是波浪;
上面是三位宇航员坐在写有“中国航天”字样的飞船上,周围是一片星空。
红军战士正和宇航员们对话。
标题是“天地对话”。
下面注释了红军和宇航员的对话内容:
“红军:
”“奋力划桨能过江”强调齐心协力,艰辛创业,表现乐观精神;
“轻按电键能航天”表现科技发展、国力强盛的自信自豪。
反复出现的“船”成为连接画面的关键。
这幅漫画是想象中历史与现实时空交汇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揭示出现在国力强盛与过去艰辛创业的因果关系,蕴含长征精神和航天精神。
考生阅读画面,借助“船”这一意象,可以回想国家强盛的原因,可以感慨时空交汇的变化,可以思考长征精神、航天精神、红船精神的时代意义,可以畅想美好的未来图景。
任务要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求必须以青年为视角,思考青年人的责任和抱负。
1.驾时代之船,扬青年理想。
2.发扬奋斗精神,实现民族复兴。
3.我们如此自豪,因为始终在船上。
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长征是革命战争伟大的史诗,而且不仅于此,长征已经完成,红军正在继续创造历史。
红军不仅完成了长征,而且参与了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完成了时代赋予的使命。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辈青年手中,我们就要向老红军学习,弘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弘扬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磨炼我们战胜困难的品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展现了当年长征路上先烈英雄们对救国救民正义之战必胜的信心,就是一种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红色精神。
如今,我们处于一个美好的时代,再也不需要向革命前辈们那样面对危险的境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不需要战胜困难的品质。
很多青少年怕苦怕累,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
社会上也出现了“巨婴”这一类人,甚至有的人已经成年,但仍然在“啃老”中。
这告诫我们需要向当年的英雄们学习,练就战胜困难的勇气与智慧。
弘扬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精神,培养顽强拼搏的品格。
长征途中时刻面临危险,但革命前辈们毫无畏惧,用鲜血和生命去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
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在前有大河汹涌、后有追兵虎视,且双方兵力、武器装备极度悬殊的情况下,灵活发挥运动战的特长,5天之内取桐梓、夺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20个团,毙伤俘敌5千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一次胜利。
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离不开英雄们的浴血奋战,我们也需要时刻铭记。
进入新时代,我们依然会面对众多挑战和风险,我辈青年理当肩负时代使命,砥砺“风雨浸衣骨更硬”的顽强意志,激发“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奋进勇气。
弘扬坚定信念、披荆斩棘的精神,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长征路上,革命前辈们打了380余次的恶仗,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爬过了“千山鸟飞绝”的雪山、越过了荒无人烟的草地……他们之所以敢于面对如此多的困难,奋战直至胜利,更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
当前,我国各领域都能赶上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关键就在于拥有一批又一批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建设者、探索者。
尽管我们还没进入社会,尚未参与社会建设,但必须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行稳致远,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的我们,让我们铭记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践行长征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那眼神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次瞥见那样的眼神:
或许是在我们成功的时候,或许是在我们犯错的时候,或许是在双方激烈冲突之后,又或许是在大家寻求和解之时……
你可曾品味过“那眼神”?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以“那眼神”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不出现真实的姓名。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写出生活的真实体验。
命题材料中提供了“那眼神”的几个场景示例,省略号意味着这里有无限的生活场景,且因人而异,保证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讲。
但是,很多学生以前写过类似话题,要警惕拿着“高中的船票”登上“初中的旧船”,要在写作中实现思维的提高和跃升。
秋风吹过故乡的麦田,也吹过田边一角的小木屋。
爷爷庄重地将自己的工具盒捧起来,摆在最顶层的架子上。
他默默凝望,那个眼神如此忧伤,像在供奉自己无法挽回的时光。
爷爷从前是做木工的,在那个田边小屋里,童年的我常常看到他弓着古铜色的腰,一只脚踩在粗大的木头上,一只手扯着锯子,沿着刚弹上的墨线,一下一下锯着,木屑飞扬,木材的清香掺杂在秋日下午的暖阳里,让人慵懒而舒适。
锯木的声音逐渐小了下来,一块笔直的板材就稳稳地落在了木屑中。
爷爷擦一把汗,喝一壶茶,眼神有光,那是一种庖丁解牛后的自得喜悦。
他操起一把凿子,下手很快,大刀阔斧,“唰唰”两下便有了雏形,我看着这个略显粗糙的物件,有些想笑,可是看到爷爷坚定而沉静的眼神,也就不好说笑些什么了,只是在一旁默默看着,生怕打搅了他的工作。
说来也怪,只见他拿来几张砂纸,在这粗坯上来回打磨几下,那些原本还粗糙的地方居然慢慢地平滑起来,越来越精细了,内在的木纹也隐约露了出来。
他开始谨慎起来,一点点地雕琢着这块木头,仿佛绣花。
我瞪大了眼,张大了嘴,爷爷的眼神里尽是得意,毕竟这是他几十年的手艺!
阳光从小窗斜射进来,照亮了这个承载着他无尽梦想和荣耀的地方。
那年,爷爷离开家乡。
走的那一天,人们都说他犯了傻,不在家好好种地,非要跟着那些走街串巷找活干的木工师傅学手艺去。
爷爷没有回应,但他的眼神笃定。
几年后他回来了,已经是四邻八乡最有名的木工头,尤其是一手雕花绝技为人称道。
每逢婚嫁喜事,人们都托他做木工,准备嫁妆是个精细活,往往在一家就待上几个月。
他喝上几两酒,操起刻刀,游走的手像是一条灵活的鱼在水里穿梭,忽深忽浅,游刃有余。
看着一段段木头变成了雕花的喜床、三开门的喜柜、精致的子孙桶……他的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喜悦的光。
时光过得真快啊!
爷爷叹息一声,用一块白布擦净锯子,把它轻轻挂回墙头。
他对于这些老朋友,总是轻拿轻放,生怕磕了碰了,坏了这营生的家伙。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年轻人进城去得多了,村里的西式小别墅也多了,都是钢筋混凝土墙和时尚的落地玻璃窗,搭配不上这些雕龙画凤了。
新式的家具商场早已在城市占据主导之地。
席梦思当然比雕花的硬板床舒适,抽水马桶也自然比子孙桶方便。
人们失去了等待锯拉斧凿的耐心,都是直接从商场里选一套,省事又省力。
爷爷终于把他那套做木工的宝贝收了起来,摆在最顶层的架子上。
冬天来了,他躺在自己雕的木椅上,眯起了昏花的眼睛。
狠刹奢侈之风,高擎节俭之帜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物质财富在不断增长,中国正在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
同学们对现阶段是否还应该“节俭”持有不同见解。
有的说:
“过去中国穷,所以提倡节俭,现在国家富裕了,还节俭啥?
”有的说:
“我花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也有的说:
“根据经济学原理,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倡节俭岂不是打击经济?
”此外,我们身边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批驳“节俭过时论”的文章。
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700字。
学生中错误的观念:
(1)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取之不尽,没有必要节俭。
(2)现在国家富裕了,什么东西都有,没有必要节俭。
(3)家里有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与他人无关。
(4)节俭是穷人的事,富人不用节俭。
(5)自己的钱财自己不用,送给别人,是傻帽。
(6)我本来就穷,哪里还用得着节俭(怎么还能节俭)
学生中错误的行为:
比阔气、爱面子,铺张浪费。
(1)吃大鱼大肉,不愿吃粗粮,随手丢弃没有吃完的东西。
(2)喝名贵饮料,不愿喝白开水和一般茶水。
(3)穿名牌,不愿穿便宜实用的衣物;
(4)住公寓,不愿意住条件简陋一些的学生宿舍。
(5)出门动不动打得叫快车,不愿意坐公交地铁或者骑自行车。
(6)不愿意使用便宜好用的学习用具、书包。
(7)教室、走廊上的长明灯,洗手间里的长流水。
正确的观点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2)俭以养德。
(诸葛亮)(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4)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谚语)(5)成由勤俭败由奢。
(6)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行为:
与前述错误行为相反。
改革开放40年以来,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多姿多彩,但奢靡之风日隆,有人说:
“国家富裕了,生活不必节俭”,更有人大唱“节俭过时论”,真的是这样吗?
我认为,无论社会如何富裕,国力如何强盛,节俭之旗不可倒,奢侈之风不宜行。
节俭永不过时,因为这是品质生活之魂。
在国人磨刀霍霍准备迎接“双十一”狂欢时,我们的近邻日本,早已经进入“断舍离”时代。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有物质却不唯物质呢?
这可能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关。
在中国古代,墨子就曾提出“节用”之说,民间也有“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古训,老祖宗早就睿智地提出,物质越是丰富,就越容易成为生活的“余食赘行”;
屋子堆得越满,内心越是空虚,因而提倡节俭度日。
只有生活节俭,才能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我们的幸福感。
节俭永不过时,因为这是国计民生之根。
中国是古老的耕读传家之邦,我们的先民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岁月里,和土地、和天气、和时节、和自然形成了良好的沟通与顺应关系。
所以,才有今日的丰饶的土地,才有现在的繁荣的农耕文化。
同时,节约粮食的美好品德也流传下来。
在春种秋收中,在夏耘冬藏里,我们通过勤劳的耕种,收获粮食。
每一粒米粟,每一个瓜果,无不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汗水,所以,节俭,就是珍惜成果。
即使现代,我们早就没有粮食不足之虞,但是,厉行节约,光盘行动,依然重要。
因为在这背后,不只是我们对粮食的珍惜,更是我们对劳动的尊重,对农耕文化的守望,所以,只有节俭,才能加深我们的劳动印记,强化我们的获得感。
节俭永不过时,因为这是命运同体之基。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只是在倡导人与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命运交织,更是在倡导人类与环境的守望相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有大痛而震怒。
当我们由于无知,由于自大,由于急功近利,由于执迷不悟而不破坏自然时,环境早已伤痕累累。
于是,我们重新倡导“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重视“垃圾分类”,强调循环利用,重新回归节俭的正轨,因为我们明白,只有节俭,才能保全我们的血脉传承,增强我们的责任感。
今日之中国,物阜民丰,昌隆鼎盛,但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居安思危,需狠刹奢侈之风,高擎节俭之帜,留一帧清风明月,还一片碧海蓝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作文 模拟 题目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