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34621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40KB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指南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制新一代高端容错服务器、高能工业电子加速器、微波成像雷达等高端电子信息整套装备并形成技术标准,实现在部分重要领域高端信息装备国产替代。
4、基础软件关键技术
实现基础软件核心技术突破。
实现云数据中心虚拟化、轻量多层容器管理、资源调度和应用敏捷迁移、自适应动态负载平衡、交互式处理、并行处理分析和大数据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突破。
重点开展新一代融合架构的云数据中心支撑软件、高端国产数据库管理系统、大数据应用支撑平台软件等基础核心软件开发,为国产信息装备推广提供配套支持。
达到基础软件产品与国产信息装备配套应用要求,形成面向政府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重点行业基础核心软件的国产替代。
5、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实现信息安全技术保障。
重点开展隐私保护、安全监控、威胁感知、攻击追踪和管控、恶意行为检测、国产密码以及面向云计算中心的低损耗供电方式、高效散热设施、高效电源管理和资源调度策略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实现云计算中心的节能降耗。
形成面向金融、通信、工业控制、电子政务等重点行业的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并在重点行业实现应用示范。
形成云计算中心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和软硬件产品,实现节能60%以上。
二、智能制造技术领域
围绕智能制造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安全生产应用示范等3个重点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规划纲要》,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推动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保障安全生产。
1、智能制造集成关键技术
推动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在制造领域的示范应用,带动全省智能制造技术水平提升。
重点开展类脑深度推理机制、工业现场感知与互联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完成对工业现场多源数据的在线采集、自主分析和深度挖掘,实现智能感知、控制与通信等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突破。
研制高可靠性、低功耗、强环境适应与抗干扰能力的光纤、微纳、生物等新型工业用传感器和工业物联网核心软硬件产品,开发在线检测与分析、深度挖掘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形成智能化、互联化的车间级全过程在线感知测量解决方案,关键装备与生产环节设备互联率达到100%。
2、智能制造装备关键技术
促进工业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提升制造生产环节智能化水平。
围绕高端专用工业机器人、精密加工装备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方面重点技术开展研发,实现面向复杂作业任务实时感知、复杂工件自动测量与信息提取、工艺快速分析与参数优化、自动精确轨迹规划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研制面向精密部件的切削打磨、复杂目标柔性装配,大型或超大型部件喷涂、铆钻等不同应用的机器人作业系统、智能工艺专家系统和精密加工装备,实现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并实现国产替代。
3、智慧工厂安全生产集成技术应用示范
提升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保障生产安全。
面向矿山、冶金、建材等安全生产重点监管行业,通过信息感知、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实现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因素的实时感知和预测预报,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技术水平。
集成应用重大危险品在线检测与安全感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数据支持系统、复杂装备安全运行智能监控预警等关键技术,研发面向复杂生产环境的人机协同自动化生产装备以及安全生产综合管控平台,形成面向行业安全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主要隐患感知及预报率达到95%以上,在安全生产重点监管企业进行应用示范。
三、现代交通技术领域
围绕交通装备关键材料、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城市智能交通、电动汽车电池系统智能管控等4个重点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掌握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提升交通现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为打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1、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制备技术
实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交通装备关键材料国产化。
重点开展高速动车组车轮合金钢锻造、压轧、热处理技术,高寒高速列车车体结构铝型材加工工艺技术研发,实现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高性能纤维材料、新型橡胶材料,航空航天轻质高强耐高温金属基复合材料、特种密封材料等高性能结构及功能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突破。
产品性能满足高速列车、大飞机等交通装备核心部件对关键材料性能的特殊需求,打破国外垄断,实现规模化生产。
2、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关键技术
实现轨道交通车辆关键部件的国产替代。
重点开展牵引传动与制动、运行控制、智能检测、轻量化与整车性能提升、系统综合节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国产化。
研制轨道交通动力输出传动装置、制动摩擦副、轨道检测设备等轨道交通核心部件及装备,实现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3、城市智能交通关键技术
提高车辆运行状态的感知、传输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高效综合管控。
重点开展新一代感知技术、信号实时传输、交通信息云服务、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管控技术水平。
研制交通信号传输与大型分布式综合监控系统,实现无线识别、车联网、大数据等集成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集成应用,形成完整、精准的城市交通诱导与控制指挥整体解决方案。
4、电动汽车电池系统智能管控关键技术
提升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和充电设施的技术水平。
重点开展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自适应动力电池类型和容量的快速无损充电技术、智能均衡充电技术、高效高功率密度变换器技术、动力电池智能测试、高精度数据同步采集与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研制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备及云服务平台,电池组管理系统及智能测试设备等关键软硬件产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展示范应用。
四、高端装备技术领域
围绕海工装备、特种焊接装备、智能输配电装备、核电装备及相关装备专用材料等5个重点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实现行业专用关键材料及重大装备产品的国产替代,提升全省重点行业核心竞争力。
1、海工装备关键技术
为实施“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开展海洋资源勘探、钻采装备自主设计、生产及维护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海底资源勘探和开采关键技术,提升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技术水平。
研制开发超深水半潜式钻井等开发平台、采油系统关键配套设备、海上油气水输送设备、新型远洋渔业船舶等高端海工装备,实现产业化和国产替代。
2、特种焊接装备关键技术
为我国海洋装备走出去和舰船远洋现场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重点开展焊接材料制备技术、焊缝缺陷控制及修复技术、电子束焊接能量分配控制技术、焊接应力与变形控制技术,熔池传感与熔深控制技术以及特种焊接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制厚大复杂结构焊接、水下焊接等特种焊接装备。
研发特种专用焊接材料,满足复杂环境焊接要求,抗腐蚀能力不低于母材;
焊接装备实现舰船潜艇、深海探测、能源动力及航空航天等装备制造复杂结构及水下环境的高效、精密焊接,焊接特性数字化采集与控制率达80%以上,焊接效率提高30%,成品率达90%以上。
3、智能输配电装备关键技术
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电网运行风险。
重点开展大规模集中间歇式能源并网技术、高密度多节点建筑光伏系统并网与配电网协调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等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
研制智能输配电高端专用装备,实现电网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输出、执行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并在我省一定区域开展智能微电网、智能配电网示范应用。
4、核电装备关键技术
提升我国核电装备的国产化水平。
重点开展核级管道、大中型泵阀、安全壳等配套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及现场组拼装工艺研发,提升装备国产化水平,服务三代核电技术“走出去”。
研制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一体化顶盖组件、主管道等核电站关键设备,产品配套国产核电站,实现国产替代,保障核电站安全运行。
5、高端装备专用材料关键技术
为高端装备国产化提供基础材料支撑。
重点开展专用高品质特种钢、高性能纤维材料、新型陶瓷等制备技术研发,实现新型冶炼及精炼技术、合金成分设计技术、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等专用材料生产关键技术突破。
研制高端装备专用高强度、高韧性、耐腐性、优良加工性能的特种钢、防腐防护高分子材料、高模量碳纤维、特种陶瓷等高性能材料并实现规模化生产,满足高端装备对国产化材料的技术要求。
五、绿色化工技术领域
围绕绿色合成工艺、绿色溶剂与助剂、高效催化、新型高效分离回收技术及其装备、高可靠化工过程自动控制等5个重点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为全省化工行业实现绿色安全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1、绿色合成工艺关键技术
实现化工原料绿色替代。
研究化工原料低毒、无毒和可再生原料替代技术,形成精细化学品新型合成工艺,大幅提升原料利用率、显著缩减反应步骤,有效降低废气、废液、废固产生量。
化工原料的绿色替代技术应用于1-2种类型的有机合成反应并实现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效率提高5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
2、绿色溶剂与助剂关键技术
实现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溶剂绿色化。
重点研究水相有机合成、生产过程溶剂绿色化处理,溶剂高效回收利用产业化、绿色助剂生产等关键技术。
无毒、低毒溶剂以及绿色助剂应用于1-2种类型的有机合成反应,实现规模化生产并推广应用至同类反应。
实现溶剂高效回收利用的推广应用,有机污染物减排率达到95%以上。
3、绿色高效催化关键技术
实现绿色高效催化核心技术突破。
围绕绿色催化剂制备和应用,重点研究高毒催化剂替代技术、催化剂回收利用技术,研发重大产品高效催化工艺与装备。
实现无毒、低毒高效率催化剂规模化应用,催化效率提高30-50%;
研制绿色高效催化剂的规模化生产装置并实现推广应用。
4、新型高效分离回收关键技术
实现化工分离过程的减排。
重点研究水相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传统分离与膜分离集成技术、反应-分离耦合集成技术等新型分离技术,研制全密闭、多用途、废气零排放分离设备。
实现2-3种分离共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研制多用途、废气零排放的分离设备并实现推广应用,有效减少分离过程中造成的三废排放及污染。
5、化工过程安全防控关键技术
显著提升化工过程防控水平。
围绕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安全运行及管理,重点研究非正常状态下的状态分析、故障诊断、安全预警和事故防范的自动控制技术,开发覆盖整个生产过程的高可靠性管控一体化系统。
实现重要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反应的连续自动化生产,形成化工行业安全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显著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六、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围绕精准农业技术标准体系、农业信息精准处理与应用、农业精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无害化利用、农业精准化生产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等5个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构建绿色、生态、精准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产业体系,提升精准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精准农业技术标准体系
完善精准农业理论体系。
重点开展精准农业技术集成筛选、模式识别、实时传输、评价与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发。
研究提出精准农业集成化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精准农业技术标准与应用模式标准并开展应用验证,为绿色、生态、精准农业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2、农业信息精准处理与应用关键技术
实现农业生产、灾害监测与预警等精准化管理与服务。
重点开展全产业链农业信息的精准传感、即时传输、精准收集、分析处理与决策、农业大数据体系等农业信息精准化应用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研发农业信息精准处理与应用设备,建立农业信息精准化应用技术体系,建成农业大数据精准农业服务云平台,以农业物联网为手段,实现农业动植物生长全过程精准管理、即时服务等。
3、农业精准化生产关键技术
实现农业精准化生产关键技术突破。
重点开展动植物品种改良、种质材料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种苗加工与质量控制、水肥种一体化智能农机、新型绿色投入品、化肥农药减施、绿色缓释膜材料、水肥高效利用、土壤污染防控、农产品收贮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研制生态设施蔬菜、立体设施畜禽、健康设施水产等规模化种养植精准管理技术与智能设备。
繁育适于精准化生产动植物新品种(苗),研制循环利用、营养补给、生物防控、无抗饲料、农产品收贮等绿色投入品和智能化设备等,建立现代农业全链条精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制定精准化种养标准,实现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精准化、生态化、信息化。
4、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资源无害化利用关键技术
实现集成应用精准技术,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和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效益。
重点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质量安全、信息追溯、农业残余物与加工废弃物生物转化无害化利用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研制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残余物生物转化系列产品与设备,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与设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技术保障。
5、农业精准化生产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
集成农业精准化生产模式并开展应用示范。
重点开展不同区域、规模、产业等农业精准化生产模式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实施品种优良化、耕地方田化、种养设施化、生产规模化、投入绿色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精细化、收贮信息化、加工精细化、废弃物无害化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示范。
开展不同区域和产业的精准农业示范,示范区(县)农业精准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辐射带动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农业精准化发展,促进农业减施增效,改善农业环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七、现代海洋农业技术领域
围绕现代海洋农业技术标准体系、离岸工厂化绿色增养殖、绿色养殖环境监测与生态修复、海产品绿色加工与高值利用等4个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实现从技术研究、种苗繁育、养殖模式、环境修复、资源管理到精深加工的现代海洋农业全链条技术创新,提升全省现代海洋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屯渔戍边”提供技术支撑。
1、现代海洋农业技术标准体系
夯实现代海洋农业技术的理论基石。
重点开展重要海水养殖品种遗传学基础、绿色高效增养殖原理、海洋养殖环境变异规律与生态修复机制、网箱抗风浪抗流性能与数值模拟理论、海洋水产品全资源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原理、途径等关键技术研究。
初步构筑现代海洋农业技术标准体系,为现代海洋农业良种创制与繁育、数字化生态养殖、深远海设施养殖、精准化生境检测与修复、绿色加工等提供技术理论支撑。
2、离岸工厂化绿色增养殖关键技术
实现海洋渔业养殖空间向深远海拓展。
重点开展优质海藻与海珍品苗种创制与规模化繁育、近海数字化立体生态工厂化养殖、远洋重点渔业资源精准探测与捕捞、养殖过程数字化实时监测等关键技术以及深远海网箱养殖基站、海上养殖工船等智能化采收设备的研发。
培育适宜离岸工厂化海水养殖的优质、高效、抗逆新品种(苗),形成离岸工厂化增养殖工程技术体系,研制海上专业化养殖工船和深远抗风浪新型网箱设施,实施深远海网箱养殖和养殖工船养殖示范工程,开发数字化海洋养殖综合信息平台与智能化采收设备等,实现养殖生产全过程自动监测与控制,建立近海大型数字化立体生态海洋养殖示范基地和深远海养殖示范区,为远海开发和海洋安全保障提供技术路径。
3、绿色养殖环境监控与生态修复关键技术
提高海洋养殖环境数字化监控与生态修复水平。
重点开展海洋养殖环境数字化信息实时监测、预警预报、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环境优化调控与生态修复、生物传感器、人工鱼礁与海底森林工程建设、病害生态防控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构建生物安保体系。
研制主要病害生物疫苗,研发养殖环境数字化实时监测设备和生态修复设施,建立海洋养殖环境数字化监测调控、灾害预警、风险评估、生态修复与生物防控精准化技术体系,遏制海洋生态系统损害、渔业资源衰退趋势,提升海洋养殖质量安全水平。
4、海产品绿色加工与高值利用关键技术
提高海洋水产品绿色加工和高值利用水平。
重点开展海产品新型冷链储运与品质保持、质量安全快速分析与有害物质有效脱除、新型功能制品开发、加工副产品与综合利用与增值、清洁生产、质量信息追溯等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
研制高品质、高附加值功能制品,制定海产品绿色加工、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建立国际先进的海产品标准化绿色生产技术体系,开发全产业链海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溯源系统平台,保障食品安全。
八、盐碱地绿色开发技术领域
围绕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筛选、盐碱地绿色开发关键技术和盐碱地绿色精准农业开发模式示范等3个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建立盐碱地农业提质增效技术体系,探索绿色、生态、精准的“粮经饲”并举等现代农业新型种植模式,引导黄三角地区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提升区域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1、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与筛选关键技术
实现耐盐碱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新突破。
围绕盐碱地绿色高效开发,重点开展高产、优质、抗逆、耐盐碱农作物品种驯化、种质材料创新和新品种培育与筛选等关键技术研发。
培育筛选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花生、大豆、谷子、高粱等经济作物,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的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适于设施农业栽培的蔬菜、食药用菌和花卉等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为盐碱地绿色开发提供良种资源。
2、盐碱地绿色开发关键技术
构建盐碱地绿色开发关键技术体系。
重点开展盐碱地新型专用绿色投入品,盐碱地水肥药高效利用,大数据监测预警、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研制盐碱地设施农业专用智能化环境控制、自动化作业、水肥一体化、生物防治等设备。
研制盐碱地新型专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安全保水剂等绿色投入品,开发盐碱地专用设施装备,建立盐碱地农业提质增效技术装备体系与标准,实现盐碱地标准化、生态化、信息化绿色开发和高效利用。
3、盐碱地绿色精准农业开发模式示范
实现盐碱地种植结构优化调整、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重点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和设施蔬菜、食药用菌和花卉种植试验;
探索精准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稻田生态种养、“种养加”循环农业、设施农业观光体验等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盐碱度条件下稻麦连作、小麦玉米轮作、棉改粮关键技术集成和大面积应用示范。
建立盐碱地绿色、生态、精准的“粮经饲”并举等现代农业新型种植模式示范样板和标准化技术体系,在同类型区域推广应用,显著提升盐碱地农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盐碱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全国盐碱地绿色开发提供样板。
九、海洋技术领域
围绕海洋监测数据分析应用技术、海洋环境、气候预测预报技术、海洋环境观测/监测装备研发等3个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海洋进行观测检测、机理认知和预测预估,加深对海洋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与把握,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支撑。
1、海洋监测数据分析应用技术
提高海洋监测数据分析应用水平。
针对海洋理化参数的监测,水下数据通讯及传输,发展海洋环境仿真技术、多源数据融合和分析技术,以及水下快速通讯技术,开展海洋各类监测数据的应用研究。
建立仿真平台与试验系统,仿真结果与观测数据一致;
建立海洋各类监测数据的应用模型;
提高水下数据通讯及传输能力,实现海上试验验证。
2、海洋环境、气候预测预报技术
实现海洋环境、气候的早期预报预警。
重点突破近海生态系统状态与风险评估技术,形成早期识别和快速预警能力。
基于监测数据,研究多过程相互作用机理,发展一体化数值预测模式,建立海洋环境和气候预估预测系统。
理论方法能够解释观测事实,支持模型建立,预测结果与观测一致。
厘清我省近海生态灾害发生风险与演变趋势,形成我省近海生态灾害多要素、多平台监测、预警、防控和演示系统。
3、海洋环境观测/监测装备关键技术
为在“两洋一海”建立立体观测网提供关键技术装备。
开展传感器、深远海观测平台、水下机器人、有缆观测系统、立体观测网等核心设备研发,解决制约我国海洋观测/监测系统装备发展的基础材料与加工工艺、通讯、水下导航定位、水下能源供给等瓶颈问题,为建立长期立体监测网提供核心技术和装备。
样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形成批量产品化技术体系,国产化率不低于70%。
十、生命健康技术领域
围绕中医经方深度开发应用、精准医学、创新药物、现代生物技术等4个技术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系统生物学、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手段,深入挖掘中医经方的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开展疾病的精准诊断,研发个性化诊疗技术与产品,开发新型药物,创新医疗器械,推动全省生命健康产业的转型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障供给水平。
(一)中医经方深度开发应用关键技术
1、中医经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关键技术
提升中医经方研究的现代化水平。
开展传统中医经方的信息挖掘和整理,从化学成分、体内过程、网络靶标、药效活性等多环节整合的角度,诠释经方现代科学内涵;
突破中药复杂体系组方机理解析关键技术,引领复方药物的研发方向。
筛选具有深入研究价值的中医精品经方不低于100首;
系统解析3-5首经方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申请/获得至少3项核心发明专利。
2、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
实现特色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
针对经方中成药大品种,研究与药效关联的多成分质量控制方法,提升质量标准;
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种植(养殖)、炮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优化制剂工艺技术,改良制药装备;
探索适合中药特点的临床评价方法,开展中药大品种临床循证研究。
完成特色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为临床提供优质优价中成药治疗方案,形成新的国家标准或临床应用规范(技术方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重点 研发 计划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