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系列.docx
- 文档编号:17233232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35.49KB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系列.docx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系列.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常规系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及体温、脉搏、血压情况、神志、精神变化、出人量是
2.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及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3.观察感染的症状和体征、皮肤完整性。
【症状护理】
1.病情加重出现肺性脑病者可行气管插管进行人工呼吸机通气。
2.咳痰时,鼓励咳嗽、排痰、更换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
3.肺性脑病:
按内科呼吸系统护理常规执行。
4.合并意识障碍时要做到:
1)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拍背、吸痰。
2)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
3)备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
【一般护理】
1.按病情做好各种护理记录。
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清醒病人应鼓励咳嗽排痰,痰液粘稠者可行雾化吸人或蒸气氧疗后排痰。
意识障碍应予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合理用氧,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
4.正确记录和计算静脉输液量和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衰。
5.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不宜饱餐、限制钠盐摄人。
6.劝病人戒烟,以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加重。
7.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病人多交流,使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学会自我护理的方法。
2.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劳累、受凉、情绪激动等。
3.合理饮食,注意劳逸结合。
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暧气、反酸、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巩膜及皮肤黄染等。
病情严重者,观察生命体征。
3.视病情适当休息及活动。
4.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无刺激饮食。
5.指导病人用药:
如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病人口服药要研碎服;溃疡病病人抑酸药宜饭前或空腹服等。
6.了解病人的化验检查及一般检查项目。
7.讲解消化系统检查项目的注意事项,并做好检查前后的护理。
8.备好各种物品及药品,严格三查七对。
9.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10.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安慰工作,使病人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篇一般护理常规
第一章分级护理
第一节特别护理
第二节一级护理
第三节二级护理
第四节三级护理
第二章症状护理常规
第一节高热护理
第二节昏迷护理
第三节瘫痪护理
第四节休克护理
第五节抽搐护理
第二篇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一般护理
(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护理
(四)胆囊炎、胆结石护理
(五)水肿型胰腺炎护理
(六)细菌性痢疾护理
(七)肝硬化的护理
第三节呼吸系统护理常规
(一)呼吸系统一般护理
(二)支气管炎护理
(三)哮喘护理
(四)肺心病护理
(五)肺炎的护理
第四节糖尿病的护理
第一章分级护理
分级护理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规定临床护理要求,在护理工作中达到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人力,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决定护理等级,以医嘱形式决定级别,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并做出标记(一级护理为红色,二级护理为绿色,三级护理为白色或可不设标记)。
第一节特别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3.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
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第二节一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
5.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第三节二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
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
3.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
护理要求
1.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4.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
5.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第四节三级护理
病情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患者;
2.生活完全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护理要求
1.每3~4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4.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参考:
卫生部《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第三章症状护理常规
第一节【高热护理】
发热是人体对致病因子产生的一种全身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非独立的疾病,对发热患者除症状护理外,重要的是协助医师积极寻找病因,进行治疗。
一、观察和监测:
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变化,体温39℃(口腔温度)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在38℃~38.9℃者,每日测量4次;体温在37.5℃~37.9℃者,每日测量3次至正常后3天。
2.注意观察发热规律、特点及伴随症状,有无大量出汗、虚脱、抽搐、血压下降、神志改变等症状。
3.出现高热及时汇报医生。
二、护理措施
1.休息与环境:
高热期间卧床休息。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病人着凉。
2.降温措施:
(1)低于39℃可通过提供合适的环境如加强通风、调整盖被来使患者感觉舒适。
(2)39℃以上,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后半小时观察疗效。
3.饮食:
发热期间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热量。
鼓励病人多进食、多吃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保证每日液体入量达3000ml以上。
4.口腔与皮肤护理:
饮食前后漱口。
高热患者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但要防止着凉。
5.安全护理:
高热患者有时会躁动不安、谵妄,应注意防止坠床、舌咬伤,必要时使用护栏、约束带固定患者。
6.心理护理:
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保持病人心情愉快,处于接受治疗护理最佳状态。
7.健康教育:
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参考:
《护理学基础》、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第二节【昏迷护理】
昏迷是因脑功能严重障碍引起,以意识丧失、运动感觉障碍和反射消失为主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大脑皮质和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的一种状态,其病情特点是重而复杂,变化快,随时都有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必须予以严密全面观察和护理。
一、观察和监测:
按医嘱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应、意识状态及程度,经常呼唤病人了解其意识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平卧时置头部转向一侧或取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口、鼻、喉中的分泌物,分泌物粘稠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气管切开者遵循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2.饮食:
按医嘱给予合适的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补充足够的水分。
鼻饲者,应注意鼻饲饮食的温度、浓度、剂量等;滴注能全力等营养素时,应经常巡视患者,调整合适的速度、温度,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及时查明原因;鼻饲患者给药时应研碎调成液态注入。
3.预防并发症:
(1)观察大小便情况,如发生尿潴留,先采用能帮助病人排尿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痛苦,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导尿,并做好会阴护理,防止泌尿道感染;大便干结者,按摩腹部或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2)预防口腔感染:
每日口腔护理2次,张口呼吸者以生理盐水消毒纱布盖于口鼻上。
(3)预防角膜损伤:
对眼睑不能闭合者涂抗生素眼膏,用消毒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于眼部,保护口鼻粘膜和角膜免受损伤和感染。
(4)预防褥疮:
保持床单柔软、清洁、平整,每2~3小时翻身1次;可使用气垫床;骨突处,作定时减压,定时协助病人作被动性肢体运动,并保持功能位。
(5)预防病人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2~3小时翻身拍背1次,并刺激病人咳嗽,及时吸痰。
4.安全护理:
(1)对躁动不安者应预防意外损伤,加用床栏或保护带,以防坠床;
(2)牙关紧闭、抽搐者,应用牙垫垫于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如有活动假牙应取下,以防误入气管;
(3)修剪指甲以免抓伤,室内光线宜暗,动作宜轻,避免外界刺激;
(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得超过50℃。
防烫伤。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第三节【瘫痪护理】
肢体因肌力低下而出现运动障碍称为瘫痪。
各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皮层运动区、椎体外系统、小脑、周围神经等障碍均可引起肢体瘫痪。
根据瘫痪性质分为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周围性瘫痪),根据瘫痪的部位分为单瘫、偏瘫、交叉性瘫痪、截瘫、四肢瘫、局限性瘫痪。
一、观察:
1.肢体感觉、运动受损的部位与程度。
2.受损部位皮肤及肢体的情况。
二、护理措施
1.预防并发症:
(1)预防褥疮:
保持床单柔软、清洁、平整,每2~3小时翻身1次;可使用气垫床;骨突处,作定时减压,定时协助病人作被动性肢体运动,并保持功能位。
(2)预防泌尿道感染:
每日清洗外阴和肛门,保持清洁干燥;排尿困难者,定时按摩膀胱但不可重压;尿潴留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必要时作留置导尿,并鼓励病人多饮水。
(3)预防肠胀气及便秘:
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少食胀气食物。
便秘者按医嘱给予缓泻剂。
(4)预防病人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每2~3小时翻身拍背1次,鼓励患者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2.预防肢体畸形、挛缩,促进功能恢复:
(1)瘫痪肢体要保持功能位置,防止足下垂,可用枕头支撑足掌;患侧卧位及健侧卧位的取用,参照《护理操作规程》。
(2)按摩肢体,协助做被动性功能锻炼,每日1~2次,活动量逐渐增加,病人运动功能开始恢复时,应鼓励其早期做肢体及躯干的功能锻炼,并给予指导和协助。
3.安全护理:
(1)预防跌伤:
瘫痪伴神志不清者,加用床栏。
(2)预防烫伤:
应用热水袋水温不可超过50℃,并加套使用。
(3)预防冻伤:
寒冬季节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第四节【休克护理】
休克是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素侵袭后,迅速出现以循环系统为主的功能急剧降低的临床综合征。
表现为有效循环血量骤降,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病情复杂,变化快。
一、观察及监测:
1.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与脉压差的变化。
2.观察神志及精神状态,有无烦躁、焦虑、表情淡漠、意识模糊及昏迷等。
3.观察皮肤粘膜色泽、温湿度,有无苍白、紫绀、片状瘀斑、四肢湿冷等情况。
4.观察尿量变化。
5.按医嘱及时抽取血标本,监测血液生化。
6.创伤患者观察伤口出血等情况。
二、护理措施
1.根据不同的病因,做好急救处理。
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抗感染及止血处理。
2.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维持体液平衡。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正确调整补液速度。
正确使用药物,观察药物副反应。
3.保持静脉通路畅通,24小时输液维持者每日更换输液器。
长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防范静脉炎及静脉渗漏的发生。
采用深静脉穿刺者按常规护理。
4.保持环境安静,避免不必要的搬动。
5.注意保暖,根据病情给予适宜体位。
6.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7.神志淡漠或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8.备齐抢救用品,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予以立即处理。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第五节【抽搐护理】
抽搐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突然、短暂、反复发作的脑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暂停,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四肢强直,双手握拳。
一、观察要点
1.抽搐的程度及伴随症状。
2.神志与瞳孔的变化。
二、护理措施
1.抽搐发作时应有专人守护,迅速解开病人衣扣,用包好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以防舌咬伤,必要时加用床档,防止坠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病人头转向一侧,如有呕吐物,须及时清理,抽搐时禁食。
3.抽搐时减少对病人任何刺激,一切动作要轻,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等。
4.密切观察抽搐发作情况,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应特别注意神志与瞳孔的变化,以及抽搐部位和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5.备好急救用品,如吸引器、张口器、拉舌钳等。
6.抽搐后应让病人安静休息,室内光线偏暗、安静,伴高热、
昏迷者,按昏迷常规护理。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第二篇专科护理常规
第一章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人进入病室后,根据病情安排床位,危重病人应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并及时通知医师。
2.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空气新鲜、光线充足。
3.一般病人应安静休息,或根据病情适当活动;危重病人及特殊情况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4.新入院病人,应立即测体温、脉搏、血压、体重,并记录,每日测体温、脉搏二次,连续三天。
5.床位护士采集主、客观资料,填写首次护理记录,并做好入院指导。
6.入院24小时内留取大、小便,及其它标本并及时送检。
7.遵医嘱安排病人饮食,探视人员所带食物,须经医护人员同意,方可进食。
8.根据病情实行分级护理,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
9.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10.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书面交班和床头交接相结合。
11.根据内科各专科特点备好抢救物品,做好抢救工作。
12.了解病人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3.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第二节消化系统护理常规
(一)消化系统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护理措施】
1.休息:
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晚期、肝昏迷、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
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饮食护理:
对溃疡病、肝硬化腹水、急性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
3.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纤维内镜、经皮肤肝穿刺介入疗法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工作。
4.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5.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慰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参照消毒无菌技术常规。
【健康指导】
1.强调饮食质量及饮食规律和节制烟酒。
2.指导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掌握发病的规律性,防止复发和出现并发症。
3.向患者阐述一些与疾病有关的医疗知识。
4.说明坚持长期服药的重要性。
5.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二)上消化道出血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一般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观察与监测】
1.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在大出血时,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氧、心率,设置报警值。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观察神志、末梢循环、尿量。
附:
出血量的估计: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5~10ml,出现黑便表明出血量在50~70ml以上,出现呕血,胃内积血量达250~300ml。
4.有头晕、心悸、出冷汗等休克表现,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并作好记录。
【护理措施】
1.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至出血停止。
2.饮食护理:
大出血时禁食,其余出血期按医嘱给予饮食,出血停止后按序给予温凉流质、半流质及易消化的软饮食。
3.口腔护理:
禁食期间,保持口腔清洁,视病情指导患者床上刷牙、温水漱口,病重、病危患者口腔护理Bid。
呕血后做好口腔清洁,可协助患者床上漱口。
4.便血护理:
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用软纸擦净,保持臀部清洁、干燥,以防发生湿疹和褥疮。
5.呕血护理:
(1)根据病情让患者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或高枕卧位(20~30°),防止误吸。
(2)大量呕血病人,床边备吸引器及必要的抢救用品。
6.大出血时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尽快补充血容量,遵医嘱使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羟乙基淀粉酶等,大量出血时应及时配血、备血,准备双气囊三腔管备用。
(2)门脉高压出血患者烦躁时慎用镇静剂。
(3)注意保暖。
7.安全护理
(1)使用特殊药物,如垂体后叶素时,应严格掌握滴速不宜过快(速度:
原则上以医嘱为准,但最大量不超过0.2u/分钟),如出现腹痛、腹泻、心律失常等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使用垂体后叶素时,每12小时更换输液通路,并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外渗、红肿、疼痛等情况,并三班交班,一旦出现,及时处理并汇报护士长。
(3)出血后3d未解大便患者,慎用泻药。
8.使用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治疗时,参照双气囊三腔管护理常规。
9.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的作好解释工作,安慰体贴患者的疾苦,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健康指导】
1.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2.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3.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4.在好发季节注意饮食卫生,注意劳逸结合。
5.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内科护理学》
(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护理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及时了解患者有无腹痛、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表现。
2.当患者出现四肢厥冷、脉速、血压下降、黑便、腹痛剧烈、呕吐,提示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护理措施】
1.休息:
嘱患者保持安静,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应少量多餐,以柔软易消化的食物,忌粗糙或多纤维食物,保证足够量的热量和维生素,尽量避免食用刺激胃液分泌亢进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烟酒和辛辣调味品。
进食时细细咀嚼。
3.用药护理:
(1)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凝胶等)应在饭后1小时或临睡前服药,宜研碎或嚼碎,避免与奶制品及酸性食物和饮料同时服用。
长期服用出现便秘者可给予轻缓泻剂。
观察药物副作用。
(2)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可引起头晕;兰索拉唑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头痛、口苦等;泮托拉唑的不良反应比较少。
(3)硫糖铝片宜在进餐前1h服用,不能与多酶片同服,以免降低两者的效价。
(4)枸橼酸铋钾宜在餐前半小时服用,部分病人服药后出现便秘和粪便变黑,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4.疼痛护理:
注意观察及详细了解病人疼痛的规律和特点,如DU表现为空腹痛或午夜痛,指导病人在疼痛前或疼痛时进食碱性食物(如苏打饼干等),或服用制酸剂。
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重者,嘱其卧床休息几天至1~2周。
【健康指导】
1.向患者讲解疾病注意事项,避免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生活要有节奏,遵守饮食疗法。
2.正确服药,坚持服药,以防疾病复发。
3.加强观察,如发现有上腹痛、不适、压迫感、恶心呕吐、黑便等,应及时就诊。
参考:
上海市卫生局《护理常规》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内科护理学》
(四)胆囊炎、胆结石护理
【病情观察】:
1.腹痛:
多数病人有上腹部疼痛史,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夜间发作,疼痛可放射至右肩及右肩胛下。
2.消化道症状:
病人腹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症状。
3.发热或中毒症状:
根据胆囊炎症反应程度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和脉搏加速。
【护理措施】
1.休息:
发作期间绝对卧床,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指导其进行有节律的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2.饮食:
指导其清淡饮食,忌油腻食物;病情严重给予禁食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和腹痛。
3.药物止痛:
对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者,可遵医嘱通过口服、注射等方法给予消炎利胆、解痉或止痛药,以缓解疼痛。
4.控制感染:
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
5.维持体液平衡:
在病人禁食期间,根据医嘱经静脉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能量和维生素等,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健康教育】
1.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2.低脂饮食,忌油腻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参考: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内科护理学》
(五)水肿型胰腺炎护理
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的变化,按医嘱监测血糖、血钙的变化。
2.认真听取患者主诉,腹部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以及引起疼痛的原因等。
3.观察病人的恶心、呕吐,使用胃肠减压时应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内容物及量。
4.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脉速、出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及患者有无腹胀、肠麻痹、脱水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护理措施】
1.休息与体位: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协助病人取弯腰、屈膝侧卧位,以减轻疼痛。
2.禁饮食和胃肠减压:
多数病人需禁饮食1~3天甚至更长,明显腹胀者需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和腹胀。
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禁饮食的意义,病人口渴时可含漱或湿润口唇,并做好口腔护理bid,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 肺源性 心脏病 护理 常规 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