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语文12册5单元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31798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55KB
苏教小学语文12册5单元文档格式.docx
《苏教小学语文12册5单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小学语文12册5单元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
你知道吗?
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
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扫路人乐观开朗、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领悟作者描写扫路人的巧妙构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天游峰的扫路人》。
(生齐读)
提问: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所记叙的事情,再理解人物的形象。
这样的教学思路是好的。
)
二、讲读第三段,理解人物形象。
过渡: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为什么他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认识这位扫路人。
(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学习的目标。
1、自读课文。
提示: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游峰扫路人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讨论交流。
扫路人是一位怎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全班交流,相机板书。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对扫路人的形象的理解是正确而全面的。
4、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与老人的交谈的过程中,想了些什么?
(1)学生自读,找出课文中作者直接议论、抒情的内容。
(2)讨论、交流。
启发学生展开想像,作者当时对老人说的话。
(这一步的要求是高的,需要进行研读。
通过研读,初步知道直接抒情的方法。
5、分角色朗读。
(1)小组练习。
(2)指名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又回到了整体,也能再现两人交谈时的情境。
三、比较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1、引读第二自然段。
天游峰是武夷山的第一险峰,是如此的巍峨险峻……(生读)。
当作者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饱览了无限风光,心里怎么样呢?
(生读:
“好不得意”。
2、提问。
晚上,作者在散步时又遇到了一位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扫路人,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3、出示填空。
这次,作者游览了武夷山,()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4、学生填后,齐读。
(这一步的设计很有创造性。
不仅帮助学生体会了作者的感情变化,而且理解了课文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总结全文。
作者游览了武夷山,不仅登上天游峰,饱览了的无限风光,而且遇到了一位乐观开朗、工作负责的扫路老人。
他心里是多么高兴啊!
于是他禁不住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告诉大家。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你会怎么做?
怎么把一个人写好呢?
可以像作者那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等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在描写的过程中,要学习抒发感情的方法,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人说: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
要是30年后,他会是什么样的?
他们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年过七旬乐观开朗
13、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扫上扫下工作负责
30年后……自信豁达
教学反思:
备课组:
六年级语文12册备课人:
吴社智
16、最大的麦穗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走进古希腊,感受古文明
2、听苏格拉底的故事。
3、板书课题。
4、启发谈话: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这件事,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投影:
定夺嘲笑苍老错失良机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3、指名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垄”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文化土壤深厚的麦地,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的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话?
哪三句话?
谁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
有人说:
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
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第一句话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
1、指名读
2、你们听懂苏格拉底的话了吗?
”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
(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
(严肃、命令)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4、怎么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
小结:
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三、第二句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谁来读一下?
2、几个字?
(七个字)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
3、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
((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没有了……)
4、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
(惋惜、气愤、微笑……)
5、出示:
苏格拉底说:
”(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
7、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
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8、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
(低着头往前走,挑挑拣拣……)
9、但是他们为什么没摘到最大的麦穗呢?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心里想:
“”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体会“埋头”的含义(束缚思维,目光短浅……)
9、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手中空空如也。
在这里,我们固然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比弟子们更清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10、小结:
看来,我们都比苏格拉底的弟子更出色。
四、第三句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
出示,指名读
2、你认为苏格拉底这句话中最有分量的是哪一句?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呢?
4、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
5、指名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苏翁之意仅仅在于“穗”吗?
更在于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
6、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
7、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
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
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
从哪里看出?
五、最后一节
1、“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
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2、请同学们把这一节读一读
3、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
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
这就是……指名读
4、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
(麦穗就是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5、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6、突出显示: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指名说。
(注意点评)
(2)小结:
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
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
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
“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
7、这两首熟悉的诗就是反映的这个道理,我们来看一看。
明日歌(节选)
金缕衣杜秋娘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理解、齐读
9、今天的“每日积累”就送大家这样的词句,出示齐读:
表示勤奋踏实的成语:
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不失时机一丝不苟
关于珍惜机会的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六、走出文本,回味无穷
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七、布置“每日一写”
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16、最大的麦穗
拿在手中不失时机
到处都是追求实实在在
东张西望错失良机
刘玉柱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熟记写雪松“本领”的句子。
2、学习4个生字,理解本课新词的意思。
3、读懂课文,知道山谷中的谜的形成;
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感受雪松的坚强。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明白山谷中的谜形成的原因,了解雪松的特殊“本领”。
一、扣“谜”导入,激趣促学
1、板书“谜”字。
学生猜谜语:
“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手指)
2、简介谜语的组成:
一般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
3、师述:
这节课,咱们还要猜一个谜,是一个“山谷中的谜”,有信心吗?
(板书:
山谷中的)
二、初读课文,揭开“谜面”
1、请同学们认真地阅读全文,边读边划出生字词,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再仔细找一找“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用横线划出来。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3、读后交流:
(1)学习生字
出示认读,纠正读音:
柘丫贞帐摧
(2)“山谷中的谜”是什么?
a、指名读找出的句子,相机出示——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b、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个什么谜,师相机迅速地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山谷东西坡的不同景象。
c、这个谜容易解开吗?
从哪里可以体会出?
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从“始终”、“谁也不知道谜底”体会这个谜的难解。
4、指导齐读1、2两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探究“谜底”
1、默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谜底是什么?
用波浪线划下来。
(补充课题:
底)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3、读后交流,揭示“谜底”:
(1)指名读找到的写“谜底”的句子,相机出示——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
这个谜底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山谷有了这个难解之谜的?
找找哪些关键词能能够解释。
——引导学生找出“雪大”和“雪小”、“压断了”和“压不断”等表面现象解释的谜底。
(2)深入探究:
为什么同是一个山谷,会存在“东坡雪大,西坡雪小”的奇异现象?
——指导学生理解“风向”:
在黑板上用箭头标出山谷中的“风向”,懂得造成“东坡雪大,西坡雪小”的地理成因。
(3)引导质疑:
为什么东坡雪大使其他树丧失了生机,而雪松却安然无恙?
——感受雪松特殊的“本领”:
a、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写雪松“本领”的句子。
b、雪松的“本领”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
(先弯曲,再反弹。
c、模拟演示,感受雪松的“本领”。
(用准备好的钢尺和粉笔作为“雪松”和“其他树”的模型演示受雪压迫的情形。
d、和其他树相比,你能感受到雪松身上蕴藏着什么吗?
e、指导有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反复”、“不论……始终……”、“完好无损”等词体会雪松的特殊本领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自由读、齐读
f、尝试复述这部分内容。
4、再读“谜底”,感受旅者的欣喜
(1)齐读“谜底”。
(2)这个难解的谜终于被这两位旅行者揭开了,他们的心情如何?
从哪句话能够体会到?
朗读句子: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体会旅者的高兴之情。
(3)两位旅行者因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因而揭开了这一奇异的景观,这让他们感到十分高兴。
然而,更让他们欣喜的是他们从这一现象中还领悟到了一些人生的哲理。
四、课外作业
1、描红生字,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预习4-6自然段,体会两位旅行者的话。
一、导入:
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这条山谷实在很普通,当你身处在这样的山谷中时,你就会有新的发现,打开书本仔细读一读课文1—2小节。
交流:
自己有没有新的发现?
(有)谁愿意用你的朗读来为大家介绍你的重大发现?
1、[出示]: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质疑:
从他的朗读中,你发现了这条山谷的特别之处了吗?
[出示]:
而东坡只有雪松
小结:
这个惟一能引人注意的现象也就是第2小节中所说的“奇异的景观”,也就是课题中的哪个字?
“谜”(板书加点)
过渡:
同学们,你们看,原来“只有”两个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奥妙啊!
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一条普通的山谷中却藏着这样一个谜,这大大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同时,也更想迫切地知道:
为什么山谷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让我们带着这样强烈的好奇心一起来读一读课题:
山谷中的谜底(齐读课题)
二、过渡: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们明确了今天的任务,就是将跟随两位旅行者前往山谷中,一起去揭开谜底。
底加点)
1、打开书本,默读第三节,思考:
为什么山谷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树,而东坡只有雪松?
用铅笔勾画能帮助你解开谜底的语句。
请一位同学来揭开这个谜底:
[出示]: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质疑:
也找到相同答案的同学举手,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嘛,真聪明!
不过,你是从哪儿断定这就是谜底的呢?
(谜底终于被揭开了)
这是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不过真正的谜底还藏在这句话中,想要找寻答案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语句和提示性的语言来帮助,当然更重要的是还要同学们沉下心来读。
(默读谜底)
2、这段话里所包含的谜底你发现了吗?
(造成这一奇异景观的原因你发现了吗?
课件:
东坡雪大西坡雪小没有雪松这个本领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雪很大,雪松很有本领)
当时的环境怎样的呢?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看看这雪到底大到什么程度?
课文中有所描述吗?
好好读一读第三小节的前三句话,把出现在你眼前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一下。
(生述雪景)
是啊,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袭来,整个山谷被一片皑皑的白雪所笼罩着,面对着这样的气候和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气候恶劣,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无论是人还是植物都十分困难,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特别是由于特殊的风向,东坡的雪比西坡的雪来得大,想要在风雪更加肆虐的东坡生存下去,又是极其不容易的一件事)
再读第三节的前三句话,让我们一起在来感受一下山谷中所独有的雪景吧!
3、过渡:
能在风雪更加猛烈的东坡生存的只有雪松,而其它的植物根本无法生存,那是因为其他植物——没有雪松这个本领,雪松的这个本领在谜底中并没有直接地告诉我们,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无论雪大还是雪小,雪松的树支始终压不断)
4、还记得有一首描写雪松的诗吗?
我们一起背一背《青松》
“压不断”这就是在谜底中所说的雪松的这个本领,这也是其他的杂树所无法具备的本领。
5、怪不得第一位旅行者满怀感慨地说:
指读第4节
6、过渡:
同学们让我们一同近距离地去领略一下雪松独有的身姿吧!
(看图片)
三、导入:
作者在第3小节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刻画了雪松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表现,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的语言文字中去,好好地去感受一下吧,读的时候,勾画有关语句。
1、[出示]:
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这句话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仔细地圈一圈,认真地读一读,看看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A、想象“积”到一定程度,是什么样的程度?
积
(雪很厚,完全把雪松覆盖住了,仿佛听到了只只呀呀的声音)
在这样的重压下,雪松那——(引读)板书:
向下弯曲,这是雪松向风雪屈服低头的表现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
原来,弯曲是为了……板书:
滑落
雪松把纷纷扬扬的雪片从身上抖落下来,原来它一时的弯曲是为了能立即——反弹过来(板书),这样的反弹又重新展现出雪松独有的身姿,你们看见了吗?
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同学们,作者用这一系列形象的动作描写,为我们描绘了雪松独有的本领,谁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短语来概括?
——富有弹性(板书)
这样的描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雪松所独有的身姿吧!
(读)面对着暴雪一次次的侵袭,雪松就这样,引读————
从雪松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同学们,在你眼前屹立的仅仅是雪松吗?
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
“人”
是啊,虽然雪松遭受过狂风的肆虐,经历过暴雪的重压,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挠,昂起头抖落了身上的积雪,它苍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
一棵普通的植物却充满了人才有的精神与意志,怎能不让人惊叹,佩服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
2、过渡:
是啊,从这一棵普通的雪松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也想到了很多,尤其是第二位旅行者,他也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慨,找出来自己读一读。
[出示]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像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从这位旅行者的感慨中,你有没有收获呢?
是的,面对困难和压力时,雪松用它独有的“弹性”战胜了他们;
其实,作为人,我们身上也有着这样一种弹性,那就是一种“韧性”,有的时候,面对外界的压力时,“弯曲”也许是除了正面抗争以外的另一种处事策略。
四、最后,杨老师把书上的一句话做成了书签送给大家,喜欢的同学可以把它收藏起来,作为自己的左右铭,一起读:
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五、作业超市:
1、准备把文中的哪些句子摘抄你的采蜜本上?
2、请搜集战胜困难和压力的小故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板书设计
习作5成长的烦恼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
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
今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12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