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28628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0.70KB
按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文档格式.docx
《按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按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选择可以选择的责任。
①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②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③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3.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②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4.感恩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
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
①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
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为什么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③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3.怎样关爱集体?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为集体建
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4.团结的集体。
集体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①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
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②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③广大社会成员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
④有利于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互帮互助,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承担起管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氛围。
②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
③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3.为什么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①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③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从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为什么要信守承诺?
①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我们信守承诺,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
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
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2.为什么要勇担过错?
①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②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2.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
①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②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第二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日益强大的中国和面临压力的中国。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同时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认清国情,科学发展。
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3.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基本国情)①原因(表现):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②含义: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③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④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国家的总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①在九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
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旗帜就是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二、党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
①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途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其它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3.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②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6.处理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②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②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③意义:
(灵活)
①民族团结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③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维护民族
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
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5.维护民族团结。
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②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6.一国两制。
①制定:
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②内容:
“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③实践: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7.解决台湾问题。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8.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①历史事实: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民心所向: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历史必然: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②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③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对外开放
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开放。
②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
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②其它特点: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4.人口多,增长快的影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人口问题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
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
6.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②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
③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①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要求: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环境问题的成因。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城镇生活污染增加。
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严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3.环境问题的危害。
①破坏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严峻环境形势的正确选择。
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科学发展观。
①核心:
以人为本。
②含义: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③内涵:
(1)全面:
“五位一体”建设。
(2)协调:
城乡、贫富、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协调。
(3)可持续: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2.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利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为什么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②有利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③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的重要作用。
①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3.我国科技的现状。
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中国发展科技的意义。
①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②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教育的关系。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2.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③教育关系子孙后代,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④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三、科教兴国
1.为什么?
①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对我国形成严峻挑战。
②发展教育、科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早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怎么做?
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③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④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⑤建立科技奖励制度,奖励科技人才。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②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2.青少年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
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
②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勤于实践。
③要勇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
④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想象。
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组成。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
2.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
4.中华文化的影响。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6.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①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丰富和发展: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民族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
⑥学习爱国英雄人物,激发爱国热情。
⑦在学习中培养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
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编写 中考 政治思想 品德 知识点 全面 归纳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