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把握结构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26982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49.63KB
新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把握结构Word格式.docx
《新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把握结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7单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部分散文阅读第一节整体感知把握结构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
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对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
“这就是我的!
”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要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
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
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
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件、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
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脏一点。
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
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
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
怎么办呢?
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
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
“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游牧地区,喀吾图与城市“生活迥然不同”,读者由这一点出发会感受到裁缝店里的寻常事别有趣味。
B.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是因为金鱼转移了顾客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
C.作者善于借小故事来表达情感,比如接受女顾客以鸡换衣,既是对她个人爱美之心的赞赏,也含有一种对质朴人情的认同。
D.本文记述了裁缝生活中温馨的插曲,但并没将这种生活过于浪漫化,一针一线辛苦踏实的劳动,才是平稳真切的生活感受。
[解析]B项,“他们……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属主观臆断,也不符合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答案]B
2.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
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3.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
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
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对应学生用书p276 近几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是小说,但考生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对散文的复习。
散文内容丰富,题型灵活,在今后的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很可能还会出现散文这一体裁。
考生在复习备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时,对散文的复习不可偏废。
对应学生用书p276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现代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文情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的文体特征概括说来就是“形散神聚”。
所谓的“形”指散文中用来表情达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器物等等。
“形”的“散”体现在联想的广泛、时空的纵横等方面,但目的却是统一的——用来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神聚”。
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较强的纪实性
2.取材的广泛性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各色人等、古今中外、政事私情……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
既可以是风土人物志、游记和偶感录,也可以是知识小品、文坛轶事;
它能够谈天说地,更可以抒情写趣。
凡是能给人以思想启迪、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心旷神怡的,都可选作散文的题材。
3.形式的灵活性
(1)结构多种多样。
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
有的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以空间转移为序组织材料;
有的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有的以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感情变化为序;
有的以某一思想为统帅,把材料分别组织在几个不同的侧面之内。
(2)表达方式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地使用记叙、描写、议论等五种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可使用暗示、象征、比兴、联想等表现手法。
(3)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借用文言词语、方言俚语、歌谣谚语等语言形式。
4.诗意浓郁
散文的诗意与它是一种长于抒情的文体分不开的,其诗意的浓度同作者感情的深度总是成正比的。
无论写到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是“作者心灵的歌声”(高尔基)。
5.语言优美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之所以成为美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散文语言具有以下特征:
(1)讲究文采。
常用多种手法,或浓墨重彩,或淡笔轻彩,着力表现事物的“画意”,再现美好的形象。
有的散文作家有意识地化常语为奇语,以更好地表现散文的“诗情”和“画意”。
散文讲究文采,但并非只使用华美的语言,有的散文家使用最平实的语言,写出了极美的文章来。
(2)灵活疏放。
作者可以浮想联翩,随意点染,任情穿插,时而叙,时而议,时而抒情,或将它们水乳交融起来。
可谓腾挪翻飞,无不随心应手。
(3)注重节奏。
句式富于变化,有时骈散相间,平仄相调;
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富有音乐美。
6.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小,层次较少,结构不是很复杂,但又具有选材精要、言简意赅、立意深邃的特点。
二、散文结构思路的相关知识
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
叶圣陶先生说过:
“文章有其路,循路识其真。
”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是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更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弄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1.散文结构形式
(1)静赏式
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特点:
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
多角度的写景;
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2)参游式
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
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
(3)象征式
物的描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
卒章显志;
篇末深化(升华)主题。
(4)怀念式
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
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5)叙史式
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
起点很高,表达某种情怀;
追叙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
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
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之为文化散文。
2.散文结构思路的特点及把握要领
(1)结构思路的特点
形
(表、实)
人物(行为特征)
事件(具体表现)
景物(有何特点)
描写了什么形象,描述了什么特点
——写了什么
运用了什么语言,运用了什么技巧
——怎样写的
神
(里、虚)
情(抒了什么情)
理(明了什么理)
志(言了什么志)
抒发了什么情感
——为什么写
(2)整体把握结构思路的步骤要领
整体把握散文的结构思路一般可以分五步:
第一步,粗读全文,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
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
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第三步,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
第四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
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全文的结构。
第五步,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成段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碰头食
刘心武
那是去秋一天的下午,植被丰茂的温榆河边,我坐在马扎上画水彩写生,老杜走来走去地采集植物叶片,而汪哥儿则坐在他那辆本田雅阁里,把四扇车门全打开,仰着身子,双手枕在脑后,享受穿过车体的“过堂风”。
我们三个是偶然相识于温榆河畔的。
我在离河不远的村子里辟了一间书房,写作之余爱到河边画风景;
老杜离休不久,他们干休所就坐落在河东天竺镇,他喜欢采集植物花叶制作标本;
汪哥儿别人都管他叫汪总,在河畔高档别墅区里有栋欧陆风情的小楼,有时开车路过温榆河就离开公路把车滑到河畔草丛中,他说是“透气补氧”,我却从他那眯眼凝思的神态,判断他多半还是在盘算生意经。
因为问起来他比我和老杜小两轮还多,所以我们只叫他汪哥儿,他每回都拉长声音应承,很受听的样子。
我们又遇到一起,热络地互致问候后,便各司己事。
忽听“咩咩”之声,一群绵羊约有三四十只,跟随一位羊倌移动了过来。
羊倌是个40多岁的汉子,我们都跟他打招呼,他也就站住跟我们拉家常。
我、老杜、汪哥儿互相虽说也曾在问答间有些个自我介绍,究竟都留有相当余地,但那羊倌听了几句淡问,在我们并不曾寻根究底的情况下,却把他家乃至他们村的种种情况自动透明。
原来放养这样一群羊,一年下来的收入约一万二千元。
他说羊爱吃碰头食,所以必须每天轰出圈放养。
同样的植物,你去割来放进圈里喂它们,它们不爱吃,必得它们自己边走边觅食,才又香又欢。
当然,入冬后,留下的种羊只能圈养,喂储存的饲料,那风险就特别大,甭说染了病,就是厌食,胃口不香,不愿交配,也够人烦的。
羊群欢快地寻觅着香甜的碰头食,渐渐远去,羊倌也就跟我们道别,随着去了。
夕阳裹到身上,暖酥酥的,我画好了画,老杜夹妥了标本,汪哥儿下车看画和标本,仨人闲聊起来,都发表了一番从碰头食引出的感慨。
我说作家写作,最好也还是从“碰头食”里获取营养。
阿根廷有个著名作家叫博尔赫斯,长期在图书馆里工作,博览群书,浮想联翩。
他的小说灵感差不多全来自于“圈食”,虽然奇诡精致,究竟缺乏时代脉搏生活气息。
好多年里好多人都说他该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直到前几年他溘然仙逝,仍与该奖无缘,倒是像君特·
格拉斯那样的爱吃“碰头食”即乐于追踪现实发展轨迹、撷取鲜活素材的作家,虽争议很大,倒能“蟾宫折桂”。
当然奖项也并非评判作家成就高低的圭臬,从读者角度衡量,白菜萝卜各有所爱,我自己所钟爱的文学创作,还主要是吃“碰头食”那种路数的产物。
老杜却说哎呀快别提“碰头食”,在位的时候,整天吃“碰头食”,这顿是宴请别人,那顿是别人宴请,该到哪儿吃饭,全听秘书提醒,就是“工作餐”,往往也得司机送拢、秘书引进才知道订在了什么地方,一年到头难得在家里吃顿“圈食”。
直到离休以后,这才知道“圈食”比任何生猛海鲜、法式大餐都更可口,那因为连连吃“碰头食”而形成的滚圆“将军肚”,现在凭借“圈食”加步行采集植物标本,才算平复到可以拍侧面照的形态。
汪哥儿听完我们的话呵呵笑,说二位老伯你们怕都猜不出我的心思。
他说对他来说,把握事业的关键是既要有充足的“圈食”,更要善于吃“碰头食”。
搞经济,无“圈”就成了“皮包公司”,无“圈粮”就只能是整天想着“空手套白狼”,不仅难获成功,还容易酿成大祸。
但是光知道“守圈”,只靠“圈粮”那是吃不成“壮汉”的,必须还要善于吃“碰头食”,就是绝不能错过机遇,一定要带露折花,常保鲜活。
他说经济活动都带有一定的投机性,吃“碰头食”是一种投机行为不假,但投机要以“游戏规则”厘定的范围为度,羊是天然知道什么能吃什么有毒绝不能沾,搞经济的人吃“碰头食”可没那个“本能”,所以,要在实践中磨炼,在岁月中成熟……
一顿话,把我和老杜听呆了。
那天晚上我在书房灯下检视自己的水彩写生,画面上有在柳林下蒿草中觅食的羊群,我忍不住在画角题上了“碰头食”三个字。
(选自《心灵体操》,有删改)
(1)标题
何为“碰头食”,标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耐人寻味,引导着读者从全文中搜索答案。
(2)第一、二自然段
①写了什么:
写“我”“老杜”“汪哥儿”温榆河边休闲情景。
重点描写三人的休闲方式的不同:
“我”喜欢写生,“老杜”喜欢采集植物叶子,“汪哥儿”喜欢仰身车上享受“过堂风”。
②如何来写(写得如何):
第一自然段写时间、地点、人物,起笔简明;
第二自然段用插叙交代了人物身份和特点,其中着重写了“汪哥儿”,另有深意。
③为什么这样写:
写三人身份与喜好的差异,是为后文写三人对“碰头食”的不同理解预作铺垫;
重点交代“汪哥儿”是欲突出其主要人物的地位。
(3)第三自然段
[答案]荡开一笔,引入另一人物——羊倌。
细听羊倌对“碰头食”的陈述。
[答案]这样荡开一笔,使文章稍有波澜;
同时,叙写羊倌之事,又添生活趣味。
并且第三自然段,羊倌的坦诚与“我、老杜、汪哥儿交谈时的留有余地”形成对比,突出了羊倌的淳朴。
[答案]有意引出三人由“碰头食”所发的生活感悟。
(4)第四自然段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三人对“碰头食”的不同见解。
(5)第五至八自然段
[答案]写三人由“碰头食”引发的对生活的感慨。
“我”强调作家创作要吃“碰头食”,从生活中撷取新鲜素材;
“老杜”则感叹宴请吃饭这类“碰头食”之累;
“汪哥儿”借“碰头食”和“圈食”阐明把握生活机遇的重要。
[答案]第五、六自然段写“我”与“老杜”的感慨,衬托出“汪哥儿”见解的高明。
[答案]写三人不同的观点,借以表现作者多元共存的生活理念;
突出“汪哥儿”见解高明,能增强文章的哲理性,丰厚文章的意蕴。
(6)第九自然段
[答案]“我”在画角题字:
碰头食。
[答案]以白描手法写“我”题字写生画,言虽简而意无穷。
[答案]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引人深思,凸显主旨。
3.散文的线索
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也就是统摄和连缀各个材料的纽带。
抓线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与表达风格的散文,可以有不同的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
(1)事物(物品)线索。
与主题或主要情节有关,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事物,常常作为文章的线索,较常出现在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中。
(2)人物线索。
以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为线索,引出其他材料,连缀成文。
这种线索多出现在写人记事散文中。
(3)感情线索。
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这种线索多见于抒情散文,在一些怀人叙事散文中也常常碰到。
(4)时间线索。
以时间次第为线索,常为叙事性散文所用。
(5)空间线索。
以空间转移为线索,随作者观察次序来写作。
写景类散文多属于此类。
(6)事理线索。
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见于即事明理的议论散文。
常常是作者从事物感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点,其他材料据此展开。
4.散文常见的结构安排技巧
表现手法
作用
铺垫
通过叙事、写人、描景等,为下文张本;
烘托下文出现的主要人或事,使之更突出,主题得到深化。
伏笔
在文章的前边不大引人注意的地方将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照应
对伏笔的呼应,使文章形成首尾一体,融会贯通。
照应开头,可以使结构严谨,主题鲜明。
悬念
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某种疑端或矛盾冲突,使人产生关心事物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心理活动,引人入胜。
开门见山
叙事,直接从事件的某个环节写起,引人入胜;
议论,直接表明观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卒章显志
在全篇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散文结构思路的常见题型
(1)找准线索。
寻找线索的方法主要有:
①体裁猜“线”。
写景散文多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状物散文多以该物或对该物的理解、情感为线索;
写人散文多以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为线索;
议论抒情散文多以情、理(认识)为线索。
②标题判“线”。
有的标题即线索,如以景、物命名的散文。
③时空缀“线”。
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④以物求“线”。
很多托物言志、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⑤反复出“线”。
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⑥以情导“线”。
情感线一般不明显外现,常常隐伏于内容之中,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从而找到文章的线索。
(2)点明线索与文章各部分的关系。
(3)分析线索的作用。
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
①串联材料,贯穿全文;
②使文章结构清晰,情节集中;
③揭示散文主题;
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荷塘月色》一文既有外部的行踪线索,又有内部的心理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形成一种完美的圆合状态,请简要分析这一行文结构。
[答案]①从外部行踪线索看,本文从作者出家门经过小径到荷塘,赏完荷塘月色之景又回到家里,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呈现圆形结构;
②从内部心理线索看,情感思绪从不宁静、寻宁静、得宁静到失宁静,也呈现一个圆形结构;
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路历程的需要。
那一排钻天杨
肖复兴
①四十多年前,我家搬到北京陶然亭南,附近马路旁有一排新栽不久的钻天杨,瘦弱的树后有两间同样瘦弱的小平房,这是一家小小的副食品商店,卖些油盐酱醋,同时兼管每天牛奶的发送。
②母亲那一阵子大病初愈,我给她订了一袋牛奶。
由于每天到那里取奶,我和店里的售货员很熟。
其中一位很年轻,刚来不久。
她面容清秀,长得纤弱,快言快语。
熟了之后,她曾经不好意思地告诉我:
“没考上大学,家里非催着赶紧找工作,只好到这里上班了。
③知道我在中学里当老师,她让我帮她找一些高考复习材料,想明年接着考。
她又听说我爱看书,还写点儿东西在报刊上发表,就对我另眼相看。
④那时候,买麻酱要证,买香油要票,带鱼则只有过春节才有。
打香油的时候,都得用一个老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单元 文学 文本 阅读 第二 部分 散文 第一节 整体 感知 把握 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7226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