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
- 文档编号:17220305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97KB
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
《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
[内容摘要]
2010年,湖北省经济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回升向好发展态势,经济增长仍然主要由投资拉动,辅之以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推动湖北产业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三次产业合理布局和“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成为湖北工业化进程提速的引擎;财政状况的不断改善和税收大幅增长,为湖北经济培植新的增长极提供了财政保障。
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效应有待进一步显现,物价上涨形成的通胀压力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不容低估。
2010年,湖北金融业紧扣金融宏观调控主旋律,信贷投放节奏趋向均衡,增速平稳回落,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平滑作用,避免了湖北经济的大起大落;在信贷增长回归常态过程中,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均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县域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增速较快,但贷款长期化引起的期限结构错配矛盾仍然存在;以深化金融改革为契机,全省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市场经济主体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打开了方便之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湖北省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湖北省金融业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湖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运行情况
2010年,湖北省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体系日趋完备,金融创新亮点纷呈,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总量持续增长,金融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银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信贷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湖北省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信贷稳定增长,投放节奏均衡,结构不断优化,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银行业结构多元化。
2010年,湖北省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结构日益完备,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和全国性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渣打银行武汉分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成立,湖北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复筹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武汉设立ACS第二业务处理中心,全国有17家金融机构入驻或签约在武汉建设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县域、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已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17家,成功引进新加坡富登金融控股公司来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2.本币存款增长较快,外币存款降幅收窄。
2010年,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3.1%,增幅较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
本外币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7.8%,其中活期存款增加额占比较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这同企业支付能力提升、资金周转加快有关。
2010年,由于存款基准利率上调、资本市场资金回流等因素影响,居民活期储蓄出现较快增长,同比多增153亿元。
外币存款余额增速为20.2%,较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但降幅大幅收窄。
3.贷款增速回稳,结构调整明显。
2010年,湖北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于湖北地区生产总值近7个百分点。
全年贷款增长呈现高开、回落、走稳态势,1至2月本外币贷款增幅在30%以上,3月以后增幅回落,9、10月份降至20%以下,年末出现回升。
从投放进度看,一季度新增贷款呈现阶梯式下降,后三个季度基本保持均衡。
2010年,湖北省贷款结构明显变化,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分别高于全省贷款平均水平11.6个和10.5个百分点。
小额担保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3%,县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5%,高于县域存款增幅6.4个百分点。
但贷款长期化和集中特征仍较明显,全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增加额占全部贷款增加额的80%,武汉、襄阳、宜昌和黄石四市的贷款增加额占全省贷款增加额的77%。
4.现金收支延续净回笼。
全省现金收支较上年少回笼20亿元,但仍未改变净回笼局面。
现金收入项目中,城乡个体经营收入和居民归还贷款收入出现明显增长,同比增幅分别为25.7%和32.4%。
现金支出项目中,汇兑支出较上年出现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42.8%。
5.利率浮动重心整体上移。
2010年,湖北省利率水平总体呈现逐步走高态势,浮动利率贷款占比提高,贷款利率浮动重心上移,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继续上扬,住房贷款利率逐月走高,外币存贷款利率拉升。
湖北省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上升1.2个基点,从利率变动趋势看,除8月份出现回落外,全年总体保持走高态势。
同上年相比,全省金融机构执行上浮利率贷款占比提高2.5%,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为23%,上升11.4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主要集中于基准利率至下浮10%区间内,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上移。
据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利率样本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湖北省民间借贷利率定价较为灵活,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期以内。
民间融资规模扩大,较上年加权平均利率略有下降。
农户借入资金额增幅较大,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旺盛,仍是民间借贷的主体。
6.机构改革不断推进。
12月24日,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省内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筹建湖北银行。
至年末,湖北省50家农村信用社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条件,10家已完成组建,3家获银监会批复。
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快速推进,农业银行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组织架构不断完善,县域网点得到了整合和优化,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三农”的资源配置力度。
7.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迅速增长。
湖北省作为中部唯一的试点省份,于2010年6月22日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该项工作启动以来,业务量迅速增长,截至年末,湖北省共有13家商业银行为企业办理跨境贸易人
民币业务228笔,金额达25亿元。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对省内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节约财务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企业对外投融资,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步伐。
专栏1:
创新建立网络对接平台优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
为了解决成本、信息、效率和风险等诸多问题,提供一条便捷高效的银企对接途径,湖北省襄阳市多部门协作,创新推出了“襄阳金融网—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进行了有益尝试。
截至年末,襄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已有1249家企业提交贷款需求,申请金额126.5亿元,企业获得各种形式授信88.7亿元。
一、“中小企业金融网”的设计理念。
运用网络前台创新银企对接方式,运用网络后台优化行政服务环境,运用网络阳光新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新理念。
前台即为“中小企业金融网”网站,是银企双方开展信贷活动的平台,是政银企和相关中介机构的信息交流集散地,也是当地政府和人民银行金融政务公开的重要窗口;后台即为支持前台运转的业务办公系统和保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多方联动”的模式,促成银企对接。
二、“中小企业金融网”的主要功能。
一是银企对接功能。
从企业注册登记到签订信贷合同,中间绝大部分程序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二是政策指导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在网上发布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相关经济政策及行政服务措施,开展在线咨询,为银企对接提供指导。
三是企业信息收储功能。
通过网站数据库存储中小企业的各种基础信息及相关资料,便于相关部门分析中小企业金融需求情况。
四是信息发布功能。
银行、企业和中介机构发布金融产品、贷款流程、企业情况、中介服务等与融资有关的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企业信用公示、金融运行动态、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经验介绍等信息。
五是联动协调功能。
人民银行、工商、国地税、房管、国土、环保、供电等部门,在网上对银行提供“信息协查”服务,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分配用户名和登陆口令,把企业相关信息通过平台回复给有信息协查要求的金融机构。
六是监督管理功能。
通过后台业务办公系统的运行,可对企业注册量、申贷办理数量、贷款成功率、协查回复率等信息自动生成统计表格,实现对企业融资申报、受理全过程的实时监督,政府优化办(监察局)负责为平台的运转提供制度、机制保障。
三、“中小企业金融网”的工作流程。
整个申贷流程分为企业申请、银行受理、部门协查、中介服务、进入贷款程序五个环节12个步骤,除办理他项权证、签订借款合同外,其余步骤均在网上进行。
四、“中小企业金融网”的支撑体系。
一是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襄阳市出台了《襄阳市中小企业
金融服务网管理办法(试行)》、《襄阳市金融网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发布管理办法》、《推动襄阳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运行方案》和《关于有效发挥襄阳市金融网服务银企对接等作用的通知》等制度办法,为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合理的业务支撑体系。
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划分,整合金融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10多个机构的资源,建立信息管理、企业信息资料库、银企对接、联动协查信息、在线互动、监督管理和央行信用公示等七个子系统组成的后台业务办公系统,保证平台持续开展网络金融服务。
三是严格的纪律约束体系。
实行政务公开、限时服务、规费减免等措施,建立责任追究和工作奖惩制度,中国人民银行将金融生态建设融入网站,对企业信用情况予以公示。
五、“中小企业金融网”的突出优点。
一是中小企业金融网的“一站式服务”功能,节省了银企双方的成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金融服务。
二是中小企业金融网的“常态化”信息服务,实现了政、银、企信息快速即时交流,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是金融部门、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有效减少了贷款环节,为网站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保障。
四是中小企业金融网的“信息协查”和“实时监督”机制,使银行贷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二)证券业规模不断扩大,彰显直接融资效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功能增强
2010年,湖北省证券市场保持稳定健康运行态势,资本市场改革进一步深化,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改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实力显著增强,市场功能得到较好发挥。
1.融资总额大幅增加。
2010年,全省上市公司新增5家,其中创业板4家。
全年股票(A股)境内市场融资217.8亿元,创近年新高,其中通过IPO募集资金68.6亿元,通过增发募集资149.2亿元,创业板公司融资10亿元。
“十一五”期间,湖北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募集资额较“十五”期间增长三倍多。
2.上市公司质量明显改善。
2010年前三季度,全省72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94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6.8亿元,增长31%。
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9.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9亿,增长26.6%。
3.市场规模继续扩大。
截至年末,湖北证券营业部数量在全国排名第八,占全国营业部总数的3.4%。
法人证券机构资产规模进一步壮大,两家法人证券公司净资产同比增长4.3%,全省证券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3.6%。
期货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湖北三家期货公司净资本同比增长46.8%,净利润同比增长22%,全年累计代理交易额同比增长184.8%。
目前湖北省已拥有5个品种10个期货交割库,期货市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逐步显现。
(三)保险业平稳快速发展,服务三农承保面拓宽,保险保障方式不断创新
2010年,湖北省保险业平稳发展,市场主体稳步增加,“三农”保险快速发展,保险保障范围不断拓宽,有效发挥了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作用。
1.保险业务快速增长。
截至年末,湖北省共有保险总公司1家,保险一级分公司45家,正式机构及营销服务部共3194家。
全省保险公司总资产835.4亿元,2010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4.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1.1%,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2.7%。
保险公司各项赔款及给付同比增长5.3%。
2.“三农”承保面不断拓宽。
2010年,全省民生型险种稳定增长。
政策性“三农”保险实现签单保费5.2亿元,实收保费4.9亿元,获取中央财政补贴2.2亿元,赔付达3.6亿元,是农民所缴保费的2.9倍。
棉花、油菜保险承保面积分别达到64万亩、117万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已为231万低收入农民提供保障服务。
3.社会保障功能更加强大。
政策补贴业务同商业保险业务不断融合,截至2010年末,有政策补贴的“两属两户”农民和水稻、奶牛、能繁母猪等主要支农险种,在全省多数地区的承保覆盖率达到了100%。
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不断融合,试点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险,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保险的补偿功能与社会管理功能不断融合,试点推行理赔查勘员与交警联动,对事故车辆及时查勘定损并现场赔付,提高了保险服务效率,加深了保险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
(四)金融市场交易活跃,金融产品叠加效应显现,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化
2010年,湖北省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业拆借交易大幅增长,票据融资规模连续下降,黄金、外汇市场发展良好,金融产品创新取得新进展。
1.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出现变化。
2010年,在不改变银行贷款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条件下,湖北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出现变动,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比大幅上升。
非金融机构贷款在融资总量中占比较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占比分别较上年上升10.1和3.5个百分点,融资额均为上年的两倍多。
全年共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375亿元,中期票据124亿元,分别是上年同期的2.8倍和1.5倍,有效帮助非金融机构降低了融资成本。
2.同业拆借市场交易量攀升,债券市场交易活跃。
2010年,湖北省金融机构同业拆借累计成交同比增长33%,净融入资金740亿元。
拆入交易主体为财务公司,拆出交易主体为城商行和农信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重启拆借业务。
银行间债券市场较为活跃,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同比增长9%,净融入资金25310亿元,回购业务规模较大的是农信社和城商行,规模较小的是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证券公司回购交易日趋活跃。
现券交易累计成交同比增长6%,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中期票据和企业债是其主要交易品种。
3.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量大增,贴现业务大幅下滑。
2010年,湖北省金融机构票据承兑累计发生额同比增长12.5%,余额同比增长24.8%,其中银行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较上年略有下降,商业承兑汇票累计发生额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达58.8%。
受信贷规模调控等因素影响,票据贴现业务量有所萎缩,票据贴现余额大幅下滑,全年累计发生额同比下降5.2%,票据贴现余额同比下降45.9%。
2010年末,受信贷规模控制和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再贴现利率上调影响,湖北省票据市场利率振荡上行,尤其是11、12月份出现明显跳涨现象,12月份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利率和商业承兑汇票利率分别比10月份提高1.9和1.2个百分点,反映票据市场供求发生变化,银根趋紧在票据市场有所表现。
4.外汇、黄金市场发展迅速。
2010年,外汇交易中心武汉分中心累计成交827笔,金额27.5亿美元,为上年同期的2倍多。
其中询价交易占到交易总量的94%,竞价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同比下降。
2010年,在黄金价格持续攀升背景下,湖北省黄金投资业务发展迅速,买入交易更为活跃,据统计,省内5家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企业黄金净买入1471公斤;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全年累计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4%,品种涵盖实物黄金和纸黄金、人民币金和美元金以及代理个人投资黄金产品等。
5.产权交易发展势头良好。
2010年,湖北省产权市场交易趋于活跃,全省产权交易市场通过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及其下属分支机构共完成产权交易项目1300宗,涉及资产总额858.1亿元,成交总额为366.5亿元,增值率为17.2%(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本部增值率达到27.9%)。
完成认定登记技术合同444份,完成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金额13.2亿元,比2009年增长16.5%。
股权质押融资金额8.4亿元,涉讼资产交易金额8.3亿元。
武汉东湖高新区进入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工作准备就绪,积极探索开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试点。
6.金融产品创新不断跟进。
2010年,全省继续推广“行业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及“龙头企业+种植基地+行社联合+财政贴息”信用模式,推进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在各市州因地制宜地探索开展活物抵押贷款、“产业集群+专业担保公司+银行贷款”和采矿权质押等贷款业务,缓解了县域和小企业融资难题。
重点推进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加大对高新企业支持力度。
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产权融资业务,积极开展创投贷款、科技推荐贴息贷款、高新企业产业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担保贷款及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新型融资模式。
(五)金融生态环境逐年改善,为金融深化拓展了空间,有利于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
2010年,湖北省以四大信用工程创建为主线,深入开展了金融生态建设工作,将辖内县(市、区)金融生态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综合考核目标,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截至年底,全省创建信用社区673个,评选信用农户753.6万户和信用乡镇922个;全省有17个市州先后被评为A级信用市州,64个县(市、区)先后被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市、区),7个县(市)被评为全省保险先进县(市)。
为进一步促进金融业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省政府先后在孝感、鄂州、黄冈、随州等地举办“金融支持湖北经济发展”信贷签约仪式。
通过各种银企签约仪式,全省共授信企业5656家,授信额度2023亿元,实际发放贷款1859亿元,履约率为近年以来最高。
为全面加强金融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在全省组织开展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试点和“金融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展”。
各金融监管部门开展了相应的系列活动,打击金融业违法违规行为,构建金融业依法合规经营的长效机制。
湖北省随州市大力推动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全市现已成立18家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入会会员8000户,累计发放贷款1.5亿元。
农贷担保合作社采用“担保+联保”的创新方式,为破解农户贷款难、担保难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并在借款合同上盖章确认担保行为的农户进行整体授信,分户用信,最高按成员入股金额的10倍发放贷款,但单户不超过5万元。
贷款办理程序简化,贷款使用方式十分灵活,在两年授信期内,可随时获取贷款,无需重新办理贷款手续。
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最大的创新亮点就是实现了担保公司和农户联保模式运作。
以吉祥寺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为例,该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在理事会下设立若干个农户联保小组,利用联保小组成员相互熟悉的特点,由每个联保小组负责对会员入会、贷款申请进行审查,联保小组成员对贷款负有连带担保责任。
这种模式通过公司化规范运作,联保式强化责任,使农户自我控制会员质量、自我强化还款意识、自我控制贷款风险,达到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全员化险的目的。
二、农户贷款互助担保合作社的重要作用
一是解决了农户贷款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成立担保合作社后,会员只要向担保合作社申请担保,在担保合作社审核和农业银行调查审批同意的基础上,可以获得期限1至5年,额度为3000元至50000元不等的贷款支持,从而有效解决生产、经营中资金不足的困难。
二是探索了新的担保模式,助推了“三农”发展。
如果每个村都成立担保合作社,仅为其中的30%农户贷款,随州市的此类贷款总额就可以达到60亿元,其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三是有效防控了贷款风险,实现了持续发展。
担保合作机制有助于解决涉农金融机构因人手不足、工作量过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产生的风险难以控制的问题。
四是加强了诚信建设,培植了农民信用意识。
通过担保合作社的运作,农户的诚信意识、合同意识逐渐树立,诚信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经济运行情况
2010年,湖北经济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向好局面,各项经济指标向上,运行轨迹沿着“高位较快增长、增幅平稳回落、回落趋势放缓”方向发展。
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0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一)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十足,经济回升更加稳健
1.投资拉动型不变。
2010年,全省完成全社会投资10802.7亿元,增长31.6%,增速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934.7亿元,增长31.3%,增幅下降10.6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投资增长趋于均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22.2%、34.6%和30.2%。
全省民间投资增长43%,占全省投资比重的53.2%,创出近几年新高,民间投资成为投资市场主体。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全省投资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有力支撑了全省投资增长。
2.消费拉动日益强劲。
全省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19.4亿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消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增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实现零售额增长19.6%,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增长15.8%。
限额以上企业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69%,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主力作用明显。
食品类、服装类和日用品消费持3.外贸出口恢复性增长。
2010年,湖北省对外贸易形势进一步好转,进出口快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和境外投资增势良好。
全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0%,实现贸易顺差同比增长9.1%。
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汇改重启以及国家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等因素推动下,湖北省在实现出口贸易恢复性增长的同时,贸易方式和出口产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外商投资企业占据外贸出口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大幅增长。
上年外商撤资情况得以改变,2010年,湖北省外商直接投资新批项目同比增长14.2%,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36%和10.7%。
(二)三次产业产出增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渐趋优化,工业化程度提高随着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第二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
2010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64.7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94.4亿元,增长10.1%。
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2010年,湖北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4.6%,增幅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
粮食播种面积4068千公顷,增长13.9%;粮食总产量463.2亿斤,连续七年增产;淡水产品、油菜产量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增82.5%,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新增6家,总数达到25家,产值过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达到6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40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超过1.3:
1。
2.工业运行质量改善。
2010年,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136.5亿元,增长23.6%。
从工业增长轨迹来看,一季度增长30.3%,上半年增长27.8%,前三季度增长24%,逐季回稳态势明显。
从结构看,轻工业增长领先于重工业,全年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844亿元,增长25%,增速快于重工业1.9个百分点。
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5%。
工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继续回升。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较上年增长75%,亏损企业个数和亏损额分别下降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金融 运行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