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217263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3.08KB
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国家级科技竞赛项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借助风险投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学科交叉、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就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资本的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比赛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创新类最热门最受关注的竞赛。
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该比赛是全国目前最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代表性的全国竞赛活动。
在美国,它不仅催生了闻名世界的“硅谷”,而且在大学的创业氛围中诞生了不少高科技公司,使创业计划竞赛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
竞赛坚持育人宗旨,引导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课外学术科技创作基础上,围绕一项具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或服务,组成优势互补的创业小组,形成规范系统、具有可操作性和说服力的商业计划,通过参加培训和比赛,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吸引风险投资介入,进而催生高新科技创业公司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
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由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杯名,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由国内著名大学承办,分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两类,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为“大挑”,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为“小挑”,每两年一届间隔举办,已被公认为中国大学生的“科技奥林匹克圣会”。
1999年、2000年、2002年、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最早于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行。
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
竞赛汇集了全国120余所高校的近400件作品,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轮创新、创业的热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一批创业计划进入了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向更深的层次推进。
2000年,第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2003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成为主办方,则将大学生创业浪潮推向了新的高峰。
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一部分学生创业公司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使大学校园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参与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成为学生科技活动的新形式。
3.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简介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文化下乡包括:
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科技下乡包括:
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
卫生下乡包括:
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活动者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
活动流程
1.确定主题。
拟定实践主题对社会实践非常重要,它是整个实践活动的思想指导。
好的实践主题必须联系实际,切忌空谈和夸张。
2.拟定计划。
确定实践主题后必须根据主题思想拟定详细的活动策划,策划以书面或电子档形式拟定。
活动策划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活动成败,它体现了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以及各种注意事项等。
3.提出申请。
向所在学校或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同时上交活动策划并领取“三下乡”实践表格。
4.活动进行过程。
5.撰写总结。
实践结束后,成员需要就实践活动作出总结。
撰写实践总结报告并上交。
实践总结报告应该包括实践者对整个实践活动的基本描述,实践心得以及实践评价。
活动形式
活动可以是单人形式,也可以是小组形式,一般来说小组形式更有利于实践活动的展开和取得成功。
目前各大高校的暑期“三下乡”基本以支教和调查为主。
2014年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介绍
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拉开帷幕。
重点团队
全国将选拔组建900支国家级重点团队,包括百支理论政策宣传团,百支深化改革观察团,百支科技支农帮扶团,百支教育关爱服务团,百支文化艺术服务团,百支爱心医疗服务团,百支美丽中国实践团和两百支中职学生“彩虹人生”实践服务团等,分别奔赴全国各地县域基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专项计划
依托社会资源支持,重点推出“新疆学子百村行”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天翼”智慧城镇调研计划,新浪“圆梦中国”公益行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计划”和“岗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假实践季等5个专项行动,通过网络申报,组织推荐,评审选拔等方式招募近500支团队开展定向社会实践活动。
“三下乡”官网: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由竞赛秘书处设计、规范标准硬软件技术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
该竞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是以迅猛发展、前景广阔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与汽车等多学科专业的创意性比赛。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原则上由全国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学校(包括港、澳地区的高校)参赛。
竞赛首先在各个分赛区进行报名、预赛,各分赛区的优胜队将参加全国总决赛。
每届比赛根据参赛队伍和队员情况,分别设立光电组、摄像头组、电磁组、创意组等多个赛题组别。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竞赛规则选报不同组别的参赛队伍。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一般在每年的10月份公布次年竞赛的题目和组织方式,并开始接受报名,次年的3月份进行相关技术培训,7月份进行分赛区竞赛,8月份进行全国总决赛。
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是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8位、16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一个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按照规定路线行进,以完成时间最短者为优胜。
因而该竞赛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比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
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
专家组
(1)全国只组建一个全国专家组,主要由来自高等学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全国专家组由责任专家、专家和专家库成员三个人员层面构成,全国竞赛的命题和评审工作以责任专家为主体。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高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征题、评审工作。
参赛单位
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
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
辅导教师
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号)精神,承认并计算其工作量。
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年度的9月份,赛期四天。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三夜(具体日期届时通知)。
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
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
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
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
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
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竞赛规则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五、竞赛命题与相关规定竞赛规则l、参赛学生应是高等学校中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或专科学生。
2、参赛学生必须按统一时间参加竞赛,按时开赛,准时交卷。
各赛区组委会须按时收回学生的答卷(报告和制作实物)并及时封存,然后按规定交赛区专家组评审。
3、竞赛期间,参赛学生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计算机,但不得与队外人员讨论,教师必须回避。
4、竞赛期间,各赛区组委会要组织巡视检查,以保证竞赛活动正常进行。
5、在竞赛中,如发现辅导教师参与、队与队之间讨论,队员与队外人员讨论、不按规定时间发题和收卷,以及赛前泄题等违纪现象,将取消获奖名次,并通报批评。
竞赛题目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
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
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
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
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
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赛题分析
1)电源类:
简易数控直流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2)信号源类:
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波形发生器、电压控制LC振荡器等;
3)高频无线电类:
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调幅广播收音机、短波调频接收机、调频收音机等;
4)放大器类:
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宽带放大器等;
5)仪器仪表类:
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简易数字频率计、频率特性测试仪、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简易逻辑分析仪;
6)数据采集与处理类: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7)控制类:
水温控制系统、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简易智能电动车、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抓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为教育部确定的全国十大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也是全国高校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科创竞赛之一[1]
。
该竞赛充分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和广大高校的积极协作下,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得到了各省教育厅、各高校的高度重视。
竞赛作品分为“社会实践调查”和“科技制作”两类,倡导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发现国家重大需求,启发创新思维,形成发明专利。
将人文素养融合到科学知识技能之中,使学以致用不仅体现于头脑风暴,而且展现在精巧创造。
竞赛吸引了大陆250多所高校、港澳台以及部分海内外高校,已经形成了“百所高校,千件作品,万人参赛”的国际性规模。
[2]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专家委员会由包括两院院士、973首席专家、长江学者、杰出青年获得者等13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每年还特邀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参与评选。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2014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的1338所院校、25347个队(其中本科组22233队、专科组3114队)、7万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1]
1.规模与数据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
该竞赛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不分专业(但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本科组竞赛所有大学生均可参加,专科组竞赛只有专科生(包括高职、高专生)可以参加)。
同学可以向本校教务部门咨询,如有必要也可直接与全国竞赛组委会或各省(市、自治区)赛区组委会联系。
[3]
2.比赛时间
2014年比赛时间是9月12号08:
00到9月15号08:
00,12号8点到13号8点为1天,13号8点到14号8点为1天,14号8点到15号8点为1天,总共72小时,采取通讯方式比赛,比赛地点在各个高校。
比赛时间全国统一的,不可以与老师交流,可以在互联网查阅资料。
同学们在比赛期间应该注意安排时间,以免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3.试题检索
试题及优秀候选论文请查询以下网址
请参考”全国大学生在线“网[6]
请参考”中国数学建模网“网[7]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最权威的机器人技术大赛,基本覆盖了中国现有最高级别的机器人专家和众多知名机器人学者,是当今中国机器人尖端技术产业竞赛和人才汇集的活动之一,涉及电子信息、通讯网络、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比赛项目
(一)RoboCup足球机器人比赛
1、仿真组
2、小型组
3、中型组
4、标准平台组
5、类人组
(二)RoboCup救援组比赛
2、机器人组
(三)RoboCup家庭组比赛
(四)FIRA足球机器人比赛
(五)空中机器人比赛
1、固定翼
2、旋翼
(六)水中机器人比赛
1、机器人水球
2、机器人水底采矿
3、机器人水中巡游
(七)舞蹈机器人比赛
(八)双足竞步机器人比赛
(九)微软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
(十)机器人武术擂台赛
(十一)机器人游中国比赛
(十二)其它
1、助老机器人比赛
2、家庭服务机器人比赛
3、家庭机器人仿真比赛
4、医疗与服务机器人比赛
5、机器人智能搬运比赛
6、机器人创新比赛
1.大赛介绍
中国大学生iCAN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是教育部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全球华人微纳米分子系统学会联合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物联网技术的年度创新赛事,是教育部质量工程支持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InternationalContestofApplicationsinNetworkofThings,简称iCAN)的中国选拔赛。
2大赛历程
大赛始于2007年,秉承“传递iCAN理念、激发创新热情、点燃创业梦想”精神,以微纳米器件为代表的物联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的创新应用为目标,倡导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社会、改善人类生活,已成功举办了七届。
从第一届的10余个作品,几十人参赛,到2013年3000余个作品,上万人参赛,覆盖全国50余个省市,参与学校达到150余所。
现已在各省会城市的著名高校设立分赛区组委会,共有17个分赛区。
3.比赛项目
全国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在校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队伍2-4名队员,可以跨赛区和学校组队。
采用大赛提供的微纳米器件(非必须),制作可以演示和操作的创新应用系统为有效参赛作品,参赛作品务必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
4.日程安排
网上报名----作品制作----分赛区选拔赛----全国总决赛----国际总决赛
其中中国总决赛前5名将晋级国际总决赛
时间具体安排请见官网公告[2]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公益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技活动,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是教育部、财政部资助的大学生竞赛项目,目的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本科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为开办此项竞赛,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专门成立了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
竞赛组委会秘书处设在大连理工大学
每两年一届。
第四届竞赛实施方案
一、竞赛主题
本届竞赛主题为“无碳小车越障竞赛”。
要求经过一定的前期准备后,在比赛现场完成一台符合本命题要求的可运行的机械装置,并进行现场竞争性运行考核。
每个参赛作品需要提交相关的设计、工艺、成本分析和工程管理4个文件及长度为3分钟的关于参赛作品设计及制作过程的汇报视频。
二、组织单位及时间
本次竞赛实行校、省和国家三级赛制,国家级竞赛将于2015年5月在合肥工业大学举办。
三、竞赛项目
1.参赛小车拆装调试
2.3D打印设计及制作
3.“S”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4.“8”字型赛道场地常规赛
5.场地挑战赛
本项比赛为最小障碍物间距挑战赛,分为“S”型赛道和“8”字型赛道两项进行。
“S”型赛道,要求完成连续10个障碍物成功绕行,“8”字型赛道,要求完成连续10个完整“8”字绕行。
每个参赛队可以报名参加一项挑战赛,挑战赛需提前报名,并提交挑战的最小障碍物间距和按报名最小障碍物间距成功运行的视频记录资料。
根据报名成绩排序,按“S”赛项和“8”赛项分别选出10个队进入挑战赛。
挑战赛可以使用与常规赛不同的小车,但所用小车应符合本命题要求。
完成10个障碍或10个完整“8”字绕行的参赛队,按障碍物最小间距的数值,计算成绩,数值相同时,按完成时间的长短,计算成绩。
间距越小,时间越短,成绩越高。
6.现场问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国家级 科技 竞赛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