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16556
- 上传时间:2022-11-29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40.04KB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附答案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来,我终于种出了自己的幼苗,也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人生的奋斗历程其实就像一颗种子发芽,要想让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首先要选好理想的种子,其次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再者让自己心中的种子接近灿烂的阳光——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让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得太久。
(1)根据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大方________
迟缓________
暗淡________
(3)文中写了“我”______次种花的收获,不是这几次种花收获的一项是(
)
A.
明白了要挑饱满的种子。
B.
明白了种子发芽要靠自己的力气,不能帮它破土而出。
C.
终于收获了满院的芬芳。
D.
懂得了不能将种子埋得太深太久。
(4)“一棵嫩芽正在新奇地向外张望”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当时________。
【答案】
(1)五彩斑斓;
魂牵梦萦
(2)吝惜;
急切;
灿烂
(3)C
(4)拟人;
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解析】【分析】
(1)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文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把“一棵嫩芽”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故答案为:
(1)五彩斑斓、魂牵梦萦;
(2)吝惜、急切、灿烂;
(3)C;
(4)拟人、当时嫩芽在土盖下快破土而出的情态。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
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
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
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
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
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
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意荡漾啊!
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
书架。
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就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
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
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
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是,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
当然,我也会悄悄想:
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的飘着。
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连声道:
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
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
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
爸爸兴奋着。
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
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⑪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⑫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⑬天,静静的;
阳光,亮亮的。
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
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过。
⑭小小的书架成了!
⑮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
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
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⑯风来,漆干。
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
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
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⑰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
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⑱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
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
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⑲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那几件事?
请概括填空。
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________→书架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妈嘴角荡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⑧段划线句做两条批注。
示例:
那欢喜如莲花的一般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
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
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
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________
在第十六段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十八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
请结合全文分析。
(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他如何陪伴你成长?
请具体谈一谈。
【答案】
(1)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
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2)这句话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表现妈妈因我对书的喜爱感到自豪,又为无法满足我的小小心愿而内疚。
(3)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心情迫切。
;
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4)示例:
我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陪伴着我的是桌上的那盏小台灯,它是上小学时,外婆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外婆说:
“我不能天天陪着你,就让这台灯伴着你读书,就好像外婆看着你读书一样。
”现在我即将初中毕业了,明年上高中我还要将这个小台灯带到学校,记住外婆的叮咛,好好学习。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理解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3)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4)仿照短文,结合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2)这句话是对妈妈的神态描写,表现妈妈因我对书的喜爱感到自豪,又为无法满足我的小小心愿而内疚。
(3)①将书架拟人化,写它“款款而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我盼望得到书架的心情迫切。
②这句话是由父亲搬回来的木料产生的联想,虚实相生,形象地表现了我对书架的渴求。
(4)例: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4)开放性试题。
3.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二)引路人
雨淅渐沥沥地下个不停。
在密密的雨中,街上行人稀少。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前走去。
我只顾低头赶路,突然把身旁的一个行人撞了一下,我连忙抬起头来,只见他踉跄了一下,迅速扶住了路旁的墙壁,才没有倒下去。
“对不起,对不起!
”我连声道撒。
“噢,噢,不要紧。
哎呀!
这时我才发现他竟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我心里感到一阵不安,忙说:
“大伯,我扶你回去吧!
”说着,就伸手搀扶着他。
“太谢谢你了,小姑娘。
”他很感动地说。
我们一起向前走去。
突然。
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我低头一看,是一块下水道水泥板,就不满地嚷着说:
“谁把水泥板拿开了,也不放回原处,真缺德!
”但一想到身旁的盲人,忙提醒说:
“大伯,你走这边,小心绊倒。
”他刚走了一步,随即又停了下来,挣开被我搀扶的手,把手中的拐杖放在一边,蹲下去一边摸索着,一边说:
“还会有人经过这里,说不定
会绊倒的。
”不一会儿,他摸到了那块水泥板,又摸到了下水道,小心翼翼地搬过去把它盖好。
然后,慢慢地站起来,伸手到衣袋里去摸手绢。
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猛烈的一震,赶紧拿出自己的手绢,放在他那双沾满泥水的手中。
他说了些什么,我一句也没有听清。
我感觉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
我仿佛看见他那模糊的眼睛在闪光。
是的,我看见了他那颗火热透明的心,一颗时时能够想到别人的心。
雨仍在下着。
雨中,我搀扶着他,继续向前走着,走着……在通往他家的这条路上我是他的引路人;
而在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他——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却是我很好的引路人。
(1)照样子,写词语。
小心翼翼(ABCC式):
________
(2)文中事件的起因是“我”撞到了________,后来“我”发现他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于是“我”决定________。
(3)当发现水泥板被拿开后,“我”和“他”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4)题目“引路人”一是指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
(5)文中的“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案】
(1)文质彬彬;
得意扬扬;
仪表堂堂
(2)身旁的一个行人;
扶他回去
(3)“我”不满地嚷着,并提醒大伯走一边|他”:
把水泥板盖到了下水道上。
(4)“我”是他回家路上的引路人;
他是“我”学习做人的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5)文中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心、为他人着想。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此题从给出的词语“小心翼翼”来看,是ABCC式结构,即第三个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题(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题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对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性意味的题目,要透过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义。
(5)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1)文质彬彬、得意扬扬、仪表堂堂
(2)身旁的一个行人、扶他回去
(3)“我”不满地嚷着,并提醒大伯走一边|他”:
(4)“我”是他回家路上的引路人;
(5)文中的“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热心、为他人着想。
(1)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4.现代文阅读。
千金一诺
①真爱的方式有许多种,实现诺言也是爱的一种方式。
②8岁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的姐姐当时正读初中,她是个很美的姑娘,亲友们因此很宠爱她。
春节前,从广州出差回来的姑姑送给她一件样式别致颜色粉红的上衣作为新年礼物。
在我饱含羡慕甚至是嫉妒的目光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急切地盼望着新年的到来。
③可是就在腊月二十九那天,邻居大哥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做客,仓促之下伯父伯母没有准备好给她的礼物。
正在他们手足无措之际,父亲毫不犹豫地把姐姐的新衣服送了过去,于是促成了一桩美满婚事。
④晚上,伯父来到我家,连连称谢并送来了买衣服的钱,父亲执意不收。
送走了伯父,他喝住了正幸灾乐祸挖苦姐姐的我,然后安慰姐姐并答应新年那天一定让她穿上新衣服,姐姐不理睬父亲,躲在母亲怀里委屈地哭个不停。
⑤那时候爸爸妈妈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足100元钱,家中的经济一点儿也不宽裕,而且在我们居住的偏僻小城里根本买不到那样漂亮的衣服。
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色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
⑥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父亲一大早就拿着家里仅有的30元钱去赶进北京的长途汽车,西单、东单、王府井、前门、大栅栏......他跑遍城内大大小小的商店商场,最后终于买到了和姑姑送的样式颜色都一样的上衣。
⑦在黄昏的暮色中,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把衣服放到满脸惊诧的姐姐后上,没有说一句话。
⑧看着母亲给父亲清洗包扎挤车时碰破的手臂,我问:
爸,你为什么一定要去买衣服?
父亲轻轻抚摩我的头,淡淡地说了一句:
让姐姐过个愉快的新年呀。
⑨泪水渐渐遮住了我的视线,一种深厚无比的爱意沿着父亲的手指抵达我幼小的心灵的最深处。
(1)文题千金一诺的意思是________;
第⑤自然段中“所以姐姐认为重新拥有那片粉红只不过是个奢望罢了”,“那片粉红”指的是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中“姐姐小心翼翼地把衣服藏在柜子里。
”你体会到了________;
第⑥自然段中划线句子与后文中________相照应。
(3)根据全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父亲的形象。
(4)本文在描写叙述时,紧紧抓住________这条线索来进行的;
同时为刻画父亲形象,文章中还有一个自然段起了反衬、烘托作用,是第________自然段。
【答案】
(1)像千金那样贵重的一个承诺;
粉红的上衣
(2)新衣服的珍贵和姐姐对它的珍爱;
风尘仆仆
(3)父亲在外面是一个关心别人的热心人,在家中是一个守诺言、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4)粉红的上衣;
5
(1)第一空理解文题(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题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对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性意味的题目,要透过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义。
第二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第一空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第二空考查照应句。
解题思路引导:
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
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作者通过线索将表现中心的材料连珠缀玉般地组织起来,使文章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1)像千金那样贵重的一个承诺、粉红的上衣
(2)新衣服的珍贵和姐姐对它的珍爱、风尘仆仆
(3)父亲在外面是一个关心别人的热心人,在家中是一个守诺言、关爱孩子的好父亲。
(4)粉红的上衣、5
(1)第一空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第二空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第一空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第二空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4)本题考查对文章线索、反衬、烘托作用的把握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节选)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面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
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
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大约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树干和枝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
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
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
风把一团圆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青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
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
经历过多少场莆田盖地的雷洪点击,被劈断,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过一回又一回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对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1)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株柳树,你想到的是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要符合文章内容)
(2)文章⑥⑦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作者的________,第⑥自然段中柳树生长面对的最大困难是________和________;
第⑦自然段则从柳树________的精神这一方面赞美柳树。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
这句话表面上是写柳树________的精神,实际上是借柳树________。
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
(4)由这株柳树你想到了谁,试举例:
________的________
________的________
(5)作者由高原的柳树想到了家乡的柳树,这种写法叫________,后面的内容老师用省略号代替了,你猜想一下,作者会接着写什么呢,试着写几句。
【答案】
(1)奇迹
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2)猜测和想象
干旱;
寒冷
顽强
(3)不计较命运公不公平,不畏恶劣的环境,满怀希望,与生命环境顽强抗争;
喻人
托物言志
(4)扎根边疆
建设者
守卫国防
哨兵
(5)对比;
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引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念家园的乡情。
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
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里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本文中是为了突出高原环境条件的恶劣,不利植物生存,为了突出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阅读 理解 专题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