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研究课外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11552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52KB
四小研究课外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四小研究课外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小研究课外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着、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而由于缺乏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的鉴别能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低,一些小人书、口袋书等不良读物充斥着他们。
3、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一切围绕考试转,师生陷入汪洋题海。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即使指导阅读也是时间甚少。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
4、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孩子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小策略:
1、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
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一般来讲:
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
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
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
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组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
2、亲子共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
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竭力向家长推介小学生课外读物,积极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读书,要求孩子在节假日多看名家经典,并写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让家长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3、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以后自能阅读最重要的保证,也是保证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除注意在阅读指导课的每一个环节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外,在自由读书时,我们也要求学生准备好各种工具(如工具书、摘记本)再阅读。
我们尤其注重培养以下这些习惯:
1、应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
2、不动笔墨不读书。
3、边读边想的习惯。
4、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应该做到"
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
如果学生仅仅有阅读的兴趣,又有了阅读的时间,却不懂得如何去读,那么阅读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这时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
融汇多种阅读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有利于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课外阅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以及整个学科的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整合丰富阅读资源,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保证阅读时间和有效地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书海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势在必行的语文教学要求,其质量如何,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教师行之有效的引导同样至关重要。
小文章: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们就此问题曾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许多老师都谈了自己的宝贵经验,并针对“有效”二字展开了讨论。
下面就将我校老师们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以备我们互相学习和借鉴。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书籍成为学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岁是孩子养成读书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
孩子们每天愿花两个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对许多孩子来说,学习阅读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
我们教师应肩负一个重要的责任,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阅读有了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使课外阅读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呢?
老师们一致认为:
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
我们要准确把握选择的尺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自一人读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亲子共读,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领孩子进入书的世界。
进入三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独自欣赏图书。
不过他们还缺乏选择合适书籍的能力,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适当的推荐。
我们应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
小学生读课外书,与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
我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读物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以孩子的兴趣为中心,因为爱,所以爱,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枯燥之物,谁也不想领教,嚼蜡之味,谁也不肯品尝。
我们不能指望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去背诵老学究的“之乎者也”。
只有《天方夜谭》才是他们一千零一夜的美梦,只有叶圣陶的《稻草人》才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
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像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一个共同阅读的气氛,一种共同阅读的集体舆论,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
例如,我们进行课前3——5分钟的读书活动。
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去读,或默读、朗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读、好伙伴比赛读……此时,哪怕平时不大喜欢课外书的同学,也会被感染了。
另外,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的阵地,让学生这个的舆论的氛围中进行共同的阅读。
例如,在教室里,我们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读书方面的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的鼓励语。
在教室有限的空间里,引导学生自发建设小小图书馆,合作创设书香环境,增进阅读氛围。
第三,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开家庭读书交流会。
让家长的读书兴趣及热情给孩子以最佳引导。
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
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我们的交流活动,既有在全班进行的交流,也有分组交流。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个人发言(或将书拿回来,读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发言者向其他同学提问,或组织读书演讲比赛,组织读后感征文比赛……让学生主体唱主角,自在地、愉悦地表达读书心得与体会。
教师只在交流过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简要的、肯定性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情感、审美、思维方法等多重收获。
其次,课外阅读交流活动可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使那些本没兴趣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此法得益于美国的“读书俱乐部”:
假如一本书被引进青少年俱乐部,一个孩子说好,大家即刻会跟上先睹为快。
如果一个孩子没读过热销的图书,当别的孩子就这本书谈得热火朝天时,这个孩子就会产生孤陋寡闻、被冷落之感,便也会赶快去买本来一饱眼福。
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提升了自己对阅读方法的认识,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与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
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
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的名著被搬上银幕或电视了,比如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等,还有动画片《海尔兄弟》、《蓝猫淘气3000问》、《大闹天宫》等,孩子们都会特别喜爱的。
看这些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但如果能和热播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注意方法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过去孩子们读书,多数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更多的是关注故事。
现在自己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如何读一本书,在方法上我们应为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让学生通读全书,精读精彩片断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勾画圈点、做读书卡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1、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极为有限,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阅读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
零碎的时间读什么,整块的时间读什么;
文学名著什么时间读,报刊杂志什么时间读;
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制定长计划,是为了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短安排,是为了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情况。
有了阅读计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2、引导学生投入真情实感。
读书时,能否将自己的情感投入进去,是能不能读好书的关键。
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
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
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象,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由情感驱动,引导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
3、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一些精彩片断中的好词佳句,可让学生进行圈圈点点,完成读书笔记。
笔记中“本书主人公”、“妙词”、、“美段”、“讨论的要点”、“我的配图”等栏目使学生在积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鼓励学生多读,重视阅读积累。
多读,是我国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
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只有多读,才能形成“独特的阅读能力”。
多读,首先阅读的品种要多。
从语文的角度看,古诗词的神韵,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前明月的故乡情;
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也有草长莺飞的梦江南;
有春光乍泄的蝶恋花,也有斗霜傲雪的一点红……诗歌中的韵律美、节奏美以及优美的意境、深邃的哲理,让人余音绕梁,回味幽长;
散文中的词藻美、意趣美给人的精神喜爱;
小说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情节伏跌的美,给人的心灵以陶冶。
常识性文章中,作者以形象生动的笔调描绘科学奇观、自然奥秘给人的思想的启迪。
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让学生多读多看。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就可以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从多方面吸收营养,从而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底蕴。
多读,还要特别强调诵读。
诵读,也是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优良传统。
与朗读比,它更强调个人体验,更强调内化。
叶圣陶先生说:
“吟诵的时候,对于研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所以,叶圣陶先生要求我们:
“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
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因此,对于一些精彩片断,名篇佳作,要鼓励学生多吟咏、诵读,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四、检查阅读效果,推动阅读深入。
有检查才会落实,有测评才会促进。
如果放任自流,效果肯定不好。
定期测评可采用读书报告会、故事会,阅读心得交流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等形式。
既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又能激发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引导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必需,也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作为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积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主动帮助他们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经常性地围绕课外阅读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交流,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提供最好的养料,留下最好的回忆,从而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浸润,享受崇高精神的滋养,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气质涵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 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