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1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0665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44
- 大小:816.18KB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1Word文档格式.docx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1Word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⑤
⑥
图1-1楼盖平面图
⑴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并绘
出弯矩包络图。
⑵绘制楼盖结构施工图
①楼盖平面布置图(标注墙、柱定位轴线编号和梁、柱的定位尺寸及构件标号)比
例1:
00);
②板模板图及配筋图(标注板厚、板中钢筋的直径、间距、编号、及其定位尺寸)
(比例1:
设计人:
XXX
2011年06月27日
(2)楼面面层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γ=20kN/m),板底及梁用15mm厚石灰砂
浆抹底(γ=17kN/m)。
③次梁模板及配筋图(标注次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标号及
其定位尺寸)(比例1:
50剖面图比例1:
20);
④梁材料图、模板图及配筋图(按同一比例绘出主梁弯矩包络图、抵抗弯矩图、模
板图及配筋图),标注主梁截面尺寸及几何尺寸、钢筋的直径、根数、编号及定位尺寸)
20)
⑤在图中标明有关设计说明,如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
4
(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设计资料
主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400
级和HRB335级钢筋,吊筋采用HRB335级,其余使用HPB300级。
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确定主梁跨度为6.6m,次梁跨度为6.3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2.2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1-2所示。
250120
120250
B1
3B4
L2
2200
B2
5B3
Z
L1
3B5
L2次梁
L215B6
主梁L1
400×
400
5
图1-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
l
40
≥
=55mm,对工业用建筑的楼板,要求
h≥80mm,所以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18
~
12
=(
h≥
25
=252mm
)𝑚
𝑚
=350~525𝑚
;
并且,
hh
32
主梁:
根据经验,多跨连续主梁的截面高度
8
14
)=471.43~825mm;
15
=
mm=4400mm,故取h=700mm。
3.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1)荷载计算
恒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20×
0.02=0.4kN/𝑚
80mm钢筋混凝土板:
0.08×
25=2kN/𝑚
15mm厚石灰砂浆抹底:
17×
0.015=0.255kN/𝑚
小计
2.655kN/𝑚
活荷载标准值:
7kN/𝑚
因为是工业建筑楼盖且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𝑚
2,所以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
恒荷载设计值:
g=2.655×
1.2=3.186kN/𝑚
活荷载设计值:
q=7×
1.3=9.1kN/𝑚
荷载总设计值:
g+q=12.296kN/𝑚
2,近似取12.3kN/𝑚
2。
(2)计算简图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般的实际结构如图1-34(a)所示由图可知:
次梁截面宽度
为b=2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a=120mm,则可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按以下两项中较小值确定:
𝑙
01=𝑙
𝑛
+
ℎ
=(2200−120−
200
)+
80
=2020𝑚
≤1.025𝑙
=2030𝑚
𝑎
=2040𝑚
所以边跨板的计算跨度去𝑙
01=2020mm
中间跨:
02=𝑙
=2020−200=2000mm
板为多跨连续板,对于跨数超过五跨的等截面连续板,其各跨受荷载相同,且跨差
不超过10%
时,均可以按五跨等跨度计算。
计算简图如下:
6
,故取h=450mm,截面宽度b=~=150~250mm,取b=200mm。
h=(~
截面宽度b=~=233.33~350mm,故取b=300mm。
图1-3板的实际结构图
𝐠
+𝒒
=𝟏
𝟐
.𝟑
𝐤
𝐍
/𝐦
1
2200B
2000C
2000
C2000
B2200
图1-4板的计算简图
(3)弯矩设计值计算
弯矩设计值因为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差
2020−2000
=1%<
10%,可按等跨
连续板计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表1-2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𝑛
,板的弯矩设计值计算
过程见表1.1
板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表1-1
(4)配筋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80mm,保护层c=20mm,ℎ0=80−25=55𝑚
,b=1000mm。
C25混凝
土,𝛼
1=1.0
f𝑐
=11.9N/𝑚
2,HPB300级钢筋,f𝑦
=270N/𝑚
7
截面位置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αM
11
−
16
计算跨度𝑙
0(𝑚
)
01=2.020
02=2.000
M=αM(𝑔
+𝑞
)𝑙
02
(𝑘
𝑁
∙𝑚
2.020
16.2×
=4.56
−16.2×
=−4.56
2.000
=3.08
=−3.51
对轴线~5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截面的弯矩设计
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折减20%。
板的配筋计算过程见表1-9。
板的配筋计算
表1-2
(5)板的配筋图绘制
⑴分布筋选用φ6@200。
⑵嵌入墙内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φ8@200。
a=l0/7=283mm,取300mm。
⑶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选用φ8@200。
a=l0/4=495mm,取550mm。
⑷板角构造钢筋:
选用φ8@200,双向配置板四角的上部。
a=l0/4=495mm,取500mm。
板的配筋图如图1-5所示。
弯矩设计值(kN∙m)
4.56
-4.56
3.08
-3.51
𝛼
𝑠
=𝑀
/𝛼
1𝑓
𝑐
𝑏
ℎ02
0.127
0.086
0.098
ξ=1−√1−2𝛼
0.136
0.100
0.103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𝑚
)
𝐴
=𝛼
𝜉
ℎ0/𝑓
𝑦
330
218
实际配筋(𝑚
A8@150
A8@200
335
314
251
②~⑤
计算配筋
218×
0.8
=175
250×
=200
验算配筋率:
0.45f𝑡
𝜌
𝑖
𝑓
=0.205%
352
A𝑠
ρ=
=0.44%
=0.314%
图1-5
9
板的配筋图
4.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恒载设计值
板来的荷载:
3.186×
2.2=7.01kN/m
次梁自重:
0.2×
(0.45−0.08)×
25×
1.2=2.22kN/m
次梁粉刷:
2×
0.015×
1.2=0.23kN/m
g=9.46N/m
q=9.1×
2.2=20.02kN/m
q+g=20.02+9.14=29.16kN/m,取荷载29.2kN/m
由次梁实际结构图1-6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
b=300mm。
次梁的边跨计算跨度按以下两项的较小值确定。
边跨
a
=(6300−120−
300
240
=6050𝑚
1.025𝑙
=1.025×
6030=6181𝑚
所以次梁边跨的计算跨度取𝑙
01=6050𝑚
中间跨𝑙
=6300−300=6000mm
计算简图如图1-7所示。
图1-6次梁的实际结构图
=𝟐
𝟗
.𝟐
6050B
6000C
6000
C6000
B6050
图1-7次梁的计算简图
10
(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因为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差
6050−6000
=0.83%<
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由
《混凝土结构设计》表1-2,表1-3可以8弯矩系数αM和剪力系数αV。
次梁的弯矩设
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1-3,表1-4。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
表1-3
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表1-4
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两项中较小值:
b𝑓
‘=
=2000𝑚
‘=𝑏
+𝑆
=200+2000−200=2000𝑚
故取b𝑓
‘=2000𝑚
C25混凝土,𝛼
1=1.0,f𝑐
2,f𝑐
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
钢筋,f𝑦
=300N/𝑚
2,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𝑦
2,ℎ0=450−45=405𝑚
。
边支座
B(左)
B(右)
剪力系数𝛼
𝛾
0.45
0.60
0.55
净跨度𝑙
(m)
1=6.03
2=6.00
𝑉
(𝑞
+g)𝑙
(kN∙m)
×
29.2
6.03
=79.23
0.65×
29.2×
=114.45
0.55×
6.00
=96.36
6.00=96.36
弯矩系数𝛼
𝑀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𝑙
01=6.05
02=6.00
6.05
=98.78
−29.2×
=−98.78
=65.7
=−75.08
判断跨中截面属于哪类T形截面
′ℎ𝑓
′(ℎ0−
ℎ𝑓
′
)=1.0×
11.9×
2000×
80×
(405−
)=618.8𝑘
≥𝑀
1≥𝑀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1-5。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表1-5
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符合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表1-6
计算所需箍筋
采用双肢Ф6箍筋𝐴
𝑣
=56.6𝑚
S𝑅
ℎ0
𝐵
𝐿
−0.7𝑓
𝑡
270×
56.6×
405
(111.43−72.01)×
103
=196.26𝑚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将计算箍筋的面积增加20%,
=0.8S𝑅
=0.8×
196.26=157𝑚
为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最后箍筋间距S𝑅
=150mm
箍筋配筋率验算:
弯矩调幅时,要求配筋率下限为0.24
=0.24×
1.27
270
=1.129×
实际配筋率𝜌
sv=
𝑆
56.6
200×
150
=1.887×
103>
1.129×
103,满足要求。
截面
弯矩设计值(kN·
m)
98.78
-98.78
65.7
-75.08
0.025
0.253
0.017
0.192
0.297
0.215
选配
钢筋
计算配筋(mm)
892.5
1060.3
606.9
767.6
实际配筋(mm)
2B18+1B22
3B22
1B16+2B20
1B16+2B22
889
1140
829
961
支座截面0.1<
ξ<
0.35,跨中截面ξ<
=0.55
6570.45𝑓
0.45×
配筋率验算:
ρ===0.73%>
ρ𝑚
=max(==0.19%及0.2%)
ℎ200×
450𝑓
截面
BL
BR
(kN)
79.23
114.45
96.36
0.25𝛽
ℎ0(kN)
240.9>
截面满足
=0.7𝑓
72.01<
需配箍筋
因为各个支座间的剪力相差不大,为施工方便,沿梁长方向不变,取取双肢Ф6@100
箍筋。
(5)施工图的绘制
次梁配筋图如1-8所示,其中次梁锚固长度确定:
深入墙支座时,梁顶面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按下式确定:
=𝑙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钢筋混凝土 单向 板肋梁 楼盖 设计 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