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学年5下数学全册备课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204354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64
- 大小:94.78KB
1314学年5下数学全册备课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1314学年5下数学全册备课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学年5下数学全册备课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海平面低115米怎样表示?
请各小组自己解决,并交流解决办法。
2、集体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师生小结:
海平面以下115米通常表示为“-115米”。
像+13℃、+38℃、+49℃……都是正数,“+”是正号,通常省略不写;
师生交流
师生共同观察信息窗图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随机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先思考再分组交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教师板书:
+13℃-3℃。
小组内根据第一个红点表示温度的方法进行思考。
集体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像-3,-10,-155都是负数,读作负三,负十……“-”是负号;
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独立思考,加深概念理解。
看小电脑中的问题,你能用正、负数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
同学们都能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你能说说描述的这些量有什么共同点吗?
交流总结:
描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第1题:
2、自主练习第3题。
3、自主练习第4题。
活动五、反思总结,提升认识。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数,你有什么收获?
能和大家分享吗?
师归纳总结正数、负数的定义,并区分“+”、“-”与加减符号意义的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师提醒学生要从生活中找
然后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有:
收入与支出;
进货与出货;
比海平面高低;
盈余与亏损等
师生交流共同点,并板书。
这是一道认识正负数的基本练习题。
练习时,可让学生读出正、负数,再将正负数填写在相对应的集合圈里,提醒学生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先让学生仔细看图,分析题意,然后独立填空,再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主要看学生能否正确运用正负数的意义解答问题。
学生谈收获。
教学反思
亮点:
不足:
改进措施:
祁春青
二单元信息窗1:
分数的意义
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的过程,来认识分数单位。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明确分数的意义
难点:
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做单位“1”。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
1、出示信息窗,观察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从众多问题中提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关于分数的问题。
二、感知“平均分”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分数。
2、动手操作让学生分一分,并用分数表示,感知“平均分”。
a、分一分表示一个正方形中的四分之一
b、找出一条线段的四分之一
c、找出4朵花和8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三、合作探究
1、引导解决船模小组每人分得的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利用图片分一分,每人分得的船模数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二人?
三人?
四人?
五人呢?
2、小组合作研究航模小组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先思考再分组交流。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交流结果。
板书:
平均分
学生情况预设
生1: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涂色表示一份,就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生2:
把4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1朵,1个就是4朵中的四分之一;
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2个苹果就是8个苹果的四分之一。
初步感知单位“1”:
这里的“1”是1只船模吗?
那是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五只船模看做一个整体。
a、航模小组又是把谁看做一个整体的?
b、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
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完成表格。
四、拓展应用:
a、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可以把哪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引导总结单位“1”。
b、单位“1”与1个苹果的“1”有什么区别?
C、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的操作材料摆一摆、分一分,用分数表示出来,并说说得到的分数表示的意义
d、概括什么叫“分数”。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
2、填空。
3、动手实践。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c、交流完善:
把4(6)架飞机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3)份,其中的一份是1/2(1/3)
d、质疑:
同样是两架飞机,为什么每份所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不一样呢?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共同概括出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学生在拓展练习和思考题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加以引导,点拨。
1、一堆苹果平均分成5份,一份是(),2份是()。
2、把今天上课的学生平均分成6组,一组占整体的(),3组占整体的()。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拿出相应的糖的块数。
学生谈学习收获。
耿丹凤
二单元信息窗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一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
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感受转化思想。
2、能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3、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感悟事物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活动一
师:
在寒假中,小红和小明自己动手制作了些日常用品,请看大屏幕。
活动二
同学们提的问题比较准确,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怎么求?
怎么想的?
1÷
3得多少?
保留两位小数不够准确,算式的结果一般不用循环小数表示。
用1/3表示,是怎样想的?
谁能说一说。
下面我们用手中的纸条表示1米来研究一下。
两数相除,除不尽时,商可以用分数表示,1÷
3就等于
。
活动三
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出示课本14页的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①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②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
学生列出算式:
3=
引导学生说出要求平均每个衣架用多少米木条,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
所以列式为1÷
3。
学生可能用循环小数表示或保留两位小数。
还有可能说得三分之一。
学生操作后交流。
列出算式:
2÷
9=
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占2米的1/9,每份是
米。
所以2÷
活动四
同学们想一想:
①两个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如果分别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和除数,分数与除法的这种关系怎样表示?
大家考虑:
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数?
为什么?
左侧b≠0,那么右侧的b是否可以是0?
活动五
1、自主练习1、2
2、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学生可能得出2/9
引导学生借助手中的纸条来研究。
研究后请几名学生交流各种分法,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观察刚才所得结果:
3=
2÷
9=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指几名同学代表自己的小组总结,学生口述的过程中,教师板书:
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除数
学生回答,师板书:
a÷
b=
讨论完后,教师用红色粉笔标上:
b≠0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二单元信息窗2:
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以前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引入了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就促使学生突破原有的部分与整体的观念。
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以及带分数,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
1、在涂一涂的过程中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2、认识带分数,理解带分数是大于1的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3、经历观察探究过程,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假分数和带分数之间的联系。
在校园科技周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些桌套。
请看大屏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我们在计算中能够得出分数,你能用你手中的纸片再表示几个分数吗?
哪个同学能展示一下你得到的分数?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同学们表示的
,如果我再涂一份是几分之几,再涂一份呢?
……
你能再用图表示出一些这样的分数吗?
(
)
同学们请看刚才我们得出的分数,请你仔细观察,能把这些分数分分类吗?
数学上把符合这类特征的分数叫真分数。
谁能说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把符合这两类特征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课件展示图片:
2米布做了3个桌套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提问:
平均每个桌套用几米布?
学生列出算式。
生折纸,并用水彩笔表示出分数。
生展示折纸得到的分数。
生完成后交流。
小组讨论分类情况,然后交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博平镇联合校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我们刚才研究了这么多分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一下,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是怎样的?
谁能表示出
?
谁能再表示出
为什么这样表示?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看到
这个假分数,可以看成是1和
组成的。
我们可以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板书),这个由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做带分数。
读作:
一又三分之二。
同学们,你能找到
的位置吗?
想一想怎样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活动四:
自主练习6、8
引导学生回顾全课,说说学会了什么,自我总结,教师作补充。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表示在练习纸上,然后交流是怎么做的。
学生交流
生表示出来,然后交流。
用分子除以分母。
当分子是分母的整数倍时,能化成整数;
当分子不是分母的整数倍时,能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
谢丽华
二单元信息窗三: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本信息窗呈现了三块科普展板。
三块展板分别被等分成2份、4份、8份,文字和图片部分各占整个版面的一半。
通过探索“每块展板的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引入对分数基本性质的学习。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让学生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掌握、正确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合作探究自主发现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出示课件)看到这幅作品,你想到了哪些分数?
你是怎样想到的?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
表示的都是每幅作品中图片部分占整个版面的几分之几,大家比较这三张展牌,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你认为哪个大呢?
是否一样呢?
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请小组长快速地从一号信封中拿出三张一样长的纸条,小组合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分别表示出这三个分数,然后比一比,看,这三个分数相等吗?
教师巡视观察,请一组学生进行展示。
同学们都是这样涂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
师板书:
=
=
同学们注意观察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的大小不变,他们的分子呢?
分母呢?
老
学生看图,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观察,让学生猜想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激发学生对三个分数联系的思考。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操作、验证三个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
学生对验证的结果进行展示。
通过操作得出这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相等,因此分数的大小也相等。
师还能写一组这样的分数。
请同学们看黑板。
(老师随机写出
),你能像老师这样写一组分数吗?
活动二:
组内交流,发现规律
请思考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应怎样变化?
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和探究的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同学们对于他们组的发现,你想提问什么问题吗?
师:
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也会不变吗?
你是怎么发现的?
活动三:
举例验证规律
这是同学们发现的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分数经过这样的变化,大小都不变呢?
谁来展示一下你们的验证情况。
这个规律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题。
活动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讲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类似形式的分数。
学生在组内交流,使思维产生碰撞,探究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组长把发现的规律记在练习本上。
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
学生可能提出你是怎么发现的?
(如果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
学生总结:
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同学们打开信封,先用一张纸条或在一条线段上表示一个分数,然后根据规律变化出另一个分数并在另一张纸条或线段上表示出来。
最后再放在一起比较,看两个分数大小是否相等。
生操作。
学生展示。
总结收获,谈一谈。
王雪燕
三单元信息窗一:
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因数、倍数,初步学会知道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部分内容既是“数与代数”领域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进一步学习约分和分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1、通过观察、猜测、归纳等的数学活动,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3、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逻辑推理能力。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自主探索、观察、猜测、归纳总结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1、出示几幅剪纸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剪纸具有装饰性,它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情操。
我们班的课外活动就要学习剪纸,同学们有兴趣吗?
2、出示情境图,剪纸的第一步要先裁纸,观察信息窗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同学们在裁纸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一)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提出要求:
利用我们手中的学具,一起来摆一摆,用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可以将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
师:
将可以摆满和不能摆满的数据分类进行板书。
(二)分析概括,提升数学问题
1、讨论: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
最长是几厘米?
2、师:
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不能是4厘米、5厘米、7厘米……?
3、师:
想一想,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4、师:
那么1、2、3、6与24和18有什么关系?
5、师:
24的因数有哪些?
18的因数呢?
问学生填写下图并重点思考: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生:
有兴趣
认真观察情境图
这张纸长24厘米,宽18厘米;
要想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并且剪完后没用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呢?
全班讨论,交流答案。
生:
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最长是6厘米。
可见只有用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6厘米的正方形才能将长方形摆满。
引导学生说:
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8的因数24的因数
(三)总结概括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1,2,3,6是248共有的因数,6是公有因数中最大的。
2、师总结:
1,2,3,6既是24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和18的公有的因数,也叫公因数;
其中6是最大的,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
3、巩固练习:
书31页自主练习1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师:
我们已经找到了24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现在我们可以试着用你喜欢的方法找一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3、师介绍: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
先用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2去除,除得的商如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注意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再用公因数3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我们通常运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同学们学会了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比较一下它们各自有什么优势?
5、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五题
学生练习完,互相检查。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也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列举法1:
12的因数:
1、2、3、4、6、12;
18的因数:
1、2、3、6、9、18,所以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3、6;
最大公因数是6。
列举法2:
先找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18的因数。
其中1、2、3、6也是18的因数。
因此12和18的公因数有:
学生讨论得出:
列举法适合数比较小的题目,如果数比较大用短除法好。
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回答问题。
何远洋
三单元信息窗2: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本课以剪纸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借助画图或折纸,边涂、边想、边算,凭借已有的对分数意义的认识,在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种基本的运算图式也得以主动建构,学生体验到初步的算理。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类比思想。
2、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
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掌握约分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复习导入
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题目
同学们你是怎样计算的?
计算结果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2、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8
27和9
8和9
42和54
探究新知
1、尝试“变”分数。
出示分数
,并提出要求:
(1)尝试用以前面的知识解决。
(2)这个分数要和原来的分数大小相等。
(3)它的分子、分母要比原来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14 学年 数学 备课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