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雨洗东坡月色清苏轼写作素材集锦完美整理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9751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9.12KB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雨洗东坡月色清苏轼写作素材集锦完美整理版Word格式.docx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雨洗东坡月色清苏轼写作素材集锦完美整理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雨洗东坡月色清苏轼写作素材集锦完美整理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东坡想起当年改诗之事,内心甚是羞愧。
【视点】⑴自以为是;
⑵狭隘;
⑶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⑷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
3、《洗儿戏作》
朝云为苏轼生了个儿子,按照当地习惯,满月那天,东坡请了亲友,举行洗儿会。
孩子才一个月,就能对人笑。
大家都夸他聪明,苏东坡却叹了口气,道:
“切莫像我,更莫学作填词!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因作诗惹了祸,坐了牢,差一点被杀头,就都不作声,怕点着他内心的痛处。
苏东坡倒不忌讳这个,说道:
“我呀,就是上了聪明的当。
本想再不作诗填词了,可总是心里痒痒的,禁不住。
你看,这会儿又有了一首《洗儿戏作》: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视点】⑴聪明;
⑵自嘲;
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4、师生吃面
北宋党争,苏轼被贬谪至南疆,羁宦于千里之外。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也受到了牵连,宋徽宗初年被贬至广西宜州。
在上任途中,黄庭坚与从海南归来的苏轼相遇于梧州与藤县之间。
师生二人相叙,见路旁有卖面条的小摊,于是一同就食。
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不住的唉声叹气。
苏轼却极为快速的把面条吃完了。
望着黄庭坚良久,苏轼说:
“难道你还要去咀嚼它吗?
”说完,留下尚未回过味来的黄庭坚,大笑着起身上路。
【视点】⑴不要咀嚼苦难;
⑵走好未来的路;
⑶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⑷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5、东坡改联
苏轼少年时就博览群书,才智过人,常常受人夸奖。
好话听多了,渐生傲气。
一天,他乘兴在自家门前写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有一天,一位白发老者登门拜访,见了苏东坡,老人说:
“听说苏才子学问盖世无双,老朽特来请教。
”苏东坡见这么大岁数的人都找自己问问题,心中十分得意。
问道:
“老先生可有什么疑难?
”老人没有说话,笑吟吟地捧过一本书来。
苏东坡接过来,翻开第一页,头一行就读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
有两个字不认识。
越往下看,生字越多。
脸上不由红一阵、白一阵。
老人说:
“怎么,这些字连苏才子也不认识呀?
”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苏东坡呆若木鸡,一时都忘了送客。
等缓过神来,才恍然大悟,赶忙添了几个字,重新写成这副门联: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视点】⑴虚心;
⑵傲气;
⑶个性;
⑷有错即改。
6、旷达洒脱
《东坡志林》记载,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法而遭御史弹劾,在湖州被追赴诏狱时,面对哭送的妻儿家人言道:
“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时期,这种幽默对缓解人的心理压力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东坡晚年被再贬至惠州,三贬至儋耳。
然而沉重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并没有把东坡击倒。
此时,他更注意运用幽默的力量来帮助它超越政治的险恶和人生的痛苦。
《惠州一绝》诗云: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反映了东坡晚年被贬岭南一带时的幽默诙谐精神和乐观旷达情怀。
他不想去岭南的蛮荒之地,亦非终日陷入能否生还故里的忧患痛苦之中,而是善于采撷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生动细节作“幽默观”,从而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和足够的体力来航渡人生的苦海。
苏轼的性格豪迈,诙谐幽默,旷达洒脱,这是他更是后代人对待逆境人生的强有力的武器。
这种诙谐幽默其目的在于排遣、化解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失败、忧愁和痛苦,带有自我解嘲、的特征。
【视点】⑴旷达洒脱;
⑵诙谐幽默;
⑶笑面人生;
⑷自我调整。
二、诗词佳句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
5、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狱中寄子由》
6、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夜》
7、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8、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水龙吟》
9、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蝶恋花》
10、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1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
12、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
13、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5、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16、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17、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寺画像》
1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贬到杭州,他说:
“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三、知识积累
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
据《汉书?
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
乌台"
,亦称"
柏台"
。
乌台诗案,即御史台诗案。
它兴讼于宋神宗赵顼元丰二年(1079)。
苏轼是被告。
原告是:
权监察御史里行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李宜,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他们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要求处置苏轼。
原来,苏轼步入仕途之日,正值王安石变法之时。
朝廷上革新派和守旧派两军对峙,斗争激烈。
苏轼站在守旧派的立场上,多次上书神宗,表明自己的反对态度,并请求尽快制止变法。
请求未果,于是希望离开政治斗争的旋涡,故上书请求外任。
获准后,先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又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在此期间,苏轼针对新法推行中出现的问题,写了一些讥讽新法的诗文,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
知湖州后不久,乌台诗案便发生了。
宋神宗在接受了何正臣、舒亶等御史们对苏轼的指控后,派遣太常博士皇甫遵前往湖州拘捕苏轼。
押解至京后,苏轼被投入御史台的监狱。
何、舒等人把苏轼写的诗深文周纳、无限上纲、曲解附会,目的是欲陷彼于罪,置彼于死地。
他们对苏轼诗《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之二)》的解释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全诗如下: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恨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咏物诗,是想以此说明自己有桧树一样挺拔不屈的品格。
何、舒等人则借此大做文章,指控这首诗有不臣之意。
乌台诗案在朝野引起的反响是强烈的。
对苏轼心寄同情和出面营救的人不少。
远在湖州、杭州的老百姓焚香念佛,为苏轼祈祷平安;
曾任参知政事、此时已经隐退的张方平愤然草拟奏章,劝神宗爱惜“天下奇才”。
宰相吴充对神宗说:
“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
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弥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
曹太后说:
“昔仁宗策贤良,归喜曰:
‘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盖轼、辙也。
今杀之可乎?
退居金陵的王安石也上书神宗皇帝说: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
宋神宗很怜惜苏轼之才,本不愿对诗案进行深究。
当多方的营救之声不时传来时,他不能不为之动心,特别是极为器重的王安石的话,他更无不听之理。
于是他最后下决心了结此案:
贬苏轼去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实际上是把他当作政治犯发配到地方上去,同时还要接受当地官吏的监督。
一百三十天的监狱生活结束后,苏轼又获得了自由。
当他一路跌跌撞撞、狼狈不堪地抵达黄州、住进一所破庙之时,我们几乎要洒下同情的泪水。
但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又怎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这位汉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因为,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的相互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的相互激荡,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一段新的里程。
有诗为证:
游东坡十一绝
【南宋】王十朋
再闰黄州正坐诗,诗因迁谪更瑰奇。
读公赤壁词并赋,如见周郎破贼时。
说到底,乌台诗案,是载于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次有名的朝野震动、吏民惊目的文字狱。
四、名家评论
1、老坡,工于命意,必超然独立于众人之上。
——【宋】范温
2、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
”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3、眉山学士百代豪,夜郎谪仙两争高。
——【明】杨慎《苏祠怀古》
4、霸业原如春梦短,文章常共大江流。
——近代刘熊兴
5、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
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近代钱穆
6、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
——林语堂《苏东坡传》
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朱德
8、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9、灾难舛途没有愚钝他对生命的灵慧的感悟,艰难困苦不曾消磨他对生活的敏锐的洞察。
相反,历经种种之后,他更懂得收藏和珍惜一点一滴的快乐,活出了一派天真、一派精彩。
如果他只是天仙,可能还真的让人敬而远之,可他是天仙,却偏偏又化作了人,化作了苏轼苏东坡。
——《衣冠伟人——感悟苏东坡》
五、高考回眸
1、(2006年辽宁卷:
肩膀)
肩膀
辽宁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
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后才回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见她凭轩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
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扶过坟头,将清酒缓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
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深,如今只剩下他自己形单影只。
但他没有沉沦,他用他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悲痛,撑起他残落的家,用他的肩膀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
策马奔腾,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间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他对豪迈忠义的褒奖和勇敢无畏的勋章,他在军账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
他的裣衽微微张,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誓将大宋统一吾王!
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心,用肩膀承担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
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对祖国的忠心。
他满腔的报效祖国的热血被一群小人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海南,他却执著地挂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待他不好,但他从来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勾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百姓放在比得失宠辱还重要的位置。
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担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豪言壮志。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民计民生的大任。
古代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很多,但拥有如此厚实肩膀的人只有苏轼一个。
陶渊明只愿躲进精神的桃花源,却把一片污浊留给世间,自己独享清闲;
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慨叹的确沉重,但却放弃了用肩膀承担为民造福的重任;
陆游和辛弃疾却把挫折放在第一位,不免惆怅满怀,壮志未酬鬓发先白,给人的感觉是肩膀弱不禁风……只有苏轼有如此厚实的肩膀,上承百姓国家,下承相思之情。
仰望苏轼的肩膀,那是一座山……
2、(2008年江苏卷:
好奇心)
好奇心
江苏考生
好奇心也许是与人类一同具来的。
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神农尝草,这些美丽的神话传说似乎与好奇心紧密相连。
至于后世,老子入关,庄周梦蝶,孙武演阵法,张衡造地仪,皆与好奇心有关。
及至北宋苏轼,他的一颗好奇心更是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许多人都知道苏轼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词人。
但实际上,苏轼这个人好奇心太强了,他想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除了诗、词、文之外,他书、画、禅无所不通,茶、酒、花无所不晓。
不仅如此,在黄州,他学习稼穑,亲自耕作、收割;
在惠州,他喜爱荔枝,于是学习种植;
在儋州,他学习建筑,亲自搭建茅舍,甚至还把酿酒的心得体会记录成册。
民间还有关于“东坡肉”的传说,可见厨房对他同样具有吸引力。
具体而言,苏轼的好奇心首先体现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创作上。
大家知道,词最初多是用来表达委婉细腻的儿女之情的。
我们简单看几个词牌就明白了:
《点绛唇》《虞美人》《蝶恋花》《念奴娇》等等。
哪个看起来不是缠缠绵绵的?
哪个听起来不是甜甜蜜蜜的?
可苏轼就是苏轼,他偏不信这个邪!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奔放豪迈的《赤壁怀古》诞生了。
对此,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评论说: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也许可以这么说,倘若没有了苏轼的好奇心,就没有北宋的豪放词。
苏轼一生因好奇心而广泛涉猎,生活因此有了无穷乐趣,但也有因好奇心而犯错吃瘪的时候。
有一次苏轼看到王安石写了两句诗:
“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
”苏轼想:
奇哉怪也,明月怎能叫呀,黄犬又怎能卧在花心里?
一时兴起,苏轼即挥笔将之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其实,句中的“明月”指的是一种鸟,它喜欢在空中边飞边鸣。
“黄犬”则是一种飞虫,它喜欢卧在花心里。
这次的失误,多少也是好奇心作的怪。
好奇心是一直陪伴苏轼终身的。
据林语堂《苏东坡传》记述,苏轼晚年定居于江苏常州。
在一个朋友的影响下,他开始修习辟谷之术。
所谓的辟谷,也就是不再进食五谷杂粮。
苏轼最终以这种方式离开了这个使他伤痕累累的尘世,倒也符合他传奇的人生,好奇的个性。
苏轼的一生,是好奇的一生。
一颗好奇心,使得他的多舛人生变得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点评】
对苏轼爱之愈切,思之愈深,从而读出了个中真味。
行文建立在对苏轼的深刻了解之上,苏轼的生活阅历以及三段被贬谪生活材料是信手拈来,这成了构建本文的最坚实的基础。
主体部分材料运用灵活。
有泛例,有详例;
有正面表达,有反面事实;
有确凿的史实,有民间的传说。
几方面交相印证,苏轼的一颗好奇心被生发出无穷趣味。
六、经典链接
永远的苏轼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律,他将诚挚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生命演绎着本色的张扬。
无需夸耀,不容粉饰,他的名字本身就闪着熠熠光彩:
苏轼,那个在沉醉了几百年的中华大地上响亮的名字,那份足以让每一个沽名钓誉矫情伪饰的文人汗颜的性情。
不错,真的自我向天下告白。
最细腻的情感,最伤感的孤独,最无羁的豪放……临风长啸,他心一颤,笔一挥,气一吐,内心的所有情感便奔涌而出,潺潺流淌,而他的本色也在文字的雕琢中一一展露。
苏轼是一杯水,温柔多情,爱悬于胸。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不掩饰内心的思念,甚至有时还会有“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经历。
天人永隔的别离,肝肠寸断的痛苦,刻骨铭心的思念,在如水般流淌,把本色细细说讲。
一位至情的文人,不在乎“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劝谏,不理会“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名言,他将灵魂深处那浅浅的相思,淡淡的哀愁诉说着。
不理会世俗的眼光,至情的本色由我张扬。
他的文字并非缺乏装饰与文采,没有清词和丽句,只是他将内容看的高于修饰,就好像他把真我看的高于“蝇头微利,蜗角虚名”一般。
不掩饰内心那份“高处不胜寒”的孤独,他会用清寂的背影留下“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绝唱,又或“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哀怨。
他像是一杯茶,略带清苦又暗香萦绕。
寂寞被他用笔渲染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将他那至性的本色默默张扬。
他将潇洒飘逸的语言服务于思想,他用最华丽的文字去书写最理性、最智慧的篇章。
苏轼会用他的一句句诗词、一篇篇歌赋来向你证明:
人生那失望、失意、失落的苦胆可以用冲天的豪气去稀释,苦难会在阔大的长江、阔大的山川、博大的胸怀前黯然失色。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他把豪放铺洒,让豁达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似酒般干冽爽快。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他把乐观宣扬,将被贬谪的痛苦蒸发为理性的思索,不让自己迷失在名利场中。
“浮游于天地中,放浪于形骸外”,他将自己对于生命的卑微与崇高的思考在一点点诉说,他把自己大彻大悟后的思想向千年古风传达。
不用夸张,他把乐观理性的本色在张扬。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文章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质朴,却有一个人将华彩与本色融合得完美无缺。
苏轼,用他那清新而又厚重、悲壮、纯正的啸歌引领着碧波澎湃的文字潮流,为古典的海洋增添了雄浑的乐章,在时空的流转中永远都是炫目夺彩、熠熠闪光!
七、百家讲坛
康震讲苏轼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苏轼在他所涉猎的每一个单项的领域里边都不是最优秀的,譬如说,从哲学来讲,他跟当时的程朱理学相比显然不能相比,从体系的完备性上来讲,苏轼的哲学体系无法与程朱理学相比。
从史学来讲他的成就显然不能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相比。
就从诗歌创作上来讲,有一代诗圣杜甫做出的重大的贡献,虽然苏轼本人也是一位诗歌的天才,但论起在诗歌史上的贡献来讲,他也很难与杜甫相媲美。
那我们说,苏轼究竟在怎样的一个方向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呢,我们说苏轼的优势在于,他一个人占有了所有当时所可能拥有的文史哲包括艺术的门类,很少有一个人能够像苏轼这样在所有的文学、史学、哲学和艺术的领域内全面地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我刚才所说的,包括杜甫,包括司马光,他们可能都在自己的领域里边是第一名,是最优秀的。
但是没有一个人像苏轼这样在各个领域里边都表现出了特别卓越和杰出的才华,但这还远远不是苏轼的价值,苏轼更重要的价值体现在哪儿呢?
我认为有三点:
首先,苏轼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比丰厚的文学的遗产和文化遗产,他所创作的大量的诗文作品是滋养我们,是养育我们精神世界和心灵世界最为宝贵的财富,这是第一点。
第二,苏轼以他亲身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种人格精神的标准,我觉得这个人格精神的标准可以用两位圣贤的话来表达,第一是什么呢,“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现在认真的想一想这里边刚才提到的每一个环节,苏轼都是在努力的要去做到。
我们讲到了苏轼的家庭,我们讲到了苏轼对自己的修养,我们讲到了苏轼怎么教育自己的子女,我们讲到他怎么为官。
还有一句话也特别重要,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大丈夫也”,丈夫之气一何状也,我们想一想看,孟子的这几句话真的好像是在给苏轼的一生做了一个再没有过的经准的评价,他真的是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任何的情况下,苏轼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的价值观,坚持着自己对国家和民生无比的关注和关切,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意义上来讲,苏轼所提供给我们的人格精神力量的感召力一点都不亚于孔子庄子和孟子,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觉得苏轼以他亲身的经历实践以及他的诗文,为我们今后人格的发展树立了一种人格的模式,这是最重要的。
在苏轼之前,很多的哲学家,很多的思想家,很多的文学家,都在努力的寻找一条更加适合自己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格的模式的道路,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这样一个模式,这样一个道路未必能够寻找到。
到了宋代,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都充分发达的时代,终于使得知识分子有可能在各个方面开始建构自己成熟的人格。
而苏轼就是以他自己卓越的天才和学识充当了这个角色。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和知识分子最为健全、最为圆融,也最为后人仰慕的一种文化人格的模式,所以千百年来我们才如此地喜爱苏轼苏东坡,才如此地敬仰他,同时又觉得他是我们人群当中似乎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他把那种超然物外,达观自我,关注民生的精神很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这就是我们所要讲的苏轼苏东坡。
(康震简介:
康震,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员。
)
相关文章
∙
(今0916)
(今09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名校 高考 备考 东坡 月色 清苏轼 写作 素材 集锦 完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