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196978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45.94KB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室总面积为4000余平方米,实验室总资产为2500多万元。
学院现有在职教师130余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9余人,专职实验室技术人员16人,高级工程师2人。
学生数约2500人。
目前,信息学院已有1个硕士点,2个校级研究所,4个院级研究所。
三、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浙江师范大学是浙江省教学研究型重点大学,是我省培养、培训和造就高质量人才的重要基地。
近几年,浙江省高等教育在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省教育厅的直接领导下发展迅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浙江师范大学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得到超常规地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以改革的精神求发展,以发展的思路谋转型,确定了自己今后办学的奋斗目标—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目前,浙江师范大学正在深入地进行办学职能转型、学科专业结构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内部管理体制转型,力求通过改革使得浙江师范大学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更上一个层次,加快实现浙江师范大学办学的奋斗目标。
浙江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我校根据学科专业结构转型的需要,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结合一体,成为浙江师范大学最大的理工科类学院。
信息科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实践教学课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很大的比重。
电子与通信类课程的实验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物理学、教育技术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等7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还涉及到应用化学等相关专业,在保证上述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上述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技能训练、验证、研究、创新、承担研究课题、应用开发的必需基地;
是全校学生学习与信息相关选修课和科研的实验基地;
是全省普通及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基地;
是周边地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信息相关专业的实验协作基地。
为实现我校向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目标,增强实验室建设的计划性、时效性和连续性,促进实验室向的更高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迈进,做好2006-2010年实验室建设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计算机科学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环节是计算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大量的教学示范实验、设计与开发实践,才能迅速掌握学习计算机技术的方法,加深对计算机学科相关理论的理解,更好地把握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以适应计算机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势头。
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早在1998年就顺利通过了省级实验室合格评估,2002年被浙江师范大学确定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建设,2004年12月通过浙江师范大学校级示范中心的验收。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结合实际,推进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用全局的意识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
根据计算机科学这一应用实践性强、跨学科渗透性宽、教师学生受益面广的学科特点,我们认为建设高层次的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基地,不仅是形势的需要而且是发展的必然。
在浙江师范大学建立高层次的“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成为我省相关院校(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信息类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是保证基础课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高质量经济建设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师学术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浙江中西部地区)的必备条件。
它具立足本校,辐射全省的功能,社会效益巨大。
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增加迅猛,实验条件改善相对滞后的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有普遍下滑的趋势,实践动手能力尤为突出。
改善我校信息类及相关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环境,专业优化整合,资源优化组合和充分共享,实施实验室时间上和实验内容(项目)的真正开放,全面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尝试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不仅迫在眉睫,而且十分必要。
通过电子设计与工艺的实践,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产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专业人才。
电子设计与工艺实践实验平台,直接与现代电子产业接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培养学生产品意识和质量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第一线劳动的情感,使学生毕业后乐于到电子产业第一线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各项工作。
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学院及学校教学的需要,目前已设八个实验教学平台(如图1),其中两个实验教学平台(通信工程实验平台、电子设计与工艺实践实验平台)几乎为空白,而这两个实验教学平台既是专业性实验又是培养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发挥学生创新、创意精神的重要场所,也是为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信息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所必须具备的实践基地。
此外,随着我省高教事业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他实验教学平台的也需要进一步充实。
图1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结构图
总之,在浙江师范大学建好“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对浙江师范大学教学科研,特别是促使浙江师范大学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意义重大,是十分必要。
科研实验室以电子电子信息科研实验室为例。
根据电子信息学科发展的要求,结合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所实验室建设的经验,从本学科的发展考虑,同时为研究生培养及科研工作创造条件,本着实用性强、高起点、有特色、投资相对少,经过电子信息科研实验室的成员充分论证和调研,制定了本实验室总体发展规划:
在学校的整体发展规模及发展规划下,运用实验室条件,发挥实验室特色,积极开展相关高新技术项目的研制开发,不断地用获取和研究的科研成果充实,创建实验室为教学、科研、科技开发与经济建设三位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为建成国内一流的科研实验室而努力。
四、建设的指导思想
信息学院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是:
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以适应21世纪要求为标准,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提高效益为目标。
建设浙江省实验室中心是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并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所作出的英明决策。
这一决策大大地推动了我省高校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加速我校电子与通信实验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我校理工科的办学层次和教学水平,以适应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
以学科建设规划为方向,以专业建设规划为核心,以教育部《基础课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和《专业实验室评估标准》为依据,以实验项目建设为重点,紧紧扭住本科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突出并强化实验教学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基本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以基础实验室建设为优先,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和实验室开放。
加大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益,构建适合校情,特色明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实验室管理体系。
五、建设目标
信息学院立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立足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积极推进办学层次。
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中,再寻找新专业,开设一些适应与市场需要,急需的专业课程。
拓宽整个学院的教学范围,打破以往陈旧的观念。
创建一个学院与学科,学院与市场相适应的教学基地,提高办学层次,就得到了解学科的动态,就得跟踪学术的发展。
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
资料、信息、人员、设备、学生实验成绩、学生实验选题等内容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做到档案、资料齐全、信息渠道畅通、反应快速、处理及时、交流方便、迅捷,80%以上实验室实现全天候开放。
建成高层次的“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建设,体现示范中心教学特色,发挥实验资源优势,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中等教育师资和计算机软硬件开发人才,把中心建设成为我省同类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基地,为浙江经济建设服务。
2005年示范中心建设必须满足教学计划中基础课、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包括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毕业设计等。
2007年,在满足实验教学、科研项目开发的需求外,确保在同类院校,相近专业中处于领先和龙头地位。
把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合格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技能、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宗旨,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修订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研究和更新实验内容,开拓新的实验技术资源,逐步实现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实验时间上的开放和实验内容上的开放),组织编写和全面修订新的实验教材。
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计算机技术类实验划分为以下三个不同层次:
基本型实验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随课实验(包括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和课程设计),是示范中心所开设实验的主体,占总实验内容的70%。
用于完成各门实验课程规定所必须完成的基础技能训练内容,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
实验室规模做到每一实验每次能同时开设60~100组(计算机文化基础500组)。
提高型实验是供学生选做(多选一)的综合性、设计性与应用型较强的实验(包括开放性实验),约占总实验内容的25%。
每个学生选择其中的1个到几个,旨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科研兴趣。
在保证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对实验课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我们拟将提高型实验作为建设的重点,逐年提高此类实验的开设比例,降低基本型实验的比例,到2005年争取提高型实验达到30%及以上。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开拓意识、创新能力,实验室规模拟达到每一实验每次能同时开设40~50组。
研究型实验是为那些特别优秀、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热情的学生而开设的实验,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约占总实验内容的5%。
该类实验通过设立学生科研专项基金,对那些富有创新思维,结构新颖、立论依据充分的科研型实验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资助。
例如2003年4月,学院自筹资金,一次就立项资助125项,直接参与的学生达400余人。
对取得科研成果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和学校承认的“创新学分”,加入学生的总学分当中。
实验室规模拟达到每一实验每次能同时开设15~25组。
科研实验室的方向及总体目标: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密切结合,即在开展前沿学术研究的同时,直接进入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以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信息技术的需求,即围绕电子信息技术中的重要问题为导向,经系统和深入研究后实现一些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基础研究上的突破。
努力将实验室建成我校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多方位学术交流基地。
六、具体建设方案和实施步骤
(1)、任务规划:
立足教学,提高办学层次,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浙江省经济建设
信息学院实验室的建设立足于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立足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浙江省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办学层次,培养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根据总体建设目标,信息学院实验室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电子信息科研实验室分不同的研究方向,信号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向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机器学习理论、智能信号处理等。
该方向以现代机器学习理论(统计学习理论、神经计算、进化计算等)为基础,研究物理,电子信息领域内的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和方法。
传感与检测技术研究方向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智能传感系统、信号检测、智能仪表与控制系统等。
现代电子技术设计研究方向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该方向以现代电子技术(单片机,DSP,CPLD,FPGA,SOC)为基础,研究实现各种信号与信息处理方法的软硬件技术。
主要涉及的是基于EDA软件的单片机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软硬件开发,基于MATLAB和IP内核的FPGA系统开发,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研究等。
红外技术及图像处理研究方向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红外信息处理、图像与视频信号处理、编码压缩与实时通信、无线视频通信、数据隐藏、数字媒体的认证、基于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控制系统、目标探测与识别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数字系统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向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是结合单片机和DSP器件,并运用DSP的各种算法,在图像和视频信号处理方面作应用性开发研究,并开发出相应的数字产品。
同时在可编程ASIC上,充分利用CPLD或FPGA芯片在数字通信、图像信号处理、信息家电、消费类电子产品等方面设计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集成电路。
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方向是电子信息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研究现代电路分析与综合的理论;
非线性电网络的系统辨识与仿真的理论与技术;
研究现代电子线路CAD和EDA技术;
运用现代电路与系统理论和EDA、CAD技术,开发相关的现代电子电路系统。
(2)实验室人员规划:
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
引进一批懂专业、负责任、勤劳能干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是保证实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一个专职人员应该有较好的业务水平和实验室管理能力。
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实验经验丰富,操作技能强的实验人员。
是我实验室队伍建立工作的重要一环。
各实验室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具体见附表4、实验技术人员在职进修、培训规划见附表7、实验技术人员引进规划见附表8。
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五年内还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增大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队伍。
(3)设备规划:
科学合理的采购实验仪器
遵循软、硬件并重的建设原则,我们将在购置设备仪器的同时,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设备使用管理体系;
遵循先进性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建设原则,注重购前的知识、能力和科研思路准备,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方向和可以达到的能力水准,确定申购设备的类型,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先进性而脱离自身特点和基础;
遵循前瞻性服从科学性的建设原则,我们申购的设备,要事先充分论证其对于本学科后续发展后劲的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可能性以及与本学科原有基础的衔接。
(4)经费规划:
投入必要经费,保证必备实验设备及时到位。
7、预期效益分析
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将能满足理工科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的实验需求,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培训电子、通信产业高素质劳动者创造条件。
在研究开发科技产品方面,为保质保量完成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提供保证,成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实验基地,为浙江经济建设服务。
(1)教学效益
将能承担浙师大在校研究生、本科、函授生的信息类及相关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预计实验年人时数可达14-20万。
此外,中心还将接受大专院校教师进修学习及向全省中职学校和社会开放的年人时数可以达到1-2万。
因此,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后,可完成各类电子与通信基础实验教学人时数为15-22万。
(2)科研效益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教学科研型的省属重点大学,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建成后,除了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外,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在保质保量完成省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厅等纵向研究项目和横向项目的基础上,争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增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创新能力。
(3)社会效益
电子与通信实验教学中心可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创新性,把承担体现的研究项目产业化。
实验教学中心能为浙江中西部的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提供试验、咨询、指导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的实验基地和人员培训基地,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作贡献,同时也为中心的运行提供新的经费来源。
争取每年有若干项成果转让。
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实验项目和内容得到完善的同时,实验室规模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允许同时做实验的人数将达到:
基础类实验软件300人、硬件类60人;
提高类实验软件120人、硬件45人;
设计创新类实验20人。
这将大大改善我校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实验室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八、建设的保障措施
要保证学院实验室的顺利建设:
学校的投入是前提,学院的支持是保障,在此基础上,各相关专业老师及实验人员的投入是关键。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实验室建设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
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基本条件,着重抓好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高。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把它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把它当作我校上水平、上层次的重要工作来抓。
要落实实施规划的岗位责任制,拟订好分阶段实施的目标、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定时检查、按时完成。
2、加大实验室经费投入,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
要实现2006-2010年实验室建设规划的总目标和具体指标,必须广开融资渠道,多方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要从创收经费和课题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建设;
要增加科研经费中用于设备费的比重,确保科研工作的进行。
要提高实验室的自我造血功能,实验室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技术开发,使实验室自身维护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
3、强化投资效益观,开展多种形式的效益评估。
建立实验室建设经费立项申报制度,在实验室建设项目投资前,就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设备的选型和预期效益分析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源头上强化效益观。
开展新建项目的年度效益评估,并引进激励机制,奖优罚劣。
4、重视和加强实验室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地位。
要实现实验室建设规划的目标,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和效率,关键在于提高实验室工作队伍的素质,特别是骨干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素质。
要建立一套包括实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业务进修等几个方面的岗位工作量考核制度,引入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开展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改革和技术物资供应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积极参加全国及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的学术活动,认真总结我校广大实验室工作者的实验经验,推广改革成果。
深入开展实验教学质量规范、技术装备规范、管理制度规范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学校设立实验技术开发专项经费,鼓励实验鼓励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申报各类实验技术开发项目,提高科研能力和层次。
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技术人员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使实验室工作经验和改革成果得到交流。
(建设规划的具体指标详见附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师范大学 信息 学院 实验室 建设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