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9046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3.57KB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意下面词语:
瓮:
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文中指陶制大水缸。
皆:
全部、都。
戏:
游戏。
迸:
向外溅出或喷射。
于:
在
没:
淹没,沉下去。
弃:
放弃,扔掉。
持:
拿。
击:
打,敲打。
2.出示故事内容,生齐读。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与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里淹着了,其他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没有慌,他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三)交流体会。
1.抓住重点句子体会。
(1)文中,司马光在紧急关头怎么做?
(光持石击瓮破之)
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
(2)情景感悟:
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
(如:
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4)小结:
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
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5)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你想对他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启发?
(遇事要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四)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
“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
“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
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三、质疑再探
1.课文读到这里,这些问题你都解决了吗?
2.浏览课文,自己还有什么疑问?
①被救孩子的家长是怎样感谢司马光的?
②司马光还有哪些故事?
(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课堂上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查到后,与大家分享。
四、运用拓展
课文学到这里,你学得怎么样?
给自己出一两道题考考自己吧。
比一比看谁出的题有价值。
1.学生自己编题自己测试,教师查看学情。
2.评价编题情况,把有价值的题整理好推荐给全班同学。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一儿:
跌入瓮中得救
司马光救友众儿:
都吓跑了沉着冷静
光:
持石击瓮瓮破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救友》,从中知道了遇事时要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这一节,我们再来学习一篇。
矛盾
预设: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篇文言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矛盾曰弗
矛:
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
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鬻:
卖。
誉:
称赞。
陷:
攻破。
俄尔:
一会儿。
子:
你。
其人:
这个人。
应:
回答。
莫:
没有。
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攻破它。
一会儿又夸自己的矛说:
“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
”一个人反问他: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这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1)文中,卖东西的人是怎么说的?
想一想,他说这些话时神情怎样?
请一学生上台学这个人夸耀时的样子,其他学生评价。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2.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何启发?
(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读出卖家开始似得得意,后来的尴尬。
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事例?
1.学生自己编题自己测试,教师查看学情。
3.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矛——利
矛盾相互抵触
盾——坚
30巨人的花园
【教学方法】
1.教法:
围绕“对比”展开教学,花园前后变化的对比以及巨人醒悟前后言行的对比,在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的教学方法教学。
2.学法:
自读自悟,读中想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巨人的花园》故事原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
童话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无穷魅力吧!
同学们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二、复习词语,按要求给词语进行分类。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北风呼啸阳光明媚鲜果飘香
狂风大作冰雪覆盖雪花飞舞鲜花凋谢草翠花开
描写花园美丽的词语:
描写花园荒凉的词语:
这些词语是多么的美妙,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用上这两组词语,简单讲讲巨人的花园是怎么变的。
巨人外出旅游时,花园()。
他回来后,花园()。
最后,巨人(),花园又变成()。
三、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预学题:
1.巨人在还没有旅行之前是个怎样的人?
2.回来之后的巨人是怎样对待这群快乐的孩子的?
这时的巨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画出相关的句子。
3.巨人后来是如何醒悟的?
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四、精读品味。
1.师:
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开头,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花园是怎样的?
巨人呢?
生:
旅行去了。
他去哪儿旅行了呢?
想知道吗?
作者是这样告诉我的?
体会巨人的孤独。
2.巨人训斥这群孩子的句子,体会巨人的心理变化。
(一)指名学生读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一句话,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
(二)表演读
孩子们被吓坏了,四处逃散,巨人却在花园周围──
(生答:
砌起围墙)
竖起一块──
“严禁外人入内,违者重罚”的告示牌)
与此同时,墙内墙外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自读第8自然段。
(三)学生自读,然后教师指名学生读
(四)说一说墙内墙外的不同
谁能告诉巨人“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
是啊!
可自私的巨人却仍然不明白春天迟迟不肯光顾他的花园的原因。
他等啊,盼啊,好不容易盼来了春天,却又看到令他厌恶的孩子们,于是他又大发雷霆。
(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二句话)
(一)学生自读,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
(二)同桌互读交流
(三)表演读
巨人的脾气更大了,因为他好不容易才盼来了春天。
巨人盼来的春天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读一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自读后交流)
这洋溢着春意的花园却在孩子们纷纷逃窜后,再次被冰雪覆盖。
请同学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这突如其来的变化。
3.师:
巨人不解地看看四周,这时他突然发现了──
小男孩)
他再次大声叱责──
(课件出示巨人叱责孩子的第三句话)
请同学们想一想,巨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再读一读这句话。
面对愤怒至极的巨人,小男孩没有逃跑,因为他哭得太伤心了,泪水遮住了眼睛,他根本没有发现巨人出来了。
(生速读第18至19自然段)
请同学们思考,小男孩的举动使巨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直线标出小男孩的举动,用曲线标出巨人的变化。
(生边读边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读完后汇报)
4.师:
巨人为什么这样说?
你们明白了什么?
(唤回春天的是__)
唤回春天的又是什么呢?
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汇报,师指导朗读巨人说的话)
五、拓展练习
今天这节课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交流发言)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
是啊,与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有幸读了故事原著,尤其喜欢故事的结尾,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快乐。
许多年过去了,巨人变得年迈而体弱。
他已无力再与孩子们一起嬉戏,只能坐在一把巨大的摇椅上,一边观看孩子们玩游戏,一边欣赏着自己的花园。
他常说:
“我有许许多多美丽的鲜花,可是最美丽的花是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巨人为了想要更多的人分享他的幸福,欣赏到花园的美丽,现特意请同学们帮他写一块告示牌,邀请大家去花园游玩,大家该说些什么好呢?
六、小结
如果说巨人是冬天,那么孩子就是春天了,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这就是作家借巨人花园一次又一次的变化想告诉我们的。
七、课外作业:
1.朗诵诗歌《追寻心灵的幸福》。
2.开展一次童话故事大搜集活动,从童话的分类入手,寻找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收集并整理出来。
八、板书设计:
30巨人的花园
快乐一起分享
冬────────────春
孩子
31景德镇的瓷器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借助旁批学习课文,并能边读边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景德瓷器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受景德镇瓷器的艺术魅力;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写用中。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生回答),除此之外,我们还有让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一项发明创造,它就是(生,回答,即瓷器)。
它从洁白的高岭土,而到凉爽的坏泥,尔后又经过制造工匠灵巧的双手,最终熊熊窑火将美丽的梦想化为诗一般的柔美。
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尘,去欣赏那些古国的遗珍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1景德镇的瓷器。
二、了解文化底蕴,感受艺术魅力
景德镇是驰名中外的“瓷都”。
景德镇瓷器的品种,既有经济实用的日用瓷,又有工艺高超的美术瓷,既有配套的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也有单件的碗盘、杯、壶、瓶,坛,既有小到二三厘米的精致摆设,也有大到二三米以上的巨型花瓶。
粗略统计,景德镇瓷器产品多达2000余种。
青花、青花玲珑,粉彩和高温颜色舳,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随着作者一同走进瓷的世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想办法认识它,再多读几遍;
对难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同时写出批注。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
3.请数名同学展示朗读的情况。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四、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把自己觉得难写的字、词语多写几遍。
3.收集自己喜欢的景德镇瓷器图片和实物。
一、设疑自探:
有人说,读艺术家,谈艺术的文章,就像请了个内行当导游,不知不觉间,我们就会被艺术家引入胜境,乐而忘返,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跟随作者去感受景德镇瓷器的艺术魅力。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及时归纳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
1.景德镇瓷器的特点是什么?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景德镇瓷器的?
(将每段内容批注在旁边)
3.本文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来说明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先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与同桌合作交流,并把自己的体会及时批注在旁边。
二、解疑合探
(一)文中介绍了景德镇瓷器的哪些特点?
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汇报:
景德镇瓷器的特点,即“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这四大特点而名扬中外。
那么这一段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自豪、赞美)
请一名学生展示朗读,同桌评价。
(二)文章怎样具体来描写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学生交流,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
你觉得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或句子最能表现景德镇瓷器的色彩美丽?
为什么?
(典雅素净,色彩艳丽,万紫千红,五彩缤纷,虹豆红·
·
)这么多的颜色,让我们眼睛都看花了,真是“眼花缭乱”呀!
引导学习:
“它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呈现出黄、青、绿各色光泽,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美丽极了。
”
a.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你能把你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c.抽生朗读,评价。
d.如果此时你就拥有这个“三阳开泰”,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叹再读第二自然段。
如此多的颜色,如此多的变化,实在让人着迷,让人喜欢加上它品种繁多,更是深得人们的喜爱,喜欢描写瓷器的品种繁多部分的同学们,从文字中知道些什么呢?
a.指名说说重点介绍了瓷器的哪些品种?
(日用瓷,装饰瓷)
b.勾画出最能说明青花梧桐餐具和青花玲珑餐具最受中外人士士欢迎的原因的句子,并说说从你勾画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什么?
做上旁批。
c.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装饰瓷颇受有欢迎呢?
d.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中有个段落巧妙地把这两个方面内容联系在一起是哪个段落?
(第三自然段),像这样的段落我们把它称为(板书:
过渡段),请注意这里有一个关联词语“不但·
而且·
”,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前半句是对第二自然段内容进行概括,后半句引出介绍景德镇瓷器品种繁多的内容),因此这个过渡段在这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
承上启下),请同学们在第三段做好批注。
(三)为了将景德镇的瓷器介绍给大家,用到了哪些表过方法?
有什么作用?
a.“那个罗汉·
真有趣”等处,精当的描写,绘出了五个小瓷人的样子和姿态,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细致。
“笑嘻嘻”,富有感情,写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举例子,例“色中之王”的“三阳开泰更引人注目”说明瓷器的色彩艳丽而丰富。
景德镇的瓷器的确名不虚传,它那神奇的制作工艺被人们称为“神技”,曾多次获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骄傲!
三、质疑再探
你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你还有新的发现吗?
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景德镇瓷器还有哪些品种?
景德镇瓷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四、运用拓展
1.同学们,学了本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学生自编题,教师查看学情。
3.同桌俩相互解答测试题,教师捕捉“典型题”在全班交流。
作业:
1.积累本课生字及词语。
2.小练笔:
学习本课结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写一篇简单的小说明文。
景德镇的瓷器
总(特点)
色彩艳丽
分 (承上启下)
品种繁多
总 (赞美、骄傲)
32*将相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新词:
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1.重点句、段: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二)能力训练点
1.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复述“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
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
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本文的重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主要通过默读分析、讨论、交流解决。
(二)本文的难点是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
主要是在反复朗读课文、分清每个故事的前因后果的基础上,分析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突破难点。
(三)本文的疑点是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解决这个疑点的办法是先解决本文的重、难点,再达到水到渠成解决疑点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根据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集中交流。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3.复述课文。
4.课堂口头、笔头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加点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4.分析第一个故事。
(二)整体感知
本文主要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课前同学们齐唱《黄河颂》。
听到同学们雄壮有力、气壮山河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历史上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将相和》,就是一个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
板书课题。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秦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文中讲的故事就发生在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时期。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
“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3.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出示幻灯,组词:
(2)解词:
无价之宝:
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诚意:
真心。
绝口:
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
抵挡,抵抗。
推辞:
谦让不干。
理屈:
理由不足或不合道理。
屈,理亏。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完璧归赵:
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
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
“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物归原主。
负荆请罪:
负,背着。
荆,荆条。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3)质疑问难,教师巡视、点拨。
4.初读课文,学生自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不足。
(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
①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②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5.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
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2)讨论交流: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1—8)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9—12)渑池之会。
第三个故事(13-16)负荆请罪。
6.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指名朗读第一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各抒己见,归纳整理:
(起因: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
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
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讨论、交流、整理:
①语言: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如果他不肯交出15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机智)
行动:
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请让我指给您看。
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③语言:
“我看你并不想交付15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7.看图讲述,训练表达。
打出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1,发挥想象,说说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的故事。
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复述故事能力。
进一步了解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
8.小结:
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个故事。
(四)总结、扩展
1.总结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
(1)读课文,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扩展: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
课下请同学们预习“渑池之会”。
(五)课堂练习
简要复述“完璧归赵”的故事。
1.学习第二、三个故事,找出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全单元教案设计 师大 小学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八 单元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