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87161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83KB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2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2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义)跑;
(今义)步行、行走
狱: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床:
(古义)坐具;
(今义)床铺
感情色
彩变化
讽:
(古义)委婉地劝告;
(今义)讽刺
爪牙:
(古义)武臣;
(今义)坏人的党羽
恨:
(古义)遗憾;
(今义)仇恨
下流:
(古义)地位或处境低下;
(今义)品德恶劣
名称说
法改变
目,今改称“眼睛”
寡,今改称“少”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指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可以属于不同词类。
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我们以“引”字为例来具体说明,如下表。
意义
例句
本
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丁壮者引弦而战
引
申
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拉长
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引吭高歌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
拿
引绳而束縛之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经据典
引导
引人入胜
掉转
引车避匿
三、通假现象
1.通假的具体情况。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通“才”,“禽”通“擒”,“卒”通“猝”;
二是形近通假,如“说”通“悦”,“谕”通“喻”。
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当做本字。
2.识别通假字的方法。
如下表。
判别方法
举例
识别说明
字
分
析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
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①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①句中“景”理解为“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故可以考虑这是一个通假字。
“景”通“影”,作状语。
②句中的“取”,前文有“遣”,理解为“获得”是不对的,故可以断定其通“娶”。
音
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则明而行无过矣。
①句中的通假字“颁”与本字“斑”是同音字。
②句中的通假字“知”与本字“智”是音近字。
形
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
①将军身被坚执锐。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①句中的通假字“被”与本字“披”,共同的声符是“皮”。
②句中,“材”通“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
四、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例如: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异同:
偏指“异”,“不同”)
(2)昼夜勤作息。
(作息:
偏指“作”,“劳作”)
(3)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
偏指“去”,“离去”)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出人:
偏指“入”,“进来”)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1)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公姥:
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
偏指“兄”,“兄长”)
高考对于偏义复词的考查一般体现在翻译题中,在做翻译题时,一定要根据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一是判断是否为偏义复词,二是明确偏向所指的意义。
五、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实词的某个词属于哪一类词,通常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也有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和用法发生了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主要有: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②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名词、动词作状语;
④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⑤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
三、考题例析
1.(2014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
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
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
敞质译人曰:
“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
”译相顾骇愧曰:
“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
”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
敞曰:
“此所谓驳也。
”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
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
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
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
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
将论囚,敞曰:
“冤也。
”亲按问之。
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
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
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敞穷治其事,伟伏罪。
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
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
“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
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
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
帝食新橙,命赐之。
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
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
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
蓄积。
②傅致:
罗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习知山川道径素:
向来
B.将论囚论:
讨论
C.持府县短长持:
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决:
判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B。
这道试题挑选了包含四个常见实词的句子,并分别给出词语释义的正与误,编题方式与近九年基本一致,与去年相同的仍是要求选择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难度略有下降。
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2.(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
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
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
就转太常博士。
太宗闻其强干,召还。
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
诏案其罪。
咏封还诏书,且言:
“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
”太宗不从。
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
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
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
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
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
“不痛绳之,恐无以禁。
”咏曰:
“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
”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
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
“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
霖隐不仕。
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
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
(选自《宋史·
张咏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
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
追究
C.不痛绳之绳:
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
掌管
【答案】C
【解析】C项中的“绳”的意思是“约束,制裁”,成语“绳之以法”用此义。
由于第5
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为应选项。
3.(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
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
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
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
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
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
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
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
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
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
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
疏言:
“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
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
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十九年,卒。
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
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
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
水道运粮。
②社仓法:
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
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
痛。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擢巡抚
擢:
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
免除
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
推举
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
最终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信达雅”。
举,兴起,发动。
6.(2014年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
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
岁侵,米价翔踊。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
文曰: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
“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
“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
”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
“善。
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
”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
瑾等大惧。
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
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
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
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
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
瑾诛,复官,致仕。
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
韩文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
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
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
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
彰显。
【答案】D
【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著”有写作、撰述之意,如,“文章合为时而著”,可引申为“登记,记载”,如,“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三国志·
蜀书·
诸葛亮传》)。
四、方法点拨
文言文实词的理解,我们总会碰到一些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有些字词甚至是自己不认识的。
这时候,我们不能胡乱去猜测,更不能置之不理,而应适当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办法,对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进行合理的推测。
一、字形推断法
表意性是汉字的基本特征。
汉字初创时期,先人造字侧重于表现字的内容,字形结构与字的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是表意文字的特点。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深入研究了汉字字形结构的规律,将汉字的造字法归纳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其中,前四种造字方法均或明或暗地反映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据统计,80%以上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标示词义类属,指示词的本义。
例如:
形旁从“钅”、“木”、“氵”、“火”、“土”者与五行有关,从““木”、“刂(刀)”、“弓”、“矛”、“戈”、“斤(斧)”、“殳”者与兵器有关,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从“辶(走)”、“彳(行)”、“忄(心)”、“讠(言)”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汉字的这种表意功能,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推断实词含义提供了重要依据。
【例1】推断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思。
第一组: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②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
【解析】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①绡:
丝织品;
②组:
绳子;
③缒:
用绳子往下吊。
第二组:
①何不怀瑾握瑜。
(《屈原列传》)
②被明月兮佩宝璐。
(《涉江》)
③璧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用“王(玉)”作偏旁的字与美玉珍宝有关。
①瑾、瑜:
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
②璐:
美玉;
③瑕:
玉上的斑点。
在做题时,如果能有从字形上去分析判断的意识,问题往往就能迎刃而解了。
二、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题目中的问题,做到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2】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每独处幽暗之中,容止瞻望,未尝倾斜。
(《晋书·
孙晷传》)
【解析】结合我们平时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言行举止”,即可理解其意为“容貌举止”。
三、成语印证法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例3】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劝学》)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解析】①句中的“疾”字可由“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四、语境分析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例4】推断下列两组加点字的意思。
第一组
①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促织》)
②(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解析】①句中的“应”搭配对象为节拍之“节”,“应节拍”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可释为“随着,和着”。
②句中的“应”和“对”连用,都处于谓语动词的位置上,而“对”为“回答”之意,故“应”为“应答”。
第二组
①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解析】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此“言”为“叙述”之意。
②句我们联系整篇文章的语言环境及历史背景来看,渔工水师大多文化水平较低,所以渔工水师虽然知道石钟山命名的真实原因,不是不能说,而是不能用文字记载下来。
故此处的“言”应理解为“记载”较为准确。
五、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们的词性,进而推知它们的意义。
【例5】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兵车行》)
②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捕蛇者说》)
③低眉信手续续弹。
【解析】①句“信”处在谓语动词“知”之前,作状语;
既作状语,那么一定是副词,进而推断它为“确实”之意。
②句“犹”是副词,作状语,“信”处在谓语的位置上,是动词,为“相信”之意。
③句“信”处于动词“弹”之前,作状语,为“随意”之意。
六、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6】推断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
)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官赋》)
【解析】①句从句式结构来看,属于对仗,“跬”和“小”相对,即可以看出“跬”是“小步”“半步”的意思。
②句从句式结构来看,也属于对仗句,“六国”与“秦”相对,“灭”与“族”相对,由此可推知,“族”就是“族灭”的意思。
五、堂上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期而遇
期:
希望
B.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
升迁
C.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尔:
这样
D.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
明白
【解析】C A项“期”是“约定”的意思;
B项“左迁”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D项“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堪:
愿意
B.中绘殿阁,类兰若类:
似,像
C.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可怜:
可爱
D.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弥:
愈,更加
【解析】A “堪”是“忍受”的意思。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固:
固执,顽固
B.吾妻归宁
归:
古代女子出嫁
C.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
国家
D.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过:
过分
【解析】D 解析:
A项“固”是“本来、原来”的意思;
B项“归”此处是“出嫁女子返回娘家”的意思;
C项“国”是“国都、京都”的意思。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
招致
B.山重水复疑无路
复:
回环
C.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负:
违背,背弃
D.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
能够
【解析】B “复”是“繁复,重复”的意思。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爱:
喜爱、爱好
B.既来之,则安之安:
使……安定
C.将军身被坚执锐被:
穿着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
加倍
【解析】D倍:
通“背”,背弃、背叛。
6.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乘彼堍垣,以望复关乘:
动词,登上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实在、确实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
除掉、免去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辞:
找托词、借口
【解析】C除:
拜官、任职。
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
使……跟从
B.殆有神护者殆:
懈怠
C.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当:
执掌
D.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道:
学说、主张
【解析】B殆:
副词,大概。
8.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得:
心得、收获
B.弦弦掩抑声声思思:
思考
C.不得极夫游之乐极:
尽情享受
D.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
恢复
【解析】B思:
悲伤的情思,名词。
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负:
违背、背弃
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
名词,老朋友、老交情
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
回头
D.今已亭亭如盖矣盖:
伞
【解析】C顾:
副词,反而、难道。
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固:
顽固、固孰
B.后五年,吾妻来归归:
回家
C.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国:
国都
D.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
责备
【解析】B归:
女子出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B.既署一月,唏军士十七人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文言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