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82303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87KB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制作。
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
情境导入——探究质疑——尝试制作——交流讨论——综合制作——欣赏评价——表演游戏。
教师可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的学习。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可将这几个玩具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
然后让学生参考书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的难点。
可采用“金点子”等竞赛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最佳制作”等奖项。
最后的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或有组织地表演玩乐。
四、教学建议
制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用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起头和四肢。
制作玩具要注意将各部分粘接紧密,以防在玩乐表演中散掉。
可和其他学科联系,使小玩具不但能玩还能派上用场,如为语目设计制作形象,用表演本剧等。
第九快乐的舞蹈
一、教材分析
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
快乐的舞蹈人们在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本快乐的舞蹈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地宣泄他们的快乐情绪。
快乐的舞蹈在表现中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爱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快乐舞蹈者的姿态,对于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快乐的舞蹈欣赏主图选择了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舞蹈者》,此作品所采用的视角非常独特,表现了舞蹈者优美舒展的舞姿,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舞台上盛开了一朵迎风招展的鲜花,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
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者的姿态。
教材快乐的舞蹈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
这些画和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本的学习将带给学生极大的身心愉悦。
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这是一节和音乐、舞蹈综合的目。
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利用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以促进大胆自由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欣赏感受——引导回忆——综合体验——观察分析——赏析评述——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借用舞蹈表演录像带,给学生欣赏各种门类的舞蹈,如民族舞、芭蕾舞等,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或最有趣的舞蹈,既可以是生活周围的,也可以是电视或舞台上的。
综合体验这一环节可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红绸、扇子等。
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舞起,要带动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欢乐、尽情地舞蹈,以增强情感体验。
体验活动之后再结合画家赵士英的速写,简单分析人物动态产生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试着画一画舞蹈者的姿态。
在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作品这一环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画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么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描绘对画面效果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生创作表现之前要在画面构图方面稍作提示。
本的学习评价可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并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
作业要求:
根据记忆和想像,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画一幅快乐舞蹈的图画。
人物舞蹈动态的教学可利用类似一年级教材《伸伸腿弯弯腰》一的人物分解卡片,让学生摆出各种人物舞蹈动态,为下一步绘画表现作铺垫。
在综合体验活动,学生自由舞蹈时,可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动作就保持定格,然后大家互相观察动态,这样既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动作姿态的多样性。
第十望远神镜
一、教材望远神镜分析
望远镜真神奇,它能帮助航海员寻找远处的海岸,望远神镜还能帮助天学家眺望远处的星空……望远镜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他们总是喜欢神气地手执望远镜好奇地探索远方神秘的世界。
本望远神镜是一节制作。
利用各种废旧圆筒状的纸筒,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组装后,适当加以装饰,制作成各式各样的望远镜。
这也是望远神镜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的一个途径。
纸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
卫生纸巾中的纸筒、保鲜膜中的纸筒、包装薯片用的纸筒以及捆扎布匹中的纸筒等等。
他们一是在形状上与望远镜相似,只需要采用拼、粘、套、剪等方式的加工,比较容易进行制作;
二是便于绘画等装饰活动,适合低年级学生制作。
望远神镜是一种远距离观察工具。
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从样式上大致可分成单筒和双筒望远镜。
望远镜用途很广,有用在军事上的军用望远镜,有用在天研究方面的天望远镜,还有用于宇宙探测的空间望远镜,以及生活用望远镜等等。
纸筒的选择和拼接组合是本教学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将带的材料分组集中,有相对自主的材料选择空间,才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望远镜的外形。
拼接组合也有多种方式,如可以用胶带粘贴连接,用大小不同的纸筒穿插连接,用纸包卷固定等,以保证制作的成功。
望远镜的基本形制作好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方法进行装饰美化,如添画、粘贴花纹,或用挂历纸、包装纸装饰等。
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了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
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本可设定为制作活动,突出学生选材、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做如下安排:
情境导入——拓展交流——选材组装——装饰美化——作品展示。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引入一个寻找星球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思考自己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球,并说说为什么选择天望远镜,从中了解天望远镜的功能。
结合前一个教学活动,在认识了解天望远镜的基础上,拓宽视野,通过学生交流或采用介绍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有个初浅的了解,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选材组装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拼一拼、套一套或摆一摆,看看能做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
设计好基本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伙伴学习的形式一起完成组装工作,在活动中做到能发现问题,并能努力去解决问题。
装饰美化之前,可以发布举办作品展示会的公告,各组将有机会向所有人推荐自己的作品。
以此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保证装饰美化的质量。
作品展示中要力求发现每作品的亮点。
利用废纸筒,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副自己的望远镜并加以装饰,用它玩一玩,看一看。
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望远镜的式样,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式样。
可以开展模拟的作品交易、望远镜展示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询了解望远镜的有关知识,如望远镜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等,使他们在主动学习的状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让学生在堂上互相交流或展示自己获得的信息,使学生对望远镜有更多的了解、认识。
当学生提出望远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清晰地看见远处的景物的问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可简单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并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悬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第十一看大夫
一、教材分析
“看大夫”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总是和恐惧、痛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他们的记忆里是比较深刻的。
因此儿童对以这一题材为学习内容本身有较强的敏感性。
本“看大夫”目就是利用题材诱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进行创造。
教材“看大夫”中选用了台湾小朋友创作的《牙科医院》作为重点欣赏作品。
该画“看大夫”是作者在对生活感知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的新形象,表达了他的情感与愿望。
画中医院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画面主体画的是一个神态略有一点紧张的小患者躺在床上,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
画中这一组人物非常突出,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
画中背景也处理得非常有特色,药品柜、器械、“妙手回春”及“医术高明”的匾,交代了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而条纹、墙纸、盆景、挂画等又有别于一般的医院,使医院像一个温暖的家。
所以色彩的巧妙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以及背景的主观添加,使此画有别一般表现医院题材的儿童画作品。
教材中此画的下面呈现了三幅小图片,一幅将主体人物缩小其余不变,一幅将色彩改变为冷色其余不变,另一幅将背景全部简化,其余不变。
出示这三幅画的目的在于利用反证这一揭示规律的途径,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解到,由于构图不同、画面环境的不同以及色彩搭配的不同都会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
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些学生作品,它们生动地表现了打针、医生疗伤等场景。
这些题材大都是孩子们经历过的场面,是他们真情实感的体现。
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相信能为活动一的绘画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二是为自己家或班级制作一个保健盒。
让学生对生活中废弃的纸盒进行内外部改装,使它能分门别类地存放一些药品和病历,然后对其外部进行装饰,使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盒变成能装一些简单药品的漂亮的保健盒。
这一活动能让学生将学习成果直接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感受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材中呈现了盒子的改装、隔板的基本做法及制作好的成品,它给学生以提示,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
本学习中还应通过描绘看病的经历和保健盒的制作,对学生进行健康保健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本活动一教学重点应放在欣赏评析《牙科医院》这幅画上,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一幅作品,让他们了解一幅生动的作品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同时也借此画引发学生对“看大夫”的记忆,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回忆所见、所闻,体味当时感受的心情中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储备和形象组织能力,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像,大胆画出明了生动的画面。
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
欣赏评述——引导回忆——创作表现。
欣赏评述时可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范画以及下面的三幅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细节不同,看看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再经过小组讨论《牙科医院》这幅画的特点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通过这种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引导回忆时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看病的经历,以及对医院、大夫、护士等的印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看大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到“看大夫”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回忆、联想。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消除学生对医院对大夫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后,就让他们开始创作。
在创作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情绪的表现、环境的添加以及色彩的运用。
活动二要综合运用剪、贴、画等手工制作方法进行制作。
观察分析——尝试制作——提供指导——综合制作——交流评析。
前要布置学生带好相关的材料,既可以是个人形式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形式的制作。
保健盒的制作可分为两个阶段:
改装和装饰。
纸盒的改装是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通过自己对教材范作、制作步骤的观察分析,尝试练习和教师的指导解决。
装饰有几个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字(保健箱、班级等),二是要有红十字,它们都要美观、醒目。
其他的装饰美化则不需要过多干预。
交流评析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把各自的保健盒陈列出,布置成自选商场中专柜的形式,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保健箱的功能、特色,玩一玩购买保健箱的游戏。
活动一,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回忆自己看大夫时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觉画下。
活动二,寻找合适的盒子和其他材料,对盒子进行简单的改装并适当地添加装饰,使它成为一个家用或班级使用的保健盒。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借一些医生的服装和简单的医疗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等。
还可以到医院去拍摄一些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
引导学生创作时,可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谈话,启发他们的发散思维,要避免题材的单一性,使他们取材的角度尽量与众不同。
制作保健盒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要能耐用。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保健盒隔板的制作以及改装方法不能过于复杂,但要粘接牢固。
可教授学生简单的药品分类知识,如认识常用的内服药、外用药以及外用药应和内服药分类存放等。
第十二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
在小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个角落、每一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
《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浅入深,学习活动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作全家福相框。
走进家门一般首先见到的是客厅,客厅重要的是整洁、温馨与质朴的个性,并不在豪华。
儿童的起居室也很重要,玩耍、学习、休息都在其中,它庇护孩子的成长。
因此,在选择什么样的家居图片时编者经过了一番苦心。
我爱我家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
温暖、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准。
对父亲及家人并不存在要了解,只需要让学生加深对他们的认识(甚至脸上的皱纹)。
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的认识。
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画父母之像、画家人的生活。
家庭迪斯科、给妈妈洗头、用餐、看电视、做家务等都是很好的表现内容。
本是单元,安排有密切相连的三个教学活动内容,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设置的,即做全家福立体纸相框。
单元学习过程是总结性的,其意义是要大家热爱自己的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
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小相框,在对家的表现形式上又有新的趣味。
安排此活动时还提升了一定难度,即要有立体花边,教材已呈现花边的制作方法及相框的一般制作步骤,当然不限制用更好更有趣的形式方法制作,最好能就地取材,不拘一格。
全的三个活动内容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教学时也可自主合理变序。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纸相框。
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本宜用较为充裕的时安排教学。
第一时:
进行认识家居环境和怎样给家人画像的指导,可用记忆的形式初步画出家居的一隅,布置学生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第二时:
作业交流评析后,再做进一步的创作(画家人的生活物景)。
第三时:
制作相框。
第一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切入新。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后设问:
为什么要想有个家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和关怀)。
2引导记忆。
设问:
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喜欢自己的家吗?
为什么?
让大家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
物的部分(房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
教师提出并告诫:
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人;
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的。
3技法传授
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①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征。
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式、脸型、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
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视、做美食等;
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
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选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②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4作业要求:
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四、教学建议新--标-第-一-网
在授时,可边描述家具的形状特征边示范画一个家具,使学生掌握一种画家具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困难。
简单分析人物、家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系。
但在学生作业时,由于各人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任其自由安排。
学生画自己最关心的家具和物,提倡画自己家最独特的物。
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父或母去世或寄养等情况,教师要从语言上婉转地安慰、鼓励,布置作业不要为难他们,可暗示他们变通处理。
制作全家福相框的学习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做前准备(有色硬纸、五寸照片等),在家根据照片大小裁剪相框底框及框撑,有利于堂上重点进行纸立体花边的制作与相框的装饰完善。
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
相框的框撑(即支撑相框立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教材中的框撑是做框时的多余部分粘接而成的。
第十三堆沙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堆沙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堆沙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
教学内容侧重于对泥沙立体造型的浅显认知,在堆沙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堆沙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感需要。
堆沙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本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为学生自觉学习的需要。
学习需要以参与、体验、发现为切入点,所以教学过程可考虑玩玩堆沙游戏——发现堆沙造型——选择方法尝试——沙雕造型表现——即兴述说表演等环节。
玩玩堆沙游戏可从“说说在沙地上能做些什么”入手,使学生充分、尽情地玩,寻找到能做的一事,一般包括图画、写字、浇水、堆沙造型等等。
然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看一看,由此设计出堆沙造型。
在这个环节中可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堆沙造型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像空间,从而引发对利用工具堆沙的思考。
选择方法尝试时,一方面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选择方法,另一方面可给予适当的现场演示,指导能力强的学生利用塑料桶、一次性水杯、沙滩玩具的模具等进行较为复杂的堆沙造型。
同时对堆沙造型的再塑造,即雕的方法,包括铲、挖、切等应作一定的指导。
沙雕造型表现时,一般可考虑分小组合作表现,有利于观赏效果和培养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即兴述说表演,可让学生根据小组作业和个人作业的内容,自己的经验和想像,先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后即兴述说一个故事或进行一个小表演,可丰富作业评价的形式,传递艺术评价过程中可能萌生的再创造意图。
学生相互评价应渗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于帮助找到美术学习的闪光点并加以概括。
大家一起玩堆沙游戏,看一看,想一想,雕一雕,在沙地上塑造出有趣的事物情景。
在校内或校外找到一块有一定湿度的沙地是本教学的前提,湿度不够可适度浇水,湿的沙便于堆雕造型。
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能进行堆沙造型的一切工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传递玩得好与玩得巧的经验,注意在玩与学中启迪学生智慧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思路也可考虑进行有主题性设计意义的沙雕造型,全班同学集体制作一个大的沙雕造型。
在这个思路中,精心策划和细心安排及有序组织较为关键。
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思路,但应防止低效的教学活动,为玩而玩,导致美术教学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十四花儿遍地开
一、教材分析
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美术 下册 教案 湘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