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16735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4.48KB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届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二语文试题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各家不同风格的书法,都让人感觉到艺术品只不过是其真我本性、生命气息的折射。
它不着痕迹,空灵蕴藉,以微妙的暗示与含蓄,让人去感受突破一切人为的形式与法则的境界。
在生硬、挺健、雄浑之外欣赏一种超然的清淡。
“韵”作为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让艺术家如痴如狂如醉。
它让我们在和古人典范作品交流中无时无刻不在感受到那流溢而出的令人神往的迷人气息。
在瞬间的感悟中,让观者脱离现实的环境,沉浸在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之中,这就是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的奥妙所在。
古人在观赏作品时须净手、屏息,以让自己有如对至尊的敬畏感,让自己慢慢地进入到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去体味、领悟和感受这种超越性的存在。
“韵”虽然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
人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顿悟,使审美的障碍得以消解,从而进入无碍的自由世界之中。
“韵”作为文化心理情结,使中国的艺术更为注重精神体现,表现出一种逍遥于天地之间的快活情绪,因而,艺术也就成了躲避世俗风雨的避风港。
艺术家很少去参政议政,他们只是在放浪形骸、游心于天地之间之中获得快慰和满足。
这样,艺术也就很少具有批判性,因为,它与俗世生活的发展并不同步,它有着自身发展的轨道。
(节选自《笔墨氤氲——书法的文化视野》,有删改)
1.下列对于“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韵”是书法艺术的核心,它指的是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那种无法用言语传达的、类
似于诗的意味。
B.“韵”的意味从作品中显现出来,需要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境界在他的艺术形式中达
到完美的升华。
C.“韵”是生命状态的极致体现,使艺术家对它痴迷癫狂地追求,它赋予古代经典之作
令人神往的气息。
D.“韵”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可是艺术家和欣赏者有共同的审美心理,可以感受到它和
物质一样存在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崇尚韵致,其根本目的在于,让书法家的人格不同于流俗,让书法艺术达到
高雅卓越的境界。
B.韵是精神超越达到极致的产物,它超凡脱俗,含蓄深远,欣赏者要慢慢地体味,才能
感受到它的意味。
C.书法家追求以无所为的方式达有所为的目的。
用超绝的风度才情挥洒成的书法,才
能体现高雅的韵味。
D.书法不论风格是生硬、挺健还是雄浑,都能折射出书法家的真我本性、生命气息,都
有超然的清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者型书法家着眼于获取书法本体之外的韵,工匠型书法家着眼于书法本体,所以
前者比后者更为世人所推崇。
B.古典书法作品中所设定的审美情境,可以让欣赏者在瞬间的感悟中超脱世俗,得到
超越时空限制的审美快感。
C.古人先净手、屏息再欣赏作品,这样就可以在欣赏时,产生如对至尊的敬畏感,尽快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D.艺术家只是关心人生在世的快慰和满足,并不怎么关心政治,这就造成了他们创造的艺术很少具有批判性的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有贞,字元玉,初名珵,吴人。
宣德八年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
时承乎既久,边
备偷情,而西南用兵不息,珵以为忧。
正统七年疏陈兵政五事,帝善之而不能用。
及土木
难作,鄙王召廷臣问计。
埕大言日:
“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
”
胡溲、陈循成执不可。
兵部侍郎于谦日:
“言南迁者,可斩也。
”珵大沮,不敢复言。
是时用人多决于少保于谦。
埕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
谦为言于帝,帝日:
“此议南迁徐
埕邪?
为人倾危,将坏诸生心术。
”珵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深怨谦。
因名有贞。
景
泰三年迁右谕德。
河决沙湾七载,前后治者皆无功。
延臣共举有贞,乃擢左佥都御史,治
之。
至张秋,相度水势,条上三策。
有贞于是大集民夫,躬亲督率,治渠建闸,起张秋以接
河、沁。
河流之旁出不顺者,为九堰障之。
更筑大堰,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
帝厚劳之。
七年秋,山东大水,河堤多坏,有贞乃修旧堤决口,水患悉平。
帝召见,奖劳有加,进左副都御史。
八年正月,景帝不豫。
石亨、张轨等谋迎上皇,以告太常卿许彬。
彬日:
“此不世功也。
徐元玉善奇策,盍与图之?
”亨即夜至有贞家。
闻之,大喜。
令太监曹吉祥入白太后。
时方有边警,有贞令轨诡言备非常,勒兵入大内。
亨掌门钥,夜四鼓,开长安门纳之。
乃升奉天门,有贞等常服谒贺,呼“万岁”。
有贞既得志,则思自异于曹、石。
亨、吉祥大怨恨,日夜谋构有贞。
诏徒有贞金齿为民。
亨败,帝从容谓李贤、王翱日:
“徐有贞何大罪?
为石亨辈所陷耳。
其释归田里。
”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时时仰观天象,谓将星在吴,益自负。
及闻韩雍征两广有功,乃太息日:
“孺子亦应天象邪?
”遂放浪山水间,十余年乃卒。
(节选自《明史•徐有贞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南迁可以纾难
纾:
解除。
B.理不知谦之荐之也,以为沮己
沮:
诋毁。
C.阅五百五十五日而工成
阅:
历经。
D.勒兵人大内
勒:
强制。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有贞汲汲进取的一组是(3分)
①理属谦门下士游说,求国子祭酒
②廷臣共举有贞
③躬亲督率,治渠建闸
④进左副都御史
⑤有贞既得志
⑥有贞既释归,犹冀帝复召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有贞忧虑国事,敢于陈明自己的政见。
他有感于太平年代,边备懈怠而战事不止的现状,上疏陈说用兵之道,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皇帝认可。
B.徐有贞善于治水,功劳卓著。
他亲临一线指挥,治理河渠,建立水闸,修筑大坝,加固决口,最终平息了全部水患,受到皇帝的慰劳和嘉奖。
C.徐有贞与曹吉祥、石亨结下了仇怨。
他们三人曾经联手拥立太上皇复辟,在新朝中,
徐有贞与曹、石交恶,他受到曹、石的构陷而迁贬为民。
D.徐有贞相信天象昭示人事,以此决定行事。
他被释放回家后看到将星在吴,自信可
以再次建功立业;
后来得知韩雍征讨立功后,放弃了这种追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不世功也。
译文:
(2)徐有贞何大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8—9题。
龛山凯歌【注】
徐渭
短剑随枪暮合围,寒风吹血着人飞;
朝来道上看归骑,一片红冰冷铁衣。
【注】公元1555年冬,明军在龛山沉重打击了骚扰东南沿海的倭寇。
徐渭据所见所
感,写下《龛山凯歌五首》,此为其二。
8.这首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一片红冰冷铁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结庐在人境,
。
问君何能尔?
。
(陶潜《饮酒》)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江山如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官赋》)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25分)
一只破靴子
[英]高尔斯华绥
剧本《顺流而下》巡回演出的第二天中午,演员吉尔勃特•凯斯特从东海岸的海滨寓所走出来。
他刚刚度过六个月的失业生涯,现在在《顺流而下》的最后一幕扮演杜密纳克医生这个角色。
他明白,他的年龄已让他辉煌不再,一周四镑的薪金也不能使他再发财的了,但是一想到终于又获得了工作,他的举止神情就轻松活泼起来。
他走到鲜鱼铺的前面,带着淡淡的笑容注视一只大龙虾。
多少年不吃大龙虾了呀!
接着,他顺着街道走去,在一家成衣铺前面又停了下来。
映在橱窗上的一个长期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人的英姿,架在柔和的棕色眼睛前面的优美的眼镜,和他在1912年参加《教育西蒙》演出得来的雅致的丝绒帽,却给了他一丝淡淡的美感。
他站在橱窗前面,脱下帽子,露出他头上的新玩意儿:
一绺白发。
这是一宗财产呢,还是一生结局的开端呢?
他继续向前走去,发觉一张熟悉的面孔从他的身旁掠过,一转身看见一个矮小的衣冠楚楚的人也转过脸来——一张又红、又亮、又圆的脸。
“凯斯特?
对了,就是你。
从你离开疗养所以来还没有碰过头呢。
你记得我们演《戈
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多有趣呀!
我起誓,真很高兴见到你。
走,我请你吃饭。
这个人就是布列斯•格里恒,南海岸疗养所娱乐界的阔东家和灵魂。
“好吧!
”凯斯特稍稍拉长声调慢吞吞答道。
两个人并排走着。
一个是褴褛得别致,另一个是衣冠楚楚,胖乎乎的一团。
“请坐!
堂倌,来一只又好又大的虾,一盘色拉,另外——嗯——一小块牛排加炸得
脆酥酥的土豆片,一瓶我喜欢喝的白葡萄酒。
房间里摆着两张小桌子。
他们两个人占了一张,面对面坐下。
凯斯特突然滔滔不绝地大谈戏剧、音乐和艺术。
那矮小鄙俗的东道主把眼睛睁得滚圆,不时发出惊叹声,这些显然大大地鼓舞了凯斯特。
“哎哟,凯斯特,”格里恒突然叫起来,“你有白头发啦!
这是突然有的吗?
“不,是慢慢长出来的。
“怎么回事呢?
有一句话已经滚到凯斯特的唇边:
“你挨挨饿看。
可是他回答说:
“我也不晓得。
“我觉得你那绺白发好极了!
我常想拥有像你那样的天才,像从前一样过演员的生活一定美极了!
“今晚我来看你的戏。
你在这里总得呆上个把星期吧!
美极了!
观众的笑声和掌声——“凯斯特先生的演技真是尽善尽美了,他……
他……得了……的真传!
格里恒坐在那里,嘴唇微微张开,衔着雪茄烟,他那像小圆石般明亮的眼睛盯住桌布
外边,接近地板的什么东西。
格里恒的眼皮跳了几下,然后说道:
“我说呀,老兄,你手头真的很一很紧吗?
我是说,如果我帮得上忙,你就直说吧。
咱们老朋友,你叉不是不知道,而且——”叉一次,格里恒眼睛睁得滚圆,注视地板上的什么东西,凯斯特的眼光跟着扫了过去。
悬在地板上空的是——他那只破靴子。
因为他跷起腿坐着,这只靴子在离开地面六英寸光景的空中摆动着——破了——两道裂缝横在鞋头和鞋带之间。
对!
凯斯特自己明白,那是他靠扮演《傻瓜》一剧中贝蒂•卡斯戴斯得来的一双靴子中的一只,那是在大战就要爆发时的事。
他的视线从那只破靴子移到格里恒身上,看到他头发梳得光光的,带着关注的神情。
凯斯特苦笑了一下说:
“不,不要,谢谢。
格里恒的眼睛又——可是凯斯特已经将他那只脚放下。
格里恒付了账,站起来。
“老兄,对不起,我两点半钟还有约会,见到你真太高兴了,再见!
“再见,”凯斯特说,“谢谢你。
现在只剩下凯斯特一个人了。
现在他是单独和他的心灵、他的破靴子、他的未来的生活在一起了……
侍者轻轻地溜过来,好像就要收拾桌子。
这时两个年轻的女人走了进来,就在他和房门之间的那张桌子的旁边坐下。
他瞧见她们在看他,他的灵敏的耳朵听见她们在絮絮低语:
“没问题一是在最后一幕。
你瞧瞧他那绺白头发!
“噢!
对了,对了!
不就是那一绺白头发——不就是他!
凯斯特挺起腰板,微微一笑,端了一端他的眼镜。
她们居然已经认出剧中的杜密纳克医生就是他。
他挺挺身子站了起来,那两个年轻的女人抬头望望他。
凯斯特神态英俊,带着浅浅的笑容,从她们的身子旁掠过,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他那只破靴子。
(选自《高尔斯华绥短篇小说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格里恒一见凯斯特,因为记起他们演《戈塔•格兰姆伯斯》的时候有趣的情景,所以就邀请他吃饭,表现了格里恒的热情好客。
B.凯斯特长出白头发,是因为他经常挨饿;
他穿着破皮靴,则是出于他演出的角色的
需要,这出现在身为演员的他身上并不奇怪。
C.因为凯斯特跷起腿坐着,那只破靴子在空中摆动着,所以坐在对面的格里恒比较容
易看到它,凯斯特看到这种情景后面露窘态。
D.两个年轻的女人走进餐馆后,很快就认出了凯斯特。
为了尽可能不让她们看见自己那只破靴子,凯斯特匆匆起身离开了餐馆。
E.小说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既有凯斯特和格里恒脸庞、头发、衣着、身份等的对比,
也有凯斯特本人雅致的帽子和破靴子等的对比。
(2)凯斯特从一位著名演员陷入落魄潦倒境地,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3)小说中的凯斯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答:
(4)小说题为“一只破靴子”,但也有人认为以“一绺白头发”为题好,你认为呢?
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中国出版第一人
当年的商务印书馆只是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场,由排字工人夏瑞芳创办。
张元济放弃了在南洋公学显赫的地位,到一个弄堂的小厂里,跟一个小业主合作,这样的转身,时人多有猜测和不解。
直到半个世纪后,因为中风已卧床数年的张元济用颤抖的手写了一首诗告别商务同仁,从“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的诗句中,人们读到了他平生的理想,也读到这样一个事实:
他是自觉地把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的现代性变革连接起来。
与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张元济把中国的希望寄托于“开启民智”,认为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他感到,南洋公学的规模还很小,那些人才远远不够用,他的思想开始从培养一批英才,转向对国民的普及教育。
他在写给盛宣怀的信里说,中国四万万人口,只有四十万人受过教育,受过教育的人也就是学过几句八股文,对于应该知道的知识几乎都没有学到。
在当今那么发展的世界上,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要亡。
张元济还认识到,开启民智要出版好的书,要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因此他接受了夏
瑞芳的邀请。
张元济是翰林出身,学贯中西,他的地位和声望无疑使商务与知识界、政界和教育界之间有了一座桥梁。
张元济当了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所长,他还聘请了一批扶助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有识之士,如蔡元培、高梦旦、杜亚泉、夏曾佑等。
张元济制订了商务所有的出书计划,出什么书,怎样出书,从此成了他一生的事业。
影印古籍,他要选最好的版本;
推介西学,他要找最好的翻译者;
出版新书,他要用最好的设备、最好的纸张。
甚至对书的排版样式也要一再叮咛:
书的版框四周空白要宽展一些,“否则紧眉头,令人一见烦恼”。
还有许许多多的事务,包括书稿他亲自看,有些书他亲自编,面的联系他亲自出马,甚至买纸张,买印刷机,收古书,他都事必躬亲。
张元济走进商务的这一年,清政府颁布了倡导兴学的《学堂章程》,后来,科举也废除
了,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成百上千的与传统私塾、书院不同的新式学堂在全国各地纷纷成立。
当时中国不是没有教科书,但是都编得不好,一类是教会的教科书,从西方引过来的,对中国的国情不适合;
另一类是读古书出身的老夫子编的,写得太艰深,也不符合教育学的规律。
张元济认为,教科书的影响关系到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改变,他决定自己来编一套国文教科书。
张元济编课本的方法很独特,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大家围坐在一起,就像今天开策划会一样,每个人都可以说出想法和主张,倘若是被大家公认为有价值的,则详细讨论。
讨论者从儿童启蒙的特点入手,由简入繁、循序渐进。
往往因为一个字,大家会争论得面红耳赤。
每一个点都要讨论到所有参与者都没有异议为止。
每完成一篇课文,大家再“轮流阅读,或加润色,或竞改作,相互为之,毫无成见”。
1904年,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被全国各地的学堂广泛采用。
商务印书馆的发行所挤满了争购的人群。
教科书在晚清时候的发行总量占到了全国的4/5,最新国文教科书曾经翻印过30多次,印刷总量达到一亿册,成为那个时代教科书的范本。
其他出版机构争相效仿,再不能粗制滥造而牟利。
书肆风气,为之一变。
在张元济的擘划下,商务编写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全套教科书,组织翻译出版大
批外国学术和文学名著,其中严复翻译的西学名著和林纾翻译的欧美小说影响尤为广泛。
编辑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开创了中国现代工具书出版的先河。
同时出版发行了《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教育杂志》等刊物。
当年知识分子走上“文化救国”道路的不在少数,唯有张元济选择了出版,他站到了幕后,在商务这个现代商业企业中书写了他的文化理想。
商务在张元济的手中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文明的进步。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张元济放弃在南洋公学显赫的地位,到商务印书馆这样一个手工作坊式的印刷工
场,跟夏瑞芳合作,是因为他觉得南洋公学的规模实在太小。
B.张元济对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将导致国家衰亡表示忧虑,此外他还认识到开启民智
要出版好书,正基于此,他应邀进了商务印书馆。
C.张元济是翰林出身,学识渊博,他凭借着地位和声望成为商务印书馆与知识界、政
界和教育界之间的桥梁,赢得了时人和后人的赞许和敬仰。
D.伴随着晚清科举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纷纷成立,《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应时
而生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使其他出版机构无营利的空间。
E.本文记述了张元济从事出版的活动及其思想,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杰
出贡献,刻画了他富有远见、坚毅、执着的出版家的形象。
(2)从文中看,为什么说张元济是“中国出版第一人”?
(3)商务版《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你认为成功的原因有哪
些?
(4)请结合全文,从两个方面谈谈张元济的经历给你的人生启示。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仁爱礁是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据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公务船在有关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是无可厚非的。
B.为了确保节日期间电力正常供应,各家发电厂的职工宵衣旰食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他们放弃了休息,才使我们节日的生活质景有了保障。
C.日本右翼修改《和平宪法》的目的就是重整日本军备,彻底放开束缚日本的绳索,它
究竟能在发展军事力量方面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D.古语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我们学习就要登高自卑,一步一步地上进,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从三国到西晋这段时间,书籍形态比较丰富得多,形成简牍、缣帛和纸书三者并存
的局面。
纸真正取代简、帛大约在南北朝时期完成。
B.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和使用ATM时打印的单据都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人们即
使只是短暂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C.对于考生来说,现在的高考,考的不仅是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心理素质的极大考验,
因为高考对他们而言是决定命运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D.天气炎热,在江河边乘凉确实是个避暑的好方法,但是“纳凉”不能越界,要时刻注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地坛是明清帝王祭祀“皇地祗神”的所在,____。
____,____,_____
_。
_
__—。
她不张扬已有过的繁华,任凭人们从记忆中洗去那些于今看来似乎多余的影像。
①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热闹场景而今云散烟消
②以至荒芜冷落如同野地,忍受着被人遗忘后的孤独和寂寥
③过去每年夏至便是她的沸腾之期
④曾经的圣地却成了“一座废弃的古园”
⑤她以静物的身份聆听了死神的宣示,又以思想者的姿态进入了无余之涅粲
⑥或许可以说,地坛也经历了一番生死的轮回,而且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豫东 豫北十 名校 高中 毕业班 阶段性 测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