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66996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93KB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文档格式.docx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用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把握重要概念之间的联系与综合,揭示本质和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运行课件,出现世界地图画面,提示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然后教师说明讲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地图迅速发生变化。
除了苏联外,在东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在亚洲,中国、北朝鲜和北越也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
社会主义国家共拥有世界1/3的人口和1/4的土地。
欧亚一大批国家走上人民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紧密合作,表明社会主义已越出一国范围而形成世界体系,人类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成为世界性进程,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由此导入新课。
第三节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课件显示)
一、战后初期的苏联(课件显示)
1.第四个五年计划的突出成就(课件显示)
教师布置学生看书,然后提问:
(1)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
学生答:
1946~1950年。
(2)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工业的成就突出,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水平,尤其是1949年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运行课件,出现“修复后的第聂伯河水电站”图片、教材前面彩图19的图片,然后教师总结:
1946年3月,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第四个五年汁划,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重建苏联受害地区,使工业和农业恢复到战前水平,然后再超过这个水平。
在五年计划的指引下,苏联人民辛勤劳动,重建家园,同时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取提前完成四五计划。
课件打出:
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简表:
项
目
工业
农业
国防工业
成
就
1950年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
1950年的总产值接近战前
1946年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
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教师最后指出:
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过渡到下一个标题。
2.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件显示)
布置学生看书,提问: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日益显著;
②对斯大林个人崇拜有增无减;
③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④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文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
师生逐一讨论分析:
讨论1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有哪些弊端?
课件显示:
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经典模式:
公有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
分析这一模式存在的弊端:
(1)片面强凋发展工业,轻视农业;
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使农、轻、重比例失调。
(2)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质量,结果产品不对路,质量低劣,消耗性大,浪费惊人,经济效益不高。
(3)片面强调计划的指令性和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决策过于集中,使企业和职工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4)片面强调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结果部门林立,互相扯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滋长官僚主义和本位主义。
影响地方作用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综合发展。
(5)过于强调速度和积累,把消费压到最低限度,使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为建设自己的国家不得不长期作出重大牺牲。
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最主要的特征:
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国家实行一党制和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
分析其弊端:
如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机构臃肿,会议成灾,官僚主义严重,个人崇拜盛行,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忽视社会主义法制等。
讨沦2
何谓个人崇拜?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教师解释:
个人崇拜一词的意思是指不恰当地夸大个人的作用。
神化个人,把个人作为偶像来崇拜。
师生讨论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的原因:
(提示学生从历史、国情、个人影响几个方面去思考。
)
(1)俄国是一个具有东方专制主义传统的国家。
(2)苏联是从封建的沙皇专制制度直接转变为苏维埃形式的集中制的,封建传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形成专制体制的客观原因,它使党和国家有某种“紧迫感”。
(4)斯大林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政治敏感性,但同时性格上有一些严重弱点,粗暴任性,独断专行,心胸褊狭,权欲心重。
(5)个人崇拜是农民意识的反映。
农民阶级自己不能代表自己,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获得了土地的农民,本能地把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奉为自己的救世主。
由于斯大林本身存在的一些弱点,终于和社会上的生产者产生了共鸣。
讨论3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课件打出材料:
材料1
1953年1月13日,苏联政府宣布破获“医生阴谋案”:
9名克里姆林宫医生“以破坏性的治疗为手段”谋害苏联党政军高级官员,包括1949年突然死去的政治局委员日丹诺夫,并准备继续从事此类谋害活动。
在这9名医生中,6名是犹太人,5名被指控听命于国际犹太组织和美国特务机构。
材料2
(在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中说)仅凭一封完全未经调查核实的诬告信,他便下令逮捕一批著名的苏联医学家,并且“亲自召见了预审审判员,批示他们应当使用什么样的审讯方法,这样的所谓方法是十分简单的,那就是所谓拷打、拷打、再拷打。
”
材料3
党的最高机关———代表大会十几年没举行。
党中央委员会应每四个月召开一次,可是在1947年3月到1952年8月间一次也没有举行。
许多重大问题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让学生根据材料得出结论: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党内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
讨论4
文艺界和学术界开展的广泛批判运动,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给科技文化事业发展造成巨大损害。
教师讲解:
苏联在全国开展思想批判运动,反对世界主义和崇洋媚外最早开始于1946年,1948年后批判运动扩展到语言学界、政治经济学界和生物学界。
运动中,对一些作品作了不公正的评论,把许多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批判,同时禁演了一批电影剧目,封闭了一批杂志,解除了上千人的职务,还逮捕处死了一些人。
这些都给苏联科技文化事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害。
讲到此处,教师放——段影像资料:
二战后期东欧各国的解放。
既让学生轻松一下,同时顺利过渡到下一课题。
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课件显示)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件和政权实质(课件显示)
同学们从刚才放映的影片中看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各国人民奋起打击德意占领军和本国反动派,民主力量不断壮大。
二战后期,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迅速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1944~1945年,苏联红军追击法西斯,开进东欧。
在苏联社会主义强有力的援助下,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东德相继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运行课件:
显示东欧地图画面,让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
引导学生总结:
(1)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历史条件:
①二战使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
②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发展为人民民主革命。
③苏联的作用。
(2)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教师作解释:
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组成的政府中主要是共产党人;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府中都有较多的民主党派代表。
如捷克斯洛伐克组建的政府中,26名政府成员,共产党9人,社会民主党3人,国家社会党、人民党和斯洛伐克民主党各4人、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由无党派人士担任,所以说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课件显示)
课件显示东欧地图(填充图),让学生填写东欧主要的民主国家及其位置。
3.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课件显示)
课件打出课本78页一段史料:
“人民民主及人民民主国家之成为可能,如所周知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法西斯力量失败的结果,苏联的历史性胜利的结果,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人阶级领导底下为民族自由独立而斗争的结果,这一斗争使一些东欧和东南欧国家脱离了帝国主义体系。
”
———保加利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人民民主和人民民主国家的性质、作用和前途》
请学生阅读回答:
东欧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答:
(1)二战中法西斯国家的失败。
(2)这些国家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而斗争。
(3)苏联社会主义的强有力的援助。
4.苏联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的确立(课件显示)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斯大林模式在东欧确立,对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又存在哪些消极影响?
学生回答:
积极意义:
初步改变丁这一地区的落后面貌。
消极影响:
随着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种体制逐渐束缚了社会主义各国的发展,它的弊端日趋暴露,为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教师指出:
战后初期,亚洲也有一些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道路。
过渡到下—课题。
三、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课件显示)
1.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课件显示)
这—课题的内容,结合教材小字,理清线索即可。
课件打出如下内容:
(1)1911年,外蒙古脱离清政府,宣告自治。
(2)1924年,蒙古人民共和国成立。
(3)1945年2月,雅尔塔密约关于“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予维持”的规定。
(4)1946年1月,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
(5)1958年,蒙古人民革命党宣称,蒙古已由一个畜牧业国转变为农业工业国。
(6)1959年,蒙古政府宣布,完成了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
2.朝鲜的分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课件显示)
出现朝鲜地图画面,让学生在图中找出北纬38度线的位置。
二战后期,苏联百万红军于1945年8月9日向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猛烈进攻,同时向日本占领的朝鲜北部进发。
其时,美国正在进行太平洋战争,唯恐整个半岛由苏联单独占领,于次日提出朝鲜半岛以北纬38度线为界,以北由苏联占领并接受日本投降,以南由美军负责。
半个月内,苏军在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人民武装配合下,迅速解放了朝鲜北部全部地方,并遵照美苏军队在波茨坦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撤回到三八线以北。
而美军未发一枪一弹,于日本签订投降书后的9月8日开始派兵在朝鲜南部登陆。
1948年8月,在美国的导演下,南朝鲜举行“选举”,通过“宪法”,建立了“大韩民国”,以汉城为首都,73岁的亲美人物李承晚担任了总统之职。
9月,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以平壤为首都。
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显示金日成和李承晚人物图片。
放映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的影视资料,美军进入朝鲜南部的影视资料。
3.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与越南人民的抗法斗争(课件显示)
显示胡志明人物图片,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群众大会上宣读《独立宣言》图片。
二战后期,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后,1945年8月,越南人民在印度支那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八月革命”,推翻了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9月2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宣读了《独立宣言》。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根据战时盟国协议,中国国民党军队开进北纬16度线以北地区,接受日军投降;
英军则进入越南南部。
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法国拒绝承认越南独立,企图重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
1945年9月23日,在英国支持下,法国殖民军占领西贡,并立即着手恢复殖民政权。
越南南部人民抗法战争开始。
越南人民进行了长达9年的抗战,1954年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法国被迫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以北纬17度线为界,越南北方获得解放。
建议:
如课堂允许可放映有关奠边府战役的影像资料,然后教师作介绍: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在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指挥下取得的抗法斗争决定性胜利。
1953年冬至1954年春,越南军民在全国各战场取得一系列胜利,解放了西北区广大城镇。
法国侵略军为挽回败局,于1953年11月,以大量伞兵占领奠边府,作为进犯解放区的据点,并在该地集结重兵把守。
同年12月,越南人民军发动攻势,解放了莱州并包围了奠边府。
1954年3月13日越南人民军向奠边府发起攻击,经过55昼夜的战斗,于5月7日解放奠边府,全歼守敌16000余人,活捉法军司令戴卡斯特利,拔除了法国殖民军在西北部的最后堡垒,全部解放了北半部国土,扭转了整个印度支那的战局。
四、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课件显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课件显示)
课件打出材料:
日本共产党领导人野坂参三说:
“新中国的出现对于世界劳动人民,特别是对于中国接壤的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有重大影响。
材料2
毛泽东说:
“自从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世界上人民胜利的局面就确定了,现在则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成立而使这个局面发展和巩固了。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教材叙述,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
(1)揭开中国历史新篇章,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一个占世界人口l/4的大国加入社会主义体系,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3)中国革命胜利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课件显示)
运行课件,再次显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有红旗飘扬的地方。
(1)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有哪些?
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包括苏联,东欧的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和蒙古等。
(教师插问:
为什么没有南斯拉夫?
留下疑惑,给下面教学埋下伏笔。
)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在当时有何意义?
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3)社会主义阵营是怎样瓦解的?
此点由教师讲解:
1965年3月土~5日,召开了苏共一手操纵的公开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分裂社会主义阵营的莫斯科会议,这次会议原计划有26国共产党参加,结果有19个党参加,7个国家的党拒绝参加。
这个会议表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从政治路线、理论观点的分歧发展到组织上的分裂,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已不复存在。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根本原因在于:
苏联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外政策必须服从它的需要,甚至不惜损害以至牺牲别国的主权和利益以维护苏联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正当的民族利益,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最后教师指出:
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中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上,都有许多有待解决和需要探索的问题,这样50~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为讲授下一节课内容作铺垫。
第三节《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课时
五、苏联和改革和挫折(课件显示)
1.苏共“二十大”的召开(课件显示)
苏共“二十大”召开的背景:
1953年3月5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1879~1953年)突患脑溢血在莫斯科逝世。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政局一度动荡,赫鲁晓夫先是发动高层官僚一举铲除了贝利亚,接着,他又成功地剥夺了马林科夫的政府首脑地位。
1953年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
在这些基础上,1956年2月召开了苏共“二十大”。
会议概况:
(1)赫鲁晓夫作党中央的工作总结报告。
(2)大会还听取了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显示赫鲁晓夫人物图片。
教师详细介绍赫鲁晓夫作的揭露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秘密报告。
1956年2月24日夜晚11点半,会议闭幕后,赫鲁晓夫突然发出通知,要参加大会的代表回到克里姆林宫去听报告,他从午夜起到25日凌晨,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会后,秘密报告内容向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了传达,接着又传达到所有工厂、机关干部、商业部门以及其他组织的全体党员,最后传达到了党外的所有人群,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但秘密报告没有在苏联国内正式公开出版。
5月,法国人声称他们弄到秘密报告手抄本全文,并在《法兰西晚报》上发表了其中的部分内容。
5月末,美国情报局从华沙搞到它的全文。
6月4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把这个报告公之于众。
美国驻苏大使在6月中旬的一个宴会上,直接向赫鲁晓夫进行探问,虽未明确答复,但他们感到确有这个秘密报告。
美国《纽约时报》于1956年了月5日发表了报告全文,这样,秘密报告便以各种文字传遍全世界。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中没有对斯大林进行全面评价,只是列举了斯大林滥用职权和违反法制的种种表现,着重揭露了斯大林在加年代大清洗运动中和卫国战争初期所犯的许多严重错误,但他对问题的分析肤浅,把这些错误全归结于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
如斯大林的“不良性格”(“粗暴而放肆的性格”),“心胸狭窄、残忍”等。
这个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帝国主义乘机掀起了一个世界性的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在各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中造成不同程度的思想混乱,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巨大困难。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不赞成全盘否定斯大林时期苏联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历史。
1956年3月17日晚,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
“现在全世界都在议论,我们也要议论。
现在看来,至少可以指出两点:
一是他揭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
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
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
”美国统治集团把苏共领导大反斯大林看作是“空前未有的合乎我们目的”的举动,叫嚷要利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作为武器来摧毁共产党运动的威望和影响”,并且乘机鼓吹促进苏联的“和平演变”。
会议的影响:
会后苏联开展了批判斯大林的活动,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
二十大过后,出于赫鲁晓夫的主动,组织了约百来个专门委员会,对各劳改营和流放点的所有政治犯进行重新审查。
这样从“1956年至1957年间七八百万人获释回家。
另有五六百万人死后恢复名誉。
”大规模政治恐怖及与之相伴的劳改营体系从此在苏联完全成为过去。
2.赫鲁晓夫的改革
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提问如下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在经济领域,特别在农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工业方面,他采取了一些下放权力、精简机构的措施。
教师深入讲解:
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改革的重点也在农业。
赫鲁晓夫以农业专家自居,为提高粮食产量发动了大规模的垦荒运动。
他还提出苏联农业的出路在于畜牧业发展的观点。
他说:
“不能离开畜牧业问题来看粮食问题。
”他强调要大力发展新的饲料资源——玉米,提出要在1960年使全国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800万公顷,要求白俄罗斯某个集体农庄每公顷土地上的收入达到2500卢布,即高出于该农庄计划的5倍多。
赫鲁晓夫以极大的热情,频繁会见各地方领导人,与他们谈话,向他们施加压力。
就连他政治方面的对手莫洛托夫也承认:
“赫鲁晓夫跑了很多地方,他经常在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
他本人经常呆在庄稼汉中间,在这方面对他是无可指责的,他的优点恰恰在这方面。
”农业的丰收为取消义务交售制奠定了基础。
义务交售制是根据斯大林的“贡税论”,从1953年以来开始实行的,它成为阻碍苏联农业发展、使苏联农业陷入慢性危机的重要原因。
赫鲁晓夫认识到这一问题。
从1953年起,农业产品交售制逐渐被取消。
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国家调整农业部门的收购制度,提高农产晶收购价格;
鼓励农庄庄员和职工发展个人副业;
改革农庄计划制度,扩大农庄、农场的自主权;
合并集体农庄,将力量薄弱的农庄变为国营农场。
为了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赫鲁晓夫决定改组机器拖拉机站,消灭“一块土地两个主人”的现象。
机器拖拉机站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耕种的却是集体农庄的土地。
主要的生产工具由机器拖拉机站掌握,生产活动成果的责任制则完全由集体农庄承担,两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集体农庄生产的积极性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1958年4月18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决定:
自1958年起,把农业机械自由地卖给集体农庄,农庄可分2—3年还清贷款。
为了加强对农业的研究和管理,赫鲁晓夫还决定把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从城市搬到农村等。
(2)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教师深人讲解:
赫鲁晓夫改革的决心是大的,有些措施也是很有效的,但为什么会失败呢?
教材上讲他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做法上也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加上他作风上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这一切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如他在改革中不断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助长了浮夸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世界近代现代史 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 近代 现代史 下册 第四 三节 战后 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