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166539
- 上传时间:2022-11-2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76.14KB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③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3)防治
①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
②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
一、判断题
1.水资源的利用不合理,破坏了资源的再生功能,使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
( )
2.我国南方地区以水质性缺水为主,华北地区以水源性缺水为主。
3.我国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地次生盐碱化为主。
4.我国南方地区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5.土地退化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
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
某面积较小的岛国为改变淡水供给不足的状况,规划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
据此回答6~7题。
6.提出此项规划,是因为该国( )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丰富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节约用水②国内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④循环用水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6题,首先是该国用水量大,其次能够提出这样的规划表明降水丰富。
第7题,该岛本身降水丰富,不需人工降雨;
面积小无法跨流域调水;
而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是符合该岛国实际的措施。
6.A 7.D
8.下图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
“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有( )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选C。
生态退耕有利于增加植被的覆盖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够涵养水源,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促进了水循环。
植被覆盖率的增加使蒸发量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变高。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50年规划,5000亿元以上总投资——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我国水利地理版图。
材料三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为原因:
(2)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最根本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4)生态环境的建设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有何作用?
提示:
(1)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 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
(2)南水北调 强化节水意识,在节水、治污的前提下调水
(3)兴修水库;
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控制人口增长;
植树造林;
适当提高水价;
雨季回灌地下水;
海水淡化等。
(4)有利于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储量,对于缓解区域水资源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归纳]
1.世界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措施
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
修渠调水
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
环境建设
退田还湖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采取全面
节水措施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工业节水)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
[跟踪训练]
阅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塔里木河相关数据对比表
下游河段
年代
水量(m3)
地下水位(m)
胡杨林(hm2)
20世纪50年代
14.6亿
3~5
5.4万
20世纪90年代
2.5亿
11~13
0.7万
(1)材料反映了塔里木河及其沿岸地区存在着什么问题?
(2)分析产生上题所述问题的原因。
(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自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河段水量大大减少,地下水位变深,胡杨林面积锐减,说明生态环境恶化。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回答。
造成塔里木河沿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原因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密切,人为原因主要是人口压力过大导致的不合理活动产生的结果。
(1)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胡杨林大量枯死,生态环境恶化等。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冰川退缩,融水量减少;
过度开垦,耕地面积增大,农业用水增加。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材料 植林和毁林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见教材P53图3.18)。
(1)坡地的植被具有哪些环境效益?
(2)坡地的植被破坏后会带来哪些问题?
(3)在山坡地,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防止土壤侵蚀?
(4)土地退化现象除了土壤侵蚀之外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1)坡地的植被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为生物提供栖息地,把不稳定的地表径流转化为稳定的地下径流,稳定水流,减少水患。
落叶还可提高土壤肥力,树木可以减少大雨对土壤的侵蚀。
(2)毁林之后,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加剧,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侵蚀带来的泥沙淤积河道,引发洪涝灾害,农田被淹。
(3)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植被;
修筑水平梯田等。
(4)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等。
1.土地退化的表现及防治措施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发生了不利的变化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防
治
措
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栽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体系,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工程
水利工程:
修建水库、灌渠等
水土保持工程:
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
突出农田基本建设,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如施用有机肥料,适时耕作,发展舍饲养畜,种植牧草
2.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
设必须节
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如图为切沟景观。
据此回答下题。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
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
切沟填埋。
一、选择题
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被专家称为“工程性缺水”。
据此完成1~2题。
1.“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西走廊D.四川盆地
2.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 )
A.跨流域调水 B.修建水库
C.人工降雨D.植树造林
第1题,云贵高原多岩溶地貌,降水多顺缝隙渗入地下,使得地表水资源贫乏,造成“工程性”缺水。
第2题,由题干知,“工程性缺水”是因地质环境特殊、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针对此原因,缓解当地“工程性缺水”的最有效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
1.B 2.B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土地利用结构图,回答3~4题。
3.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
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第3题,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草),调整农业结构。
3.B 4.B
由于世界人口继续增长,经济继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世界水资源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有必要通过开源和节流措施逐步解决缺水问题。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属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节流措施有( )
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②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③海水淡化
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C.①②④D.①③④
6.下列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中既属“开源”又属“节流”的是( )
A.海水淡化B.开渠引水
C.改进灌溉技术D.污水资源化
第5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开源和节流两种措施。
开源主要包括修筑水库、修渠调水、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
节流主要包括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等。
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
第6题,污水资源化也就是将原来不能利用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成为能利用的淡水资源,所以属于“开源”;
原来的淡水资源利用后被污染,在经过净化处理后再利用,节约了用水,又属“节流”。
5.C 6.D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
据此回答7~8题。
7.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 )
A.人地矛盾
B.人与科技的矛盾
C.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D.人与发展的矛盾
8.解决耕地供需矛盾的关键是( )
A.大面积开垦荒地
B.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C.控制人口增长
D.提高人口素质
耕地资源短缺是近代社会出现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非农业用地面积增加,占用了不少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所以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
7.A 8.C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
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②利用率过高
③水污染严重
④土壤盐渍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
②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
③灌溉用水量大
④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第9题,由题干可知,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而我国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均在40%以上,甚至高达90%,因此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再加上图示地区蒸发旺盛,易引起土壤盐渍化。
第10题,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人为原因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河流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有关。
9.C 10.D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给农作物施用农药时,大部分农药散落在土壤中,有些性质稳定的农药在土壤中可残留数十年。
一部分农药随空气漂移至很远地方,或被冲刷至水体中污染水源。
在被农药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农作物时,残存的农药又可能被农作物吸收。
材料二 下图为农药污染及其侵入机体的途径示意图。
据材料分析过度使用农药造成的危害,并说出治理土壤污染的对策。
根据农药污染及其侵入机体的途径示意图可知,过度使用农药会污染土壤、水源、大气,增加害虫抗药性,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人畜中毒。
治理土壤污染需从源头做起,控制土壤污染源,另外还要合理喷洒农药,使用生物措施杀灭害虫,进一步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污染土壤、水源、大气,增加害虫抗药性,杀灭害虫天敌,破坏生态系统,造成人畜中毒。
控制土壤污染源,合理喷洒农药,使用生物措施杀灭害虫,提高土壤净化能力。
12.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
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上升,请分析原因。
(1)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耕地多分布在条件适宜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河套平原地区本身比较干旱,引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进而引发荒漠化问题。
相应措施要针对上述问题回答。
(3)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崛起,市场发生了改变,因此其农业类型也就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表现:
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措施:
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
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
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
13.每年,全国通过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同时,采取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
读2011-2015年我国耕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回答问题。
简述2011-2015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增减变化的特点,并提出保持我国耕地增减平衡或略有增加应采取的措施。
通过比较五个年份我国耕地增加的面积和减少的面积,判定我国耕地总面积增减趋势,再确定我国耕地总面积的变化特点。
结合材料可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因素中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是环境发展需要,可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可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面积;
加大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加耕地面积。
特点:
除2013年增加的耕地面积略高于减少的耕地面积外,其余四个年份增加的耕地面积都低于减少的耕地面积;
2011-2015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呈波动式下降。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耕地的保护意识;
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
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形成有效保护空间;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治的力度;
保护耕地生态条件;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要有计划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三 自然资源 利用 保护 三节 可再生资源 合理 新人 选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7166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