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 口腔局部麻醉.ppt
- 文档编号:171409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7.49MB
口腔科学 口腔局部麻醉.ppt
《口腔科学 口腔局部麻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 口腔局部麻醉.ppt(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章口腔局部麻醉,教学目标:
1、理解口腔局部麻醉的定义2、识记口腔常用局麻药及其特点3、学会口腔常用局部麻醉方法4、分析应用口腔局麻并发症的防治,第一节局部麻醉的定义,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用药物暂时阻断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使该部分的痛觉消失,以便在完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特点:
完全可逆,不产生细胞组织损害,患者完全清醒,能与医师合作,是一种安全、简便效果确切的麻醉方法。
禁忌:
不适用于不合作患者,局部有炎症的部位。
第二节常用局部麻醉药物,根据其中间链为酯链或酰胺键则可将局部麻醉药分为酯类和酰胺类。
但也有少数局部麻醉药例外。
酯类:
普鲁卡因、丁卡因酰胺类:
利多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特点:
在临床应用中酯类麻药可出现过敏反应,酰胺类一般较少见。
普鲁卡因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
局部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可用1%2%的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1g。
临床上常常加入少量的肾上腺素(1:
100000一200000),使局部血管收缩,减慢药物的吸收,延长作用的时间、减少麻药的毒性作用、减少出血。
第二节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2倍,维持时间要长1倍,毒性也相应较大。
由于其穿透性和扩散性强,可用于表面麻醉,药物浓度是2%4%溶液。
浸润麻醉和阻滞麻醉为1%2%溶液,每次用量不超过0.4g,是口腔科应用最多的局部麻醉药物。
第二节常用局部麻醉药物,布比卡因局部麻醉作用比利多卡因强约4倍。
0.5%的溶液加上少量肾上腺素作阻滞麻醉,其作用时间可维持5小时。
每次用量最高不超过200mg,毒副作用小,术后镇痛作用较长。
第二节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丁卡因又称地卡因。
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作用迅速,穿透力强,毒性较大,主要用于粘膜表面麻醉。
一般用1%一2%溶液,总量不超过20ml。
1-3分钟即可显效,维持20-40分钟。
由于毒性较大,临床上不用于浸润麻醉。
第二节常用局部麻醉药物,阿替卡因又称碧兰麻,其起效时间2-3分钟,对组织渗透性强,麻醉效能高,毒副作用小,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第二节常用局部麻醉药物,一、表面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涂布或喷雾于皮肤或粘膜表面,使末梢神经麻痹,达到痛觉消失。
临床上主要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松动的乳牙或恒牙拔除,舌根、软腭或咽部检查,以及气管内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一般可用l%丁卡因或2%4%利多卡因作表面麻醉。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二、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于组织内,以阻断用药部位神经末梢的传导,产生镇痛的麻醉效果。
浸润麻醉适用于口腔领面部软组织范围内的手术以及牙、牙槽突的手术。
一般采用5号注射针头和5号注射器。
常用药物为0.25%-0.5%的利多卡因或0.5%-1%的普鲁卡因。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1、皮丘注射法是在皮下或粘膜下注射少量药液,形成皮丘,然后再分层注射,此法除有麻醉神经末梢的作用外,由于药液的水压力,使组织内张力增大,毛细血管减少,手术野清晰,分离组织容易。
2、骨膜上浸润法是在上、下颌牙槽突的前份,唇颊侧或舌腭侧牙龈,距龈缘约lcm,相当于根尖部进针,针头与粘膜面成450角,进入粘膜下,骨膜上,注射药物0.5一2ml。
11,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3、牙周膜注射法是用短而细的注射针头,从牙齿的近中或远中直接刺人牙周膜,深达0.5cm,注射药物0.2ml。
此法适用于对疼痛耐受力较强,有出血倾向或牙周膜有炎症的患者。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三、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主要分支周围,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该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此法能麻醉比较广泛的区域,可以避免多次注射带来的疼痛。
使用药物剂量小,麻醉效果完全,麻醉作用深,维持时间长。
由于可以远离病变部位进行注射,对整形手术和感染病例尤为适用。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进行阻滞麻醉要熟悉口腔颌面部的局部解剖,特别是三叉神经的行径与分布,以及神经走行的骨孔位置,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针头避免接触未消毒的口腔组织器官,以免将污染带入深层组织引起感染,推注药物之前,应回吸检查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应改变注射针的方向,直到回吸无血,方可注射麻醉药物。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2022/10/5,15,
(一)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是将药物注射于上颌结节后外方,麻醉上牙槽后神经,又称上颌结节注射法。
有口外注射和口内注射两种方法,临床上常用口内注射法。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口内注射法的进针点为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口腔前庭沟处,注射时,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半张口,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成450角。
注射针向后上方刺入,同时将注射器向同侧口角方向转动,使针尖沿上颌结节外后面的弧形骨表面滑动,向后、上、内方向进针深约2cm,回吸无血,推注药物2ml,注射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深部血肿。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
(二)腭前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入腭大孔或其附近,以麻醉腭前神经。
进针点为上颌第三或第二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l/3的交界处,软硬腭交界前约0.5cm。
注射时,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大张口,上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成600角,注射针从对侧下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向后、上、外方向进针,刺人腭粘膜,直达骨面,然后注射药物0.5m1,此时可见局部腭粘膜变白。
一般在注射点稍前方注射,如注射点过于向后,注射剂量过多,可引起恶心,呕吐反应。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三)鼻腭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切牙孔内,麻醉鼻腭神经,又称腭前孔或切牙孔注射法。
进针点为上颌中切牙的腭侧,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缝的交点,注射时,患者取坐位,头后仰,大张口,针尖从侧面刺人腭乳头的基底部,然后将注射器摆到中线,使注射器与牙长轴平行,进人切牙孔,深度达0.5cm。
推注药物0.3一0.5ml。
由于该处组织致密,注射药物时,需较大压力。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四)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眶下孔或眶下管内,麻醉出孔的眶下神经。
此法分口外注射和口内注射两种方法。
眶下孔的表面标志是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患者两眼正视前方,瞳孔下方为眶下缘的中点,上颌第二前磨牙和颏孔的连线通过眶下孔。
注射时,患者取坐位,头稍后仰,上下颌牙闭合。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口外注射法术者左手示指扪及眶下缘,在眶下孔处指压有明显的痛感。
由于眶下孔和眶下臂的方向是向前、下、内,所以进针点位于眶下孔内下方1cm,鼻翼外侧约1cm处,注射针与皮肤成450角,斜向上、后、外直接刺入眶下孔。
进针深度在0.5cm左右,不可进人太深以免损伤眼球。
回吸无血,可推注药物1-2ml。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内注射法用口镜牵开上唇,在上颌侧切牙根尖口腔前庭处为进针点,注射器与中线成450角,沿骨面向上、后、外方向进针约2cm,针尖抵眶下孔周围骨面,注射药物1ml,然后用示指压在眶下缘中点的下方,寻找眶下孔,进入眶下孔后注射药物1ml。
口内注射法不易进入眶下管。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五)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下颌孔的上方,麻醉下牙槽神经,又称下颌孔注射法。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有口内和口外等多种注射法,临床上常用口内注射法。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口内注射法的进针点为颊脂垫尖,翼下颌韧带中点外侧0.3-0.4cm,下颌磨牙牙合平面上1cm。
注射时,患者取坐位,大张口,下颌牙牙合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注射器在对侧下颌前磨牙区,注射针与中线成450角向后外方刺入进针点,深达2-2.5m,针尖触及下颌神经后缘的骨面。
回吸无血,可推注药物2-3ml。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六)舌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舌神经周围,麻醉该神经。
在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口内注射后,退出lcm,再注射药物1ml,或边退边注射药物可麻醉舌神经。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七)颊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颊神经周围,麻醉该神经。
当进行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阻滞麻醉后,针尖退至粘膜下,推注药物1ml,即可麻醉颊神经。
或在下颌牙牙合平面与下颌升支前缘交界处的颊粘膜进针,针尖向后外方刺入0.5cm,推注药物1ml,也可在要拔除的下颌磨牙颊侧龈沟处直接作浸润麻醉。
第三节口腔局部麻醉方法,2022/10/5,27,第四节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和防治,分为:
全身并发症和局部并发证全身并发症有:
晕厥、过敏反应、中毒局部并发症有:
注射区疼痛和消肿、血肿、感染、注射针折断、暂时性面瘫、其他并发症,
(一)全身并发症,一、晕厥是由于一时性中枢缺血导致突发性、暂时性的意识丧失。
一般可由患者精神紧张、恐惧、疲劳、饥饿、体质差以及疼痛等因素诱发。
发作的前驱症状是愚者感到头晕、胸闷、恶心等。
临床检查可见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呼吸短促,早期脉搏缓慢,继而脉搏快而弱。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以及短暂的意识丧失。
防治:
术前检查患者的全身及局部情况,如患者身体虚弱、饥饿、疲劳或局部疼痛明显应暂缓手术,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在局部麻醉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现愚者有晕厥发作的前驱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放平椅位,使患者头低、脚高。
松解衣领,保证呼吸通畅,情况严重者可针刺或指压人中,氧气吸入,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
(一)全身并发症,二、过敏反应是指患者曾使用过某种麻醉药物,无不良反应,当再次使用诊药时,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有即刻反应和延迟反应两种类型。
即刻反应是用极少量药物后,立即发生严重的类似中毒的症状,轻者表现为烦躁不安、胸闷、寒战、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惊厥、神志不清、血压下降、昏迷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
延迟反应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荨麻疹、药疹等。
(一)全身并发症,防治:
术前仔细询问有无麻药过敏史,酯类麻药如普鲁卡因可出现过敏反应。
目前多用酰胺类的利多卡因,一般无过敏反应。
对怀疑有过敏史者应先作皮内过敏试验。
进行局部麻醉时,推注药物速度要慢,注意观察,如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反应轻者按晕厥处理,严重者应立即抢救,给予静脉推注安定,给氧、解痉、升血压等对症处理。
对延迟反应可给予抗过敏药物。
(一)全身并发症,三、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多语、恶心、呕吐、嗜睡等,严重者可出现紫绀、惊厥、神志不清、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床表现可分为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
防治:
术者应熟悉麻醉药物的毒性、一次最大剂量,单位时间内推注药物的速度要慢。
推注药物要回抽,观察是否进入到血管内,一旦发生中毒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
症状轻者的处理与晕厥处理相同,症状严重者应立即采取给氧、输液、升血压、抗惊厥、应用激素等抢救措施。
(一)全身并发症,
(二)局部并发症,一、注射区疼痛和水肿原因:
局部麻醉药物变质、有杂质或溶液不等渗;注射针头钝、弯曲或有倒钩;注射针头刺入到骨膜下,造成骨膜撕裂:
未严格按无菌操作,使感染带入深部组织;患者对疼痛敏感等。
防治:
注射前认真检查麻醉药物和注射针头,严格按无菌要求操作,注射针斜面正对骨面,在骨膜上滑行。
一旦发生疼痛、水肿,可给予局部热敷、理疗、封闭,并给予消炎止、痛药物。
二、血肿注射过程中刺破血管,可导致组织内出血。
刺破翼静脉丛。
血肿的临床表现是开始为局部迅速肿胀,无疼痛,皮肤或粘膜出现紫红色痕斑,数日后转变为黄绿色,最后吸收消失。
防治:
应正确掌握穿刺点、进针方向、角度以及深度,避免反复穿刺,针尖应无倒钩,注射针不弯曲。
如发现注射区突然肿胀,应立即压迫止血,24小时内冷敷,然后热敷,必要时给予止血和抗炎药物。
(二)局部并发症,三、感染发生感染的原因主要是注射部位和麻醉药物消毒不严,注射针被污染以及注射针穿过感染灶等,将感染带入深部组织,引起颌面深部间隙感染。
一般在注射后1-5天,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甚至张口受限或吞咽困难等症状。
有的患者会出现全身的菌血症和脓毒血症,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畏寒、发热等症状。
(二)局部并发症,防治:
注射前检查麻醉药物、注射器以及注射区消毒情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注射针避免接触未消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腔科学 口腔局部麻醉 口腔 科学 局部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