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ppt
- 文档编号:171145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PPT
- 页数:136
- 大小:290.50KB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ppt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PPT课件.ppt.ppt(1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何谓社会心理学?
它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基本理论以及根本任务是什么?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分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Aronson,1980)说: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1982吴江霖(广州师院),“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或若干个体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1983潘淑,“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
它所研究的是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我们知道,所有的社会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里面,也就是都有心理问题在里面,反过来说,人的一切心理活动中几乎都有社会的因素或影响,因而也都有社会的问题在里面”。
1987沙莲香(人民大学),“所谓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并相互影响的主体反应”,而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社会心理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发展的条件和规律的具体科学”。
中国心理学家胡寄南(1991),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一)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社会心理学重视关于社会情境的探讨,社会情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社会环境包括了整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而社会情境则是社会环境中的某些特定部分,它能被个体所意识到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而社会情境以外的社会环境则是在未被个体所意识到的情况下,间接地对个体心理发生影响的,其作用犹如社会情境的背景。
(三)社会心理学也重视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人格:
性格、动机、态度、价值观、自我意识,二、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W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美国心理学学家E罗斯的社会心理学专著几乎同时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此后,又产生了文化人类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三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1.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sociologicalsocialpsychology,简称SSP)2.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psychologicalsocialpsychology,简称PSP)3.比较文化取向的社会心理学(cross-culturalsocialpsychology,简称CCSP),研究同样的社会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三种取向呢?
1.从历史传统看同时产生2.从任务上看都涉及社会心理现象3.从研究对象看复杂,
(一)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
麦独孤、奥尔波特、勒温、弗洛伊德、马斯洛、班杜拉等研究重点:
个体和小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基本研究方法:
实验法、心理测量主要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认知论场地论,
(二)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代表人物:
孔德罗斯、米德、库兹明、萨宾、海曼、戈夫曼等研究重点:
大样本、社会互动基本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理论:
符号交互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三)比较文化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研究重点:
文化影响、民族心理研究方法:
跨文化现场研究法,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社会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
它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如何?
对这些最基本的学科问题的回答,将关系到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规定、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理论发展策略的制定等学科建设的基本前提。
一、社会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小资料20世纪40年代,欧洲及美国的一些社会科学家、哲学家发起了一场科学统一运动,试图把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是以人为中心)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生物学、经济学、医学)统一起来,形成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综合性学科行为科学,二、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1、传统的观点: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许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潘菽指出,“从心理学上讲,社会心理学应该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由于心理学是既有自然科学性质又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因此社会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和自然科学性质这种二重性。
2、洛莫夫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主干之一,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洛莫夫将系统论思想引进了心理学。
他把心理科学比作科学之林中的一颗大树,然后树身又分成两条主干,一条是社会心理学,一条是个体心理学。
3、吴江霖的观点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大支柱,吴江霖(1982)认为,心理学以社会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为两大支柱。
他把普通心理学中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基础这一侧面独立出来,称为社会心理学。
三、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彼此相通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在研究课题上同中有异,四、社会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们现在的行为由过去的经验所决定。
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特定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行为成为习惯。
当再次处于同样的环境时,人们倾向于以相同的习惯的方式行动。
学习的机制联结(经典条件反射)强化观察学习,社会认知理论,人们面对环境,把自己的知觉、思想和信念组织成简单的、有意义的形式。
对于环境的这种组织、知觉和解释,影响着人们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方式。
强调个体对当时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重要性。
符号交互作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代表:
G.米德“符号”:
就是人们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用来代替某一东西的社会客体。
符号互动论强调在人的互动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认为社会互动是建立在符号沟通的基础上的,符号的沟通是人的心理构成的开端。
二、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一)不同层次的社会心理现象个体社会心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学习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群体内聚力、社会心理气氛大众社会心理流行、模仿、暗示、流言舆论、经济恐慌、大众骚乱,
(二)应用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是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与研究方法阐明关于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实际问题,并提出对策。
应用社会心理学主要在教育、工业、司法、临床、军事等各个领域内建立分支社会心理学。
第四节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一、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任务二、社会心理学的实践任务
(一)社会生活各领域需要社会心理学
(二)社会心理学与科际整合研究(三)社会心理学的应用研究要注重社会效益,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与原则一、社会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
(一)心理学方法论的原则
(二)社会学方法论的原则(三)比较文化方法论的原则,比较文化方法论的原则,1.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2.要确定客观、公正的研究工具3.要有明确的、有实用意义的目的,二、社会心理学的伦理学原则,
(一)保护被试的身心健康
(二)对被试个人资料的保密(三)慎选研究策略,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一、实验研究控制干扰信度效度,二、调查研究,是研究者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材料,然后作统计分析,最后作出结论。
(一)问卷调查
(二)现场观察,三、档案研究,库兹明(1979)分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俄罗斯肖像画“全苏画展”上的作品,共44位男画家的154幅肖像画。
结果发现,无论是年轻的或是年老的男画家都喜欢画年轻女子的肖像(占全部妇女的69);而画男子肖像的,则大多喜欢画上了年纪的男子(占全部男子61.5)。
档案法研究的结果经常发人深思,1973年库钦斯基运用档案法研究了色情文学与犯罪之间的关系。
发现,丹麦1965年取消色情文学禁令后,性犯罪和一般犯罪率非但没有上升,而且明显下降。
开禁后性犯罪率从原来十万分之八十五下降到十万之五十,一般犯罪率由十万分之二百二十下降到十万分之八十七。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渃著名的自我实现理论和自我实现者人格模型,也是运用档案法研究49名著名历史人物,包括林肯、爱因斯坦。
四、心理测验,五、相关研究,相关研究是研究者试图确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是否有关。
更确切说,就是找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有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如果有联系,那么就要弄清这种内在联系是正的关系还是负的关系。
第三章社会化,社会性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尺社会化是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同时发展了自己的心理能力、健全人格和行为方式,第三章社会化,一、概述1、定义:
社会化(socialization)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个人通过社会化得以适应社会;社会则通过社会化来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得以传递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
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
一、概述,有关社会化的讨论常常分两个阶段,即儿童社会化和青少年社会化。
但事实上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持续终身的过程。
因为,一方面,人生每一阶段的社会化,都是在前一阶段社会化的基础上展开;另一方面社会的持续进步,要求人们持续进行学习适应,即持续进行社会化。
2、社会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社会化所要达到的目标涉及人心理、行为的方方面面。
不同社会条件,人的社会化存在差异。
个人社会化过程受到社会文化和所属群体的影响,一方面形成人的共性;另一方面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社会人的个性。
小资料:
社会化是终生性的,继续社会化:
成人期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个体要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这一过程为继续社会化。
再社会化:
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观念和模式的过程。
分为强制性(监狱中),非强制性(新兵入伍,出国)。
二、社会化的特点,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2、社会化过程即个性化过程;3、个体的社会化具有某种共性;如:
国民性比较研究4、社会化是通过人的一生来完成的。
三、社会化的基本途径,1、社会教化:
即广义教育:
可分为有系统的和非系统的。
2、个体内化:
人通过一定方式的学习接受社会教化,体现人的主动性。
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与类别,1、影响因素主观因素:
遗传素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生活依赖期;客观因素: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2、类别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法律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四、社会化的基本内容,生产与生活的基本知识、技能;遵守社会规范;树立人生目标、确立人生理想;培养社会角色。
五、社会化的基本机制,1、角色引导机制角色:
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
以角色作为理解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被称为角色理论。
角色的形成角色学习;社会角色期待;社会角色认知。
五、社会化的基本机制,角色冲突社会生活中,人会由于具体情境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因而需要在不同角色中进行变换,因此会发生内心的冲突与矛盾,即角色冲突。
具体表现:
同一社会角色内心冲突;社会角色改变时,新旧角色冲突;身兼“角色丛”时冲突;社会角色规定的人格与其真实人格冲突。
五、社会化的基本机制,2、社会比较机制发生在个体身上的社会化目标状态的最终实现,是个人(主体)不断进行自觉和不自觉选择的结果。
并且这种选择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的,同时,它使社会化过程既具有被动性,也是一个主体能动的过程。
这也就使得社会化引导不仅具有共同性,也为个性化提供了可能。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心能力的发展,生活的范围也日益拓展,社会影响也就日益增强。
人进行自我选择范围和能力也相应增强。
自我意识提高的直接效应,就是自我评价的需要增强,而与他人的状态进行比较,是自我评价的基本方式,这种比较,就是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
2、社会比较机制,相关研究A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社会特征共同的人进行比较;B情境越偏向于社会,越是缺乏客观标准,人进行社会比较的倾向也越强;C比较是一个自发、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心理学 PPT 课件